商业常识(10个基本商业逻辑)
作为产品经理,你需要知道这十个基本的业务知识。
在我们的创业或者实际工作中,随着取得的成绩越来越多,我们会逐渐养成一种蜜汁自信,以为可以违背这些基本常识,通往人生巅峰的路也是为了自己。等到现实击碎梦想的时候,已经太晚了。这十个基本的商业知识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正确的。
1.商业的本质是物物交换。
这里的“物”不仅指实物,还包括虚拟的“精神物”。因为有些“东西”比较“多”,所以比较便宜;有些“东西”很“小”,但是很贵,这就引出了价值的概念。在现代社会,价值是由金钱来体现的。
比如你可以花8000元买一条金项链,花3000元买一条同样款式的银项链。这里的多或少指的是黄金和白银的产量差异。
比如另一个观众花了200块钱,给女主播送了一个飞机礼物。女主播在直播间念了一次他的名字,给了他一个名字。交易已完成。假设这个主播很出名,可能要十架飞机才能引起主播的注意。这里的多或少是指主播的名气和主播的名气的区别。
2.所有不赚钱的生意都不叫生意。
除了做公益,所有的生意都要以盈利为目的。目标可高可低,但不能没有。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各种商业模式如火如荼,黄牛为猪身上的羊毛买单的现象屡见不鲜。TO B、TO C、TO VC、TO BAT的创业方向各有神通。但它的本质取决于这个生意能不能赚钱,最后能不能成功落地才是真的。案例可以参考摩拜单车的毫发无损和ofo的硬撑。
3.如果一个企业能持续不赚钱,那是因为现金流足够强劲或者粮草充足。
不赚钱就是净利润少或者是负的。现金流足够强劲的典型案例是亚马逊,今年市值破万亿,但财务净利润常年为负。是什么给了亚马逊信心?是因为虽然电商平台零售业务的毛利率很低,但是亚马逊把自营工厂账期压后拖了第三方卖家的付款期,现金流巨大的吓人。当然现在亚马逊云计算的业务规模也上来了。
如果一个企业粮草不足,现金流小,不能自己造血,经济环境差的时候分分钟就要倒闭。
4.净利润与企业收入没有必然联系,只与净利润率有关。
本文也可以参考上面亚马逊的案例。企业收入很高,利润却用来滚雪球,做研发,扩大市场份额。最后,剩下的不多了。如果你的业务涉及实体经济,就需要特别注意账期的问题。应收账款收不回来,就没有利润。不知道有多少智能家居初创企业掉进了账期的坑里。
5.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只有现金才是底气。当社会环境动荡(如战争)时,只有黄金才是底气。
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大家都有危险。股票等物品会随着人们价值预期的悲观而贬值。只有现金才是公认的价值。战争期间,货币的发行者很可能将不复存在,于是黄金成为全世界人民公认的价值。
6.当企业的现金流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靠金融手段吃利息赚钱了。
除了亚马逊,以JD.COM为例。JD.COM供应商的付款期是60天,所以JD.COM可以把钱拿出来在钱生钱使用。假设JD.COM在银行存入如此巨额的人民币,银行能返还多少利息?这也是京东的逻辑。COM的财务工作开始。它可以把这笔钱以借条的形式借给你,赚取更高的利息。
7.能吃的市场才是真正的市场,否则只是看起来很美。
中国的长视频市场好看吗?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Netfix,已经被炒到了2000亿美元。而国内的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已经打了很多年,但依然没有结果,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某个平台可以当老大。多亏了这三家,有BAT这样的有钱企业,不然早就玩不下去了。所以我们要对自己的实力,优势,劣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反面案例是ofo,被玩掉了。
8.如果恰逢技术变化或者场景变化,市场规模可能会发生变化。
比如以前手机只是用来打 *** 的。现在的手机取代了很多原本独立的硬件,也吸收了过去BP机、MP3、便携相机、纸媒等所有行业。原来的手机背后可能只有3万亿的市场,但是经过技术变革的手机市场可能变成30万亿。
9.当商业体量达到一定规模,就不是纯商业了,必须考虑社会影响。
比如滴滴顺风车。搭便车能帮司机赚钱吗?有;能否帮助司机和乘客降低用车成本?那很好。但如果只考虑这些商业问题,就会出事。必须保证任何用户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如果一个接近垄断的企业不考虑用户的安全,社会就会惩罚这个企业。
10.在中国做生意,请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是商业逻辑吗?即使在中国。
背过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苏华曾经说过,“社群运营用的算法是有价值观的,因为算法背后是人,算法的价值观就是人的价值观,算法的缺陷就是价值观的缺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