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双11这天,当全网都在疯狂囤货备货,享受着消费带来的快感时
一个曾经火爆互联网却又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的“网红”老师罗翔再一次上了热搜。
这一次不是又发布了什么深刻又好笑的法律段子,也不是因为自己的言论引起了什么争议
而是罗翔老师做了一件非常暖心的举动。
他将自己从入驻B站开始至今的全部视频奖励收益,捐给了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
从万人追捧的法学老师到一句争议退出微博
罗翔老师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红与黑;
面对赞美和非议,这位人生导师自己又是如何面对的?
或许有些人觉得这次的捐赠也不过是一次“沽名钓誉”的做法
在他们看来一位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居然会成为这个时代的网红是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的。
其实在罗翔老师本人进驻B站的头一天,他就已经言明这里的收入会全部捐出去。
并且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当初的意外走红并非是罗翔老师本人的刻意之举
应该说是一次美好的意外。
作为一个常年给准备法考的同学上课的刑法老师,罗翔在刚开始每次讲课的时候发现
课堂上能够专注听课的同学只有极少数,很多学生要么旷课要么容易在课堂上睡着。
这时的罗翔并没有只顾生学生的气
因为他是过来人,知道这些枯燥的法律条文和试题很难吸引正值青春的同学们。
所以,作为老师他反而从自身找原因,想办法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能够留下学生,让他们时刻保持注意力。
于是乎,这位操着湖南耒阳味儿口音的老师
在每次讲课时总会把枯燥的法律条文用诙谐的语言表述出来;
每次讲到具体的考题时总会凭借自己多年的知识储备,类比曾经出现过的真实案例
而他总会挑那些过程有趣的案例
让学生们有一种听着故事就把那些复杂的判例给弄得明明白白的感受。
再加上罗翔老师总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
渐渐地,在他的课堂上再也见不到打瞌睡的学生
旷课的就不用说了,甚至引来许多其他专业的学生旁听。
当然每当讲到诸如法律内核、道德精神等严肃的话题时
罗翔老师就不会只是一副笑嘻嘻的模样,而是引经据典讲得掷地有声。
这种既紧张又活泼的授课方式,让台下的有些学生忍不住拿到互联网上与大家分享。
许多非法律专业的网友,也被这样新奇的讲课视频所吸引
由于他在每次列举案例时,总会用到“张三”这个代名
热心的网友给他起了个“法外狂徒张三”的绰号。
所以罗翔老师在互联网最初的火爆,还真不是他本人有意为之。
有了这样一段预热,当罗翔老师正式入驻B站后,人气便如火箭般上升。
仅仅两天,其X.X数就突破百万大关,如今已高达1400万之多
甚至有专业机构评估罗翔老师的账号价值高达7.5亿之多。
走红之后罗翔老师也成功破圈,参加过“吐槽大会”等节目
接受过许多专访,风头俨然不输一线明星。
如此快速的蹿红,这么巨大的关注度,一片赞美之声中自然有许多刺耳的声音存在。
这些反对的声音归根结底不过是一种观点:
一位正儿八经的法学教授,应该好好教书育人,不该为了博关注去走网红的道路。
虽然这种腹黑的想法本来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声量
但是在罗翔老师的一次微博发文后,情况便完全不同了。
事情的经过如今没必要再细说,因为本身就属于捕风捉影,每多讲一次都是为其煽风点火而已。
时过境迁,再看当时罗翔老师的发文
“要珍惜德行,却不要成为荣誉的奴隶,因为前者是永恒的,后者却很快会消失”
这句罗翔老师读书时遇到的一句用于自省的话,被那些人认为是在内涵别人
导致罗翔老人本人生气和失望后宣布暂不更博。
如今不如反过来看看,罗翔老师自己是不是用这句话来严格要求自己的。
在某次接受采访时,主持人问他如何看待自己的一夜成名。
罗翔老师回答说:“我怕滥用这种影响力,我怕我驾驭不了这种影响力,我更怕迷恋这种影响力。”
显然,身为一名教师,罗翔深知如果自己对名利极为迷恋
那么会对自己的学生以及如今喜欢他的诸多网友产生怎样的影响。
同样的道理,在他发布的一部关于为何要读书的视频中,也有过相同的表述。
罗翔在视频里表示,除了功利性的读书,更重要的是费功利性的读书。
也就是不光要为了自己的饭碗读书,还要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树立正确的三观去读书。
但凡那些认为罗翔是在内涵别人的网友,看过他本人的视频,也就不会这样想了
反过来说,这些人对一个人或一件事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就随意在网络上怒骂的行为,实在不可取。
当然,即便罗翔老师退出微博,捐出了自己的视频收益
那些网络“喷子”依旧不依不饶,认为这不过是所谓洗白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