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军挎、军大衣的回忆
陈苏锦
前两天收拾家的时候,翻到很多年都不用的影集。赫然发现有一张自己穿着老式棉军大衣的照片,梳着两条麻花辫子,胸前别着自己的高中校徽,相片底部有时间标注:一九八一年冬。
我拿起那张相片看了好长时间。
我,是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没有和同学一样买棉大衣,穿的是爸爸穿过的旧的军大衣。好看不好看不重要,为了保暖。不过,女生穿了男款的旧军大衣,有点儿显眼。
许多年后,我的当年的同学说那是当时很时髦的东西。
我的那件大衣,来自我姑姑家的大表姐。她是七六年入伍的,在三十九军的一个师部医院。和她自己瓦房店的家比,休息的时候来我家,距离是近的。而且经过我们家所在的农场一直向西有她们部队的农场,她可以搭她们部队送给养路过的军车来我家。我爸爸是她唯一的舅舅。
有一年冬天,她来我家,说是她要去军校读书了,她拿了一件半新不旧的军大衣给爸爸,是我姑父给爸爸的。她还拿了一个崭新的绿色军用挎包给我。
那件半新不旧的军大衣,起初是爸爸上班儿穿。他没法和他的科长比,他的科长比他年长一点点,穿着自已从当地驻军部队里要来的新的军大衣,六五式的,走在农场的马路上或者在机关食堂吃饭,大伙儿见了都羡慕不得了。要知道,之前只有一个从抗美援朝前线回来的被降了职的副场长冬天总穿着军大衣的。而我,是上了高中,住校,爸爸把那件旧军大衣给了我。
说说我看到那崭新的军用挎包,别提有多高兴了。时至今日,我拎过很多种手提包,也背过若干种颜色的包儿,我都记不起来自己有多兴奋。但,那一个军用挎包,今天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但,它是军用挎包,绿色的,簇新的,是大表姐自己也不舍得用的呀!她自己还在用自己的旧的呢!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当兵,一直是很多人的向往!那时候还没有什么高仿之类的,能用上军挎,崭新的,不论是自尊心还是虚荣心,用今天的话说那就是一个“爆棚”啊!
起初,它是我上初中的书包。从我家的村子到农场的中学单趟要走四华里,除了下雨天,我可以带饭不用回家吃午饭,其他时间在那条乡间土路上,我要一天走四次四华里,那书包始终跟着我风里来雨里去,无论冬夏。
我上高中的时候,念的是普通高中,离家有四十多华里,需要坐途经我们农场场部东边那条号称“老铁路”的公路的长途客车。绿色的军挎已经被洗得有些掉色了,但是,每周六的时候,我会把书包里的书和本放到另一个布包里放在宿舍,我背着这个掉色的军挎挤上长途客车回家,周日下午,我会接着背这个挎包走五里多的路,站在路边站牌下等车回学校,只不过这时的军挎里沉了一些,里面装上了妈妈给我装上的自家炒的面,有妈妈放了少许鸡蛋或肉丁儿借味儿的炸酱。
后来,我去师专念书,依然是背着这个掉色更厉害的军挎,寒假里,它,装了我从图书馆里借来的《安娜.卡列尼娜》和《静静的顿河》。
在我的记忆里,后来背军用挎包的人多了起来,是因为卖仿军品的店多了起来。那颜色、那布的质量都跟真正的部队里发的军品还是有很大的差别。而我的心里,就因为那是正宗的军挎,自豪的感觉一直都在,当年,那些年,我固执地认为,这样的、那样的包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过时,正宗的军挎,怎么会过时?
一个时代总有一个时代的底色,我和我的同龄人们茁壮成长的年代,大人们问男孩子长大要干什么呀?孩子回答“当解放军”,大人们就很欣喜地认为这孩子有志气。农场里的姑娘长大了要嫁人,听说谁家姑娘找了部队的小伙子,大家伙儿就会说这真不错。军人,总是在方方面面给了人们实实在在的踏实和安全感。
我,一直很崇拜军人。很喜欢穿上军装的那种感觉。
二0一九年的秋天,我去西部,有幸穿上了新式的正宗的军装拍了照,我发现,和一九八一年的军大衣那种相对薄削比,今天的军用大棉袄布料更密实、更抗风、更保暖了,而且暗绿的迷彩的军用大棉袄从领囗到袖囗到底围的设计更合理更紧致,而军用的背包的实用性更与时俱进了……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是走进八月的芬芳里的第一个日子,我从心里很怀想自己没有成为战士但是曾在过去的年代里用过正宗的军挎、穿过的旧军大衣、用过的掉了漆的军用水壶。我,很感恩把这些东西带给我们家的老战士大姑父,他九十多岁,已经卧床不能自理了,清醒的时候,他还是喜欢军帽。我和在部队退休的大表姐说起来,她说在干休所大院里听到军号声她依然很激动,那是她从小就天天听的声音啊!和现在新式的军服比,她,很怀念过去的军挎,很怀念过去老款的军大衣!她说,那,和她的艰苦的青葱岁月紧密相联!她说,军人的情怀,在她的心里,一直没有褪色过!
致敬!过去曾经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军人们!
致敬!今天为了和平,依然坚守在祖国四面八方的军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