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分享了皮肤学级护肤品的龙头企业,不过由于篇幅限制,对于所处的行业介绍得并不是很详细,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看一下这个正在快速发展的护肤品细分行业。
关于皮肤学级护肤品
如果大家关注化妆品或者护肤品行业,对于前几年十分火热的日本药妆一定不陌生,甚至很多人把药妆店当做去日本旅行的一项重要行程。药妆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皮肤科教授Albert Kligman 提出,他将兼具化妆品和药品特点的功效性产品定义为cosmeceutal,这一名称来自于化妆品cosmetic和药品pharmaceutical和组合。国内学者将其译为药妆,但是由于监管要求,对于采用药妆等字眼进行宣传销售均属于违法行为,因此国内只存在功效性护肤品和皮肤学级护肤品的概念。
从概念范围来看,皮肤学级护肤品为功效性护肤品的细分品类。伴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肌肤问题的成因逐步得到了科学认知,生物学及化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开始进行各种功效性原料的开发研究,进而逐步出现了相关产品,也就是兼具药效性、专业性及针对性特点的功效性护肤品,目前主要分为皮肤学级护肤品、强功效型护肤品和医美级护肤品三大类。
皮肤学级护肤品是目前最接近“药妆”的细分品类,Euromonitor是这样定义的:一种介于药品和护肤品之间,皮肤治疗渗透到每日的常规护理中,从而达到改善敏感肌、痘痘肌易出现的痤疮、红肿、湿疹等皮肤问题,最终实现皮肤恢复到相对健康状态的目标。皮肤学级护肤品以医学理论为指导,经临床验证并且通常会有权威专家学者进行背书。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品牌有雅漾、理肤泉、薇姿、薇诺娜、玉泽等。
强功效性护肤品一般通过添加较高浓度的核心成分来达到预期效果,通常见效比较快。比如成分党所熟知的透明质酸、烟酰胺、视黄醇(A醇)、虾青素等,分别是针对保湿、美白、抗衰、抗氧化等护肤需求。这一类护肤品的品牌大多掌握独家专利且有凭借某一成分而成功推出的大单品。例如日本品牌SK II的大单品“神仙水”便是富含专利成分Pitera,能够抑制黑色素形成、保湿并且激发肌肤活性。国产品牌方面则主要是近几年快速崛起的润百颜、夸迪和HomeFacialPro。
医美级护肤品则主要是针对轻医美术后急需皮肤修复的人群,例如光电类项目结束之后的镇静修复过程。此类护肤品已经从妆字号转变成为械字号,生产厂家需具备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国内的产品目前仍以械字号皮肤修复敷料为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医美面膜。市面上的主流品牌主要是敷尔佳、创福康、可孚和可复美。
关于敏感肌
在皮肤学级护肤品市场中两大最主要的细分市场便是痘痘肌护理和敏感肌护理,由于目前唯一在A股上市的公司贝泰妮主攻敏感肌护理领域,我们今天则重点关注敏感肌护理的市场情况。
《中国敏感性皮肤诊治专家共识》对敏感性皮肤定义为皮肤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发生的高反应状态。表观体现为皮肤较薄,红血丝明显。临床表现为皮肤受到环境等物理、化学因素或精神状态等因素的刺激,极易呈现出灼热、刺痛、瘙痒及紧绷感的主观症状,部分伴随着红斑、鳞屑、毛细血管扩张等客观体征。
敏感肌的成因较为复杂,一方面是由于遗传因素所造成的肌肤敏感,另一方面则是有外界因素导致角质层变薄及皮肤屏障受损,水分流失加快,皮肤的修复能力持续下降而导致的。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则是一方面由于不同类型产业的蓬勃发展,空气污染加重,对于皮肤屏障的损害加深,叠加护肤品选择不当及过度护肤导致皮肤耐受力持续下降;另一方面则是在生活节奏持续加快的大环境下,不良生活习惯及生活压力持续攀升提高了皮肤敏感的可能性。
针对皮肤敏感的成因,不难分析出为何年轻职场女性为敏感肌高发人群,同样也是皮肤学级护肤品的主要消费人群。根据《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我国35%以上的女性属于敏感肌人群。弱度和轻度敏感人群占据主要份额,总计占比达到70%,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
消费人群逐步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根据艾瑞咨询的研究报告显示,18~30岁人群为敏感肌发生的主要年龄群体,快节奏的生活及逐步升高的生活压力导致生物钟紊乱进而出现内分泌失调,最终催生出各种皮肤问题。与以往不同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于敏感肌的认知以及治疗方法产生了更加细致的了解,开始寻求皮肤科医生的帮助并更加关注使用产品的成分。年轻人作为互联网的深度使用人群,对于新生概念及科学护肤的接受程度极高,同时具备一定程度的经济基础,相关产品的消费支出意愿也相对更高。
空间广阔且高速增长的市场
需求推动市场扩容。根据欧莱雅中国联合CBNData发布的研究报告,疫情之后,消费者在选择护肤产品时对产品安全性和产品成分的参考程度显著提升,在敏感肌发生存在不断提升的可能之下,更加理性的产品选择成为了整个行业发展的底层逻辑。
变美观念的转变从另一个角度推动市场扩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信息的传播更为广泛,人们对于皮肤科及医美的接受程度逐步加强。近年来皮肤科用药销售额及医美行业的规模保持快速增长。但是一些非处方皮肤科用药存在刺激性较强的药品,擅自使用容易引发皮肤敏感最典型的便是擅自刷酸而引发的烂脸。同时,非手术类医美中的注射类及光电类项目结束后需要集中且密集的修复过程,推动皮肤屏障修复市场加速扩容。
行业维持高景气。根据Euromonitor统计数据,2015-2020年我国皮肤学级护肤品市场规模从60亿元增长至166亿元,期间复合增速为24%,并预计将以每年不低于20%的增速与2024年增长至约431亿元。
行业渗透率低且人均消费支出远低于成熟市场。目前我国皮肤学级护肤品的渗透率仅为5.5%,欧美国家则普遍居于10%以上。目前我国皮肤学级护肤品人均消费支出仅为1.4美元,与英法美日韩等国家相差达到数倍,行业还未触及天花板。
高壁垒与高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显著较高但依然具备提升空间。不同于护肤品市场产品标准化且进入门槛低导致行业相对分散的特点,皮肤学级护肤品市场集中度更高。世界范围内护肤品市场CR5一般处于15%-30%区间之内,但皮肤学级护肤品市场的CR5则处于60%~100%的区间。虽然我国目前CR5市占率已经达到了63.53%,但是与成熟市场之间仍有一定程度的差距。
高集中度的原因来自于高进入壁垒。由于皮肤学级护肤品品牌的定位针对性极强,且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功效诉求更加明确,从研发层面便已经铸造起第一道壁垒。目前国内的皮肤学级护肤品牌多是采用与医院或知名皮肤科医生联合研发的模式,并有专业医生为品牌背书,新进入的竞争者较难寻找具备竞争力的合作方。此外,2021年4月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化妆品功效评价规范》,明确适用于敏感肌的化妆品应当通过消费者使用测试或人体功效评价试验的方式进行功效宣称评价,进一步提高了敏感肌赛道的壁垒。
市场格局逐步发生改变。早在2010年国内皮肤学级护肤品牌的市场主要是被薇姿、雅漾和理肤泉等国际老牌所占据。随着消费者意识逐步觉醒,以薇诺娜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实现弯道超车,逐步占据市场主流。
综合来看,我国皮肤学级护肤品市场仍然处于快速发展的成长阶段,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板块。此外,在功效性护肤品赛道中,防晒及婴童用品的市场正在逐步启动,若有相关公司开始布局,可以对其保持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