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6年,北京召开了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全国各地各条战线上的英雄模范人物,前往北京接受表彰。
李开文当选为全国粮食系统的劳动模范,并且登上了大会的主席台领奖。在颁奖台上,周恩来总理一眼就认出了这位老班长,并且还将这件事告诉了毛主席。
"我想当一名真正的战士,给我一把枪吧!"
李开文是安徽六安人,1932年,35岁的李开文正式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也就是在这一年,李开文离开了自己生活了35年的大别山,这一去就是17年。其实早在这之前,李开文就已经在帮着红军做一些事情了,不过那时他还只是一名赤卫队员。
因为李开文常年在田野中劳作奔走,因此练就出了一双能走长路、走快路的"铁脚",再加上李开文憨厚朴实的性格,所以,当时团长亲自将他从赤卫队中挑了出来,让他到红25军73师219团做一名担架兵,并且担任担架队的班长。
后来的李开文曾经说过,离开家乡那天发生的一切,他到现在就还记着。
那天傍晚的时候,夕阳的余晖照耀在大地之上,刚刚吃过晚饭的李开文正在和队员们在一起休息。忽然,上级传来了命令:国民党蒋介石发动了"大围剿",大别山的队伍立刻撤离,现在就走。
接到命令的李开文,迅速指挥班里的战士收拾全部的家当,跟随着大部队立即开始了突围。说来也巧,大部队正好从李开文家后的路上经过。但是此时的李开文不敢回家去看一眼,他怕自己一停下来之后就舍不得走了,因为他的老婆刚刚为他生下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
但是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你越是害怕什么,就越是会出现什么。李开文的大儿子李锦旭听见外边的动静之后,高兴地出来"瞧热闹",儿子眼尖看见爸爸之后就要追上来,李开文硬是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
儿子一见追不上之后,就开始哭了起来,听到儿子的哭声,李开文的步伐稍微停了下来。身边队友劝他回去看看,李开文在扭头往回看了一眼之后,又迅速扭回身来跟上大部队,继续往前走去,但是,他的眼泪已经模糊了双眼。他边走边说道:"革命就是这样,不能回头。"
大别山突围的战役比预想中要艰难得多,这是一条杀出来的血路。成为了红军战士的李开文,一天都没有摸过枪,但是枪一响之后,他就带着自己担架班的兄弟们,盯着拼杀在火线上的战友们。
一有人倒下,李开文就带着人迅速地冲上去,与时间赛跑,挽救每一位战士的性命;在首长受伤的时候,李开文他们的担架就会成为一个"流动的指挥所",抬着首长各处去指挥战斗。
为了能够尽快地突围,部队不得不将一些笨重的武器装备丢弃,全员轻装上阵,但是李开文他们不行,他们担架上的战士不能丢,担架上受了伤的首长更不能丢,所以,李开文几乎每天都是在负重前行。
突围的路上,经常会突然爆发遭遇战,连续数天的急行军,战士们的脚上全是血泡,疼痛难忍。李开文的一个同乡在一天夜里,实在受不了了,哀求着李开文放他回去。
李开文问道:"回去?回哪里?大别山?你回不去了。"老乡不明白,傻傻地看着他。
李开文说道:"你参加了革命,就没有回头路了,现在大别山早就落到敌人的手里了,你回去就是送死,既然都是死,还不如跟着队伍杀出一条活路来!"
老乡沉默许久之后,最后跟着李开文一起回到了部队中,再也没有过要当逃兵的念头。
三千多里的浴血厮杀,三千多里的艰苦奔袭,李开文和大部队终于穿透了敌人的最后一道封锁线,李开文高兴坏了,终于杀出来了,就在他放下担架准备休息一会的时候,他猛然感觉到有一股热浪向自己袭来,然后就不省人事了。
头上的敌机轰鸣而过,原来敌人的侦察机又追踪到了他们,将几十枚炸弹投放到了来不及进行躲避的人群之中。没有反应过来的李开文,直接就被炸弹掀起来的泥土给掩埋了起来。
身边的战士将李开文从泥土中挖出来的时候,都以为他已经牺牲了,打算将他就地安葬。那天被李开文劝留下来的老乡,怎么也不肯相信李开文就这样走了,硬是把昏迷中的李开文给摇醒了。
抬担架的李开文,现在被别人抬着送到了医院之中,这一住就是整整一年的时间。李开文的耳朵因为炸弹在身边爆炸的原因也聋了,全身都疼痛难忍,李开文以为自己再也上不了战场了,但是医生却说:只要坚持,就还有希望。
一年后,李开文终于出院了,从病床上下来的李开文第一时间就找到了自己的团长,请求回到自己的队伍当中,并且李开文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对团长说:"我想当一名真正的战士,给我一把枪吧!"
团长听完之后,哈哈大笑,对李开文说道:"你早就是一名真正的战士了。"
团长考虑到李开文的伤势,已经不再适合战场上的厮杀,于是就把他安排到了炊事班工作。对此,李开文很不高兴,但是为了能够留在红军的队伍里,李开文还是不甘心地同意了下来。
"李开文的火种"
1935年8月,长征途中的红军进入到了大草地,饥饿和过度的疲劳带走了很多战士的生命,首长给炊事班下达了一道死命令:必须想到办法,来给战士们补充营养。
此时的李开文同样经受着饥饿和疲劳,他紧咬着牙齿,每天凌晨2点就起床,3点之前就要把饭做好,4点就准时跟着部队开始向前开进。
没有了食材,李开文就杀掉了战马,做马肉给战士们吃;战马没有了之后,李开文又开始沿路捡苦马菜来,煮菜汤给战士们吃;后来苦马菜也找不到了,李开文只好把皮带剪断了,扔进锅里煮汤,来给战士充饥用;皮带也没有了,李开文只好开始挖草根,来煮汤吃。李开文想尽办法来确保红军战士的"粮食供应",完成上级交给他的任务。
草地之中的环境非常的湿润,雨雪天那是经常的事,所以做饭之前的生火也是一项非常麻烦的事。李开文在每天行军的时候,将捡到的湿透了的草木,塞进自己的衣服里,用自己的体温进行烘干,以保证在扎营的时候,能一下子就把火生起来。
李开文的炊事班永远都是部队中第一个升起炊烟的军灶,而且,"李开文的火种"也成为了整个炊事班里最为重要的一个存在。李开文的名字与他的"火种"一起在整个队伍中都闻名遐迩。
1937年,上级派遣李开文到延安,负责担任陈云、徐特立等等中央领导的厨师,但是他并没有任何自满的情绪,坚持艰苦认真的作风。李开文每天都会做两斤肉的肉菜和几份素菜,来为首长们补充营养,并且他悄悄地攒了一点钱,从农户手中买了一头小猪,无偿的奉献给了组织。
1940年,战争的局势骤然紧张了起来,中央领导人十分担心毛主席的人身安全,特地将踏实的李开文调到了中央炊事班之中,由他来负责每天毛主席的伙食。
性格憨厚,老实本分的李开文的确没有辜负首长们的信赖,每天没日没夜地看守着食材,做好之后自己先尝,每一顿饭都坚持自己亲手送到毛主席的跟前,不让其他人插手其中,用自己的坚持保卫毛主席的安全。
一年的冬天,毛主席看到冒着严寒前来送饭的李开文,现在还穿着非常单薄的衣裳,就送了李开文一件羊皮背心,李开文推辞了半天,但是最后还是没有拗过毛主席,不得已收了下来,此时的李开文暗下决心:我一定要亲手做一碗毛主席最爱吃的红烧肉。
令李开文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从大师傅那里偷学来的手艺,自己做的红烧肉,竟然还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之后他就开始经常给毛主席做这道菜。可是,没过多久之后,毛主席就阻止了他的这种做法,叫他还是跟以前一样,继续做南瓜、红薯等等素菜。
1948年,中央转战西柏坡,这一次,51岁的李开文没有再跟着大部队到西柏坡去,他进入到了中央干部学校,进行学习读书。
临走之前,毛主席握着李开文的手久久都没有松开,毛主席说道:"你先进学校学习,革命胜利了后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没有文化可不行!"停顿了一下之后,毛主席又说:"有机会要来看我啊,不要躲着我啊!"
李开文声音哽咽着答应毛主席,从此之后,李开文就不再是炊事班的老李了,也再也没有机会能给毛主席做饭了。
"糖再甜,也比不上家乡的水甜。"
1949年7月,李开文终于从干部学校毕业了,组织上想把这位老班长派往天津的糖厂担任副厂长一职,李开文得知这消息的时候,吓了一大跳,急忙拒绝了这一任命,他向上级提出请求,让他回到自己的家乡去。
上级的领导和李开文认识很久了,他知道李开文是一个倔脾气的人,没有办法只好同意了下来。离开北京之前,李开文想到自己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见到毛主席,想到毛主席"有机会要来看看我"的话,听说毛主席现在在香山之后,就一路打听了过去。
最后,毛主席在香山的双清别墅见到了这位老班长,了解情况之后,毛主席问道:"你为什么不去天津糖厂啊?"
李开文笑了笑之后回答:"糖再甜,也比不上家乡的水甜。"
毛主席听完之后,笑着摇头:"行吧,回去就回去吧,但是你要记得经常写信来啊!"李开文赶紧应了下来。
回到安徽六安之后,当地的领导也曾问过李开文:"您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啊?"李开文表示坚决服从上级的分配。领导问他金寨县的副县长如何?李开文赶紧连连摆手,拒绝了这一分配,领导无奈,只好让他暂时的回到了家中。
两天后,李开文才回到了阔别17年的家乡,但是他却再也找不到自家的房屋了,只认出了自家房屋后的那一片竹林子。竹林子的前边,也只有一个简陋不堪的破草棚子。
李开文进到草棚里后,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弟弟李开香。从李开香的嘴里,李开文这才得知这些年家里发生的事:
李开文他们走了之后,国民党的军队很快也就到了,把村里所有当了红军的人家的房子全烧了,包括李开文的家。李开文的老婆张氏,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连夜逃命跑进了山里,不敢回村。那一年的风雪还特别的大,天也很冷,张氏因为没有东西吃,没有一滴奶,最后可怜的两个双胞胎先后夭折了;张氏在没有李开文消息的情况之下,苦苦等了十年,以为李开文已经战死了,最后才死了心,带着儿子,改嫁了。
李开文的侄子和侄女跟随着他的脚步,也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侄子现在也没有音讯,侄女倒是前些年回来过一趟,李开文的大哥和大嫂也都死在了革命的道路之上...
一心想着回到家乡的李开文,没有想到自己的家已经成了这样,他和弟弟李开香聊了整个晚上没有睡觉,第二天一大早,李开文就迫不及待的出门去找已经丧夫的张氏,要将她接回来。
李开香极力地阻止他,他也不听,走了30多里的山路,最后李开文和张氏在一条山路上重逢。见到李开文的张氏痛哭流涕,在得知李开文的来意之后,张氏不愿意再和他"破镜重圆",让他再找一个女人,好好过日子。李开文不听:我欠你太多了!等我把工作落实了,我就来接你回家。
在往回走的路上,李开文看着寺庙改造成的粮站,心中有了奋斗的目标,他找到当地的领导,说明自己要去粮站工作。领导劝了半天劝不动李开文,最后只好给了他"粮站站长"的工作。
第二天,李开文就满心干劲地上岗了。来到粮站的李开文,看到院中地上撒落的无数粮食颗粒,痛心不已,训斥着粮站的员工:你们知不知道粮食是宝贝啊!不能这么浪费!
不明所以的员工们以为他只是个闲人,让他赶紧出去,直到李开文自报家门之后,粮站的员工才知道眼前的人是他们的上级,而且是一位老红军。大家伙也是吓了一跳,赶紧按照李开文的吩咐,赶紧收拾了起来。
等到粮站所有的手续全部都办完了之后,李开文就马不停蹄地去找了张氏,要接她回来。张氏依然不愿意跟李开文再续前缘,直到李开文跑了七、八次之后,张氏才最终答应再跟着李开文,从此之后,李开文就成为了"有家有工作"的李站长了。
粮站的工作远比李开文想象的要更加复杂和艰巨。
李开文跑遍了整个辖区内的所有的粮站,全面而认真地了解情况;在粮站里,别人不肯去的房顶和板仓下,李开文全部包揽到自己的身上,亲自去将所有的漏洞都补上;每天下班之前,李开文都会将员工们身上和鞋子上的粮食全部都扫下来,才让他们离开...
所有人都不能理解为什么李开文这样的"吝啬",李开文也从来都不解释,到了年根的时候,仅仅是李开文这样"节约"下来的粮食,竟然高达一千多斤,所有人都震惊无比。
"老班长,你怎么穿的这么少啊?"
1956年年底劳动模范选举,李开文当选为了全国粮食系统方面的杰出代表,前往北京领取奖章。在颁奖台上,周恩来总理一眼就将这位红军的老班长认了出来。开会的时候,周总理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毛主席。
毛主席一听延安的老班长,现在又成了劳模,来到了北京,非常的高兴,当即就安排,要请李开文来到家里吃饭。两天后,李开文在蔡畅的陪同之下,来到了毛主席的住处。
一别七、八年的时间,李开文再一次见到毛主席非常的高兴,看着毛主席久久说不出话来。十二月的北京非常寒冷,毛主席一看李开文还像以前一样,穿着单薄的棉袄,皱眉说道:"老班长,你怎么穿得这么少啊?"
李开文连忙摇头表示自己不冷。毛主席则是回过头和警卫员交代,让他们去为李开文买了一件皮衣和一双皮鞋。那一天,毛主席和李开文聊了很多,两个人都开心不已。
建国十周年的时候,李开文将毛主席送给自己的皮衣和皮鞋送到了县里的展览馆中,当作展品。后来,李开文见到邻居双脚冻得发紫,他又把皮鞋送给邻居穿。
1992年,李开文老人永远地离开了人世间,他的后人将他安葬在了粮站的后山之中。李开文艰苦朴素的信念和脚踏实地的在平凡岗位奋斗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革命老区一代又一代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