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军队诞生的前28年里,由于敌情扑朔迷离,斗争形势复杂严峻,我军并没有机会实行军衔制。所有的指战员只有职务上的大小,没有军衔上的高低。抗日战争时期,二次合作得以成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被改编进国民党军队战斗序列,朱德和彭德怀等高级将领被蒋介石授予了相应的国军军衔,但却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在没有获得全国政权之前,人民军队鲜有机会同外国军队进行互相访问,新中国建立后,一切都步入了正轨。若有外军来访,基于国际交往礼节考虑,我国理应派出拥有对等军衔的接待人员,以此表示对来访国家的尊重。在抗美援朝期间,中朝两国军队一个有军衔,一个没有军衔,在统一指挥调度的问题上,难免发生一些磕碰和扯皮的事。因此,为了加快军队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同时也为了方便军队参与外事活动,实行军衔制很快提上议程。
在最初评衔时,以元帅为最高军衔,级别上分为2级,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毛泽东主席是党的创始人之一,是人民解放军和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他领导广大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领袖,更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按照毛主席的功绩,授予大元帅军衔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实际授衔时,毛主席拒绝了大元帅军衔。他虽然指挥过千军万马,但却不愿意穿上大元帅制服。
按照毛主席的话说:“让我穿上大元帅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多不方便啊!”老百姓自古有怕官畏兵的思想,虽然解放军是人民子弟兵,军纪严明无出其右,同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密切的血肉联系,但若是穿上大元帅制服,必然会让群众心里产生一些隔阂感。
毛主席亲切爱民,在亿万人民中有着无可比拟的巨大声望,他乐于跟人民打交道,他是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的国家领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毛主席恪守一生的信念准则。除此之外,也许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考虑,自古田会议以来,党指挥枪变成了一条铁律。如果最高领袖还拥有最高军衔,那么很有可能会模糊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国家也会被有心人冠上军人政治的大帽子,这对于开展国际交往极其不利。
毛主席自己不要大元帅军衔,他还提议转业到地方工作的同志也不评衔为好。大家非常熟悉的程子华同志,早年同徐海东一起领导红二十五军长征。他们带着一群娃娃兵,冲破敌人数道封锁线。本着为革命大计着想,红二十五军不顾自身安危,切断西兰公路长达18天之久,大大牵制了敌人的有生力量,策应了中央红军北上。
解放战争时期,程子华出击东北,塔山阻击战一役让其名声传遍白山黑水。程子华时任13兵团的司令员,按照战功和资历来讲,授予大将都没问题。毕竟同期的兵团司令员也大多处于这个梯队,他早年的搭档徐海东曾长期卧病在床,后来还是被授予大将军衔。若是程子华没有调任山西省委书记,依旧留军任用,那么一个大将军衔是跑不掉的,最次也是上将。
除了程子华这样的高级将领之外,在酝酿评衔之初,周恩来、刘少奇和邓小平同样被列入元帅的考虑人选之中。周恩来领导和发动南昌起义,是人民军队的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在早年的土地革命时期,周恩来曾是最高的军事负责人之一。
建国以后,周恩来主抓政府工作,同时展现了惊人的外交天赋,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外交路线。因为长期负责政府工作,所以不参加授衔也是情理之中。刘少奇资历很高,但对于军队接触较少,可邓小平不同,他长期在军队中工作。
彼时,邓小平从西南调到中央工作,主阵地是党务和政府方面,原则上可以不授衔,但他若是参加授衔,必然会是元帅军衔。因为他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曾建功卓著,那么在众多元帅之中,邓小平可以排在第几位呢?
旅法入党,少年投身革命
1904年,邓小平生于四川广安县。他出生时取名叫邓先圣,进学念书以后,取学名为邓希贤,想来有期许他以后贤能通达的意思,后来那个广为人知的名字“邓小平”是在大革命失败后才改的。
邓小平在广安县完成了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学习,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之后,全国各地风起云涌,学生、工人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当年秋天,邓小平着手准备留法事宜。当时的法国,刚刚艰难赢得一战的胜利。由于战争的破坏,法国丧失了众多劳动力,出于战后重建的考虑,法国对于劳工有着极大的需求。
基于这个前提,法国国内可以提供不少勤工俭学的岗位,这对于家庭条件不佳的寒门子弟来说,可谓是个不错的机会。相比于留美和留日,赴法留学在花费上会少很多。更何况,法国历代先贤辈出,各种先进的思想映照在整个欧洲上空,大革命的余晖,巴黎公社的挽歌,无不激励着追求真理的年轻学子们。
千难万苦不足为惧,他们毅然前往法国,走上了勤工俭学之路。比如觉醒年代中催泪无数的陈乔年兄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青年周恩来,邓小平也是其中之一,他们很多人后来都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领军人物。
1920年10月,16岁的邓小平跟随众多赴法留学生一起踏上了法国的土地。他一边学习,一边做工赚取学费和生活费。他先后在钢铁厂、橡胶厂和汽车厂做工,并加入了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之后,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员,从此开始了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
邓小平在法国一共待了五年时间,在这片异乡土地上,他积极投身革命,多次组织华人声援国内的反帝运动,他不仅开拓了眼界,还锤炼了自己的意志品质,为后来的独当一面积攒了宝贵的斗争经验。
在五年留法学习结束之后,邓小平转道东进,踏上了苏联领土,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这算是一座国际学校,可称为中苏合作的产物,它由苏联出资,冠以中国国父之名。在中国近代的历史上,莫斯科中山大学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一大批中国有志青年在这里得到培养,他们回国后大多成为中国文化界和军政界的风云人物,在国共两党中担任要职的大有人在。
领导百色起义,创建红七军
邓小平在苏联只待了一年左右,回国以后,他奉命到西北军阀冯玉祥麾下工作。第一次国共合作为期短暂,它辉煌的成果被国民党右派窃取,强加给共产党人的只有无情的屠刀。
在看到国民党已经堕落成新军阀后,共产党认为要想推动中国革命发展,就不能寄希望于旁人。只有自己独立掌握部队,才能通过武装斗争的方式改变旧中国一盘散沙的落后面貌。南昌起义之后,各地革命热情高涨,起义运动方心未艾,革命火种已散布大江南北。1929年,邓小平作为中央代表,带领几名共产党员远赴广西,准备跟桂系军阀展开合作。
当时蒋桂战争刚刚结束,桂系的实力被大大削弱,北方的冯玉祥、阎锡山瞅准机会,开始蠢蠢欲动,南京政府跟其他新军阀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为了稳固后方,蒋介石任命俞作柏和李明瑞主政广西。俞李二人跟蒋氏存有矛盾,为了巩固自身地位,他们希望引入强援。于是大开监狱之门,主动释放了不少共产党员,想要借此展示诚意,谋求同共产党的合作。
邓小平和张云逸抵达广西后,同俞李二人加强联系,将不少共产党员安排进地方政府和军队中。张云逸担任广西警备四大队队长,争取到了不少军队领导权。就在广西革命形势大好之际,俞李二人迫不及待公开反蒋,结果形势急剧恶化。面对错综复杂的革命形势,邓小平等人决定加紧筹备起义工作,依靠手上现有的部队,发动兵变。
邓小平安排四大队筹集兵员粮弹,将军用物资尽可能集中到百色。他计划发动武装起义,并制定了四项任务报请中央批准。1929年11月,中央批准了邓小平的计划并任命他为前委书记,负责武装起义的一切事宜。
在邓小平和张云逸的领导下,百色武装起义正式打响,以原先的警备四大队为基础,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邓小平任红七军前委书记。红旗正式飘扬在百色山城上空,在广州起义失败两年后,邻近的广西迎来了革命热潮。百色起义是中共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武装起义的伟大尝试,它成功打击了桂系军阀中的反动势力,将革命之火传递到了西南山区,给广大贫苦农民带去了希望。
除了成功领导和发动起义、创立红七军之外,邓小平还创建了右江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地方苏维埃政权,这几点功绩足以让邓小平拥有授予元帅军衔的资格。
挺进大别山,解放大西南
红军长征以后,邓小平先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后调任红一军团宣传部长、政治部主任,他长期担任军团级别的职务,做出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邓小平协助王稼祥处理八路军政治部的工作,后到129师与刘伯承搭档,担任政治委员,在并肩作战中相互磨合,为之后的长期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们在太行山区开辟根据地,放手发动群众,开展广泛的敌后抗战。
1943年,抗战来到了最艰苦的年份,在长期的对峙下,日军已经渐露败相,也是因为这一点,他们的进攻才会更加疯狂。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全面主持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他党政军一把抓,在艰苦的环境下,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不仅抵住了日军的频繁扫荡,还扩大了根据地的影响力,部队也得以快速发展。
抗日胜利以后,蒋介石一意孤行,执意发动内战,置全国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于不顾。为了尽快解放人民,减轻战争痛苦,刘邓大军奉命挺进大别山,在国民党统治腹地插上了一把尖刀。战略反攻的序幕,便由这次进军中原的行动掀开,国统区危而不安,国军主力为此疲于奔命。挺进中原可以破坏敌方的兵员系统和经济基础,让江北的华东野战军获得了宝贵的发展机会,为后来声势浩大的淮海战役做足了铺垫。
淮海战役时期,中央军委批准成立总前委,邓小平担任总前委书记,他和粟裕等人齐心协力,打好了这场惊世之战。国民党败亡以后,除了蒋介石溃退到台湾等岛屿之外,在西南诸省还盘踞着相当规模的国民党反动势力。
他们企图凭借复杂的地形和盘根错节的封建势力实行西南联防,等待可能到来的反攻时机。为了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消灭反动派,中央命令邓小平等人组成中共西南局,发起解放大西南的战役。在人民解放军的大迂回包抄战术下,不到两个月时间,国民党反动派的90万大军烟消云散,川、康、滇、黔四省迎来了解放。
在席卷大西南之后,邓小平根据中央指示,集中力量剿灭土匪,为祸西南千百年的土匪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土匪不肃清,大军不收兵。”为了西南的长治久安,那些罪行累累的土匪被邓小平坚决消灭了。
1954年军委委员名单是重要依据
邓小平为解放西南和建立地方政权做出了突出贡献,凭此战功足以让他获得元帅军衔了。邓小平获得元帅军衔无可争议,那么他可以排名第几呢?
在1954年秋,中央军委共有11位委员,他们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构成了新中国军事方面的最高决策层。在军委委员的名单上,邓小平排名陈毅之后,罗荣桓之前,居于第7位。
这个排名算是相当中肯,毕竟前面六位不仅战功彪炳,在军中担任正职的时间也更长,他们居于邓小平之上算是合情合理。
后来邓小平转为党务和政府方面工作,11位军委委员去掉他之后,恰好便是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从这方面来讲,也可印证他排名第七有着充足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