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尔塔会议三巨头”齐聚一堂,他们分别是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这次会议,也直接决定了欧洲主要的方向,他们所代表的三个国家也是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在德国战败后,必将接受这些国家的审判。
广大民众都非常关心,这些在人类历史上犯下了滔天罪行的帝国军人们最终的归宿究竟如何,这其中当然包括了罪恶滔天的隆美尔。
可是,在纽伦堡法庭上,一位名叫凯特尔的罪犯竟然说,隆美尔的真实死因是氰化物中毒,而命令他服下剧毒的,正是他所效忠了大半辈子的元首希特勒。
后来,隆美尔之子曼弗雷德也讲述了这一段历史,在他回忆元帅被迫自杀的全过程中,有句话令人印象深刻:他们只给十分钟。
隆美尔生命的最后时刻
他出生在一个正统的知识分子家庭,其父亲和祖父都是颇具盛名的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让隆美尔身上有着一种德国特有的绅士风度,不过,他并没有去走父亲的老路,而是在1910年的时候加入陆军,凭借优秀的表现进入军官学校开始学习生涯。
可能与身边其他士兵相比,隆美尔身上最为独特的东西就是天赋,这是其他人所不具备的。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此时的隆美尔和希特勒做着同样的事情——为德国的荣誉而战,全民都沉浸在一种狂热的战争氛围之中,隆美尔也在这次战争中获得了一枚“蓝马克斯勋章”,这一枚勋章对他的意义深远。
即使在后来取得了更大成就,他始终都没有将这枚勋章摘下来。
从士兵到教官,隆美尔很快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转变,在这一期间,他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下了一本《步兵攻击》,而这本书也在无意中被希特勒看到,因此他获得了一次飞黄腾达的机会。
当希特勒凭借巧舌如簧的演说能力上台以后,便开始勾勒起自己的蓝图。1939年,德国突然对隔壁的波兰发动了闪电袭击,隆美尔冲在前线,并成为第七装甲师师长。
有了一支完整的部队能够指挥,隆美尔的军事天赋展现的一览无遗,他更加大胆,每场战争都是放开了去打,就这样,第七师很快获得了“魔鬼之师”的称号,这里面就有隆美尔的大半功劳。
到了1941年,隆美尔已经晋升为中将,被希特勒安排到非洲军团当军长。这会德国的盟友意大利情况非常差,在北非被英国部队追着到处跑,德国人觉得这样不是个事情,这才派出了悍将隆美尔,也就是在这里,隆美尔快速成名,“沙漠之狐”的名号就抗在肩上了。
这样一位优秀的将领,为何会服毒自尽呢?
这其实离不开隆美尔本人的政治立场。当时的德国,民众几乎都被希特勒的演讲能力征服,对于元首提出的各种事情几乎没有异议。不过和希特勒对比,隆美尔的立场算是非常温和的,打仗的时候,他是一名将领,需要对手下的士兵负责,不能让大家白白送命。
可在政治立场上,或者说是对于希特勒本人的一些政见,他总是提出反对意见。
比如,在当年英国军队派出元帅蒙哥马利之时,隆美尔就提出北非战场的局势最终还会被英国占据主动,德国有可能面临双面夹击的局面,因此他还提出了一些停战主张。
希特勒总是在自己的指挥室中对着地图指手画脚,而隆美尔从来不会在司令部指挥作战,他从士兵当起,觉得指挥官需要身在前线,才能够真正明白战场究竟发生了什么,也就是这样的习惯,让他在指挥上起到了重大作用。
不过此时的希特勒正把目光聚焦在苏联战场上,对于隆美尔在北非取得一些胜利并没有太当回事,也正是这样,当盟军突破了德国的一道道防线后,希特勒命令远在非洲的军团“要么胜利,要么毁灭”,双方的间隙越来越大。
隆美尔说了一句实话:战争还想要获得胜利,几乎已经是不可能了,德国现在争取的应该是“有条件的投降”,也正是这句话彻底激怒了希特勒。
不过,隆美尔就算不喜欢希特勒,但他依旧对德国保持着忠诚,在那场著名的诺曼底登陆前,他已经给希特勒写了一封信,信中阐述了诺曼底失守的可能性,还着重分析了原因。气头上的希特勒已经是彻底油盐不进,想让他闭嘴。
随着德国渐渐丧失了最初的斗志,前线的战士已经看不到胜利的曙光,希特勒的党内也出现了各种分歧,在1944年7月,希特勒遭到了一次暗杀,在事后的调查中,隆美尔被指控为同伙。
此时,隆美尔究竟是不是同伙根本就不重要了,因为他跟希特勒之间存在的分歧,就注定了他必须丧命。
至于隆美尔具体是如何死亡的,先是在审判庭上有其他战犯说出了大概,最终这份回忆被揭开,还是由隆美尔的儿子曼弗雷德的回忆中得来的。
在隆美尔得知自己命不久矣以后,他也并没有选择逃跑,希特勒铲除异己的手段可谓人尽皆知,就算是为了家人,隆美尔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那一天,他穿上了一件开领制服,这是当年在非洲打仗时穿的。到了中午,一辆汽车停在了门口,两位军官要和隆美尔单独谈谈,于是走进了一个房间。
儿子察觉到了一些异样,不过他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在外面静静地等待。楼上持续了几分钟的交谈很快结束,曼弗雷德赶到了母亲的房间中,父亲也进来了,他对儿子说:“我刚刚已经和你的母亲聊过了,我将在一刻钟之内离开人世。”
无论是最初的交谈,还是和家人的对话,隆美尔始终带着一股绅士的气息,表现非常平静。
他向家人交代,两位驱车前来的将军已经将毒药带来了,说到这里,他还是略有停顿,说:“死在自己人手里,确实是一件令人伤心的事情。”
以将军送毒给隆美尔,也算希特勒对他一生南征北战的肯定,让他体面的走完最后一程,这种毒药药效发作的时间也仅仅只有几秒钟。
此时的曼弗雷德不希望父亲以这样的方式离开人世,还提出了反抗,不过隆美尔在看透儿子的意思后,及时制止了他,并且对他说:“我一个人死,也不希望大家在乱枪下毙命,外面已经被重重包围了。”
后来,当一家人走向两位将军时,他们举起右手,向隆美尔敬礼,其中一位名叫布格多夫的将军还喊了一声“元帅”。
祸不及家人,隆美尔早已做出了选择
“两位将军来的时候,过了小山便把汽车停在了附近的一个空地上,其实从那天上午开始,就有大批卫兵包围了我们的住宅,如果我们有任何反抗的行动,他们将会执行格杀勿论的命令,而父亲这么做,也是为了护一家人周全。”
隆美尔倒在地上,头上的军帽已经滑落在地面上,那根象征元帅权威的拐杖也停靠在一旁,他们将遗体运送到医院中去,布格多夫随后将隆美尔的死讯报告给希特勒,“沙漠之狐”的一生最终落幕。
祸不及家人,隆美尔早已做出了选择
当希特勒从刺杀行动中侥幸逃脱后,异常清除异己的行动便正式拉开序幕。他给了隆美尔三个选择。最为体面的结局,就是自杀。
如果隆美尔选择了自杀,他不仅能以国家英雄的形象下葬,家人们还会获得一大笔抚恤金,这或许也是最好的选择。如果隆美尔没有这么做,那么希特勒的卫兵将会采取进一步行动,将隆美尔秘密处死,他的家人们也会被当做“叛国者”对待,下场不言而喻。
在希特勒作出决定以后,隆美尔想带家人逃跑已经不可能了,他的后路已被全部堵死,虽说是三个选择,后面两个都是无解的选项,德国没有彻底战败之前,隆美尔想做什么都已经来不及了,实际上来看,希特勒也仅仅给了隆美尔一个选择而已。
随后,德国人得到了一个消息:隆美尔在法国战场受伤后死去,德国将为隆美尔举行一场盛大葬礼。相比于他的死,葬礼则更加风光,这也事关到德国的声誉。
德国在二战中臭名昭著,不过隆美尔在世间的评价似乎还有着不一样的书写方式,英国和德国就算还在敌对状态,丘吉尔也盛赞隆美尔,在他的指挥下,德意联军多次在欧洲大陆上反败为胜,就算北非战场是以失败而告终,可隆美尔用兵如神依旧是盟军公认的事实。
这跟隆美尔本人对待战争的态度密不可分,他要求手下的士兵要善待俘虏和百姓,不允许对手无寸铁的人下手,甚至还写过信劝诫希特勒,让他不要滥杀无辜,只可惜没什么作用罢了。
不过,就算是世人描绘中再怎么彬彬有礼的隆美尔,出生于德国就得肩负着德国的历史使命,就算这条路是错误的,他也没有任何办法改变,他做到了对国家的忠诚,最终以自杀结束一生。
希特勒的“优待”出发点绝不是基于隆美尔曾经的贡献,仔细分析后不难看出,他在当时还是有着很多的考虑。
由于隆美尔本人在德国国内享有极高声望,他的用兵如神也多次被当为典范来宣传。
德国在前线节节败退的局面还没有逆转,此时若是以“叛国罪”处死隆美尔,对于前线的将士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打击,想要在将军和百姓中同时兼顾,那也只能在其死后举行一场盛大葬礼。
在很多事情上,希特勒的心眼都比较小,在德国的官方公告中,提到隆美尔的最后死因是“中风”,这也确实不是个体面的死法,也可以理解为这是希特勒的报复行为。
或许,隆美尔深受尊重,还有个重要原因是在于他自己的“私德”上,特别是在感情方面,就算是成名,也不会放纵自己,始终保持着对待妻子的忠诚。他是一名出生的指挥官、一名好丈夫和好父亲、同样也是臭名昭著的战争罪犯,隆美尔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人。
可能是受到父亲的影响,曼弗雷德在长大以后也进入了政坛,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在德国刚刚战败的时候,不少人都好奇隆美尔的死亡真相,曼弗雷德也最终在1945年公布了自己的回忆,他也提到了,父亲算是自愿赴死,并没有受到什么胁迫。
可能也正是这样,今后的小说及电影中,不少编剧都专门将隆美尔刻画成一个较为正直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