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0月6日,一场正义与邪恶的大决战开始了。在这一天,华国锋、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粉碎了那个臭名昭著的集团,那个灰暗时代结束了。但国民经济退步,军队建设步伐缓慢等恶果还在。1977年,邓小平复出后主抓经济,把整顿、建设军队的重任托付给了叶剑英、徐向前等几位老帅。1978年,叶剑英元帅卸任国防部长,由徐向前元帅接任。那么在这个关键时期,为何选择徐向前元帅呢?
徐向前,字子敬,1901年出生,山西省五台县人。他的父亲是清末秀才,母亲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家庭主妇。
常言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确实如此,徐母伴随着儿子一路长大,为人处世都对徐向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徐母虔诚地信奉着佛教,平时经常助人为乐,行善积德,这些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徐向前。虽然年幼的徐向前并不能理解那么难以琢磨的高深佛理,但他开始朦朦胧胧地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爱护、和睦相处,慢慢的他开始模仿着母亲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
少年时期的徐向前,家中虽不是十分拮据,但也仅仅能保证温饱,而且既然出身农村,就免不了要做农活,春种秋收、抗旱除草,徐向前总是跟着母亲劳动,这不仅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性格,还为后来适应艰苦的革命环境奠定了基础。
徐向前在村里的私塾学习了三年四书五经,之后又被父亲被送到东冶镇陀阳高等小学校去读书。他在新学校里接触到了许多新鲜事物。但好景不长,仅仅两年后,徐向前就因为家境不济,又回到村里私塾念书。即便如此,徐向前的学业也未能继续,因为贫困,一年后徐向前便结束了少年时期的学校生活,这对于一个渴望学习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失学在家的徐向前早早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16岁那年,徐向前在河北省阜平县一家书店里做学徒,这是他人生中第一份工作。在做学徒期间,徐向前大量阅读了中国古典小说,受书中侠义精神的熏陶,激发了他愿为国为民牺牲生命的伟大精神。
辛亥革命之后,在孙中山的倡导下,各地开始兴办贫民教育,“山西王”阎锡山响应号召开始大办教育,成立了山西国民师范速成班。1919年春,徐向前考入了这所学校,在速成班他首次接受了系统的教育。1921年毕业后,徐向前在阳曲县和五台县河边村任小学教员,但每次都因向学生宣传爱国主义而被校方辞退。徐向前一心一意当好教师的愿望破灭了,他开始走向另外一条大道。
有人说,人这一辈就像下棋,一步错步步错,最后满盘皆输,一步对步步对,一路高歌猛进。1924年徐向前走对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他考入了一个军事速成班,这个速成班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黄埔军校。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此门”,这是黄埔大门两边的对联,所有进入这道门的的热血青年都怀揣着救国救民的的伟大理想,他们不贪钱,不怕死,是信仰坚定的革命战士。正是由于怀揣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黄埔的学生才能在北伐中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一个个著名的军阀,陈炯明、吴佩孚、孙传芳,被黄埔学生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丢进了街角的垃圾堆。
毫不客气地说,谁掌握了黄埔军校,谁就有问鼎九州的资格,这一点蒋介石看得很明白,所以他经常在黄埔军校找学生进行“非人谈话”,其实就是一次考察,被蒋介石看中的人都会快速升迁。有一次,徐向前也被叫去谈话, 他看到端坐在椅子上神情严肃的蒋介石,没经历过场合的徐向前略有些不知所措。造价上徐向前不太爱说话,蒋介石可能是觉得此人太过老实巴交,只聊了几句,就把他打发走了。
蒋介石如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个没被他看中的老实人,在不久后会统领数十万部队,在战场上纵横捭阖,杀得国民党军队抱头鼠窜,当然了这是后话。
1925年9月6日,黄埔一期毕业,徐向前留在学校担任排长,不久后,又被调到冯玉祥的部队,但旧部队有很多陋习,骄纵腐败、毫无斗志,对军阀间的互相征讨也倍感厌恶,于是,仅仅过了一年,徐向前就离开冯玉祥的部队,回到了武汉。到武汉后,他被这里一片火热的革命氛围所感染,心中激起了无尽的火焰。
他在武汉读了《二月革命》、《共产主义ABC》等著作,还有瞿秋白、鲁迅的文章。徐向前思想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他清醒地认识到,蒋介石领导下的三民主义救不了中国,国民党政府已经腐朽贬值,官员争权夺利、昏庸无能,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华民族走上正确的道路,引导中国人民夺取革命的胜利。
1927年,在国共两党逐渐走向分崩离析的关头,通过杨德魁等人的介绍,徐向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蒋介石背叛革命之后,共产党组织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虽然在最初都取得胜利,但都在进攻大城市时遭遇了滑铁卢,这让许多共产党人看出在中国以占领大城市为目标的军事路线是不可行的。只有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军事路线才符合中国国情,才是当下革命阶段的最优选择。
1929年6月,党组织派徐向前赶赴鄂东北地区,担任红一军31师副师长。红31师说是一个师,徐向前最初接手时只有300余人,其中大多数是青年农民。这里徐向前就采取因人制宜的方法,没有强硬的要求战士按自己的主张来,而是注重发挥士兵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各个方面加深军民之间的关系,处处以身作则,平易近人,和群众打成一片。就这样,徐向前在很短时间内就受到各级指战员的爱戴。
徐向前到鄂东北地区不久,就遭遇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他深知与敌人正面抗衡无异于以卵击石,于是领导这支弱小的部队,避强击弱,避实击虚,多打小仗,积小胜为大胜,使得国民党三次围剿都无功而返。
1929年11月,在中共鄂豫边第一次党代
会上,徐向前与曹学楷等同志一同提出了《中共鄂豫边关于军事问题的决议案》。决议案主张各部队采取集中作战、分散游击、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等七项游击战术原则,鄂豫边红军的发展壮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徐向前的优异表现让党中央很是赞赏,1930,徐向前升任红1军副军长兼红1师师长。中原大战期间,徐向前抓住军阀内斗的机会,率军三次出击,三战三捷,接连攻克数座县城,并且吸收了不少兵力。从此,徐向前的威名从此在红军内部和敌人当中广泛传开。不知道此时的蒋介石有没有后悔。百姓为了庆祝几次伟大的胜利,专门编了歌谣:“平汉游击五十天,三战三捷三扩编,红军声势震武汉,革命烽火遍地燃。”
1931年,徐向前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不久后,年仅30岁的徐向前指挥了黄安战役、商潢战役、苏家埠战役、潢光战役,歼敌正规军近四十个团,红四方面军发展到40000余人。1931年冬,徐向前又率领四方面军14000余人,渡汉水,攀乌道,越秦岭,战寒风,直下通江县城,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
1932年,国民党集结6万兵力,从三个方向,向川陕革命根据地发起围攻,徐向前在第一个月的作战中以迟滞消耗敌人为主,以让出地盘为代价消耗敌人有生力量,取得了歼灭8000余敌人的战果。之后,敌人经过休整,卷土重来。
徐向前指挥部队节节抵抗,诱敌深入,而后集中兵力,迂回到敌人的侧后方,以有心算无意,一举击溃敌人主力,取得了这个战斗的胜利,这次胜利让根据地内的军民革命热情高涨,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1933年11月,敌人再次卷土重来,六路围攻川陕革命根据地,徐向前毫不畏惧,领导红四方面军连续向敌人发起三次战役,歼敌80000余人,粉碎了敌人的围攻计划。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开启了全面侵华战争。这时候,阶级对立低于民族仇恨,徐向前坚决拥护中共中央与国民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放下宿怨,一致对外。因为徐向前与阎锡山是同乡,党组织安排他与周恩来、朱德一道前往太原做阎锡山的思想工作。到太原后,徐向前和周恩来,四处奔走呼号,夜以继日工作,在与各界人士见面时,在群众中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最终,在几人的不懈努力下,阎锡山同意成立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动员会,并答应为八路军建立晋察冀抗日前线提供方便。
此后,徐向前、刘伯承、邓小平三人,在太行山脉建立起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迅速组织发展抗日武装,积极与敌人展开战斗,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在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的领导下,129师先后取得了凤凰山战斗、长生口伏击战、神头岭战斗、反六路围攻、响堂铺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战役的胜利,累计歼敌近7000人。战后,日寇被赶出了晋东南,以太行山区为中心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了。
1939年6月初,徐向前奉命赴山东,任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第1纵队司令员,统一指挥山东和苏北、皖北八路军各部队,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广泛建立地方政权,有力地抗击了日寇对山东的“扫荡”。并在此后的一系列战斗中取得很多胜利,对民族独立,国家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抗战结束后,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共中央任命徐向前为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之后,以劣势兵力挡住了敌人的进攻,并抓紧时间扩充部队训练新兵。
在解放山西的过程中,徐向前率部首先攻破了晋南屏障——运城,之后又进攻临汾,第三在晋中地区与敌展开决战,此战中徐向前成功运用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创造了以寡敌众,以少胜多的范例,也是运动战的典范之作。
1949年4月,徐向前率部向太原发动总攻,此役共消灭敌人13.8万余人,盘踞山西达38年之久的阎锡山政权宣告灭亡。想当初徐向前读的山西国民师范速成班,还是阎锡山建的,如今徐向前亲手推倒了“西北王”这座大山,恐怕两个人谁也没想到会是这个结局,真实时也命也。
建国后,徐向前被授予元帅军衔。1979年,徐向前参与决策和指挥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徐向前一生身经百战,在血与火的战场上磨炼成长,纵横捭阖,在军事理论方面,也有自己的建树,二者合一,终成一代名帅,这也是为什么叶剑英卸任后,由徐向前担任国防部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