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当中央警卫局的工作人员在清理主席遗物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箱子被上了锁,工作人员觉得里面估计是装了很多机密文件或者主席生前很重要的东西。
当工作人员打开箱子的时候,也揭开了毛主席作为父亲埋藏了26年的秘密。
要揭开这个秘密得从1950年的夏天开始说起。
打得一拳开 莫引百拳来
二次大战结束之后,世界迎来了短暂的和平,但是美苏两个当时的超级大国为了争夺世界的话语权拉开了长达四十年冷战的序幕。
1950年6月25日拂晓,朝鲜人民军在得到朝鲜内阁首相金日成的命令后,越过三八线,发起了对韩国的突袭,仅仅用了三天时间,韩国首都汉城就被朝鲜人民军占领。
6月26日,美国远东空军加入了对韩国军队的支援当中。
6月27日,美国第七舰队接到总统罗斯福的命令,开进台湾海峡,在我国台湾基隆和高雄驻扎。企图阻挠我人民解放军借朝鲜战争对台湾发起攻击。
中、苏、美三个大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放到了这片仅仅只有2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6月28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发表了关于“号召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
对于我人民解放军是否出兵朝鲜,毛主席心中早已经有了答案:
“如果美国加入到了朝鲜战争中,不过三八线,我们绝对不管,一旦美军迈过三八线,我们一定出兵!”
帝国主义侵略者美国及所谓的“联合国军”显然低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决心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毅力,对我们提出的警告置若罔闻,不为所惧。
10月1日凌晨,“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命令“联合国军”悍然越过三八线,向朝鲜半岛北部发起攻击,试图将战火蔓延到鸭绿江边,威胁我新生的人民共和国。
为了将战火阻挡在鸭绿江边,毛主席力排众议,高瞻远瞩决定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这无疑是一个具有战略胆识和气魄的决断,因为在当时中美两国无论是在钢铁产量还是武器装备都是天壤之别:
1950年美国钢产量8772万吨,我国仅有60万吨,是我国的146.2倍
1950年美国GDP2800亿美元,而我国仅有100亿美元,是我国的28倍
美国还拥有当时最为恐怖的武器—原子弹和一系列先进的武器装备,有着强大的海空军实力。
而中国刚刚经历了14年的抗日战争和3年的解放战争,装备从日式三八大盖到中正式步枪以及美式M16冲锋枪,苏制AK-47步枪的武器装备。空军和海军实力与美国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就算是在这样的条件对比之下,毛泽东主席毅然决然地说道:“我们中国人民是不怕打仗的,我们的愿望是不要打仗的,但是美国一定要打,那就只好让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抓出你的弱点,跟着你打,直到打败你!”
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谁来带兵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呢?
经过毛主席的深思熟虑,最后选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西北军区司令员彭德怀担任志愿军总司令。
接到调令的彭德怀只能暂时放下建设大西北的宏伟计划,直接踏上了前往北京的飞机。
彭老总在主席面前表示:“我服从中央的决定”
而毛主席则无限感慨地说:“老彭,你这样说我就放心了,现在美军已经兵分几路向‘三八线’挺进,我们要尽可能地提早出兵,第一时间争取主动权,今天下午我们要召开政治局会议,你到时候也说说你的看法。”
彭德怀在政治局会议上掷地有声地说了一番话:“出兵援朝是很有必要的,打烂了,等于全国晚解放几年,美军如果饮马鸭绿江,他们随时可以对中国发起攻击,我们将来面临的问题会更加复杂,所以我们应该尽早出兵,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出兵朝鲜
当天晚上,毛主席特设家宴为彭老总壮行。
毛主席居住的菊香书屋陈设十分简单,没有专用的餐厅,平时吃饭就在书房里进行,当天也不例外,摆在书房里的一张圆桌,桌子边坐了三个人,毛主席、彭老总、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
彭老总看到毛岸英已经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说道“岸英几年不见精神了许多,长成一个大小伙子了。”
毛岸英已经从父亲和彭老总的对话中听出了要组建志愿军入朝参战的消息,于是自告奋勇想要和彭老总一起入朝参战。
毛岸英1936年被东北军著名将领李杜带到苏联,先后就读于莫斯科士官学校、莫斯科列宁军政学校、还在苏联军事最高学府伏龙芝军事学院就读过,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还作为苏联红军坦克兵中尉和苏联红军从列宁格勒一路打到柏林。
彭德怀说道:“岸英,你这位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打败过德国法西斯的苏联红军中尉,喝过洋墨水的高级军事人才不可多得啊!”
彭德怀想到毛主席一家曾经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先后牺牲了自己的妻子杨开慧、自己的弟弟毛泽覃、毛泽民、还有自己的妹妹毛泽建和侄子毛楚雄等五位亲人。
彭德怀无论如何不愿意将主席的长子带到朝鲜战场上。
“主席,不行,去朝鲜是很危险的,美国的飞机每天轰炸,我建议岸英还是在后方搞建设吧,建设国家也是抗美援朝啊!”
经历过卫国战争洗礼的毛岸英自然知道战争是残酷的,敌人不会为了你是国家领袖的子女而对你网开一面,毛岸英坚决地和彭德怀说:“彭叔叔,你就带我去吧。”
一边的毛主席也说到:“老彭,岸英会讲俄语还有英语,到了朝鲜你免不了和苏联人还有美国人打交道,正好让岸英给你做翻译。”
后来作为志愿军总参谋长的聂荣臻在晚年曾经回忆起这段故事说:彭老总带领志愿军入朝之前,为了和在朝鲜的苏联顾问取得联系,我们确定要带一名俄文翻译。一开始推荐的是在延安时期就担任俄文翻译的张伯衡同志。由于工作繁忙无法前往,后来又从军委外文处挑选了一名年轻的翻译入朝,可是入朝作战计划在当时是绝密,应该选择一名政治觉悟强,思想水平高的翻译跟随入朝,当时由于时间很紧张,主席说“让岸英去吧,我通知他。”
就这样,毛岸英就跟随彭德怀一起踏上了赴朝的征程。
美军当时在朝鲜战场上曾经使用过一种臭名昭著的武器——M47型凝固汽油弹。
这种凝固汽油弹可以填充橡胶和汽油作为凝固汽油弹,也可以填充芥子气成为毒气弹,作为化学武器使用。在1945年在二战中对日本本土使用过添加了芥子气的凝固汽油弹,造成了十万人以上的伤亡。
毛岸英牺牲
毛岸英仅仅入朝37天的时候,就被这样的凝固汽油弹夺去了年轻的生命。
1951年11月25日上午11时,毛岸英正在位于朝鲜平安北道东昌郡的大榆洞志愿军司令部和战友们处理相关文件,就在这个时候美军发动了对志愿军司令部的空袭,四架敌机在空中发出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不断在志司上空穿梭,最后投下了大量的凝固汽油弹,志司的临时作战室顿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彭德怀看到毛岸英和作战参谋被困在作战处,便立即安排人员进行抢救。
刹那间,伴随着“轰隆隆”的一声巨响,作战处的一片墙倒了下来,顿时大火夹杂着烟尘,弥漫了整个房间,指导员邵发亮大声喊道:“同志们,救人要紧,赶紧到火堆里找人,不管是死是活,都要找到。”
一位战士站在墙角下大声呼喊:“这里有人!”大家连忙一边扑打他身上的火苗,一边往外拖。
“这里还有一位!”另一位战士在另一侧呼喊着,大家走了过去看到一位战士被还在燃烧的房梁死死地压在下面,他的身上已经被烧焦,脸也烧得面目全非,完全无法认出他的样子,但战士们还是把他抬了出来。
军医第一时间也来到了作战处门口的空地上,彭老总站在那里紧锁眉头,强忍着悲痛,询问两位伤员的伤势如何。
军医抬起头,强忍住泪水,摇了摇头说道:“彭总,现在都已经……”
彭老总不相信,于是和军医说道:“我不信,设法抢救,看看能不能救回来。”
军医再次俯下身子进行检查,然后说了一句话:“彭总,他们俩呼吸早已经停止了,救不过来了!”
彭老总神情凝重地看着两位烈士的遗体,尤其是他注视了很久的一位身形较长的烈士遗骸,神情异常严峻,只见彭老总看着那具遗骸手腕处苏联手表的残壳,这是毛岸英赴朝参战前岳母张文秋送他的纪念品。
彭德怀轻轻地叹了口气,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彭老总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后,依然不敢相信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坐在窗前,喃喃地说道:“岸英是向我第一个报名参加志愿军的,现在牺牲了,我怎么向主席交代。”彭老总陷入了深深地自责中。
艰难决定
彭老总作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立即召集志愿军党委开会,在会上彭德怀说:“就在刚才,毛岸英和作战参谋高瑞欣在美军的轰炸中牺牲了,我们要不要把此事上报中央?”
志愿军司令部党委成员表示,此事非同小可,怕上报中央之后让毛主席无法接受。
但是这件事情就算不上报也会通过其他渠道让毛主席知道,经过大家的商量后,决定将此事上报中央军委。
于是彭老总以志愿军司令部的名义向中央军委起草电报,只有短短一百多字的电文,他竟然写了一个多钟头:
当日,北京中央军委就收到了这样一封沉重的电报,作为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从工作人员手里接过这份电报的时候,泪水霎时间流了出来。
作为相伴一生的战友周恩来深知,如果此时将这一噩耗告诉在后方指挥抗美援朝战争的毛主席,他将承受什么样的打击。
所以,周恩来找来了刘少奇,经过他们二人一番商议,决定把这件事情隐瞒下去,并告诉知道此事的所有人员,暂时不把这一消息告诉毛主席。
丧子之痛
1951年1月,伴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第二次战役的胜利,基本扭转了朝鲜战局后,周恩来才将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关于毛岸英牺牲的电报送到主席那里。
当机要秘书叶子龙拿着毛岸英牺牲消息的电报,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毛主席办公室的时候,毛主席正在沙发上坐着看报纸。
叶子龙将电报交给毛主席之后,默默地站到了一边。
根据叶子龙晚年回忆起这一场景时说:“当时主席就和平时一样,放下报纸,接过电报看了起来。”
毛主席接过电报之后,看了足足有三四分钟,当他再次抬起头之后,根据叶子龙的回忆说:“当时主席的脸色很难看。”
这时候的毛主席不再是指挥着千军万马、南征北战的军事家,而只是一位普通的父亲,一位痛失爱子的父亲。
主席的目光渐渐地移到了茶几上的烟盒,他的手颤抖着,多次试图将香烟从烟盒里抽出都没有成功。
叶子龙连忙帮主席抽出一支烟,递到了主席的手上,然后帮主席点燃了香烟。
屋子里异常安静,只有细小的烟丝燃烧的声音,不知道是烟熏了眼睛还是过于悲痛,毛主席的眼睛湿润了,嘴角也抽动了一下。
没过多久,毛主席站了起来狠狠地抽了一口烟,然后把烟蒂用力地按在了烟灰缸里,嘴角再次抽动了一下,只说了一句“唉!谁让他是我毛泽东的儿子呢?”
然后点燃一支香烟,和叶子龙说:“战争嘛,总是要有伤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成千上万的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只是一个普通的志愿军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把他的牺牲当成一件大事。”
说完时候毛主席又讲到:“岸英是个苦孩子,从小就没了娘,后来被送到国外,还参加了苏德战争,没过上几年好日子……”
夜深人静的时候,当所有人都离开,毛主席独自一个人,来到了毛岸英之前生活过的房间里,把他留在家里的衣物一件一件地叠好,收起,装到一个皮箱里,放到了衣柜的最深处,将这份特殊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得以保留。
一直到1954年12月,志愿军总部决定将牺牲在朝鲜战场的毛岸英的遗骸运回中国安葬,可是经过彭德怀的考量,金日成的请求,最后毛主席说了这样一番感人至深的话:“那个战士不是人生父母养大的,不能因为我是党和国家的主席,就给儿子搞特殊啊!”
毛泽东当即表示:“就把岸英的遗骨和成千上万的志愿军烈士一样,埋在朝鲜的土地上吧。”
难道毛主席真的不想让毛岸英回来吗?他是否像每一位失去孩子的父亲一样,把这些衣服物在某个深夜悄悄地拿出来,轻轻地抚摸,回忆当初和自己朝夕相处的那些日子。
时隔多年之后,当这些衣服突然出现在人们的面前的时候,我们才有机会还原一个老年丧子的普通父亲爱和痛,让我们有机会感受一代伟人最温情的一面,为那段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宏大历史,留下一个最温柔的注脚。
1959年,毛主席回到自己阔别三十多年的故乡韶山。在这里,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诗篇:“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是何等的胸怀,这是什么样的胸襟,多少风云一笔带过,这就是毛主席的伟大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