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都不禁让人想到以前那段抗战的日子。
我们现在的平安,都是由老一辈革命者们奋斗而来的。
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一位高龄102岁的老红军——冯自根。
从小小的少年到成为一名英勇战士,经历多少辛酸?
少年的梦想,也经过万里长征
冯自根,他原名昝长林,曾在朱德朱老总身边当过警卫员。
1918年出生于四川广元市清华村。
他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川北家庭,家里孩子多,而他排名第五,这让本就普通的家庭,更是加剧了生活的负担。
当时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百姓们都难以果腹,家里的日子也过得更加艰苦。
后来,一场机遇来了,冯自根没想到这场机遇改变了他的一辈子!
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来到了四川,冯自根看着这群散发着英气的战士们,不禁生出了向往之心。
15岁的冯自根当即便决定,要加入他们,参军入伍,跟他们一起保卫国家,一起保护百姓!
战友们都看在眼里,为这个小弟弟感到心疼。
当时15岁的冯自根在部队里年纪尚小,但是别看他年纪小就低估他。
冯自根因为在农村生活,干过许多农活,小小年纪特别能吃苦,什么事都愿意干。
而且他学习能力强,学习什么东西都特别积极。
入伍不久,就开启了打仗之旅。
在八庙垭、南坎坡等地参加反“三路围攻”的战争,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他就已经负伤十余次。
战友们都看在眼里,为这个小弟弟感到心疼。
当时冯自根老人参加红军的时候,也是红军最困难的时候。
因为在次年的10月,红军陷入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为了摆脱这种局面,他们果断决定进行战略性转移——长征。
在长征开始后,因为部队要考虑到招收兵马,物质也变得紧缺了起来,加上有时在途中还会遇到敌人,原本整齐干净的军服就变得破破烂烂了。
到了冬天,或者爬雪山的时候,寒冷的风穿透单薄的,破烂的衣服,变得刺骨起来,艰苦的环境和装备无一不在考验每一名红军战士的意志。
在到了夏季之后,因为对长征的环境十分陌生,很多士兵都还背着厚厚的棉服。
加上夏天多雨,战士们淋了雨出了汗再加上长征的身心疲惫,很多人都把身上经过雨水汗水吸收过的越来越沉的棉服扔在了路边。
可是谁都没想到草地过后竟是雪山,爬上雪山之后气温骤降,再加上严重的高原反应,打得战士们措手不及。
冯自根亲眼看着很多战士走着走着就突然间倒在路边,再也站不起来了。
冯自根看着战友们的倒下感触颇深,直到现在仍能想起那个画面。
除去气温的变化,这一路上几乎寸草不生,红军的补给根本跟不上,战士们根本吃不饱,穿不暖。
甚至于身上所系的皮带,都成为了冯自根他们嘴里的美味。
有时候遇到野菜和树皮草根吃,都很幸运。
小时候学过的《金色的鱼钩》和热播的《雪国中的篝火》都给我们展示了长征路上的困难,不过那也只是冰山一角,只有冯自根他们才知道当时的境界是有多么困苦!
他们经历了3次爬雪山、3次过草地……当1936年的长征结束后,当他看到连队的人数由原本的170人,锐减至30余人的时候
冯自根悲痛欲绝,他也暗自发誓,他要带着战友们的希望去战斗!要为战友们报仇!
每当谈起自己跟随队伍长征的经历,他都会想到与战友们一起取暖打闹,一起吃草根树皮共同奋斗的日子……每一提起这个话题,冯自根老人都不禁红了双眼,热泪盈眶!
不断地学习是为了更好的革命!
经过了长征之后,全国战爆发!
而冯自根担任班长一职,参加抗日战争,见证了抗日战争的激烈,见过无数战友的奋斗与死亡。
不幸的是,由于冯自根在战场上由于受了重伤,无法跟战友们继续在一线战斗。
后来经过救治,上级让冯自根前去陕北疗伤。
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了陕西。
在那里,他认识了朱德总司令,并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恰好当时朱德老总司令身边缺少一位警卫员,于是他便被安排到了朱德总司令身边,当了朱德总司令的贴身警卫。
冯自根虽然不在前线战斗,但他依旧老实本分地做好自己的事务。
在当警务员的时期,没有一个人知道那个小小屋子里住的是朱德总司令。
这也证明了冯自根的恪尽职守,拥有良好保密的本事。
由于在陕西这样的革命圣地,加上朱德总司令鼓励部下多学习,成了警务员的冯自根有了更多学习的机会。
后来总部为了培养连队骨干,派冯自根到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学习,去学习革命的先进理论,增长了革命知识。
经过两年的学习,他的军事素质、政治水平、文化程度均得到很大的提高。
从抗大毕业后,冯自根伤势已经养好了,但他想着继续前往一线效力,让他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物尽其用。
后来经过上级的批准,于1942年底派他去太岳军区担任决死队的营长职务。
同年,又被调到太岳军区第二分区武工队任指导员。
冯自根带着全队140余人,经常活动于晋城、长子、高平、士敏等县,伺机消灭敌人,在此后的日子里,冯自根多次率领战士们,伏击日寇,攻打日寇据点,立下汗马功劳。
战斗的胜利,削弱了敌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我军继往开来。
但是,胜利往往是来之不易的,他的身上,也因为战争到处是伤。
在1944年的一次战役中,冯自根率武工队攻打高平县野川村的日军据点,歼灭敌军60余人,缴获步枪60余支。
但不幸的是,冯自根的左手掌也因为这场战争被子弹贯穿,腿部和胯部被炸弹炸伤,造成终身残疾,他也不得不告别十多年的戎马生涯。
虽然冯自根因为战争留下了不少后遗症:眼睛受不得阳光照射、左掌被子弹击穿、手骨变形、腿上仍有子弹残片没取出……
他的一双眼睛已经看不清东西,他无法看到太强的光,他的左手也没有办法张开手掌,手与双腿遇到梅雨季节也疼得十分厉害……
这些伤痛伴随了老人一生,但是这些也都是他满满的回忆。
它们是冯自根老人的功勋章,同样也是时代的标志。
而退伍后的冯自根,就近留在了疗伤地——沁水县的杏林村
后来他得知村里一户姓冯的烈士家属,他担心老人无人赡养,于是便来到冯家,改了名,当了他们的养子。
这才有了后面改名的冯自根。
后来改了名的冯自根在当地扎下了根,赡养老人,娶妻生子。
身负荣光,看山河犹在,国泰民安
几十年来,冯自根继续保持红军本色。
他在村庄担任过村武装部长,乡武装部部长多年。
据他的女婿说道:“冯自根老人家一生艰苦朴素,勤勤恳恳,始终保持红军的光荣传统。”
还跟孩子们讲述以前革命的故事,“岳父(冯自根)他经常到附近小学、中学给学生讲革命传统,使同学们懂得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据冯自根老人回忆道,当时他退伍的时候,组织上留下了一把手枪和数发子弹留作纪念。
可老人认为,留下手枪可能会造成危险,引起恐慌的局面,不利于管理村庄安全。
于是他把手枪捐赠给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丰富了馆内的红色文化。
2005年,冯自根作为老兵参加了纪念抗战60周年大会,并坐在主席台上。
在有次采访中报道:冯自根老人指着纪念抗战60周年大会的照片,骄傲地说道“那个第二排左气第四个人就是我!”
那张合影也被老人家摆在厅最显眼的地方,一进门就可以看见,足以体现老人对这张照片的重视!
2006年10月22日,冯自根老人被政府安排参加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受到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亲切接见。
这对于老人来说是高兴的,表示了国家对他的重视。
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冯自根老人同时受到了国家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章,老人把这些纪念章和相片当成宝贝收藏。
这些都是他该得的,现世的安稳都是他们的奋斗换来的。
冯自根老人在农村的生活中,也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每逢过年过节当地政府也会对老人家进行慰问。
这盛世终究如他们所愿!看山河犹在,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