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开国大将黄克诚因为高度近视经常被人戏称“黄瞎子”,事实上黄克诚不仅不瞎,反而是一个有着高度政治远见的战略家。抗战快结束时,黄克诚是第一个提出来要抓紧派部队去东北抢占先机的人。在给党中央的电报《对当前局势和军事方针的意见》中,他建议立即派部队赴东北,并应尽量多派“至少应有5万人,能去10万人为最好”。
毛主席非常重视黄克诚的意见,于1945年8月29日指示:“晋察冀和山东准备派到东三省的干部和部队,应迅速出发。”
根据毛主席和中央的指示,我军先后派往东北的部队有:八路军山东军区主力部队;鲁中、滨海、胶东、渤海等军分区主力部队;新四军第3师;晋热辽部队和陕甘宁边区部队等。另外还有很多的地方干部。
一、第一支到达东北的部队只有100多人,是胶东军区许世友派出去的;随后冀察热辽的曾克林司令也率领成建制的大部队到达沈阳。
1.吕其恩、邹大鹏按胶东分局许世友的指示,迅速率领100余人带着电台从烟台渡海到了辽东,这时候他们发现苏联红军只占领了少数大、中城市,小城市和乡镇都是空白,真是喜出望外,赶忙把这一情况报告了山东军区和中央。
新中国成立后,吕其恩先后任安东省委书记、沈阳市委党委组织部长、哈尔滨市长等职务;邹大鹏被国务院任命为首任情报总署署长、中央调查部常务副部长等职。
2.差不多同时,冀察热辽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也率领3个团、共6000多人的部队到达了沈阳附近。
他们也将相似的情报报告给了党中央,这些第一手的资料可是太重要了,它加快了中央向东北派兵的速度和力度。
解放后曾克林任海军航空兵司令,55年他被授予了空军少将军衔。
吕其恩的小部队与曾克林的部队,都有人说他们是第一支进入东北的中共部队。现在,从时间上看来,当然是吕其恩先到,但从成建制部队的角度来说,曾克林的部队又是第一支。
二、周保中和他的“苏军第88旅”,人数虽然不多,但在苏联红军进入东北期间,他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东北抗联失败后,领导人周保中带着队伍退入苏联,他把部队改编为抗联教导旅,对外称“苏联远东红旗军独立第88步兵旅”,简称88旅,周保中任旅长。
全旅共有1500人,其中抗联指战员643名(其余为苏联官兵),编为4个步兵营,金日成为第一营营长,88旅干部均授予苏军军衔。
苏联于1945年8月8日向日本宣战后,88旅的任务如下:
1. 随苏军占领东北战略要点,担任驻各城市苏军卫戍副司令,帮助苏联红军维护秩序,肃清残敌;2. 建立党组织,开展群众运动;3. 在苏军主要占领地以外建立人民武装。
周保中将抗联战士干部组成4人一组的小分队,携带电台和武器配合苏军行动。后来抗联又划分为57个小组,在东北各地建立各级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在9~10月2个月间就发展到了4万多人,部队也改称“东北人民自卫军”。
东北局书记彭真到达沈阳接见了周保中等人后,统一了东北各部队和党的领导关系,第88旅撤消。
所以也有人说,周保中的88旅是第一个进入东北的部队。
不过周保中进入东北,不是中央的安排、而是苏联红军的安排的。解放后,周保中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要职。
三、山东军区部队动员规模大、人数多,他们成为进入东北部队的主力。
罗荣桓于1945年9月20日接到中央进军东北的指示后,在山东军区迅速调集了八路军部队共6万多人,亲自率领分批开赴东北。
这6万多人的部队主要包括:军区直属部队的一部分、第1师、第2师、第3师、第5师的一部分、第6师、第7师,以及所属鲁中军区、滨海军区、胶东军区、渤海军区等所属的主力部队各一部分。
1.山东军区第1师,后发展成为了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第1师,改编为第四野战军第38军第112师。师长梁兴初历任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47军军长、第38军军长等职,后来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2.山东军区第2师,后来发展为了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第2师,后被改编为第四野战军第38军第113师。师长罗华生后任第四野战军第39军第152师师长等职,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3.山东军区第3师,后来发展成为东北野战军3纵7师,后被改编为第四野战军第40军第118师。副师长胡奇才历任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41军副军长等职,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4.第5师(只有第14团和第15团进入东北),后来发展为了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第12师,在1949年2月被改编为了第四野战军第41军第123师。师长吴克华历任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41军军长等职,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5.第6师后来发展为了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第10师,后改编为第四野战军第41军第121师。副师长蔡正国历任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第10师师长,第41军第121师师长、第40军副军长。蔡正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时年仅44岁。
6.第7师后来发展为了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第17师,后被改编为第四野战军第43军第128师。师长杨国夫历任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43军副军长等职,后来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7.罗舜初领导的鲁中军区部队和一批地方干部,他们于1945年11月挺进东北建立根据地。罗舜初素有“旋风勇将”的美誉,1955年被授予开国中将。
四、黄克诚虽然离东北更远、接到指示更晚,但他却更快地进入到了东北。
1945年9月23日黄克诚接到中央进军东北的命令,他只用了二个月的时间,就于11月25日将新四军第三师3.5万人从苏北经山东、河北、热河等省长途跋涉,带到了锦州。
新四军3师当时下辖第7、第8、第10和独立旅四个旅。
1.第七旅旅长彭明治,后被任命为四野战军13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加了四保临江、平津战役等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
2.第八旅旅长张天云,后担任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45军副军长。
3.第十旅旅长钟伟,他是四个旅长中名气最大、打仗最强的人,军衔却又是最低的人。
4.独立旅旅长吴信泉。
除了师长黄克诚、四位旅长外,3师后来还出了刘震、洪学智等一批名将。
五、万毅(曾任张学良的副官)领导的山东滨海支队有3000多人,他到达东北后先后担任过第一纵队,第七纵队和第五纵队3个纵队的司令员,后来被授予开国中将。
滨海支队,即万毅率领的挺进东北纵队,4个主力团,3306人。之所以把它单独出来说事,是因为它相对地独立于山东的其它部队。
六、陕甘宁边区部队和其它地方的部队,也各自派出了当时他们所能派出去的力量。
1.陕甘宁边区第359旅、警备第1旅、教导第2旅的各一部,以及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延安炮兵学校等部队共万余人。
陕甘宁辖区的部队进入东北由萧劲光带领,55年他授衔为大将。
2.晋绥、冀中、冀鲁豫三个根据地,也各派出了1个团进入了东北。
晋绥军区派往东北的部队由吕正操率领,55年吕正操被授予上将军衔。
派往东北的部队,总共有11万余人。
另外,延安及各解放区还派出党政军干部约2万人,也陆续进入东北,参与东北的民主政权建设工作。
结束语:在这场向东北派兵的比赛中,蒋介石虽然有飞机、军舰等现代化的运输工具,还有美军的全力支持,但他最后还是比输了。原因在哪里?一是当时国民党军队中的很多人已经厌倦了打内战;二是共产党人有更强的理想、更强的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