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司令’,一个是‘团长’,团长好像姓周?他们都是在1945年牺牲的。”这是山西平遥县丰盛村的村民们,对于村里那座埋葬于“无名烈士墓”里的两名军人,所有的了解。可尽管如此,烈士墓的周围并没有一丝荒凉之意,上坟、拔草、拢土、祭祀,几十年来从未间断过。因为这背后,有着当地村民一家三代的接力守护。
这家人姓贾,据贾林香公公所言,1945年7月,有一支解放军部队来到了村里休整,队伍里有不少的伤员,估计之前村民们听见到的激战声就是这支部队和日伪军遭遇上了。
其中有些战士的伤是比较严重的,当天晚上就有两名战士没能挺过来,便只好将他们埋在了村里。因为当时贾林香的公公是村里粮草负责人,便有军人告诉了他,两位烈士的姓名和军衔,还说等战争胜利了,他们回来接烈士回家。
于是从军队离开那天起,贾林香的公公就一直把两位烈士当做自家去世的亲人一样,扫墓、烧纸。自己年迈了,就把任务交给了下一代,可这几十年过去了,接力棒都传到第三代,还是没等到那天交代于他的军人来接烈士回家。这背后或许出现了一个最坏的结果,那就是当初那些许诺的军人,或许也在战斗中牺牲了,估计他们也都还未曾魂归故里……
时间一天天流逝,村里经历过了这件事的老人们,也相继离开了。贾林香逐渐年迈,上下山不方便,就又将这个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儿子没有丝毫推脱,就如同父亲当年那样,常去给烈士扫墓除草。就这样,贾家三代人守护了烈士整整73年,直到2018年终于才知道了那名“团长”姓甚名谁。
之所以说守了团长73年,是因为那名司令的遗体,早在1950年就有后人前来迁坟了。司令名叫“桂干生”,出生于1911年,河南罗山县人。18岁参军入党,随军转战多地,参与了多次战斗。1945年壮烈牺牲时,年仅34岁。这也是为何,村里的后生们大多都不知道,这所“无名烈士墓”里曾经埋着两位烈士。
贾林香一家人也一直希望,能够帮助烈士魂归故里,或者能够打探到他到底叫“周什么”,能在墓碑上刻上名字也好,可奈何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进展。直到2014年,贾林香遇上了一位对军史颇有研究的王京力,事情有了转机。
起初的王京力将方向放在了山西平遥一带,多方打探当地是否有烈士家属在苦寻烈士遗骨的消息,但并没有任何进展。他便将搜索范围扩大,还向有关部门报告此事,也到了重视。
2018年3月,王京力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了一位湘籍烈士的后代刊登的,寻找烈士“廖纲绍”的消息后,觉得可能那名团长就是廖纲绍。可是通过DNA比对,他们并非同一人,线索再次中断。
拿到检验结果后,王京力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他想到了些什么。既然那位“司令”桂干生和那名“团长”曾在一起行军打仗,是不是可以从他的后人那里得到些什么线索呢?皇天不负有心人,他得知了桂干生的儿女们从父亲的老战友们口中,听到过的一些名字,有廖纲绍,有邹开胜。虽然不确定是名字怎么写,但大抵是有新的方向了。既然已经确定烈士不是廖纲绍,那就有很大可能性是邹开胜。
于是王京力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了邹开胜的后代,通过DNA比对,一切真相大白了,烈士就是邹开胜。
邹开胜生于1916年,湖北红安县人。在14岁读小学时,就入了共青团,而后入党。16岁加入工农红军,参加了反“围剿”行动,走过长征路,逐渐成了一名团级干部。不料在1945年随军南下,在途径山西平遥和日伪军激战中,负伤严重,壮烈牺牲,年仅29岁。
在6月份与妻子分别时,妻子已经怀孕六七月了,不出意外他们的下次相聚时,孩子就出生了。可是孩子成了遗腹子,女儿第一次“见到”父亲时,竟然已经73岁了。
回想曾经那个动乱的年代,有多少父母送走了孩子,就没有等到他们回来;有多少妻子送走了丈夫,一等一辈子却始终了无音讯;还有无数孩子的父母亲离家前,和孩子拉了勾约定好了时间回家,却再也不曾回来过。甚至还有好多孩子,都未曾见过父母亲一面,成了遗腹子。
而如果不是贾林香一家三代的坚守,或许邹团长的女儿,也难有机会和父亲“相见”吧!毕竟,至今确实都还有很多烈士的遗骨埋于他乡,而其后代也不知道如何寻找。
所以,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要感人于革命者们的付出,要铭记历史,好好守护祖国的大好河山,才能不负他们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