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大战役之后,全国解放形势可谓一片大好,东北、华北和中原解放区已经连成一片,除了西北的胡宗南集团和二马之外,长江以北已经全部被我军占领,剩下的国军也仅仅是的负隅东南半壁江山。而在大决战结束后的3个月后,也就是1949年4月份,我百万雄师过长江,开启了解放全中国的进程。
其实在淮海战役进入到尾端的时候,我刘邓和华野大军就已经抵达了江淮地区,和小诸葛白崇禧的华中剿总防区已经接壤,而当时的小诸葛的部队有将近40万。按理说当时当消灭徐州剿总50万大军的两大野战军,应该乘胜追击,消灭白崇禧集团这个后患才是,为何却要留在三个月以后才进攻。
其实,按照当时的斗争情势上,不动白崇禧集团的原因很简单:一是动不得,二是时候未到。
先说,动不得
其实在结束淮海战役的时候,我军也是很疲惫,亟需调整,从1948年9月-1949年1月这100多天里面,东野打了辽沈和平津两场大仗,其中11月份打完辽沈,本来要修整3个月的(想在1949年后入关),但为了防止傅作义的集团逃跑,还是提前 入关,围困北平和天津,两场大战以后部队都很疲惫,而且远离东北作战,部分战士的思想工作也是需要同步进行。
东野如此,中野和华野也是如此。
华野在结束济南战役之后都没有修整,就立马开战淮海战役,而中野也是刚出大别山在外线作战,本身也是刚刚恢复,却要在淮海以60万对国军80万,以劣势兵力对战国军优势兵力,本身就是一种硬拼。整个淮海我军伤亡达到13万人,占全部兵力的20%以上。也就是说我军当时的兵力不算二线军区和民兵,两个野战军兵力多也才不到50万,而且已经是疲兵。
像华野打完济南打碾庄、打双堆集,再打陈官庄,当时的作战条件艰苦,很多人都是靠着双脚行军,部队亟需修养和调整。战士需要调整,武器装备和弹药也需要时间补充,当时我军在淮海打了60多万发炮弹,2000多万发的子弹,而淮海一共也才缴获12万发炮弹和2000万发子弹,炮弹入不敷出。
因此超过战役极限,伤亡颇大,再加上弹药不足等原因,是中野和华野选择放过白崇禧集团这个肥肉的原因。
当然动不得除了我军自己的原因之外,还有就是对手还是白崇禧以及华中剿总 。
如果对手是其他军阀的话,还能搂草打兔子,毕竟在半年后刘邓可是60万席卷90多万西南杂牌国军。 但华中剿总此时的力量还是很强,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曾被人称之为“指挥能事回天地,学语小儿知姓名”,说他是国军中最能打将领可是不为过。在主席评论国军将领的时候,将其称为“最狡猾的军阀”,日本人也将其称为战神。
1946年的时候东野在东北就没少吃过他的亏,而中野对他的印象更深。在1947年下半年的时候,千里挺进大别山的中野拉开了我军战略反攻序幕,但实际上在大别山中野损兵过半。在作战中也是拳头打在棉花上,甚至只能靠打游击和敌人周旋,而当时负责围剿中野的正是白崇禧。
除了小诸葛个人的勇武之外,华中剿总也是兵强马壮,张淦的第三兵团总共有两个军共7万人,这两个军可是不输于的国军五大主力的第7和48军,这可谓是白崇禧的王牌;宋希濂兵团也有28军,而且宋本人也是和杜聿比肩的抗日名将,并非庸才。因此有这些精锐在,刚经历过大战,已经是“疲兵”的中野和华野还真不一定能啃得动,而且牵一发动全身,一旦中野和华野的向西去动白崇禧,那东长江防线汤恩伯可以趁我军出击,直接进攻苏中和山东我军根据地,不利于解放全国的步伐。
再说,时候未到
正如雨田君之前所说,三大战役后我军已经是疲兵,每个部队都需要有修整2-3个月的时间。而且三大战役之后,因为有很多解放战士,以及新参军的群众,我军需要对全军进行整编。在1949年1月结束后,我军正式改4大野战军,为解放全中国做准备,二野也是依靠解放战士和补充淮海的缴获,一下子将兵力从15万扩充到了28万,并依靠缴获的火炮和坦克,组建了自己特种兵纵队,同样三野也从45万补充到58万。而这些补充兵源的政治工作、日常训练、渡江作战的协同训练都是需要时间。
而且当时4野也已经南下,我军已经稳操胜券,在长江防线上也有将近150多万的部队,国军已经是秋后的蚂蚱,为何还要急于一时,冒着巨大的伤亡危险,去单独吃掉白崇禧部呢?还不如稳扎稳打,直接百万雄师过长江更为稳妥。
同时在当时国内的形势也发生逆转,我军领导人已经从西柏坡到移到了北京,对于新接收的解放区,我党都在全力地进行工作,同时新中国的成立的议程、以及军队改编等大批事情也提到了日程上,因此全国都在热火朝天地忙着,也跟就无暇顾及已经翻不起跟投的白崇禧40万大军。
而在国军内部,因为三大战役蒋已经下台,继任者是桂系出身的李宗仁,其也想要和平谈判,我军其实也想不战而屈人之兵,拿下长江以南,因此也在积极和李宗仁政府进行和谈,而在这个时候主动进攻同是桂系的白崇禧,显得不合时宜。
因此对于我军来说,当时白崇禧集团已经不构成威胁,还不如趁三大战役后,抓紧时间休整,补充和吸纳那些解放战士,扩充实力才是上上之策,那个时候才是动手的最佳时机。
雨田君说
在三大战役后,经过数个月连续作战的中野和华野实际上也是处于疲惫期,亟需修整,因此针对于江对岸的白崇禧集团很难形成的绝对优势,白崇禧乃国军中有名的悍将,仓促动手反而会大破我军在其他方向的部署,耽误解放全中国的进程。
而且在三大战役之后,我军也需要对各野战军进行整编和补充,再加上和谈和对渡江战役做准备,因此只能暂时放过白崇禧集团。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