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当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过长江占领南京的时候,国民党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但是残存的国民党政府居然逃到广州,企图与解放军再进行最后一搏。
10月2日,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广东战役正式打响,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国民党军15万残部被我军消耗殆尽,广州市获得解放,广东军区也于1949年11月成立。
近代以来,广东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省份,作为祖国的南大门,守好这里对于国家安全而言至关重要。那么,选谁去坐镇广东呢?谁来当广东军区的第一任司令员?副司令员又该如何设置?这些人最终的军衔又是怎么样的?
广东军区的司令员我们都知道是叶剑英,其实除了叶剑英之外,广东军区还有四位副司令员,分别是邓华、洪学智、陈光和曾生。
广东军区之首,叶剑英元帅。
叶剑英是广东梅县人,是开国元帅中少有的广东人,对于广东当地的风土民情十分熟悉。而且他参加革命很早,个人能力也很突出,还与陈赓大将一起亲自指挥广东战役,在攻克广州之后,担任广东省委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和广州市市长等职务接管广州,所以说由他坐镇再合适不过。
叶帅身上最令人佩服的一个品质就是无论时局怎么变化,无论情况如何危险,他总能坚持自己的内心,找到那条最正确的路,坚定地走下去。
1927年,蒋介石与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当时叶剑英在国民党中已经是一代名将,不仅救过孙中山先生的命,还是黄埔军校最有威望的教官之一。然而知道蒋介石的意图后,他毅然通电反蒋,在共产党朝不保夕的危机时刻,选择与我党站在一起,之后还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中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0年,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失败后,蒋介石精心策划,在重庆召开全国参谋长会议,企图制造舆论,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
会议一开始,蒋介石就对中共和八路军破口大骂,国民党顽固派更是一哄而上,抹杀我军在抗日战争中的功绩,并对八路军污蔑,泼脏水,这场会议俨然成了八路军的声讨会。
叶剑英早就料到了国民党会有这一手,他在会议期间表现得很淡定,还随手做起了笔记,等到这些跳梁小丑表演完毕,叶剑英才缓缓站了起来,从华北战场局势到涞源之役击毙日寇“阿部规秀”,细数我军战绩,条理分明,数据详实,使在场不少将领哑口无言。会议开了很久,但是叶剑英始终没有让国民党的污水泼在我军身上,这一会议被誉为“舌战群儒”。
上任广东军区司令员后,叶剑英依旧秉持着自己果断的工作作风,积极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1949年底到1953年,叶剑英领导了西南剿匪、解放海南等重要战役,将西南和海南岛划入我国版图。
广州毗邻香港和澳门,本地居民、华侨和西方势力错综复杂,朝鲜战争期间,叶剑英在其中几度斡旋,制定了一系列的具体政策,既维护了我国利益,又保证了当地的稳定发展。之后叶剑英又担任广东地区垦殖局局长,开创了中国橡胶和热带作物种植的先河。
1954年,叶剑英回京述职,之后便一直留在中央军委工作,国内动乱时期,叶剑英挺身而出,排除阻力,请邓小平和陈云出山,担任领导工作,从危难中挽救了党和国家。
1986年10月22日,叶剑英在北京逝世,正如我党悼词中写的那样“在重大的历史关头,叶剑英总能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做出最正确的决断”,开国元帅之名和广东军区司令员之首,他当之无愧。
副司令之首,谦逊之将邓华。
和大部分出身“泥腿子”的将领不同,邓华出身书香世家,本是一介书生,从私塾到军旅,邓华用了十年“寒窗”,让自己成长成了人民军队的名将。
而邓华最让人铭记的就是解放海南岛一役。或许解放海南岛在后人眼中并没有西南剿匪战等大手笔的战役重要,但是在当时,解放海南岛在全国人民眼中,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解放海南岛之前,我军曾发起过解放金门战役,试图以金门为跳板,进一步解放台湾,但是传统渡海作战不仅对渡海工具要求甚高,还需要有充裕的力量建立稳定的滩头阵地,而我军对渡海作战的不擅长,最终导致了金门战役的失败。
海南岛当时坐镇的是以善守著称的国民党将领薛岳,当时他号称在海南岛已经建成了“海陆一体化”的坚固防线。三野金门战役的失利,让四野对即将发动的海南战役更是慎之又慎。经过几番讨论,邓华和韩先楚率领解放军克服“畏难”心理,用了两个军的兵力,靠着木帆船,在恶劣的天气下进行大规模渡海作战,最终胜利登岛,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防线,获得了海南岛解放战争的胜利。
这场战役之后,邓华在人民心里已经是一个神话般的人物,但是他却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邓华由于出色的领导能力被中央抽调到朝鲜战场,担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协助彭德怀作战。
但是邓华知道后,认为军中陈赓、宋时轮等人比自己在军中的资历更老,威望也更高,所以想要把第一副司令的职位让给陈赓,自己只当一个第三副司令就好,但最终没有得到彭德怀和毛主席的批准。在之后的战役中,邓华英勇善战,有勇有谋,指挥上甘岭战役和金城反击战等恶战获得了胜利。
1955年,邓华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
两授上将,洪学智。
在中国将星璀璨的革命历史上,洪学智是唯一一个被两授上将的人,这其中既有他百战杨威的功名,也有含恨蒙冤的磨难,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洪学智爱兵如子,在长征艰苦的条件下,洪学智不但要负责转移运送伤员还要每天盘算着如何弄到粮食,让部队不饿肚子。1935年9月,张国焘坚决反对红军北上,强令红四方面军南下,部队在南下过程中遭到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损失惨重。
面对张国焘的错误指挥,洪学智坚决指出他企图分裂红军,夺取政权的狼子野心。当时正值秋冬季节,大雪狂风加上冰雹,部队步履维艰,很多本就受伤的战士更是力不从心,一个个地倒在了夹金山上。看到这么多的伤员,洪学智痛心不已,他想尽办法收集抗寒防冻物资,并号召广大战士发扬团结友爱的革命精神,互相帮扶,不留下任何一个伤病员。最终战士们靠着顽强的毅力翻过了夹金山,洪学智也因此受到中央的表扬和战士们的爱戴。
1940年11月,洪学智带领抗大总校华中派遣大队赴苏北抗日,国民党在路上设置了重重阻挠,对其围追堵截。长期的战斗熏陶培养了洪学智精准的判断力,他知道,这次征途对于保留红军力量的重要性,他在心里默默发誓:一个战士都不能少!
一路上,洪学智的神经一直紧绷,为了躲开敌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他带领队伍一路迂回绕路,一条路不通就换另一条,最终1941年4月,经过近半年的艰难跋涉,洪学智带领部队一共走过了6个省份,到达江苏盐城时,整支部队依然完好,刘少奇和陈毅还亲自出来迎接这位传奇的指挥官。
洪学智的一生充满了磨难,但是他却始终用自己乐观的革命精神战胜一切困难。
1950年10月,洪学智和好友邓华一起奔赴朝鲜战场,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在朝鲜战场上,洪学智主要负责司令部、特种兵和后勤工作。众所周知,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没有制空权。自古以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因此我军的后期保障一直被美国侵略者视作眼中钉,为了切断我方后勤供应,美军展开了“空中绞杀战”,为了保障后勤,洪学智带领部队与敌人进行了争分夺秒的战斗。
他下令部队,将高射炮集中隐蔽起来打击敌军轰炸机,保护重点桥梁,保证后勤运输车辆通行,同时投入大量的铁道兵和工程兵抢修铁路和桥梁。最终,志愿军后勤部队凭借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战争物资送到了前线战士的手中,创造了惊人的奇迹,也为我军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创造了关键条件。
198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恢复军衔制度,9月14日,中央军委在怀仁堂举行隆重的上将授衔仪式,众多将领中,洪学智无疑是最令人瞩目的那个,此时他已经75岁,“两授”上将足可见他为我军作出的巨大贡献。
累建奇功,陈光。
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仪式上,共有1050名军队干部被授予从少将到元帅的军衔,然而还有很多功勋卓越的将领却没有等到这一天,陈光也是这些人中的一员。
陈光出生农村,在27年的革命生涯中,他身经百战,共负伤十次,由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35年,陈光带领红二师参加四渡赤水,顺利进军川西。但是在行至大渡河安顺场渡口时,几十万敌军蜂拥而至,阻断了中央红军的去路。当时正值5月雨季,安顺场渡口水流湍急,河面宽广,工程队根本无法架起浮桥,全军上下一共只有4条小船。
对面就是国民党的几十万大军,部队进退两难,唯有绕道几百里抢占泸定桥,抢渡大渡河,才能跳出敌人的包围圈,获得一线生机,否则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命运。生死关头,陈光临危受命,带领红二师四队用一天的时间急行军120公里,创造了人类军事史上徒步行军最快的速度,最终夺取泸定桥,打开了红军的北上之路。
之后,陈光又带领红二师攻下天险腊子口,腊子口是夹在两山之间的一条狭窄的通道,两面尽是悬崖峭壁,下面是奔腾的河流,只有一座木桥是唯一的通道,而这场战斗的胜利,意味着国民党在长征途中的最后一道封锁线被我军突破,使红军转危为安,获得了生机。
抗日战争时期,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设三个师,而陈光加入了实力最强的115师,后来林彪因为被晋军误伤被送到苏联救治,毛主席特批陈光为115师代师长,之后又带领部队打了不少胜仗。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陈光最终没有活到授衔的那一天,因此也没有军衔。1954年6月7日,陈光在武汉去世,年仅49岁。
归侨将军,曾生。
曾生应该是四位副司令员中身份最特殊的一位。他的父亲是澳大利亚华侨,1923年,曾生曾在澳大利亚悉尼商学院就读,是我军为数不多的留洋高学历将领。
1928年,曾生毅然回到祖国, 进入中山大学深造,在中山大学就读期间,曾生发表了大量反帝反封建文章,并策划多次学生运动,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抗日战争时期,曾生利用自己华侨的身份,在国际上大量争取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的同情和支持,共有1000多名华侨子弟和港澳爱国青年归国参加抗日游击队,对部队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0年8月,曾生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长,在东莞县大岭山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11月,他带领部队获得了百花洞战役的胜利,这一战被广州的日军首脑称为“进攻华南以来最丢脸的一仗。”
曾生领导的两广纵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影响力却是极大的。之后朱老总指定曾生和他所带领的纵队为华南抗日纵队代表,接受广东日军投降,可见其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
1955年,曾生被授予少将军衔,之后转业地方工作,担任广东省副省长、中国交通部部长等重要职务,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以上就是广东军区的五位长官,他们在建国初期,对于祖国南大门的安定和广东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无论是广东还是全国人民都应该谨记他们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