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37年,国内爆发了七七卢沟桥事变,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共同抵御外敌。
卫立煌将军率领部下与日军展开鏖战,部队多次重创敌军,日军将其称为是“支那虎将”。不久,卫立煌升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八路军属于第一战区,归属卫立煌指挥。因此,卫立煌与八路军之间的交往非常和谐。
身为“五虎上将”,蒋介石曾经密电卫立煌,让他利用打仗的机会,借助敌人的力量把八路军的势力削弱,不给他们发粮饷和弹药。
卫立煌虽然表面上答应蒋介石,实际上却对八路军特殊优待,给予大力支持。
在忻口会战期间,卫立煌与朱德、彭德怀等人接触频繁,但一直没有和毛泽东接触。而毛泽东对于卫立煌,也是从朱德等人的介绍中有所耳闻的。
一、我们是友军,又是朋友
1938年春,日军发布了“大陆令八十三号”,调整和变更了华北方面军的战斗序列。卫立煌对战争形势作出研究后,决定与中条山的主力会合。
想要达到这一目的,最为妥善的办法就是借道延安的一条路线。延安当时是八路军和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这便意味着要与毛泽东见面。
对于共产党和毛泽东来说,卫立煌身为全国五大战区的副司令长官,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人要途径陕北,借道延安,正是进一步团结合作的大好时机。
为了宴请招待卫立煌,毛泽东特批50元请他吃顿饭,足以证明他的诚意。
1938年4月17日,天色刚刚微亮,卫立煌总指挥部的车队便开始出发,直奔延安。这一路程很顺利,上午10点左右,卫立煌一行人便来到延安。
卫立煌本以为只是一次普通的见面,结果延安的盛况空前。延安城外一二十公里外的地方,便看见了“团结抗日”“加强国际合作”“欢迎卫副司令长官”的标语。
刚一下车,陕北留守处主任肖劲光、十八集团军参谋长等八路军将领便与卫立煌握手问候,陪着他走进城门。
一行人来到延安最好的接待处,毛泽东早已经等候多时,跨出客厅大门表示欢迎,并同卫立煌等人握手。
卫立煌见到毛泽东,以军人的身份向毛泽东敬礼致敬。一边说着,毛泽东将卫立煌请到客厅。
简单寒暄几句,卫立煌深深感到毛泽东热情友好、平易近人,瞬时感觉两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油然而生。两人侃侃而谈,就像多年未见的老友。
卫立煌对毛泽东说:“这次有幸来到延安,真是非常荣幸,国民党将军中能像我这样享受此殊荣的恐怕也很少。”
毛泽东说:“不用客气,我们是友军,又是朋友嘛,欢迎你来延安多看看多走走。”
卫立煌说:“这次来延安真的非常高兴,尤其是见到原来的一些老朋友和您。”
接着,卫立煌话题一转,讲到后来八路军对日作战上来。他称赞了八路军对日作战中表现英勇,非常佩服和欣赏他们的表现。
“平型关战役是贵军的重大胜利,也是中国抗击敌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八路军的作战热情很高,教育训练有素,实乃我军之楷模。”卫立煌说。
“忻口打了一下,平型关也打了一下,你卫立煌能坚持抗日,这样也很好嘛!”
接着,毛泽东说:“对日军作战的几次战役中,卫立煌你对我们很友好,我们也尽量配合,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主张的共同抗战。抗战需要全国人民发动军事和群众共同配合,将片面抗战转变为全民族抗战。”
交谈中,毛泽东还重点介绍了八路军的作战方针和原则,尤其谈到了全国抗战的形势、持久战的必要性,对日军的动向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毛泽东说:“目前在山西的抗战尤其重要,要不是我们在山西将日军拖住,他们就要渡过黄河,夺取潼关,将陇海线掐断,进一步逼迫日本和中国投降。”
对于毛泽东分析全国抗战的形势,全国抗战情况和日军侵略动向,以及八路军和共产党采取的全面抗战原则,卫立煌深感敬佩。
在与毛泽东的谈话中,卫立煌深深感到毛泽东学识渊博,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才华。他当即表示,要和八路军认真合作,紧密合作,共同携手抗日。
说到战备物资供应时,毛泽东说:“八路军在敌后牵制骚扰敌人,对于弹药的需求很大,没子弹怎么能和敌人打仗呢。我希望卫副司令能督促检查相关部门能及时为我们提供作战物物资。”
卫立煌对于与八路军在敌后的艰苦作战颇为关心和同情,表示要对他的支持和合作,在弹药、武器装备、医用药材等物质上给予帮助和解决。
对于他的支持和合作,毛泽东深表感谢,希望他能在延安多住几天,在各地到处走走看看。
午饭结束,毛泽东和卫立煌合影留念。在相关人员的陪同下,卫立煌还参观了抗大(抗日军政大学)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为了欢迎卫立煌,延安当晚还隆重举办了盛大晚会。毛泽东陪同卫立煌一同观看,两人有说有笑,气氛非常融洽。
4月18日天刚亮,卫立煌一行人便离开延安,驱车朝着目的地行驶。肖劲光、滕代远等人将他们送出三十里铺外才离去。
二、我加入共产怎样,你知道怎么参加吗?
卫立煌仅仅在延安停留了一天,和毛泽东的接触也不算多,但印象却足够深刻。经过耳闻目睹,卫立煌思想深处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私下,他曾说:“如果想要赶跑日本挽救中国,恐怕要学习延安的办法。”
与毛泽东第一次见面仓促,他心中还有诸多疑惑没来得及和毛泽东请教。经过一番思考后,卫立煌决定让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代为函电毛主席,这样便能躲避司令部内务的监视。
因此,在抗战期间,卫立煌长时间与共产党保持友好交往的关系,将毛泽东视为自己的亲密朋友。
在第二战区抗敌的五年间,卫立煌坚持国共合作,对共产党、八路军共同抗日给予了很大支持。
期间,卫立煌命秘书吴君惠,找来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处长袁筱轩,问他是否可以联系到八路军。
卫立煌每次要给毛主席发电报时,先将大意告诉吴君惠,共同讨论研究大意敲定之后,由吴拟好草稿经仔细审核通过后,吴又另抄一份。
夜深人静之时,他让副官张学诚给袁筱轩打电话来办公室,将自己写好的电文交给袁筱轩,由他带回并译发,往来电文和底稿由吴君惠保管,没有其他人知道。
自1939年到1941年3年时间里,卫立煌与毛主席通电多达60余封。主要是他向毛主席请教抗战与革命理论和战略等问题,以及他对毛主席的倾心之言。
电报内容不涉及粮饷弹药补给等实际问题,这些问题他与朱总司令早就商量解决了。
举一则电报为例:
以大势来看,国共两党,最后胜利或将属于共产党,但以蒋的部队虽不及八路军善战,但蒋的人员及财源却比八路军优越得多,不是短时间可以决胜负,将推延至何时,尚难预料。
毛主席在这封电报的复电中说:
尽管就目前力量对比看:共产党虽然尚无法占优势,但只要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以国家利益为重行动起来,中国革命的成功一定会早日到来。
卫立煌有什么疑问就向毛主席寻求解答,不拘一格。受他的教育和长期形成的思想观念的影响,有些问题在今天看来近乎可笑,但毛主席总是理论联系实际条分缕析鞭辟入里,让他心服口服。
随着卫立煌的思想不断进步,毛泽东在信中还会夸赞他。某次复电还声称“历史性文字”,这让卫立煌兴奋异常。
这年7月,在赵荣生的影响下,卫立煌开始认真阅读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读完后,卫立煌深受启发,对毛泽东更加崇拜了。
赵荣生其实是一位共产党人,但赵荣生这时还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一次,卫立煌突然问道:“我加入共产怎样,你知道怎么参加吗?”
他便委派赵荣生秘密前往八路军办事处寻找林伯渠,转达自己想要加入共产党的意愿。
在当时的形势下,卫立煌还是更适合留在自己原有岗位上,他的入党请求还是被拒绝了。对此,林伯渠说:“好好做一名真正践行三民主义的国民党党员,这样的贡献比在共产党更大。”
在整个抗战期间,卫立煌逐渐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一致对外”的主张,与八路军的合作也很好。
正是如此,蒋介石很担心自己的心腹爱将被共产党“赤化”。于是,在他发动国共内战不久,便让卫立煌外出进行考察。
卫立煌自身也不愿意卷进内战的旋涡,便于1946年11月从上海启程,踏上了出访欧美的旅途。
1947年,还在巴黎的卫立煌突然收到一封电报,是蒋介石从国内发回来的。内容大概是让他立刻回国,担任东北“剿共”总司令。
收到蒋介石的电报,卫立煌一时不知该怎么抉择。左右为难之下,出于对于毛泽东的尊重和对中共中央的信赖,他起草了一封电报说:
“为了尽快结束内战,我决定长到人民这边,和有关方面进行政治、军事上的一切合作……顾及个人环境,希望能绝对保守秘密。”
这封电报经过妻子的韩权华的姨侄女婿、著名科学家王德昭之手,几番辛苦才送到中共中央手中。
三、得知卫立煌被困,毛泽东指示邓小平,对家属予以保护
因为种种原因,在辽沈战役中卫立煌没有及时发动起义,反而采取了消极等待的策略,按兵不动,眼看着松北的几十万国民党军被分割包围和消灭。
在辽沈战役最为关键的时刻,卫立煌摆出对蒋介石很忠心的样子,拍着胸脯对廖耀湘说:“委员长让我们多会闭眼,我就什么时候合眼。”
然而,正当廖耀湘奉命率领辽西兵团解锦州之围,离开沈阳。卫立煌却故意拖延时间,就是不给廖耀湘兵团汽油和弹药。
私下里,他对韩权华说:“看他盲人瞎马可怎么走。”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宣告结束,气急败坏的蒋介石认为卫立煌迟疑不决,导致错失战机,失去重镇,便下令将卫立煌给革职查办了。
12月,卫立煌偷偷从沈阳逃回南京,却遭到了蒋介石的软禁。蒋介石以为这样就能消去自己的愤恨,但战局此时已经不为他所控制了。
1949年,随着解放军在战场上的节节胜利,卫立煌担心蒋介石不会放过他和自己的家人,便给朱德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弟自从沈阳南旋,谅早洞悉。唯念老母现在八十有五,弱弟奄涛,率同子侄数十人,在肥侍养。兹值解放大军到达,望电知军政领袖,加以保护,免受惊恐。
对于卫立煌这位老朋友,毛泽东也没有忘记。得知卫立煌被困的消息,同年4月5日,毛泽东指示邓小平,对卫立煌家属予以保护。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成立了。消息传来,身在香港的卫立煌十分高兴,报纸看了又看,广播听了一遍接一遍,一晚上都没有合眼,脑海中浮现起11年前两人交谈的种种。
尽管他遭到国民党的监视,但还是不顾生命危险,向身在北京的毛泽东发了一封贺电。
收到卫立煌的这封电报,毛泽东回电表示感谢。
卫立煌买了很多北京出版的新书,每天在家阅读,重要之处还加以圈点。闲暇之余,他常常追忆起与毛泽东以及我党将领友好交往的种种情形。
他越来越感到共产党人是如此伟大,决定回到祖国。对此,他郑重地说:“我是一名中国人,一定要回到新中国。”
心急如焚的蒋介石为了防止卫立煌投共,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卫立煌的旧部郭寄峤等人奉蒋介石的命令,劝他回台湾或海外,卫立煌都予以回绝。
紧接着,蒋介石还派来了吴忠信相劝,卫立煌干脆紧闭大门表示不见。因此,蒋介石的如意算盘一直没有得逞。
1954年,美国政府与台湾签订了《台美共同防御条约》。知道消息的卫立煌非常愤怒,认为台湾公然依附美国,已经堕落到不知羞耻的地步。
8月下旬,香港各大报刊相继刊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为解放台湾联合宣言》。
卫立煌细细阅读了全文后,连连称赞:“这个宣言显示出了民族气节,极其有炎黄子孙之风。”
和朋友说到这件事,卫立煌表示自己也要发表讲话:“爱国的中国人就应当这么做,早日解放台湾,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
很快,这件事便传到了北京。毛泽东和周恩来对于卫立煌发表文章的举动非常赞赏。得知卫立煌在香港的处境,毛泽东还说:“卫立煌爱国的行为很好,现在应该是他回来的时候了。”
就这样,周恩来指示中共谁在香港的地下组织去做卫立煌夫妇思想工作。对此,卫立煌表示:“我愿意用自己的后半生报效国家,其余别的什么都不想!”
四、中南海来电,毛主席要接见他
1955年3月,卫立煌以旅游的名义来到澳门,15日从澳门来到广州。中共华南局书记陶铸和广东省党政负责人对他的归来表示欢迎。
回到故土的卫立煌万分激动,当即要给毛主席等中共领导人发电报,报告自己已经回到大陆。
同时,他还决定将他写好的《告台湾袍泽朋友书》交给新华社发表。
3月17日,毛泽东回电表示:
先生返国,甚表欢迎。盼望早日来京,籍图良晤...如有兴趣,于本月或下月初到京,也是极好的。”
3月18日,卫立煌的《告台湾袍泽朋友书》顺利发表了,并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按照毛主席嘱咐,卫立煌和妻子在沿途要略参观游览,然后在无锡的太湖边稍作休息。4月5日,卫立煌携家人回到了北京。
4月25日,正值北京春暖花开之际,卫立煌收到毛泽东秘书给他一个喜讯:“中南海来电,毛主席要接见他!”
时隔17年,卫立煌在中南海见到了阔别多年的毛泽东,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这次见面,毛泽东认真询问了卫立煌在海外生活的情况和他的近况。此外,毛泽东还向他介绍了解放以来国家的愿景和变化。
毛泽东说道:“能和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决裂,真的是下了很大决心啊。”卫立煌听后,心情也是异常激动。
回国后,党和政府给了他很高的荣誉。他先后担任过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委等职务。
1956年3月25日,卫立煌夫妇应邀来怀仁堂观看话剧。休息期间,卫立煌与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徐冰正在休息室里准备喝茶。
没想到,毛泽东此时也在休息室里。
见卫立煌进来,毛泽东赶紧从沙发上起来,热情地和他打招呼。边说着,毛泽东还一边给卫立煌递烟。
一个月后,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名为《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在讲到社会上有谩骂共产党和热爱共产党两类人时候,毛泽东将卫立煌作为一个正面例子提出来。
这也是对卫立煌追求真理、成功投入人民怀抱有高度热情的赞扬。
1956年,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海峡两岸秘密进行了一些接触。因此,这年九月号的《人民日报》,特意刊登了毛泽东与卫立煌在宴会上并肩而坐的一照片。同时,报纸上还发表了卫立煌写的文章《回到祖国大陆以后》。
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卫立煌很想要为祖国的统一做出一点贡献。令人遗憾的是。1958年春天,他却病了。
某天,卫立煌感到身体不适。经过医生诊断,结果是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这年5月,又并发心脏病。经过医生抢救,才得以顺利脱险。
9月,毛泽东召开第十五次最高国务会议,卫立煌因病没有参加,只能通过家人读报得知消息。
得知周总理就台湾的局势发表声明,卫立煌立即让家人代笔给周恩来写信,表达自己拥护祖国统一的热情和决心。
但随着病情的恶化,卫立煌已经无法奉献更多的力量,因抢救无效去世,于1960年1月17日离开人世,享年63岁,葬在八宝山公墓。
但随着病情的恶化,卫立煌已经无法奉献更多的力量,因抢救无效去世,于1960年1月17日离开人世,享年63岁,葬在八宝山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