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典老电影《大决战之平津战役》中,有这样一幕:
主席站在雪地里,以非常严厉的口吻批评了3位参加平津战役的兵团司令员:“杨李兵团怎么一回事啊,对军委的命令置若罔闻,没有切断张家口、宣化之间的联系,把部队摆在铁路两则,让35军来去自由。(杨罗耿兵团)他们拖拖拉拉,动作太慢,如果让35军跑回北平,我要记他们一辈子。还有程黄兵团,谁叫他们前卫部队打密云的?惊动了傅作义,岂有此理!”
这段话的信息量太大,我们先结合历史梳理一下。
一
1948年11月29日,以华北军区第3兵团(杨李兵团)首先向张家口外围国军发起攻击为标志,平津战役正式爆发。傅作义为了救援张家口,派出了自己的王牌部队第35军,经过怀来、宣化前往张家口。
对于我军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围点打援机会。我军非常擅长围点打援,只要围住了一支敌人(要害据点),就会源源不断地吃掉敌人增援部队。现在,不但能够利用张家口吸引傅作义第35军,还能够在包围第35军后形成新的围点打援机会。
如此一来,张家口、宣化、怀来一条线,将变成一团火焰,不断吸引傅作义军队前来“飞蛾扑火”。
显而易见,我军当务之急,便是要包围傅作义的第35军。那时候,东北野战军还在关外,正在秘密向关内开进。驻扎在平津一带的解放军,只有华北军区3个兵团和东北野战军先遣军第2兵团(程黄兵团)。华北军区第1兵团远在太原,第3兵团又在围攻张家口,能够有效利用的只有华北军区第2兵团(杨罗耿兵团)和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
西柏坡方面鉴于战场实际情况,直接调兵遣将。一是下令杨李兵团切断张家口、宣化之间的联系。二是下令杨罗耿兵团迅速南下,抵达宣化与怀来之间,切断傅作义第35军的后路。三是命令程黄兵团迅速占领怀来、八达岭一线,隔断东西敌人联系。
应该说,西柏坡方面的安排部署清清楚楚,指向明确。只要3个兵团将命令执行到位,傅作义第35军将插翅难飞。
二
然而,不知道怎么搞的。3个兵团的司令员杨成武、杨得志、程子华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以往执行命令都是雷厉风行,不折不扣,可这次竟然罕见地同时犯了错误。
首先犯错误的是程子华的程黄兵团。12月3日,程黄兵团在经过北平东北部的密云时,本着“搂草打兔子”的精神,顺便打掉了密云,取得了入关以后的“开门红”。可这样一来,程黄兵团耽搁了两天时间,未能按期抵达怀来、八达岭一线,贻误了战机。更重要的是,程黄兵团虽然打掉了密云,却“打草惊蛇”暴露了目标,傅作义据此判断东北野战军主力部队入关,深感不妙,立即召第35军停止增援张家口,返回北平。
接下来犯错误的是杨成武的杨李兵团。杨李兵团虽然将1纵摆在张家口、宣化之间的铁路两侧,却未能切断,导致傅作义第35军轻轻松松地撤离张家口,沿宣化东逃。
第三个犯错误的是杨得志是杨罗耿兵团。杨罗耿兵团属于长途奔袭,沿途都是山路,严重影响了行军速度,没有发扬不怕牺牲、克服困难的精神,也无法按期到达宣化与怀来之间。
3个兵团司令员同时犯错误,就导致傅作义第35军在张家口、宣化、怀来一线上畅通无阻,犹如无人之境。
三
对于3个兵团司令员的错误,西柏坡方面分别给他们发了电报,措辞严厉地批评了他们。
对杨李兵团,电报里说:“杨、李过去违背军委多次清楚明确的命令,擅自放弃隔断张、宣联系的任务,放任敌35军东逃(35军两个师竟敢乘车三百余辆毫无阻碍地东去,我1纵撤至铁路两侧坐观,不阻不打)是极端错误的。”
对杨罗耿兵团,电报里说:“杨、罗、耿应遵军委多次电令,阻止敌人东逃;如果该敌由下花园、新保安向东逃掉,则由杨、罗、耿负责。”
对程黄兵团,电报里说:“你们几次给杨、李电令都不合具体情况,都与军委隔断张、宣两敌联系的规定冲突。现杨、李已放任35军东逃,又不知杨、罗、耿能否于新保安阻住该敌,你们自己则不以后卫军打密云,而以先头军打密云,致耽搁时间。”
收到西柏坡方面的电报后,3个兵团司令清醒过来。由于傅作义第35军已逃过宣化,杨罗耿兵团、程黄兵团进行了补救,迅速以昼夜200里的速度急行军。特别是杨罗耿兵团,在过洋河时,顾不上搭桥,全部下河穿过寒冷的河水,连棉裤都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最终,杨罗耿兵团、程黄兵团克服了重重困难,按时抵达了新保安,拦住了傅作义第35军,总算完成了“亡羊补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