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在英法战场上的节节胜利让希特勒萌生了进攻苏联的计划,在1941年6月22日,三百万的德军对毫无防备的苏军发起了猛攻,苏联西方面军仅在一周的时间内就土崩瓦解。
巴巴罗萨行动是人类历史上野心最大的计划,地球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遭到了欧洲强国的入侵,一场关乎第二次世界大战命运的战争拉开了序幕。
德军兵分三路,分别进攻莫斯科,列宁格勒和基辅,其中南下进攻基辅的南方集团军群共有近一百万人,是三路军中最强的一支。
实际上战争是为政治服务的,所以政治总能影响战争发展的方向。
面对德军的猛攻,苏联高层扬言只要莫斯科,列宁格勒和基辅还在手上,苏联就有信心打赢德国,出于政治考虑,为了能够取信英美,让他们提供物资援助,苏联高层下达了死守基辅的命令。
当时防守基辅的苏军面临怎样的困境呢?西方面军的覆灭让西南方面军陷入被动,总指挥布琼尼元帅提议放弃基辅,全军后撤到斯大林格勒附近重建防线。
从指挥上看,布琼尼元帅的提议完全没问题,苏军内部包括朱可夫等高级将领在内一致同意布琼尼的意见,但斯大林不同意,自己前脚才说过死守基辅,后脚就撤兵,不仅有失领袖的威严,更让自己在英美面前颜面扫地,所以不管布琼尼元帅怎么说,苏联高层就一句话:死守基辅,不准后撤,不准投降!
当苏军内部还在守与撤之间争论时,德军已经开始计划消灭苏联西南方面军了,首先在1941年7月初德军南方军群攻陷了别尔基切夫,新密罗波尔和沃伦斯基三座城市,基辅门户大开,德军唾手可得。
不过为了能够完全消灭苏联西南方面军,占领基辅,希特勒又从古德里安的中路军里调集第2装甲兵团支援南方集团军群。
德军南方面军利用机械化优势,让第1和第2装甲兵团迅速切断敌人的退路,再加上三个集团军的兵力,基辅已经成为了一座孤城,等到同年9月,德军已经完成了对基辅的合围,为求保险,德军以步兵为内圈,外围由装甲兵团负责防守。
面对如同铁桶一般的包围圈,即使苏军能突破德军的内圈,但在外围面对拥有重火力和机动性的德军装甲兵团,苏军只有绝望了。
9月10号,德军攻陷了罗姆内小镇,布琼尼元帅感觉大事不妙,于是他急忙向苏联高层请求撤军,可这次得到的回复让他感到绝望:不准后撤,不准投降,向德军进攻!
还没等布琼尼反应过来,苏联高层又命令铁木辛哥元帅接替他的位置,然而这位元帅一到基辅就明白了自己的处境:没有活路!他来不及多想,一边组织防御,一边继续请求撤退。
9月14日苏军被德军分割包围,随着包围圈不断缩小,苏军的伤亡不断扩大,9月16日,战斗达到了最残酷的时候,德军第2和第6集团军凭借炮火优势重创苏军5个集团军。
9月17号苏联高层同意撤军,可此时苏军还能往哪里撤退呢?面对德军的包围圈,苏军如同待宰的羔羊一般,充满绝望。
9月19日,基辅正式沦陷,两位元帅和总政委赫鲁晓夫乘坐飞机撤离了,几十万苏联大军如同无头苍蝇一般,各自为战,各自突围,直到9月26日,基辅战役结束,苏联西南方面军全军覆灭,70万人被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70万苏军被俘虏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立刻在莫斯科内引起了骚乱,一时间首都陷入了慌乱之中,有人在街头打砸抢劫,有官员策划出逃,政府机构开始烧毁机密文件,甚至有党员烧毁领袖的画像,坐火车出逃。
基辅会战结束后,德军进行了战场清扫工作,犹太籍士兵,政委以及高级将领等被德军一个个揪出来枪毙了,枪声持续了大半个月,恐怖的氛围让基辅成为了那些俘虏的地狱。
基辅会战的胜利也许足以让德国高层兴奋一阵子,但对于古德里安这样的名将来说,战术上的胜利无法掩盖战略上的失败,一味追求歼灭苏军,却失去了进攻莫斯科的机会,对于德军来说无异于失败。
德军的装甲部队最大的优势就是机动性,在基辅会战前古德里安的中路军距离莫斯科仅有三百公里,凭借机械化的优势,完全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莫斯科发起进攻,然而他们要被调去参加基辅会战,虽然最后取得了胜利,但白白浪费了一个月的时间,也正是这一个月,让莫斯科有了喘息的时间。
对于德军来说,苏联军队不可怕,苏联的寒冬才是最可怕的敌人,一个寒冬不仅让德军承受了20万非战斗减员,更让他们深陷苏联战场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如果当年德军能够继续挺进莫斯科,也许战争的进展就会是另一番局面了,还好,历史没有假如,最后是我们赢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