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7日,中央决定出兵抗美援朝,确定彭德怀挂帅出征。毛主席亲自在家设宴饯行。
彭老总来到院子里,主席迎上前,两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几十年的革命友谊,一切尽在不言中。
彭德怀说:“主席好!”毛主席说:“路途劳累,彭老总一路辛苦了!”
毛岸英走过来:“彭叔叔好,您来北京一定有大事,如果是抗美援朝上前线打仗,有我一份哦。”
彭德怀拍着毛岸英的肩膀说:“岸英长成大小伙了,真快啊。你这个参加过二战、打败过希特勒的中尉也想去啊?你的现代化作战经验还是很丰富的。不过……”彭德怀说话时明显犹豫。
毛主席打断了毛岸英的话,“有话随后谈,先吃饭吧。”陪着彭德怀进了小餐厅。
餐桌上已经放好了菜,辣椒炒肉、辣子鱼、腊肉,彭德怀一看全是湖南家乡菜,忙招呼毛岸英坐下一起吃。
毛岸英说:“我在后面吃。”说完退了下去。
毛主席给彭德怀一边夹菜,一边说:“现成的饭菜好吃啊,打仗也一样。同美帝打仗一定很艰苦、很危险,但是无畏的人面前必有路。”
彭德怀说:“关键是要打胜。如果打败了,大不了我们再回山沟里晚解放几年。
我也不服他们,得打掉他们的嚣张气焰。”
毛主席说:“你想过如何战胜他们么?”
彭德怀说:“发挥我军政治优势,抓住美军骄兵必败的心理,最后打败敌人。”
毛主席说:“彭老总讲得好啊,关键时刻还得靠彭大将军。”
彭德怀说:“主席不是讲过,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你打你的,我打我打,不能被美军吓破了胆,还是要主动出击。”
此时,岸英进来了,端上了两碗稀饭,主席说:“岸英,你不是要和你彭叔叔去朝鲜打仗吗?”
毛岸英说:“是啊,我刚才见彭叔叔时就说过了。我再次声明,我要去朝鲜战场打美帝。”
彭德怀看了看毛泽东,说道:“主席,这是去打仗……彭德怀从内心里不想让上毛岸英上战场。”
毛岸英1936年从上海前往苏联,阔别父亲19年,1946年1月,才回到延安与父亲相聚。
毛岸英8岁随母亲杨开慧坐过牢,还曾在上海街头流浪过,之后去了苏联学习。
在苏联卫国战争最艰苦的阶段,他用流利的俄文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信,要求上前线杀敌。
他给斯大林说,他在苏联学习了5年,爱苏联就像爱中国一样。
他不愿看到德国法西斯的铁蹄蹂躏苏联领土,他要替被杀害的苏联人民报仇。
毛岸英先后在列宁军政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获坦克中尉军衔,还参加了苏联大反攻。
他在战场英勇杀敌,穿越东欧几个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毛岸英回国时,斯大林专门接见了他。
临别时,斯大林送给他一把手枪以作纪念。这是对他参加苏联卫国战争的最高奖赏。
彭老总不想让毛岸英跟着去,是有理由的,作为毛主席与杨开慧的长子,彭老总知道毛岸英经历了太多的生死考验,这个孩子太不容易了。
主席说:“老彭啊,就让岸英跟着你上战场吧,好好锻炼锻炼,你还是带上他吧。”
毛岸英说:“彭叔叔,您就带上我吧,我要当您的兵,一定服从指挥。”
彭德怀笑着说:“好吧,你这个岸英,既然你爸爸同意你去,我也同意了。”
就这样,毛岸英就成为了第一名志愿兵。
毛岸英在朝鲜志愿军总部工作,担任彭老总的俄语翻译,在没有翻译任务时,就当机要秘书,分管收发电报工作。
此时的毛岸英,是北京机器总厂的党总支副书记,厂里人知道他姓毛,从陕北来的,身穿土布旧军装,腰里扎着一个旧皮带,看上去有些发黄,一看就是“土八路。”
这个年轻人平时表现非常好,有了苦活脏活累活总是抢着干,在工人们中间,他人缘特别好,大家都乐意跟他交流。
他经常给大家讲共产党与国民党打仗的故事,总能深入浅出地讲一些党史故事,常常下了班,还有很多的年轻人围在他身边听故事。
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要搞建设,机器制造当然十分重要,毛岸英是一个有志青年,他想干一番事业,就去了机器厂。
没想到朝鲜战争爆发了,毛岸英想都没想,就积极要求去朝鲜战场。
这次去朝鲜他是秘密走的,没有向同事们告别,同事们纳闷,这个毛书记怎么走了这么长时间也不回来。
他甚至都没有告诉自己的妻子刘思齐真实情况。临行前,毛岸英骑了一辆自行车去医院看望妻子,当时妻子因手术住院了。
毛岸英拉着妻子的手深情地说:“我明天要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出差,时间很紧,所以急忙来告诉你。
我走了,通讯不方便,如果没有接到我的来信,可别着急啊。”
刘思齐对丈夫说:“什么地方啊?很远吗?”
毛岸英说:“这个你就别问了……”刘思齐看毛岸英的确不想说,就不再问下去。
毛岸英说:“你知道有个朝鲜吧?”
刘思齐说:“我知道,不是在打仗吗?”
毛岸英说:“没事,有时间多去中南海看看爸爸,替我照顾弟弟、妹妹。”
毛岸英想说朝鲜的事,但还是忍住了。而刘思齐却没有想到丈夫出差的地方就是朝鲜。
这是毛岸英与刘思日最后一次见面。第二天,毛岸英就跟着彭老总出发了。
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早在1938年就认了毛主席为干爸。
1938年的春天,延安中央大礼堂正在上演话剧《弃儿》,毛泽东、朱德、任弼时等领导都到场来看演出。
《弃儿》写的是一对地下工作者在白区进行艰苦斗争,不幸被捕,他们的女儿在寒风中奔走呼号“妈妈,妈妈!”
而刘思齐就是女儿的扮演者。她表演得非常好,深深打动了在场的观众,当然也包括毛泽东。
毛主席三个儿子在上海一度无人照顾,非常可怜,也曾沦为“弃儿”,所以一下子被感动了。
演出结束后,毛主席跑到刘思齐的跟前问:“你爸爸、妈妈是谁啊?”
刘思齐指着陈振亚和张文秋说:“他们就是我的爸爸、妈妈。”
毛主席向他们招手,二人走到毛主席跟前。陈振亚说:“这孩子是烈士刘谦初和张文秋的女儿,我是她的继父。”
毛主席想起了1927年,在武汉,他见到张文秋的情景。
当时张文秋刚刚结婚三天,毛泽东开玩笑说:“如果你生了女儿,我们就要结亲家。”
没有想到不经意的一句话,竟然变成了现实。
后来,不仅刘思齐与毛岸英喜结连理,妹妹邵华与毛岸青也组建了家庭。这些都是后话。
毛主席对刘思齐说:“你做我的干女儿好不好,我做你的爸爸。”
刘思齐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说:“好的。”
毛主席说:“既然你已经是我的干女儿了,那就到我家玩去吧!”
就这样,刘思齐成了毛主席家中的常客,没事就去毛主席家玩。
而刘思齐和毛岸英的第一次见面却是在16岁的时候。
1939年刘思齐随父母去苏联,离开延安路过新疆转苏联,在乌鲁木齐,陈振亚夫妻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扣留,陈振亚被杀害,刘思齐随母亲坐了监狱。
直到1946年6月,刘思齐和母亲张文秋才被释放出来。7月,她们回到了延安。
毛主席专门看望从新疆回来的同志,一下子就认出了干女儿。
毛主席对刘思齐说:“明天来我家玩。”第二天,刘思齐就来到主席家,见到了毛岸英。
此时的毛岸英刚刚从苏联回来,24岁,正是一个英俊潇洒的小伙子。刘思齐把他当大哥哥看待。
刘思齐觉得毛岸英很随和,能玩到一块,中国话讲得也很好,不像是长期在国外待的孩子。这是她对毛岸英的第一印象。
毛主席觉得毛岸英在国外待的时间很长,不了解国情,就让他去农村锻炼。
毛主席对儿子毛岸英说:“你在苏联长大,读的是洋学堂,我们中国还有个学堂,就是农业大学、劳动大学。
毛岸英赞同父亲的观点,他对父亲说:“我离开中国这么久,中国农村我不了解,也不会种田,我要向农民学习。”
之后,毛岸英就告别了父亲,背着行李,去了农村。
临走前,毛主席给了毛岸英一件打了补丁的棉衣,对他说:“你要和老乡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从开荒一直到收割后,再回来。
等你劳动大学毕业,再上延安大学。”毛岸英就去了西北高原的延安城南十五里的吴家枣园参加劳动。
之后,毛岸英在劳动大学光荣毕业,当他伸出布满老茧的双手再次和父亲握手时,毛泽东非常满意,主席说:“岸英啊,你终于从劳动大学毕业了,你是一个合格的毕业生。”
毛主席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对子女要求极其严格,从来没有特权思想。作为父亲,毛泽东永远值得所有家长学习。
毛岸英与刘思齐再见面是两年之后的1948年5月,在河北西柏坡,毛岸英再一次遇到了刘思齐。
还是像往常一样,刘思齐去毛主席家,正好毛岸英也在,俩人第二次见面。
此时的刘思齐18岁,长得落落大方,梳着两个大辫子,非常漂亮动人。
毛主席留下她一起吃晚饭,晚上,刘思齐和李讷住一个屋。
毛岸英找刘思齐聊天,二人聊得很投机,一直聊到晚上12点多。
谈到最后,毛岸英讲起了马列主义,刘思齐听得一头雾水,李讷在旁边不停点头。
后来李讷妈妈过来了,说妹妹挺累的,骑了一天马,要睡觉了。意思是让毛岸英早点去休息。
之后,刘思齐在西柏坡住了一个多月,二人接触渐渐多起来,彼此产生了感情。
毛主席看在眼里,默许了二人之间的交往。
有一天,毛岸英去找毛主席,说要和思齐结婚,当时全国还没有完全解放。
毛主席说:“思齐还小,才18岁,着什么急,反正我同意你们交往,等一等再说吧。”
1948年9月,毛主席向张文秋提出这桩儿女亲事,张文秋对毛岸英很欣赏,就一口答应了。二人订了婚。
1949年9月,毛岸英和刘思齐商量结婚。毛主席问二人:“准备婚礼怎么办?”
刘思齐说:“越简单越好,我们都有随身的衣服,也有现成的被褥,不花钱买东西了。”
主席说:“艰苦朴素很好,但是结婚是一辈子的事,我请大家吃顿饭吧。”
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和刘思齐举行了一场简单朴素的婚礼。
在中南海的菊香书屋里,毛岸英和刘思齐举行了婚礼。毛泽东的朋友,毛岸英的兄弟姐妹和刘思齐的兄弟姐妹参加了婚礼。
毛主席举起酒杯向刘思齐的妈妈敬酒,主席说:“谢谢你教育了思齐这个孩子。为两个孩子的幸福,为你的健康干杯。”
婚礼结束后,毛主席拿出随身带来的一件黑色大衣,笑着说:“我也没有什么贵重礼品赠送你们,就这么一件大衣,白天岸英穿,晚上盖在被子上,你们俩都有份。”
说完在场的人哈哈大笑起来。这件大衣,毛主席1945年重庆谈判时曾穿过。
毛主席是国家主席、党的主席、军委主席,给孩子的结婚礼物只是一件自己曾经穿过的大衣。
蔡畅、康克清送给他们一对枕套。席间毛主席还招待徐特立、谢觉哉等老人,不停地把湖南腊肉、腊鱼等往他们碗里夹,感谢他们为孩子的婚事操心。
婚后的生活很甜蜜,毛岸英很爱自己的妻子,只要有机会去苏联出差,他就会给妻子带回一件或者两件做衬衣的衣料,或者买回一个手提包。
1950年11月25日,志愿军打响第二战役的第一天。
早7时,洪学智来到彭德怀作战办公室,说:“彭总,为了你的安全,我们商量决定,请你到山沟里一个自然洞内去办公。邓华已经去了。”
彭德怀说:“我不走。”
洪学智说:“这里危险,还是快走吧。你的安全,不是个人的事。”
彭德怀说:“要走你走,你怕危险,我不怕。我看这里就挺安全。”
洪学智好说歹说不管用,就叫了两个警卫员拉着彭德怀就往外跑。
一边跑一边喊:“杨凤安,把彭总的办公用品全带上。警卫员,把彭总的铺盖和军床全拿到洞里去。”
彭德怀说:“没必要吧,用得着吗?”洪学智不管他,说道:“以后没事再拿回来。”
彭德怀终于进了山沟里的自然洞。过了两个小时,彭德怀要了解前线情况,让杨凤安去办公室问问值班参谋。
杨凤安一到办公室,就问成普副处长、徐亩元参谋,前线有无变化?他们说没有变化。
毛岸英和高瑞欣正在吃早饭。就在此时,敌B—26轰炸机就飞来了。杨凤安大喊一声,快跑!
这时,敌机迅速投下百八十枚凝固汽油弹,彭德怀作战办公室陷入一片火海,成普和徐亩元跑了出来,成普面部受了轻伤。还有两个警卫也跑了出来。
毛岸英没有来的及跑出,不幸牺牲了。一同牺牲的还有彭德怀的作战参谋高瑞欣。
杨凤安急速向彭德怀报告,彭德怀听后差点晕倒,久久一言不发。过了许久,喃喃地说:“岸英和瑞欣牺牲了,牺牲了……”
彭德怀满眼泪水,爬在临时搭起来的小木桌上奋笔疾书,向毛主席报告毛岸英牺牲的情况。写完后,彭老总给了工作人员:“马上发,报告毛主席,党中央。”
彭老总心中十分心痛,他心想,岸英是一个多好的娃娃啊,主席把岸英托付给我,我可怎么给他老人家交代啊。
他站在指挥部外的高山上,任由寒风吹着自己,眺望着毛岸英牺牲的地方,久久地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任凭眼泪肆意横流……过了许久,警卫员才把他扶回指挥部。
傍晚,洪学智招呼彭老总吃饭,彭老总说:“岸英是个好娃娃。”
洪学智说:“我们要好好地打仗,给美帝以打击。”
彭德怀说:“今天不是你,老夫休矣。老夫今天算是捡了一条命。”
洪学智说:“马克思在天有灵啊!”说完,俩人进了防空洞。
接到彭德怀的电报,周总理心情十分沉痛。
周恩来想,毛主席夜以继日地操劳,日理万机,再加上刚刚得了重感冒,身体也比较虚弱,告诉他岸英牺牲,老人能承受住吗?
毛岸英有两个弟弟,一个是毛岸青,一个是毛岸龙,毛岸青身患疾病,毛岸龙在上海失踪了,从此杳无音信。
周恩来担心主席老年丧子承受不住,决定暂缓告知毛主席,把彭德怀的电报压住了,找合适时机再告知他。
然而,彭德怀不久回国了,他并不知道周恩来压着电报这件事。他是个直性子,认为自己必须向主席交代清楚。
在汇报完朝鲜战场的工作情况后,彭德怀详细地汇报了毛岸英的牺牲经过。
毛主席听完后,久久没有说话,一根接着一根的抽烟,过了很久,主席说了一句话:“革命战争,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优秀儿女,牺牲了成千上万的优秀战士,岸英只是其中的一个。”
彭德怀握住毛主席的手说:“主席,我对不起你,我没有照顾好岸英。”
毛主席说:“德怀,不怨你啊。战争总要付出牺牲的,岸英是光荣牺牲。”
彭德怀从毛主席屋里走出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毛主席太伟大了,不仅是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他为毛主席的豁达而感动。
而屋内的毛泽东继续抽着烟,彭德怀出去之后,主席再也忍不住了,他老泪纵横,神情黯然,沉默不语。
他或许想到了牺牲的杨开慧,想到了刚刚新婚不久的毛岸英,还想到了毛岸英的未婚妻刘思齐。
刘思齐一直不知道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毛主席一直让隐瞒着。
三年多的时间,刘思齐只收到过毛岸英的一封信。信上什么也没说。信是从内部带来的,没有邮戳。
在她的心里,丈夫出差去了,而且交代过,可能不好收信,她也没有多想。
刘思齐心想:“新中国刚刚成立,交通不方便,生活就是动荡不安,今天在这里,明天在哪里,谁也找不到谁。”
所以她一直等着丈夫的归来。直到有一天毛主席的摄影师侯波给了她一张毛岸英的照片,毛岸英戴着人民军的军帽,她才明白丈夫是去了朝鲜。
刘思齐跑到毛主席住处,去询问毛岸英怎么还不回来。这已经是三年后的一天。
毛主席说:“岸英牺牲了”。刘思齐大脑一片空白,痛不欲生,几乎哭昏了过去。
当时周总理在旁边,也是泪流满面,他心疼毛主席,毛主席脸色苍白,沉默不语。
周恩来摸了摸毛主席的手,十分冰凉,总理对刘思齐说:“思齐,要节哀啊,你爸爸的手冰凉了!”
刘思齐又哭着去安慰毛泽东,在场的人无不感动落泪,刘思齐哭着说:“爸爸,把岸英的遗体运回来吧。”
毛主席没有同意。他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千千万万的志愿军烈士都安葬在朝鲜,岸英也不例外。”
三年了,毛主席还得变着法地哄刘思齐,谈起毛岸英说东道西,可想而知,老年丧子的父亲毛泽东得承受多大的痛苦。
关于毛岸英尸骨的问题,彭德怀曾给周恩来总理写过一封信。
当时彭德怀已从朝鲜战场回国了,中央已经任命他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
彭总把毛岸英埋在朝鲜战场牺牲的地方,既有利于教育中国人民,也有利于中朝友谊。
周恩来看到信后,便交给了毛主席。毛主席看到信后,当场表态:“同意。”
毛主席还向周恩来交代:“不要为岸英举行特殊的葬礼。”
在朝鲜平安道桧仓郡,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里,增修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坟墓。
墓前,立着一块三尺高的花岗石碑,碑上刻着七个大字:“毛岸英烈士之墓。”
1959年刘思齐第一次给毛岸英扫墓。临行前毛主席深情地对她说,“去吧,孩子,代我问岸英好。说我很想念他,爱他,但我无法去看他。”
毛主席还叮嘱刘思齐:“去朝鲜扫墓,不要惊动朝方,给朝鲜政府添麻烦。不要登报。一切开支,包括往返路费,由我出,不要花公家的钱。”
为毛岸英扫完墓,刘思齐才觉得毛岸英真的走了。站在毛岸英的墓前,任凭泪水流下来打湿衣衫……
在这之前,她还幻想,有一天,丈夫哪天推门能回来,她的心里永远留着丈夫远去的背影。
回国后,刘思齐大病一场。本来要早点向毛主席去汇报扫墓的详细经过,但因为住院迟迟不能去。
毛主席还给刘思齐写了一封信,主要内容是:“意识为主,医药为辅。”
毛主席知道刘思齐精神垮了,她还没有从悲伤中走出来。
刘思齐病愈后见毛主席,详细汇报了扫墓的经过。
主席听得很认真,也问得很仔细。主席是想通过刘思齐的描述,亲身感受去一次。
毛主席对刘思齐说:“思齐,将来有机会,你还是到岸英牺牲的地方去看一下吧。”
毛主席接着说:“思齐,我难为你了。”刘思齐泪流满面。从此,大榆洞成了刘思齐魂牵梦系的地方。
毛岸英牺牲后,刘思齐一个人生活。为了换一个生活环境,毛主席让刘思齐去莫斯科大学学习,两年后她又回到北京大学学习。
到了1961年,刘思齐已经31岁,还是不肯刚结婚,毛主席着急了,就写信劝她,你为什么就不听话呢?
“下决心结婚吧?到了这个年龄,高不成低不就的,是你们这一类孩子的通病。盼写信回复。”
毛主席亲自托人给刘思齐物色对象,空军副司令兼空军学院院长刘震介绍了一个对象,空军教研室教员杨茂之。
杨茂之也是从苏联留学回来的,忠厚老实,为人质朴,毛主席就同意了。
1962年2月,经毛主席介绍,二人结为伉俪。二人结婚时毛主席还送去300元的礼金祝贺。
1985年,刘思齐终于有机会再去朝鲜,她是毛岸英亲属代表团的一名成员。
她个人向代表团的领导提出,要去毛岸英牺牲的地方去看一看。代表团的领导同意了。
刘思齐以朝圣的心情,带着亲友去了毛岸英牺牲的地方。
这次祭奠的毛岸英,不仅仅是她曾经的丈夫,一个勇敢的烈士,更是一个令人敬仰的大英雄。
临别时,她带回了一棵松塔,一抔土。她要把毛岸英的英灵带回家,永远留在自己身边。
她终于完成了毛泽东主席的嘱托。此刻的刘思齐想起了年轻的毛岸英,他是那样的英俊、那样的伟岸、那样的高尚……
2006年5月27日,刘思齐再次来到朝鲜北方靠近鸭绿江的大榆洞,他站在毛岸英牺牲的地方,祭奠毛岸英。
2010年5月,刘思齐及亲属又一次赴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奠毛岸英。
刘思齐先后五次来到朝鲜祭奠毛岸英。一生的牵挂,一世的遗憾,惟愿逝者安息!
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为了朝鲜民族解放事业而牺牲,他的光荣事迹永远值得人民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