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秋,在河南省固始县东南部,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山地阻击战,中国军人用誓死不退的决心,用血肉之躯筑起的城墙,与侵华日军血战10日。
这场阻击战结束之后,日军从战场上运下来了4000多具尸体,架起木柴,淋汽油火化尸体。但汽油是重要的军需品,尸体太多,日军不舍得一直用汽油,后来就只用木柴,为此砍光了附近山上的树。
可还是不够,日军又丧心病狂地拆毁了附近十几个村庄的房屋,收集木料,连桌椅板凳都没放过,全部收集回来,用于火化堆积如山的尸体。
而中国军人,在这一场阻击战中,也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中国军人的牺牲人数也是非常的惨烈,也正因为中国军人在战场上表现出的勇敢无畏的精神,振奋国人,更加坚定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决心。这场阻击战,就是著名的富金山战役。
一、失算的“小诸葛”
1938年8月28日的深夜,时任国民党第五战区代理司令的白崇禧,收到了一份加急电报,看了这份电报,白崇禧眉头紧锁,一夜没合眼。
白崇禧是国民党军中最能打的将领之一,因为能谋善断,思虑缜密,还有一个“小诸葛”的绰号,就连日本人,都称他为“战神”。那是什么重要军情,让这位“战神”愁得睡不着呢?
这份电报的全文是:8月28日,日本华北方面军,第2军筱冢义男第10师团,攻克六安。情况紧急,请速派援兵。
六安在大别山北麓,是武汉的一个重要门户。这个时候,“武汉会战”激战正酣,日军对武汉虎视眈眈。
而负责保卫武汉的第五战区代理司令白崇禧却出现了判断失误,他判断日军会在大别山南麓与长江北岸之间的狭长地带作战,再与日本华中派遣军呼应,从背后包抄武汉。
所以白崇禧把第五战区的主力部队全部调到了大别山的南麓,防备日军从背后包抄。但日军并没有按白崇禧预判的套路出牌,他们把主攻方向放在了防守薄弱的大别山北麓。
在1938年的8月底,日军从合肥出发,兵分两路,向大别山北麓进发,第一路的计划是经六安、固始、潢川、罗山,然后打下信阳,再从信阳沿平汉铁路南下,对武汉形成战略包围。另一路则攻陷了霍山,从商城南下,横越大别山,到达麻城,策应沿江的日军进攻武汉。
《孙子兵法》有云: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不得不说,狡猾的日军做到了这一点。六安失守,就意味着武汉的防守已经非常被动,武汉已危如累卵。
所以白崇禧接到电报的时候才会彻夜无眠。
另一边,率领日军第2军团攻下大别山北麓的指挥官东久迩宫也不是一般人,他是日本昭和天皇的亲叔叔,是日本的“皇叔”,在军中地位显赫。
他率领的第2军团,这次虽然领的是助攻任务,但攻势非常猛,而且作战方向集中,最关键是,他集中进攻的方向,就是白崇禧的要害。
二、宋希濂临危受命
战况危急,白崇禧立刻通知了时任第3兵团司令官的孙连仲。这个时候,孙连仲的部队刚参加完徐州会战不久,部队大量减员,因为之前预计日军的主攻方向在大别山南麓,所以就把第3兵团安排在大别山的北麓修整。
第3兵团的整体状态很差,正在整补队伍,不要说打硬仗,都还没做好战斗准备。但因为战局的变化,元气大伤的第3兵团,这时已经在这场战役的最前沿了,不管能不能打,都要打。而只有“五成功力”的第3兵团要面对的对手,却是日本军队中两个战斗力极强的师团,分别由荻洲立兵和筱冢义男率领。
根据过去的战争经验,中国军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一个师,在保证战术正确的情况下,才能与日军的一个联队打成平手。
日军这两个师团的总兵力,超过了10个联队,而孙连仲手里,只有七八个师能投入战斗。战况可以说是敌众我寡,实力相差非常悬殊。
在占领六安之后,日军兵分两路,右路攻打罗山、信阳,左路攻下叶家集,直扑大别山峡口。这个左路军,是荻洲立兵率领的第13兵团,就是在南京大屠杀中罪行最严重的师团,与中国军民有不共戴天的血仇。
荻洲立兵这个时候也非常嚣张,他想攻破大别山口,翻山抄近路,第一个攻入武汉,争一个头功。
面对这样穷凶极恶的敌人,孙连仲心里没底,也慌了神,到底派谁御敌呢?想来想去,他选中了一个人,就是宋希濂。
宋希濂,字荫国,是黄埔一期的毕业生,也是蒋介石最信任,最器重的黄埔系将领之一,所以让他担任71军的军长。
71军是少有的几个德械装备的部队之一,能打恶仗,打硬仗,先后参加过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
在这样的危急时刻,宋希濂临危受命,带领着71军,走上了阻击日军的最前线,将与荻洲立兵带领的日军第13兵团,展开一场血战。
三、决战富金山
宋希濂一到前线,就带着手下几个师长察看地形,经过反复权衡,仔细挑选,最后把决战的地点,定在了富金山。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富金山,宋希濂在他的自传《鹰犬将军》中给出了如下理由:“富金山犹如扇形,靠叶家集很近,在公路南翼,居高临下,可控制公路,是一处良好的作战要地。”
作出这个决定之后,宋希濂立即下令,在富金山修筑阵地,建立防御工事。得知宋希濂选定了富金山,孙连仲在地图上反复确认,也很赞同宋的选择,还对他说:“此地,地形极佳,不便于敌大规模展开,你部如能在富金山顶住荻洲师团10天,我给你报奖请功。”
孙连仲是想鼓励宋希濂,可这个时候,宋希濂对于个人的利益得失已经不在乎了,因为他都不能确定,自己能不能活着离开战场。
要在这种敌我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坚守10天,几乎是不能完成的任务。
为什么一定要宋希濂坚守10天呢?因为如果要把日军拦截在大别山北麓,只靠固始、商城这一道防御阵线是不够的,还要再筑起第二、第三道防线。
这个时候,张自忠正带领部队火速赶往潢川,建立第二道防线,胡宗南带领军队赶赴信阳,建立第三道防线。
所以宋希濂必须要在富金山撑上10天,张自忠和胡宗南才有时间建起第二、第三道防线,如果他顶不住,那他后面的军队,就会沦为敌军的活靶子。
而他身后的军队的如果失守,也就意味着武汉的陷落。所以武汉能不能保得住,就看他宋希濂,能不能在富金山坚守10天。
宋希濂把指挥部设在了距离富金山不到两公里远的一座寺庙里,这座寺庙叫妙高寺,已有千年历史,多次遭遇战火摧残,这次又将遭遇日本侵略军的炮火洗礼。
宋希濂之所以将指挥部设在妙高寺,是因为寺庙建在山顶,而这里又是战场附近的制高点,在这,他能俯瞰战场,根据战况,灵活应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富金山的战士们随时都能看到指挥部,让战士们知道,军长就在他们身后,跟他们并肩作战。
可是指挥部距离前线这么近,也是非常危险的,随时都在敌军的火力范围之内,这也彰显了宋希濂坚守的决心。
根据富金山的地形,宋希濂作出了三面御敌的部署,他将陈瑞河的36师,部署在富金山的正面,将88师,部署在右翼,将前来驰援的51军114师部署在了左翼。以这样的阵势,拉开了决战的序幕。
四、给荻洲立兵的下马威
1938年9月1号,荻洲立兵带领部队到达了富金山,在确定绕不过去,只能正面强攻之后,荻洲就派出一支小股部队,发起了试探性进攻。
这支小股部队经过一番激战,攻下了山下的一处隘口,然后沿路一字长蛇摆开山炮,对着山上的工事,发起了猛烈的炮火攻势。富金山上,顿时硝烟弥漫,土石横飞。
一轮炮火过后,日军冲上了山。而36师的士兵非常克制,一直等着,等到日军跟他们的距离只有50米左右的时候,才开始还击,捷克式轻机枪的子弹如雨点一般落下,同时伴随着密集的手榴弹。
日军从山下爬上来,已经挺累的了,一路上又没遭到攻击,多少有一点松懈,在这么近的距离遭遇打击,想还击都来不及,只能扔下几百具尸体,慌忙退下山。
之后的两天,日军的26旅团对36师的阵地展开猛攻,但始终没办法突破大峡口,反而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
正盼着争头功的荻洲立兵对战况非常不满,又增调了一个联队参战,富金山一带的日军增加到近万人,但即便这样,日军依然寸步难行,被中国守军死死压制在富金山下。
荻洲立兵看久攻不下,也顾不上他们的武士道精神了,搬来了飞机助战。24架日本战机,从9月4日开始,对固始县城、富金山一带,连续轰炸了4天,同时日军也得知了宋希濂的指挥部所在地,派出飞机对妙高寺猛烈轰炸,在连续不断的轰炸中,这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寺院,几乎被夷为平地,只剩下了一座山门屹立不倒。
富金山上,36师修筑的工事,也被轰炸摧毁殆尽,山上找不到一寸完整的土地,被炸出了一层半尺厚的虚土。战士们只能踏着这半尺深的虚土,利用炮弹坑,甚至是战友们的尸体作为掩护,继续战斗。
在这样的情况下,36师的伤亡极大,师长陈瑞河不忍心再看手下的兄弟牺牲,向宋希濂提出要求,想要撤下富金山,除非给他派兵增援,不派兵他就撤。
宋希濂很能理解陈瑞河的心情,可他现在手上已经没有兵了,能打仗的人都在前线上了。所以宋希濂对陈瑞河说:“没有兵,但阵地一定要守住,我们这个军,要站着就不能趴下。”
五、永远站着,绝不趴下
虽然代价惨重,但富金山的阵地,却一直在中国军队手里,而这时已经是9月7日。
荻洲立兵承受了极大的压力,此时他对第一个到武汉争头功已经不抱幻想了,再这样下去,他连上级安排的既定任务都完不成。
所以他又向战场增兵4个大队,这样一来,围攻富金山的日军,总兵力已经接近两万人了。
正面进攻接连受挫,荻洲立兵调整了策略,转移进攻方向,把目标放在了富金山防御阵地的左翼,也就是51军的114师。
日军不光改变了进攻目标,在进攻的时候还用了阴招,放了毒气。日军有一种无耻又凶残的战法:毒气加白刃。
就是先向中国军队的阵地上投放催泪瓦斯,中毒的战士头晕、恶心、睁不开眼,完全丧失了战斗力。
这个时候,日军再端着刺刀冲上来,攻击已经失去了战斗力的中国军人。这一次日军仍然如法炮制,先向114师的阵地上投掷了大量催泪瓦斯,之后端着刺刀冲了上来。
可这次的结果,却与以往不同,114师的战士呐喊着从战壕里冲了出来,一下杀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日军一向屡试不爽的毒气弹这次为什么失效了呢?114师的师长是牟中珩,他前几天带领部队在六安与日军作战的时候,刚吃过这个亏,丢了一整个排的兄弟。
所以这次他早就有了防备,在这场仗开打的时候,就下了命令,让每个班都准备一桶清水,每个战士准备一条毛巾,以备不测,所以日军一放催泪瓦斯,114师的战士就用湿毛巾遮住了口鼻,很大程度地降低了伤害。
这一场白刃战虽然惨烈,但双方却是势均力敌,日军并没有占到便宜。
眼看攻击侧翼,也没见效,荻洲立兵再次调整战术,派前来支援的第33旅团长濑谷启,带领第10联队,从固始县出发,趁夜色,南下偷袭富金山以西的武庙集,从富金山的后侧打开缺口。
日军这个战略意图是严格保密的,但还是被中国军队察觉了。宋希濂当机立断,将预备队,88师的523团紧急调到了坳口塘设伏,这里是日军进攻武庙集的必经之路。但523团晚上并没有等到濑谷启和他的第10联队。
因为濑谷启在之前的台儿庄会战中曾经被中国军队痛击,落下了心理阴影,所以他没敢夜袭,而是等待黎明,天蒙蒙亮的时候,才带领部队经过坳口塘。
第10联队的先头部队一进入伏击圈,就遭到了523团的猛烈攻击,转眼间,就死伤了四五百人。
吓得濑谷启马上命令部队撤退,他手下的联队长毛利末广苦劝濑谷启不要撤退,留下来坚持作战,但濑谷启的心态已经崩了,谁劝都不行,执意撤退,回到了固始县。
六、最后的坚持
9月8日,日军的后续部队,第16师团已进至六安以西,荻洲立兵没有了后顾之忧,因此调动13师团的全部主力,猛攻富金山。这是开战以来,富金山守军遭受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冲击,连日的战斗,守军减员严重,面对这次冲击,多处工事都被日军攻破,有一半的阵地,已落入日军之手。
到8月9日,阵地上的36师,把还能开枪的轻伤员都算上,也只剩下1000多人了,这场阻击战,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富金山随时都可能失守。
面对这样的局面,宋希濂亲自上了阵地,告诉陈瑞河:“36师要永远站着,绝不能趴下。狠狠地打,弟兄们才能死而无憾。”
36师在阵地上的战士,都是身经百战,九死一生的,而且亲眼看到了山河破碎,所以没有一个人贪生怕死,都情愿与阵地共存亡。
而另一面,荻洲立兵的第13师团虽然攻势猛烈,但在36师顽强抵抗下,也已经伤亡过半了。
从9月9日到10日,日军昼夜不停,猛攻不止,36师的战士以超凡的意志和勇气,一次次挫败日军的进攻。但这时的日军,采用人海战术,不惜伤亡地不停冲锋,以此来消耗富金山上的守军。
战至11日凌晨,日军的13师团再次倾全力发起猛攻,打到上午9点,日军在富金山与石门口的战线结合部撕开了一个口子,冲了进来。而山上的36师,这时几乎弹尽粮绝,师长陈瑞河指挥着战士们,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战,杀声震天,血染焦土,战况极其惨烈。
可是即便中国军人视死如归,奋勇杀敌,但实力差距过于悬殊,主阵地相继丢失。打到下午4点,中国守军只剩下了富金山主峰制高点上的最后一个阵地,而36师,也只剩下了800多个战士,但即便这样,陈瑞河仍然组织了最后一次强力的反击,给日军造成了极大杀伤。
到这时,36师已经在富金山上坚守了10天,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宋希濂指挥61师从富金山右翼发起反击,抢占了800高地至妙高寺一线,掩护36师的残部,撤下了富金山。望着已经成为焦土的富金山阵地,宋希濂流着眼泪,下令部队,撤出了战场。
七、英魂永存
1938年9月14日,蒋介石电告全国各地军队称:“宋军陈师之壮绩,已获得超出之代价,尤其精神上,足使敌确认为我军愈战愈强,抗战精神,历久弥增。”号召前线将士,发扬36师精神,杀敌报国。
而日军方面对这场战争的评价是:此战为开战以来,前所未有的的激战。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军队伤亡15000人,日军伤亡约10000人,阵亡4000多人。这一战既为后方构筑第二、第三道防线赢得了充足时间,也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有生力量。
经过这一战,36师也从一万多人,锐减到仅剩800余人,为“德式师”写下了最后,也是最辉煌的一笔,战士们的枪口,都对准了侵略军,战士们的子弹,都打进了侵略军的身体,战士们的生命,都牺牲在了与侵略军拼杀的战场上,英魂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