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夏季战役的经验是丰富的,从敌人方面说,损失是惨重的,教训是沉痛的。美国、南朝鲜军在战后对这次战役作了深入研究。当时的许多初、中级军官,以后成了高级军官、政府要员、公司大亨,他们仍然念念不忘这一仗。南朝鲜国防部成立了战史编撰委员会,编写了一套《韩国战争史》,中译本称为《朝鲜战争》,从其4至9卷中译成1至5卷,其中对1953年夏季战役专门写有一卷,共689页,是最长的一卷,对各个重要战斗的经过、经验教训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表述,是一部关于这一仗的正史。
1976年7月由南朝鲜《日新社》出版的《韩国战争一史》,是南朝鲜陆军士官学校金阳明所著,经该校校长审定,作为这个学校的战史教材。对1953年夏季的作战作了简要表述,对南朝鲜军失败的经验教训作了多方面的评述。
金阳明对夏季战役的地位和打法的策略问题是这样表述的:“如果因释放反共战俘而带来停战破裂,那更是我政府所希望的”。6月25日,美国特使罗伯特逊抵汉城和李承晚会谈,这时第60军按照志愿军总部的部署,于26日晚发起了第三阶段进攻作战,他写道:“在李承晚同罗伯特逊会谈期间,联合国军在前线每日平均伤亡达一千多人”。
这时志愿军打击的重点由打西线美军为主转移到东线打南朝鲜军为主,对此他写到:“共方的非难(打击)矛头集中指向李总统和韩国政府,是从罗伯特逊为访问韩国路经东京的6月24日开始的。这显然是挑拨韩美关系的对策”。这充分说明选择打击目标、打击的时机、打击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多么重要。
金阳明对南朝鲜第2军的失败,对我军胜利的战术原因也作了分析,他写道:“国军未能守住主抵抗线后退的原因,当然在战术上存在许多缺陷,但更重要的是‘联合国军’关于实现停战的基本方针所致”。
他写道:“克拉克拜会李总统,向他坦率地通报了军事形势,并谈了韩国一些将领辜负期望的情况。”
对此。正如李总统反驳的那样:(美)第8军长期以来只搞防御,结果让中共军得以积蓄力量发动进攻,取得了胜利”。
金阳明评论道:“国军本身的缺点也是导致中共军在最后攻势中取胜的重要因素。国军在这次战役中教训是很多的”。这些原因是:
- 1.线式防御
线式防御已通过世界各国古代和现代战史证明,是一种脆弱的防御形态。当时因战线长期对峙和“扫荡作战”占了过多的前哨阵地。结果导致兵力分散。特别是在中共军采取人海战术实施多波次进攻、集中火力重点突破的情况下,线式防御更是不堪一击。当时根据中共军的战术特点,应考虑作战地域的具体情况和兵力不足的情况,采取重点防御,纵深配置。
- 2.坑道阵地
……在坑道作战上,中共军比国军强。国军在坑道作战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①指挥官未能对坑道内的部队实施指挥,结果变成了每个战士各自为战。
②士兵隐藏在坑道里是不想开枪打仗。(评述:可见不义之战,其士兵士气何等低落。)由于上述原因,我军修筑的坑道反而被中国军队占领利用了。可见,坑道阵地只有在通讯畅通、能充分发挥其火力作用并在有效的火力支援下,才能显示出威力。
- 3.第一线指挥官前沿观测所的运用
中国军队通常采取了夜间进攻,因此营长和连长必须亲自观察情况,适时使用预备队。在激烈的夜间战斗中,部队一片混乱的情况下,不能指望第一线战斗分队向上报告正确情况,因此,团长应同副团长轮流到前沿观察所指挥战斗,这不但有利于山地作战,而是可大大鼓舞部队士气。
- 4.预备队使用
……在这次战役中,我军山于情况不明而且危急,各单位在使用预备队时,不是贻误了时机就是使用不当,还有些大部队在昼夜没有各种火力支援的情况下实施反击,大都归于失败。
- 5.夜间战斗的主动权
夜间战斗难以提供航空兵和炮火支援。因此,尤其需要部队有高度训练素质和下级指挥官的优秀指挥能力。尽管部队士气高,指挥官指挥能力强,但由于夜暗和视界不良,易于陷入混乱。所以,必须通过平时训练熟练战斗指挥和战斗技术,掌握战斗主动权极为重要。国军由于下级指挥官能力极差,单兵战斗技术不熟练,在多数情况下被中国军队夺去了主动权。
- 6.单兵作战训练
新兵训练的单兵训练不够充分。单兵战斗技术中最主要的是机动、射击和冲击三者联结。只要单兵战斗技术熟练,指挥官就能沉着地指挥战斗。在这次战役中,由于国军新兵训练不够,在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之初更引起混乱,给下级指挥官作战指挥带来很大困难。
- 7.火力运用
……在这次战役中,步兵依赖炮兵,几乎没有制定步兵自身的火力计划。炮兵的火力计划也不过是图上计划。师火力调整所几乎无法实施火力调整。航空兵支援只注意危急的地方,没有同步兵和炮兵火力协调。结果没能有效调动火力,没有构成有效的火力网。因此,尽管进行了炮兵和步兵的最后拦阻射击,中国军队还是从我火力死角突破了防线。
- 8.部队移动间的通信联络
……在这次战役中,由于中共军的炮击,有线电网常常被中断,特别是指挥所转移和纵深战斗时,通信联络基本中断,根本无法实施指挥,甭说中共军队情况,就是我军情况也没有掌握。
以上是国军在停战前最后战役中失败的主要原因。”
金阳明在叙述了南朝鲜军失败的原因后,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术上致胜的基本原因,也做了叙述。他写道:“中共军取胜的主要原因如下:
1.通过进攻战和包围战的彻底训练,在夜暗条件下徒步机动很快。
2.火炮射击准确,步炮协同良好。
3.因为有了彻底的政治教育,中国士兵不怕我猛烈炮击,守得顽强攻的坚决。
4.有效地运用了火力。直射火炮尽量靠前配置,以压制我各种火器阵地和观测所,用曲射火炮猛击我侧后,以扰乱我支援部队和通信网。
通过全面的单兵训练,每个士兵都能勇敢善战,在纵深战斗中重新编组快。
在这次战役中,中共军使用的战术大致如下:
①包括进攻部队和预备队,集中大于我守备兵力的四至五倍兵力实施进攻。
②进攻目标一般都选定在我孤立的阵地。
③强大的预备队通常在中央待机。
④进攻通常采取两翼包围,用强大的部队在正面实施主攻,用助攻部队从两翼穿插包困。总攻开始后,中央的进攻部队从正面实施强攻,如果我军顽抗,即山两翼穿插的部队从侧后配合主攻实施包围。
⑤纵深战斗特别是对坑道的进攻,组织爆破组、突击组和火力掩护组等三个战术单位实施多波次攻击。
⑥进攻中先集中力量打开突破口,然后逐点扩大突破口。”
金阳明叙述的综合起来共10条,尽管不很准确,不很完整,说明南朝鲜军也在不断研究我军作战特点和规律,说明有些战法确实出敌意外,高敌一筹。但也有的战法己被敌人所了解。“战而不复”就是指出了成功的经验不能反复使用。
南朝鲜官方编撰的《韩国战史》和院校教材,对夏季战役的一些主要战役战斗的失利原因还做了专门评述,尤其对6月10日的作战和7月13日的作战更深刻,说明确实把他们打痛了。
对于6月10日——14日60军进攻883. 7高地、973高地(902. 8 )、949. 2高地的战况,他们专门写了一节:“这次战斗是在停战协定签订前1953年6月中旬,山韦杰(应为张祖谅)指挥的中共第60军在金刚川南侧的松亭附近,进攻我2军团(丁一权中将)右翼而开始的。”“根据南朝鲜军第2军团第14号作战命令,第5师于4月15日8时接防第3师阵地。在883高地、973高地、949高地以及东500米的主抵抗线东半部,配置第27团担任右翼。在西半部949高地、973高地、三角峰南侧配置第36团担任左翼。第35团位北汉江西侧长财洞担任预各队……全师实际兵力10009人……全师补给充足。火力有第11炮兵群第11炮兵营、第71炮兵营、第72炮兵营和第5重炮连以及第3坦克连,不比中共逊色。加上全师老兵在东部及中部战线经过实战,受到山地训练。
第27团在主抵抗线初战失利(6月10日战斗),军团立即派第3师22团配属第5师,13日又得到美军461重炮营增援。这样,第5师4个团的兵力和3个炮兵营、1个重炮营的火力,同中共第60军对抗。战斗期间,美第88、176、 987炮兵营随时提供火力支援。根据情况,美第5航空队随时提供火力支援。另外。军团第901舟桥连在北汉江西岸支援,右邻第20师和左邻第8师也全力提供炮火支援。”
对这一战况还写道:“(6月10日)23时前后,全师共有9处被突破,左翼第27团2营已陷入包围,中共军一部己进至伏至洞河谷……虽然师长作了努力,但战况已恶化,将近零时的时候,陷入不可收拾的境地。军团长丁一权中将研究战况后认为,己不能守住军团右翼密苏里防线,遂命第5师撤出战斗……全师在混乱中撤退……第5师战斗结束,决心在下次战斗中报仇血恨。”
“战斗结束后,美第8野战军司令泰勒上将加强了中东部战线。将预备队第3师于6月15日调归第2军团。命令韩第2、美第10军团加强中东部战线。”
当时的第5师副师长韩信上校,后来担任亚细亚汽车股份公司经理,于1976年8月5日对这一仗失败的原因作了分析,他说:“949高地和973等高地,地势险峻,机动公路几乎没有,即使在非战争时期,从黄枝洞到高地也需要好几个小时,河谷与河谷之间都是难以翻越的险山峻岭,战斗扫一响以前,我们师经过50多天的前沿争夺战,损失很大,补充的新兵刚投入一线,连听到炮声都害怕,况且打仗呢。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同共军60军进行了角逐,由于他们不受人力限制,不管你怎么杀伤他,他们仍然一次又一次地进攻。在5比1的兵力对比下,主抵抗线终于崩溃。”
韩信的这段叙述,对失败的情况和原因的叙述基本是准确的。说起失败的原因中,毕竟是敌对关系,他的有些看法只能从反面去理解。他说的60军不受人力限制,就言过其实。在异国他乡,伤亡一个少一个,比起南朝鲜军来人员补充要困难得多。他说的:不管你怎么杀伤他,他们仍然一次又一次地进攻。”这正说明进攻目的的坚决,官兵勇敢。他说的“5比1的兵力对比下”,也没有达到这么大的比例,181师和179师都不足1万人,还没有全部用上,60军正面还有美10军的第7师,而第5师一共有4个步兵团,只是60军的一部分阵地,实际上是以8个团对其5个团作战,兵力略占优势。客观地说,南朝鲜第5师、第2军团的失败是综合原因造成的。
关于938. 2高地战斗,南朝鲜军战史又把这一高地称为鲜于高地,大概是为了纪念其被536团击毙的营长鲜于容而命名的。他们评价道:“进入6月,第60军攻占我第5师949、883高地一带……第7师与中共军第179师对峙。据当时的情报判断,第179师前线兵力有6600人左右。”
“6月26日夜,在要削平938高地似的炮击后发起了进攻。”“中共军的炮兵射击精度比昼间还精确,这说明自天中共军炮兵实施的扰乱射击,实际上是试射。所以,主抵抗线各连阵地的交通壕、单兵壕等一下子被轰平,第6连前沿的地雷、铁丝网也被摧毁。”防守主峰的第7师第8团2营营指挥所实际上被中共军包围,这时已是22时30分。营长弄清情况下达命令,烧毁所有文件和地图后,只身带着手枪投入战斗。”“第6连终于抵挡不住,于23时30分向938高地南侧退却”。“这时,团部派来情报主任李圭植上尉代理营长。27日1时,在都皮幕南500米收容兵员”。“第3营腹背受击,伤亡增多,丧失锐气,因此,20时30分决定主动撤退”。
“经历一场激战的第8团,这一天(6月27日)即将转入反冲击实施阶段。团长的构想是,在中共军夺取938高地后,尚未投入增援部队加强防御之前粉碎进攻的中共军,虽然反击的规模不大,只要抓住一个有利时机,一个营可顶一个团的力量,从而定下先发制敌的反击方案”。“由于第8团反击失败,第3团归建。师长正在研究尔后的反击计划。”6月29日“师长在第3团前方指挥所亲自观察,第3团的雨中反击,他对反击受挫的原因作了如下分析:……令第8团6月30日将阵地移交第3团,于3时发起反击。”“第8团反击又以失败告终,其主要原因当然有预备队的使用时机不当的问题,但比这更重要的原因是,美第10军团同第2军团防线不均衡问题。”
“7月1日第3团第3营撤下来后。第7师根据军团指示,是日17时将右翼第5团临时配属给美45师180团……”
在这部官方的《韩国战争史》中对这次第7师失败的原因作了这样的叙述:“这次战斗中,中共军发起攻击才巧分钟,我军就被中共军包围,再过30分钟便扩展到阵内战斗,这里给中共军留下一个奇袭的战例。从中共军阵地到938高地主峰侧后,直线距离有1公里,连这里也被中共军包围,这说明我军警戒和兵力配备上有问题,但更重要的是中共军利用接近路上的草木隐蔽,一直渗透到938高地侧后。”
“中共军向我后方渗透,是中共军的惯用战法,不仅如此,今天北共军编制内轻步兵部队的基本任务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应牢牢一记住这一教训”。
关于夏季战役第三阶段,181师突破龙虎洞,歼灭、摧毁第3师防御体系,敌人称为“汝文里附近战斗”,南朝鲜官方战史中是这样叙述的:“中共60军原来在北汉江东侧作战,第67军在该军西侧。7月初发现,第60军将防御阵地移交给21军,转移到江西第201师地域展开,担任了这次攻势的主角。”
"7月13日21时,中共军的炮弹穿过雨夜倾泻在师(南朝鲜军第3师)主阵地上507、 485高地一带。原来师的情报判断是,中共60军拥有86门火炮。后来证实,集中两个军的炮兵进行了炮击,从而不难想象火力是多么猛烈了。由于这一炮击,师预备队第18团2营营长负伤被后送,该团指挥所和团观察所的趾离大约200米,但有线和无线(通讯器材)全被摧毁。”
21时40分,南朝鲜军23团、22团同时遭到攻击。第22团、23团阵地被突破后,敌第3师师长即令第18团反冲击。“左翼第22团被中共军1个师冲垮,为了恢复阵地而去增援的第18团也在反冲击中受挫;右翼第23团又遭到中共军越来越大的压力,而且从左翼侧突破口象潮水般冲进来的中共军威胁着侧后,情况甚危。”
对这一仗敌官方著作对战斗结果是这样写的:“第3师遭到中共军第00军的攻势后退9公里,在得不到增援部队的情况下,孤军奋战三天,……第3师损失了15%的兵力,装备损失也很大。”
"17日14时,泰勒司令官来到第3师指挥所。根据他的命令,第3师担任第8野战军预备队。”
据当时担任第22团团长、后来任预备役少将的崔泽元于1976年10月5日评述这一仗说:“我们团于6月12日在949高地战斗配属第5师,在6月25日至7月3日529高地战斗和这次战斗中担任主力感到光荣。但是部队没有得到休整机会,官兵己筋疲力尽,与此相反,18团却从5月1日以后一直担任预备队。
时间是作战指挥官的生命。战斗一打响,团以上指挥官都在争分夺秒紧张指挥作战。可是上级隔5分钟叫你报告战况和查明战果,这实在令人目瞪口呆啊,我想这是不应该的。
总之,在这次战斗中全团官兵打得很出色,但最终是打败了,这个责任在于我本人。”
关于这次失败的教训,南朝鲜军战史总结中写了三条,第一条“反冲击时机问题。师预备队第18团平时拟定4个反冲击方案进行演练。在这次战斗中,问题就在于时机选择了深夜。”14日零时20分,漆黑的夜半冒雨开进,加上敌情不明,变成盲人失仗的境遇。2时20分在主抵抗线后面与中共军遭遇,4时30分又同第22团的一部分溃散人员相混,团的一部分兵力被卷进去失散,7时为了反冲击而展开的时候,首先在精神上受到了很大挫伤,战斗力下降,终于使反冲击受挫,“第二条是渡河口两岸警戒措施不严,”山于防护西岸失败,第22团、第23团渡河后,被中共军的炮击和少数步兵奇袭打散,未能占领狙击阵地,这时炮兵转移到揪洞作好了射击准备,但部队陷于混乱状态,直到14日2时只能进行零星的火力支援”。第三条是联络中断:“中共军在战斗第一日向全师倾泻1. 5万发炮弹。使通信全部中断,因此而引起了指挥瘫痪和下级部队各行其是。这种情况,不仅是第3师而是所有参战部队共同存在的问题。”
180师2个团于14日晚投入战斗,向黑云岭攻击前进时,时值敌军调整部署,准备依托新的阵地防御之际,“战况又发生急剧变化。尾随第3师的中共军之一个师经土城洞向黑云岭和白岩山(1179高地)、1118高地一线进逼,因而师的右翼再度受到威胁。故第8师不得不在915、 895高地、注坡里一线转入应急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