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孤烟
1946年4月至5月,四平保卫战激战正酣,东北民主联军在蒋军的立体火力打击下伤亡惨重,伤员数以千计。如此多的伤员,让整个医疗卫生系统措手不及,加上这一时期西满地区鼠疫横行,急需大批医护人员投入到救治工作中。
如此大的医护人员缺口,从哪里解决呢?就在民主联军后勤部火烧眉毛、一筹莫展的时候,有批原本准备遣返回国的日本医生自愿留了下来,参与到火线救治之中。这些日本医护人员医术精湛,责任心强,全身心投入到火线救治之中,救下了不少伤员,出了大力。
这些日本人多为"9.18"事变之后移居东北的日本侨民,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多年。抗战胜利后,华北、山东等地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率先进入东北,在开辟根据地的同时,也接管了大批日本侨民、日本战俘和日伪机构。
如何处理这些日本人呢?我军的政策是:除了战俘战犯需要审查,其他人全部分批遣返回国。移居东北的日本人数量不小,遣返工作千头万绪,因此专门成立了遣送日本人办事处,机关设在哈尔滨。
遣返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医护人员,他们或者出于职业责任感,或者出于个人前途的考虑,主动留了下来,参加四平保卫战火线救治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留下来的日本人中,除了医护人员之外,还包括机械、财会、水电、通信等各种职业。
这些日本人都是难得的专业技术人才,如果使用得当,会对军队正规化建设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为此,"东总"政治部及时发出指示,要求部队正确对待日籍人员,特别是在业务上要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在生活待遇上要优先照顾。
这个指示执行得非常彻底,日籍战士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照顾。一个叫渡边的日本医生去世后,部队给他举行了追悼会。一个叫新里的日本司机和一个叫松江的日本会计结婚了,部队给他们安排了新房,首长还亲自向他们祝贺。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在辽沈战役的黑山阻击战中,部队伤亡很大,不少重伤员生命垂危,急需输血。东北野战军总医院外科主任医师随野是O型血,在整个战役中献了1040毫升鲜血。医院领导买来老母鸡给他补身子,他又把熬好的鸡汤分给伤员,令伤员们感动不已。平津战役中,东野7纵主治医师山田守昼夜奋战在手术台上,用大剂量的苏打粉控制自己的胃疼,经他救活的重伤员不计其数。山田守在三年解放战争中荣获大功一次,小功三次。
除了医护人员外,在炮兵部队、航空学校和坦克学校中,也有大量的日本籍专业技术人员,东野炮兵、坦克以及空军部队能从"捡洋落"开始,最终发展成一支另敌人胆寒的强大力量,这些日籍技术人员功不可没。
在所有四野日本籍战士中,最有名的恐怕就是东北老航校的首席教官林弥一郎了。他在二战期间是一名战斗机飞行员,曾和陈纳德的飞虎队交过手,也参加了日本本土的防空作战,积累了丰富的飞行经验。1944年,他被调往东北沈阳担任飞行队队长,负责培养战斗机飞行员。
日本投降后,林弥一郎带着几百个学生南逃,结果被八路军俘虏。经过一番教育转化,林弥一郎决心弃暗投明,带着17名飞行员,24名机械师,27名机械员,180多名各类地面保障人员加入了八路军。他还带领留下来的日籍人员,到处搜集日本人遗留在东北的飞行器材和油料。经过千辛万苦地搜集,一共找到了各型飞机百余架,其中大概有四十架左右经过修理还能用。
这些人员和器材,构成了东北老航校的基础,成为人民空军的摇篮,为我军培养出了第一代飞行员。抗美援朝著名战斗英雄,曾任空军司令员的王海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他对林弥一郎十分尊敬,见了面必称老师。
1950年3月,四野13兵团卫生部在南宁举行庆功大会,表彰南下以来的功臣模范,其中日本战友获得表彰的有313人。据四野后勤部估算,整个四野部队的日本籍医护人员获奖人数占到所有日籍战士总数的80%。
这些日籍战士从1953年起分批回到日本,他们回国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就业难。日本的企事业单位出于各种偏见,不愿意接纳他们。有的人为了生计,不得不隐瞒自己的身份,一旦被发现就将被解聘。直到1972年两国关系正常化之后,他们的境况才有所好转。
林弥一郎是1956年返回日本的,在当时的大背景下,他因为帮助创建了中国空军而受到非议,只能长期保持沉默。不过据他身边的亲友反映,他在私下里曾经透露过自己的心声,说对当年在中国所做的一切并不后悔。
这些回到日本的四野老战士,无不怀念他们在中国战斗生活的岁月,纷纷成立各种类型的四野战友会,例如林弥一郎就成立了一个"航七会"。他们每年都要聚会一次,带上解放东北、中南、海南的各种奖章,扭起东北大秧歌,齐唱解放军军歌,场景十分感人。
据1949年东北军区的调查统计,东北野战军和东北军区部队中大约有3万多日籍战士,他们大部分工作在卫生、军工、军需、学校等部门。这些日本籍战士和中国的战友们一道,从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贡献。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