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淮海战役时,孙元良为了突围,割断电话线、关掉电台,结果整个兵团被我军暴揍了一顿,损失惨重。
其实台湾方面对孙元良单独突围也颇有微词。蒋纬国主编的《国民革命军战史》在谈到萧永之围(即陈官庄之战)一节时,批评道:杜总司令罢突围之议,此时孙兵团电话中断,寻觅亦不见……孙兵团仍按原议突围,但因部队混乱,终不免被共军截击溃散,孙元良司令官仅以身免。
晚年,孙元良接受台湾“国防部史政局”采访时,对此却另有说法:“我统帅部由于政治关系,没有勇气面对现实,认为三个兵团可以从容撤出徐州,以堂堂之阵救黄维兵团之围。三兵团被围后,统帅部仍下令坚守待援,不知道援军在何处?我为了十六兵团八万弟兄着想,才果断突围,保留了一些袍泽,捡了一条命,如今为何把罪责全推给我?”
今天笔者就来谈谈这一段公案。
一、逢凶化吉的飞将
在黄埔一期学生中,要论最能打的将领,争论就多了,有人说是徐向前元帅,还有人说是陈赓大将。但要论争议最大的将领,那非孙元良莫属。
孙元良之所以存在极大争议,和他四次“逃跑”经历是分不开的。
第一次逃跑发生在北伐时期。
1926年9月底,第一军主力和第六军协同作战,攻克重镇南昌。指挥攻城作战的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王柏龄认为大功告成,入城后扔下部队,跑去逛窑子、寻欢作乐。
没料到,当天黄昏,孙军主力赶到,立即反攻,将群龙无首、毫无准备的第一军赶了出去。
第一军崩溃后,南昌城外的第六军成了孙军的下一个猎物。当时负责警戒第六军侧翼的是第一师第一团,团长正是孙元良。
南昌失守的当晚,本该掩护友军的孙元良发现孙军三、四百人已进至三十里之外,恐有大部队跟至,不打招呼就擅自率部撤退,导致第六军侧翼暴露,损失惨重。
战后,蒋介石大为震怒,在对士兵们演讲时斥责道:现在打下了南昌,又退回来,都是因为第一师第一团孙团长怕死退下来了,所以有这一次的失败,孙团长犯了我们革命军的连坐法,我要把他枪毙。
可神奇的是,孙元良这次毫发无伤。蒋介石一面通报全军要枪毙他,一面又暗中出钱保送他进日本士官学校学习。3年后,即1929年秋,孙元良看到风头已过,才从日本回国,担任教导第1师野炮营营长。
后来,孙元良傍上了顾祝同的关系,不到两年就从营长升为87师259旅旅长。
第二次逃跑发生在南京保卫战之时。
南京保卫战,88师血战雨花台,损失惨重,12月12日上午,雨花台失守,形势危殆。88师262旅还在浴血奋战,可孙元良却率师直属队撤往下关,企图渡江北撤,被督战的宋希濂师拦了回来。
到了中午,中华门失陷,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五二三上校团长吴求剑请示师部,可怎么都联系不上孙元良了。
此后说法就多了,有说孙元良跑去找投靠拉贝,躲进外国公使馆的,有说花钱买通老鸨躲进青楼的。
按孙元良自己的说法,他从南京撤出后,想前往杭州,但因左身麻木,在一户张姓农家中休息了20天。现有史料表明,1938年2月1日,孙元良出现在泰州,投靠韩德勤,韩德勤将其护送回武汉。
此事曝光后,舆论大哗,要求惩处孙元良的呼声不绝于耳。蒋介石无奈,将孙元良暂时收押进陆军监狱。
然而,孙元良再次躲过一劫,他的好友——八十八师军械主任葛天花钱买通经办孙元良案件的军法官和看管他的副官、八十八师伤兵等,成功翻案。孙元良在监狱呆了42天就出来了。四个月后升任二十军团副军团长。
不过,当孙元良准备赴任时,原配妻子吴懿辉病逝,孙元良伤心过度,没有就职,而是出国游历散心,一年多后才回来。
第三次逃跑发生在淮海战役的陈官庄之战,本文下面会详述。
第四次逃跑发生在解放大西南战役中。
从陈官庄逃出后,孙元良在家闲居了一阵。1949年4月,我百万雄师横渡长江,为了“保卫”大西南,蒋介石命孙元良回原籍,以川军部队为基础,从淮海逃出的十六兵团残余人马为骨干,重建十六兵团,驻守万县、忠县一带,拱卫重庆东大门。
1949年11月底,我二野部队分路进攻川南,逼近重庆。孙元良见势不妙,赶紧率部西撤退,逃到川西绵阳一带。
12月中旬,胡宗南命令第十六兵团德阳、广汉一线阻止我军向成都前进,可这时的十六兵团人心惶惶,孙元良更是在命令下达的第三天赶上了成都机场最后一架飞机,先飞香港,再逃台湾。
到台湾后,孙元良一开始能到阳明山革命实践研究院受训,准备复出。可国军内部和外界舆论批评孙元良之声却一浪高过一浪。
蒋介石也对孙元良放弃部队逃跑的行为非常恼火,一纸命令,孙元良很快退出现役,甚至不得不离开台湾到日本定居。直到蒋介石病逝,孙元良才重返台湾,定居高雄直到病逝。
二、派系众多的杂牌兵团
1939年底,孙元良从国外回来,先是管了几年军校,后来才复出掌兵,担任29军军长。抗战胜利后,29军裁撤,孙元良调任重庆警备司令。
不到两年,孙元良再次获得带兵的机会。
1948年2月,第12绥靖区司令官、川军将领孙震担心所部被蒋介石吞并,想物色一位既能得到蒋介石信任,又是自己信得过的人来指挥自己的老部队。
想来想去,孙震把目光放在孙元良身上——他既是自己的侄子,又是黄埔一期,天子门生。
说干就干,孙震主动向国防部提交了辞呈,建议孙元良接管自己的部队。蒋介石果然同意,大笔一挥,将整41师和整47师合编为整编第47军,孙元良任军长。
半年后,整编师恢复为军,41军和47军、99军合编为第16兵团,孙元良任兵团司令。
这个兵团麾下虽然有3个军,可派系却有好多个,可以说是当时国军内斗的缩影。
41军原来是四川军阀田颂尧的部队,田颂尧因为围攻红四方面军失败被撤职,部队就交给了二把手孙震指挥。
底下两个师:122师来源于西北军。当年中原大战,西北军解体,留守陕西的西北军旧部各奔东西。留守汉中的张宣武也不例外,带着自己的人马投靠了川北军阀田颂尧。这支部队是41军中最能打的,但因为不是四川人,张宣武在川军中郁郁不得志,奋斗多年还是师长,三番五次提出辞职。
124师是孙震的嫡系,师长严翊是孙震一手从营长提拔起来的,因此他只忠于孙震一人,对孙元良并不感冒。这为后来突围埋下了隐患。
47军底下两个师也是派系林立:125师是四川军阀邓锡侯的嫡系人马,原川军28军第3师,抗战爆发改为45军125师。
抗战刚胜利,蒋介石就对这两支队伍分化瓦解,47军104师和45军127师合编为新127师,由104师师长张光汉任新127师师长,另一个师惨遭裁撤。45军撤销番号,125师和新127师另组为新47军。
99军则是土木系的人马,1935年,陈诚以18军52师为基础,合编第9军99师,组建为新99师。1938年更是以保卫贵州为名,将92师和197师笑纳麾下,合编为99军,不多说,骨干都是土木系的。
不巧,1946年底,99军(整69师)在宿北战役被全歼。陈诚在广东重建,胡宗南横插一脚,说服蒋介石,把自己的亲信胡长青空降到整69师当一把手。
算起来,十六兵团三个军,派系有5个,其中有几个派系20年前还是仇人,师长见面都得打架。
三、孙元良对统帅部的不满
平心而论,孙元良虽然在军旅生涯中有四次逃跑记录,但他的军事素养和指挥能力其实并不低:
东征时当连长,首先将旗插在了惠州城楼。一二八淞沪抗战,孙元良任八十八师旅长,率部与登陆的日军第九师团血战六天,粉碎了日军第二次进攻,创造了震惊全国的庙行大捷。淞沪会战,孙元良的八十八师最早参战,最晚撤退。
南京保卫战,孙元良带着元气大伤的八十八师在雨花台和中华门死战第6师团、第114师团主力,击毙联队长1人、大队长4人。
就连在国军大败亏输的淮海战役中,孙元良一开始也有些亮点。
1948年11月8日,驻贾汪的第3绥靖区所属部队大部起义,由于起义部队都是原西北军,导致统帅部不信任同属西北军、现防守徐州的55军刘汝明部,下令55军南移蚌埠。
55军撤走后,徐州空虚,剿总司令刘峙害怕我军趁虚打徐州,急忙命令在宿县的十六兵团北移,在徐州三堡待命。
当时,徐州东南30里有个重要制高点,叫女娲山,距离飞机场很近。在刘汝明撤走的当口,我军有支部队拿下此地,严重威胁徐州军机起降。
狡猾的孙元良见正面进攻多次无效,动起了歪脑筋,利用我军交接阵地之机,于后半夜奇袭女蜗山,仰攻而占领之,又一鼓作气向外扩展,一度占了上风。
我军攻占宿县后,蒋介石曾制定了一个南北夹击的计划,南面是黄维兵团,北面是邱李孙兵团。
11月24日,十六兵团按计划向符离集攻击。孙元良采用钻隙迂回、囊括席卷的战法,侥幸占领了笔架山、白虎山、孤山集等我军阵地。之后我军大举反击,双方在孤山集打成了相持。
虽然侥幸拿了几场小胜,可孙元良对战局非常悲观,不止一次痛骂统帅部和刘峙瞎指挥。
当孙元良从宿县北调徐州时,曾跟部下发牢骚:“现在黄百韬兵团已被围于碾庄坪附近,剿总决定派兵救黄,到徐州附近集中与敌决战,当然已经走上被迫据守徐州、在淮海地区与敌决战的道路。既然剿总调我们到徐州,就自投罗网吧!反正责任应由刘峙承担,大家跟着倒霉就是了。”
在徐州驻扎时,总统府特派少将战地视察官李以劻来检查工作,孙元良直白地向其抱怨:“消灭黄百韬兵团的是统帅部,不是陈毅,黄百韬之死也是如此。统帅部对敌情不清,对敌入企图断不明,要部队白白送死,实可叹息。”
“陈毅主力十几个纵队南下,离新安镇只有一百里时。统帅部还不让该兵团西行集结徐州,反要它掩护第四十四军,贻误良机,为了救一个军害了五个军。这样的指挥。安能不败!现在敌人在整理部署,如果我我们再不撤,那将来只有坐以待毙。目前之局势能救多少算多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希望你多向总统建议。”
11月28日,杜聿明飞南京请示,当日带回蒋介石“放弃徐州出来再打”的决定。11月29日夜,驻徐州国军各部开始向西南方向撤退。12月3日,部队抵达陈官庄,杜聿明等人突然接到飞机空投下来的蒋介石手令,要求三个兵团转头去解黄维兵团之围。
孙元良接到命令后怒气冲冲地对兵团副参谋长熊顺义说:“统帅部这是瞎指挥,根据当前情况,明知不可久待,而竟待之,岂不是睁眼跳岩,自己找死?”拒绝参加杜聿明的作战会议,已经在做突围打算了。
四、不成功的突围
杜聿明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向濉溪口方向行动,接应黄维,果然陷入解放军重围,负责掩护邱清泉兵团的李弥、孙元良兵团侧翼不断被解放军猛攻,形势相当危急。
12月6日上午,孙元良跑来杜聿明,大喊:“如果我们继续按统帅部的部署战下去,前途很不乐观,现在突围尚有可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目前只有当机立断,才能拯救大军!”
杜聿明被其说动,随后又找来邱清泉,三人一起到李弥的兵团部开会,邱、李二人模棱两可,杜聿明心中无底,最后只得说:“只要大家一致认为突围可以成功,我就下命令。”
散会后,各兵团准备突围。谁知,首先是李弥出了岔子。
李弥在布置突围任务时遭到了底下军、师长的反对,理由是:部队目前和共军激战,仓促突围谈何容易?我们可不愿意贸然去送死。
李弥本来就对突围就没啥主见,见部下都这样说,跑去找杜聿明表态推迟突围。
反对声浪最大的是邱清泉兵团。邱清泉回去部署突围时,74军军长邱维达暴跳如雷:“你们怕死,想逃跑,那是办法吗?为什么不集中力量硬打出去?我们74军可不像你们那么怕死,包打第一线!”
邱维达这一闹,大家都没有话说了。邱清泉考虑如果连夜突围,肯定要丢重武器,即使回到南京十有八九也要被老头子处分,于是改变主意,与杜聿明商量暂缓行动。
到头来,只剩下孙元良坚持要跑。
从李弥的兵团部开会回来,孙元良马上部署突围,计划把两个军各分左右两路纵队,从西北打,经夏邑、毫州,向阜阳转进。
当时,第四十一军约1.3万人(其中第一二二师4000多人,第一 二四师5000多人,军直属部队3000多人);第四十七军约1.6万多人(其中第一二五师7000多人,第一二七师6000多人,军直属部队3000多人);兵团直属部队3500余人。全兵团合计约3. 2万千余人。
孙元良仍采取他擅长的钻隙迂回战法,对当面村庄之共军,每个军各派一个团包围监视。其他部队以师为单位,按第一二二师、第四十一军军部、第一二四师、兵团部、第一二五师、第四十七军军部、第一二七师顺序,从村间空隙钻出去。
同时,孙元良命令将所有电话线截断,电台停止收发报,特别嘱咐杜聿明指挥部发来的电报一概不收,唯恐杜聿明变卦不准突围。
他这一判断还真对了,当天黄昏,杜聿明经李弥、邱清泉两人劝说,改变了主意,下令暂缓突围。但这一命令却无法传达给孙元良兵团了。
12月6日18时,突围开始。按计划,十六兵团炮兵先对外乱轰一通,把炮弹打光,然后破坏大炮和重武器。但突围很快演变成了溃败。
先是部队涉水过河时,由于天黑,四十七军的军马走着走着突然窜到步兵行军纵队,把部队冲垮了,过河部队乱成一团。官兵逃跑心切,一看队伍乱了纷纷各奔东西,撤退的方向本来是西北,结果居然往西走了。
接着,部队由于没有和邱清泉打招呼,在通过第五军阵地时,被第五军误认为是共军,二百师集中火力向突围部队猛扫,打得死伤枕藉,惨不忍睹!
第47军军长汪匣锋只得派出军部副官处长胡锡珍到第五军交涉,告知是奉命突围。部队等了两小时,才准许通过警戒线。
但正因这个误会,导致了十六兵团突围的失败。枪炮声惊动了位于西面的华野八纵,司令员张仁初判断敌人要突围,严令前线官兵做好准备。
打头阵的第四十一军最倒霉,一头撞上了华野八纵阵地,我军一线部队猛烈开火,并以纵深炮火急袭射击。41军军部和122师全线溃乱,密集的人群在村庄之间的旷野里跑来跑去,四散逃命,军长胡临聪被俘。122师师长张宣武侥幸逃脱。
本来安排在兵团部前面突围的124师却没动静,原来,师长严翊没有按孙元良的计划突围,而是留在包围圈内。这又导致在41军军部完蛋后,十六兵团兵团部失去了掩护,孙元良的吉普车在行驶中被我军扫射,孙元良跳车逃跑,参谋长张益熙被我军击毙。
兵团部被打掉后,八纵全线出击,47军被我军一举歼灭,军长汪匣锋、125师师长陈仕俊、127师师长张光汉当即被俘。
前方部队崩溃情形被兵团副参谋长熊顺义看得一清二楚,熊顺义马上决定不突围了,带着殿后的127师一个团收缩回包围圈内,那个团是原来邓锡侯的旧部,本来就对从李家钰部过来的师长张光汉不满,索性也不突围了。
第二天,熊顺义带着殿后的那个团与未突围的124师会合,还有七千多人,又收容了部分散兵,约有万余人,编成一二二师。
这次突围,十六兵团原有三点二万人,成功突围的只有一百三十七人。有万余人留在包围圈内,其他两万多人均在突围中损失殆尽。
孙元良在突围过程中一度被俘,冒充普通大头兵,骗了我军路费后逃掉了,逃跑途中为了防止路过解放区时被抓,脱了军装,化装成农民,徒步多日才抵达驻马店。
得知十六兵团突围后,蒋介石再次下了手令,禁止突围:此时我军既被包围,不宜急求突围南下。如不先彻底击灭敌之主力,则我军虽向南挺进,行动仍不能自由。故此时应觅敌主力所在方向先行决战,必须消灭敌之主力,乃可解决一切问题,南下自不成问题矣。
自此之后,杜聿明集团只能在陈官庄等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