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大型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央视播出,彭德怀于1950年11月25日亲笔给中央军委写的一封鲜为人知的绝密电报首次公开,这封电报详细揭露了毛岸英牺牲的细节。那么,电报中说了啥?如何描述细节呢?大家别急,下面笔者就给大家娓娓道来。
毛岸英牺牲当天,彭德怀怀着悲痛的心情,专门向中央军委作出了汇报,这封只有一百多个字的电报,彭德怀足足写了一个多小时。
“我们今日七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个参谋在房子内,十一时,敌机四架经过时他们四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四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四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但这封关于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并没有第一时间送至毛岸英的父亲毛泽东手中,中央军委收到电报后,立即被周恩来拦截下来。虽说周恩来夫妇膝下没有子嗣,但他深知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噩耗对于天下所有父母而言,都是难以承受的痛苦。
当时正值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开始阶段,再加上毛泽东当时感染了风寒,倘若他那时得知这个自己的儿子牺牲的噩耗,不论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是十分沉重的打击,周恩来出于大局以及毛泽东身体考虑,决定暂时将这件事隐瞒下来。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第二次战役中取得胜利,又正值元旦,全国人民沉浸在一片喜悦中。1951年1月2日,周恩来才把这封电报交到毛泽东手中。
当秘书叶子龙将电报递过来时,毛泽东看到他悲伤的表情,便猜到这可能是一个不好的消息,只是毛泽东没有想到是自己儿子牺牲的噩耗,看完信后毛泽东难以抑制自己的悲痛。
只见他拿起烟,又把手中的烟丢下,他想点着手中的烟,似乎在寻找火柴盒,本来火柴盒就在他跟前,他却不知道,还在口袋里找。两眼泪汪汪的,为了不让一旁的工作人员看出他在哭,他缓慢地转过身去。
大家看到后也默默地流下了泪水,但毛泽东的泪水比他们还要多,心比他们还要疼,那可是他的儿子。他试图抹去脸颊的泪水,用微微颤抖的手点了根烟,沉思了片刻,说道:
“有战争就有牺牲,那么多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争中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不要因为岸英是我的儿子就觉得这是一件天大的事,他和其他战士一样,是人民的英雄,死得其所。”
毛泽东的这番话是用来安慰工作人员的,同时也是安慰他自己的。虽说他是国家领导人,但他也是一位快到花甲之年的父亲,这种丧子之痛又岂是那么容易释怀呢?
毛泽东望着窗外,此时他的心情就如同南北朝诗人庾(yǔ)信的《枯树赋》中的一样沉重。“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将自己比作枯树,悲切之情尽在其中,可能只有诗词能够稍稍排遣他内心的悲痛之情吧。
1951年3月,毛泽东的好友周世钊(zhāo)曾问道:“毛岸英同志在战场上牺牲了,如果你不派他去,他就不会牺牲。”毛泽东听后摇摇头,缓缓地说道:“我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不能只派别人的儿子去战场上打仗,而不派自己的儿子去。”
他是国家主席,应当以国家为先,大局为重,周世钊理解他作为一位父亲失去儿子的悲痛之情,周世钊被他的话深深打动。
1953年4月,志愿军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来北京参加全国妇联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毛泽东对同样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痛失爱子的邓芳芝说:“你失去一个儿子,我也失去一个儿子,他们牺牲得光荣。”
是啊,毛泽东何尝不是跟普通父母一样,要承受这份痛苦,只是为了国家和人民,他不能把时间浪费在感情上,必须尽快从伤感中走出来。
毛泽东曾对人说过:“岸英是个苦命的孩子,从小没了娘,后来参加战争,没过几天好日子。”
毛岸英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长子,虽说是主席的儿子,但他的童年悲惨不已。1922年,毛泽东在湖南主持工人罢工运动,毛岸英便是在罢工胜利的鞭炮声和欢呼声中呱呱坠地的。
作为出生在革命战争年代的革命家庭的孩子,毛岸英的童年必定是颠沛流离的,他从小跟着父母奔波于武汉、广州、上海、湖南等地,父母在哪儿参加革命工作,他们的家就在哪儿。
1927年,上海爆发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许多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被捕牺牲。大革命失败后,杨开慧带着毛岸英回到长沙板仓老家,她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坚持地下斗争。
1930年,杨开慧共产党员的身份被暴露了,随后被捕关进长沙陆军监狱,她才8岁的儿子毛岸英、保姆陈玉英也一同被关进监狱。
面对国民党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杨开慧始终没有供出自己的丈夫毛泽东,并说道:“想要从我口中得到你们满意的东西,痴心妄想,你们要打就打,要杀就杀!”同年11月14日,杨开慧在浏阳门外识字岭壮烈牺牲,这一年,她才29岁。
其实,自从她跟随丈夫毛泽东踏上革命这条道路,就已经预料到这样的结果,她曾说过:“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妇女,死不足惜,只希望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杨开慧对得起她的革命事业,对得起她的丈夫,唯独辜负了她的几个孩子,毛岸英才8岁,就永远失去了母亲。杨开慧牺牲后,毛岸英三兄弟被地下党组织转移到上海,安顿在“大同幼稚园”。后来他们先后被转移到法国和莫斯科。
小小年纪的毛岸英承受了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痛苦,在动荡的革命战争中飘摇不定,后来又要接受母亲牺牲的现实,他迅速成长起来了,革命的种子在他的心中萌芽生根。
在大同幼稚园期间,他曾给二叔毛泽民写信,信中提到他对革命的新认识,以及希望长大后成为父母那样的人,拯救中国无数穷苦百姓,投身于革命事业。
1936年,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毛岸英自小学习认真,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曾担任过共青团支部书记。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毛岸英毅然参战,他凭借出色的表现被任命为苏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后来进入军校学习,毕业时获得中尉头衔。
“虎父无犬子”,之后毛岸英有参加过进军白俄罗斯、波兰和捷克的战斗。直至1946年,他才从苏联回到国内。在他临行前,斯大林专门接见了毛岸英,并亲手将一支手枪赠给他。
回到延安后,毛岸英和妻子刘思齐再次相遇。那一年,刘思齐只有16岁,毛岸英则比她大8岁,身材高挑,英俊潇洒,再加上是毛泽东的长子,在她的心中,毛岸英就是标准的“白马王子”,毛岸英也被眼前这个长着一双大眼睛的清秀靓丽的女孩深深打动,两人一见钟情。
后来两人自由恋爱,并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只是结婚一年后,毛岸英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了,留下妻子刘思齐一人。
当毛泽东还沉浸在失去爱子的伤感中时,他突然想起了一个人,那便是毛岸英的妻子,自己的儿媳刘思齐。刘思齐和丈夫毛岸英的感情很好,主席不忍心将这个噩耗告诉刘思齐,于是转过头来交待身边的人说:“这件事先不要告诉思齐,晚点,尽量晚点。”
毛泽东对儿媳刘思齐很满意,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就如同他的干女儿一样,自从嫁到毛家后,对刘思齐更是极其关照,后来刘思齐的妹妹邵华嫁给了毛岸英的弟弟毛岸青,所以说这两家有着深厚的渊源。
毛泽东和刘思齐的父亲刘谦初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在武汉召开的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刘思齐的母亲张文秋在别人的介绍下结识了风华正茂的刘谦初,也认识了毛泽东。不久,张文秋和刘谦初结成了革命伴侣,毛泽东在他们结婚后,便开玩笑地说希望以后能结成亲家。
没想到毛泽东这句不经意的玩笑话竟然实现了,后来张文秋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刘思齐嫁给了毛岸英,另一个女儿嫁给了毛岸青,这两家可谓亲上加亲。
1931年,刘谦初遭叛徒告密后被捕入狱,不久便被残暴的军阀枪杀了,留下孤儿寡母。毛泽东非常怜惜他的女儿,在生活上处处照顾这对母女,并把刘思齐当做自己的女儿一样对待。为了给她提供更好的教育,毛泽东将她送到了山西长治北方大学中文系读书。
毛岸英和刘思齐相识于儿时,但那时候毛岸英只是把刘思齐当作妹妹一般对待,后来刘思齐去读书了,毛岸英也远赴苏联,两人的联系从此中断了。
1946年,毛岸英和刘思齐再次相遇。刘思齐长期患有疟疾,在各大医院治疗都不见效,她便来到平山县看病。当时毛泽东正在西柏坡工作,刘思齐心想既然来了,那就顺便去拜访一下对自己和母亲照顾有加的毛主席。
在西柏坡,刘思齐遇到了从苏联回来的毛岸英,毛泽东便留下刘思齐,三人一起吃了一顿饭,在交谈中两人拾起了儿时的记忆,并对彼此产生了好感。
渐渐地,俩人的联系越来越频繁,感情也在慢慢升温,对彼此有更深的了解,刘思齐非常欣赏毛岸英踏实、豪爽的性格,他从来不会回避自己的缺点,有什么说什么。
他们志趣相投,经常会在一起探讨政治、经济、以及马克思主义,每次刘思齐都会被毛岸英的才华深深吸引,因为毛岸英看待任何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那时候,年轻人主张自由恋爱,他们俩情投意合,得到了毛泽东和刘思齐的母亲张文秋的赞同。高兴之余,刘思齐也考虑到双方家庭出身和过往经历问题,觉得毛岸英是主席的儿子,又在苏联留过学,自己配不上他。刘思齐曾对毛岸英说:
“我们差距太大,你从小便在苏联长大,是吃洋面包长大的,而从小便被关进监狱,眼界没有你那样宽阔。”
直到听完毛岸英说完这番话,才打消刘思齐所有顾虑,他说:
“谁说我们之间的差距很大?我妈妈和你爸爸都是被国民党枪杀的;你从小在监狱长大,我又何尝不是被关进过监狱呢?我从小流落街头,你也曾流离失所。我们经历相似,自然有许多共同的想法和语言,我们肯定可以走到一起的!”
刘思齐觉得跟毛岸英谈恋爱是一件特别浪漫的事情,他能用奔放的感情打动刘思齐,就像一团火一样,特别能感染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在征得毛泽东同意后决定结婚,这次婚礼从来宾上看,是最高规格的,从场面上看,却不如平常人家举办的婚礼。据刘思齐回忆,他们的婚礼是在政治局常委会议之前举行的,当时所有政治局常委都来参加了。
但场面的话就没那么豪华了,请了两桌,菜都是湖南的家乡菜,这对新婚夫妇穿着的都是日常装束。作为父亲,毛泽东拿出一件黑色大衣送给他们,这是毛泽东到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时穿的那件。婚后,两人生活幸福,毛岸英对妻子非常疼爱,去出差还不忘给妻子带礼物。
1950年,我国决定出兵支援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来到中南海毛泽东办公室商议研究志愿军组建和入朝作战等问题,就在他走出办公室时,看到一个人在路灯下徘徊,那个人见到彭德怀跑着迎上去,跟在后面喊:“叔叔,叔叔!”
彭德怀停下脚步,只见一个高大英俊的年轻人站在跟前,这个人便是毛岸英。他继续说:“我专门在等您,彭叔叔,您带我去朝鲜吧!”彭德怀一听,吃惊地说:“这可不行。”
毛岸英父亲毛泽东一样,从来不是一个知难而退的人,他下定决心要做的事情,定会全力以赴,他说:“这次行动意义重大,我不能不去,谁让我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彭德怀被毛岸英的话说服了,并对他说:“不要急嘛,你已经是第一个报名的志愿军了!”
毛岸英并没有把自己要去朝鲜前线的消息告诉妻子刘思齐,他只是跟妻子说自己要去执行任务,走的时候他深深地向刘思齐鞠了一躬,并随口问了一句:“你知道有个叫朝鲜的地方吗?”刘思齐回答:“知道,那里正在打仗。”他没有说什么,就走了。
1950年10月19日,彭德怀率先踏上朝鲜的国土,随后毛岸英随志愿军部队跨过鸭绿江,开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后来,毛岸英赶到朝鲜大榆洞志愿军总部与彭德怀汇合。
11月25日,随着空袭警报声响起,4架敌机从南边俯冲下来,同时,炸弹发出刺耳的啸叫声,落在了志愿军司令部的作战室,火光四射,浓烟弥漫,几间房子瞬间成了一片火海,突然有人大喊:“不好了,作战室里还有毛岸英和作战参谋高瑞欣。”
正在防空洞里的彭德怀听到后大叫:“赶紧救人!”说着就往外冲,旁边的两位警卫员死死地将他拉住,彭德怀暴跳如雷:“你再不放开,我就毙了你!”只见他对着被烈火燃烧的作战室撕心裂肺地呼喊:“岸英,小高,你们快往外冲啊!”只是,毛岸英和高瑞欣都没能跑出来。
原来,在敌机第一轮空袭时,毛岸英和高瑞欣从防空洞中跑回作战室,同值班的作战处副处长成普以及参谋徐亩元研究即将发起的第二次战役。
在敌机第二次轰炸时,他们四人都向外跑,徐亩元和成普跑出来了,但都被熊熊的烈火烧伤,而毛岸英和高瑞欣离门较远,还没等他俩跑出来,就被敌机上扔下来的汽油弹燃起的浓烟吞没了,毛岸英和高瑞欣壮烈牺牲了。
当年,徐亩元眼睁睁地看毛岸英牺牲在一片火海中,自己却无能为力。他珍藏了一个小牛皮箱一辈子,他和毛岸英曾经共同用它来保管重要文件和电报。现在徐亩元只能睹物思人了。
彭德怀看着两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倒在一片火海中,悲痛不已。敌机走后,彭德怀等领导人来到现场,看着战士们围着两具烧焦的尸体痛哭,最后还是靠辨认德制手枪和苏联产的手表残件才确认毛岸英的尸体,彭德怀面色苍白,眉头紧锁。
他想到当初毛岸英缠着他主动请缨要赴朝作战,才一个月就为战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何况他是中国人民伟大领袖的儿子,彭德怀抑制不住眼里的泪水,便急忙转过身去。
毛岸英不管走到哪儿,都不会忘记给妻子刘思齐写信,可对于入朝作战这件事情,他不能如实地通过书信告诉妻子,千言万语最后都在短短的几句话里,他让妻子不要担心和挂念自己,叮嘱妻子要多去看望他父亲和身体不好的弟弟毛岸青。
毛岸英牺牲后,夫妻俩的书信来往也就断了,她想着可能是由于交通不便而收不到信,当时很多夫妇一年都不通信。
她也曾去找过主席,看看毛岸英跟他有没有联系,那时毛泽东已经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但他怕刘思齐一时接受不了这个噩耗,他只能安慰刘思齐,让她别担心。
直到有一天,刘思齐收到了一个摄影家给她的一张照片,正是毛岸英身着军装,戴着人民军军帽的照片,顿时她心里一惊,才知道他去朝鲜打仗了。
自此,刘思齐每天都很着急,想着毛岸英什么时候能回来,睡觉也睡得不踏实。她实在忍不了,又跑去毛泽东办公室问他为什么毛岸英这么久都没来信,毛泽东知道事情已经瞒不住了,他用他苍老而悲痛的声音说道:“岸英已经牺牲了。”
这个消息对于她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她和毛岸英结婚才一年,他们是那么恩爱,她不愿意接受毛岸英在她生命中消失的事实,她撕心裂肺地大哭,不知道哭了多久。
“青山处处埋尸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建议在大榆洞及其他战场多立些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烈士墓,他的儿子毛岸英也和千千万万个志愿军烈士一样,长眠于朝鲜的国土上。曾有人建议把毛岸英的尸体运回来,可毛泽东拒绝了,他觉得共产党人死在哪儿,就埋在哪儿,就算是他的儿子也不例外。
慢慢地,刘思齐学着接受丈夫毛岸英牺牲的这个现实。1959年,她提出去朝鲜为丈夫扫墓,毛泽东答应了,但他给刘思齐及同行的人下规定:不要打扰朝方,因为是战后,朝鲜人民很艰难。刘思齐在朝鲜时就病倒了,回来后直接被送进医院。
为了不让刘思齐触景生情,让她换个环境摆脱悲伤,毛泽东让刘思齐去苏联莫斯科大学读书,之后,她又在北京大学继续学习,毕业后便参加了工作。
毛泽东非常关心刘思齐,经常会做她的思想工作,毕竟刘思齐还年轻,未来的路还很漫长,毛泽东劝她再找一个对象,后来,刘思齐在毛泽东的介绍下跟杨茂之结婚,并改名为刘松林,可她对毛岸英的怀念之情丝毫没有改变。
毛岸英的牺牲,不管是对于他的父亲毛泽东,还是他的妻子刘思齐,都是非常沉重的打击。但国难当头,毛岸英作为国家领袖毛泽东的儿子,作为一名中华儿女,他挺身而出,他是一位值得我们敬仰的英雄,还有千千万万在朝鲜战场上英勇牺牲的志愿军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