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月21日下午1时,两枚东风15导弹从位于江西上饶的铅(yán)山导弹基地发射,直接命中台湾富贵角以北海域目标区。
1996年3月8日凌晨0~1时,三枚东风15导弹先后从福建的永安和南平发射,正中台湾高雄和基隆附近海域目标区。
这下可好,全世界都知道了,台湾由西到东、由南至北的全部岛屿面积,都在解放军的射程范围之内。
海峡对岸
1988年1月,蒋经国因病去世,李登辉继任“总统”。在继任后的首次记者会上,李登辉称:“中华民国的国策,就是只有一个中国而没有两个中国的政策。”
李登辉所言乍一听并无不妥之处,但他所指的中国,却是指自1912年成立至今的中华民国。
众所周知,早在1911年,国父孙中山大举民族、民生、民权之三民主义,号召世界各地的进步华人一齐,发起了惊天动地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并于1912年始建中华民国。
若要“继承”孙先生的遗志,李登辉等国民党人理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从经济、科技、军事、教育等多维度层面,大力提升台湾岛的国际竞争力,寄希望于有一天反攻大陆。
然而从李上台之后的发展与主张来看,这份坚持,似乎毫无价值。
1990年5月,李登辉提出“一国两府论”;同年9月,提出“台湾是独立主权国家”;1991年2月,提出“两岸是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
同年8月,进一步阐释前述观点;1992年2月,以外交之名出访泰国、印尼、菲律宾;1994年5月,出席曼德拉就职典礼;1995年6月,李登辉最终访美,并在美散布分裂言论……仅仅一个月之后,便出现了本文开头一幕。
在当时,台湾媒体争相报道大陆此次军事手段,这是继1987年大陆逐渐与台湾开通往来后,八年来首次让台湾人民感受到大陆具象化存在的事件。
整个台湾社会逐渐弥漫起恐慌情绪,认为大陆会就此打到台湾。为了躲避可能到来的战乱,许多当地市民争相取出银行的存款,挤航班逃往国外,导致当年台湾各大银行都出现了短暂的挤兑现象。
而事实上,就如江泽民所说,东风15导弹针对的从来就不是台湾人民,针对的是那些岛内外的分裂势力,震慑的是某些台海问题上暗藏鬼胎的国家与地区。
上海市长
一年后,在另一端的大陆,朱镕基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在次年3月,接过李鹏同志的任务,当选国务院总理。
相较于海峡对岸,早李登辉一年,朱镕基于1987年就任上海市长。初到上海,朱镕基已年近60岁,他要面对的,是冗余繁杂的官僚体系、产能低下的生产制造业、尘土飞扬的街道、污水横流的堂弄,以及百废待兴的浦东。
他多次强调:“上海需要速度、效率,雷厉风行的行事态度。”因此,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职能部门,成了朱建设改造上海的突破口。
任职期间,朱总理雷厉风行的作风传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对不作为的政府官员革职查办、对国企央企的突击检查、对人民百姓的周到关怀,都体现在他日益减少的睡眠时间、日益苍老的形态容颜。
仅仅在上海任职四年,他便使这座城市焕然一新,政府工作、产能效能、城市面貌都有显著提升,逐渐缩小与当时深圳的差距,为上海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
邓小平同志曾盛赞道:“朱镕基是我党不可多得的懂经济的好同志。”
大洋彼岸
随着克林顿在1993年接过老布什的衣钵,就任美国总统后,美就台湾问题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多种形式的转变。
在93、95、96年三年间,美中双方多次爆发贸易争端,起因都是宥于台湾这个太平洋近海上的岛屿。
95~96年间几次导弹的试射,以及在我国东南沿海的军事演习,都是中方应对这一变化的有力回击,震慑了蠢蠢欲动的境外分裂势力,明确了中方对于台湾岛的主权意识。
。
江泽民同志在对待台湾问题时,采取软硬兼施的斡旋政策,95年至98年,江泽民与克林顿多次会晤、密电,在经贸、军事、政治等多个领域,特别是台湾问题上深入交换意见,中美之间的关系才得以稍稍缓和。
最终,一系列的外交行动促使克林顿公开表明,对待台湾问题坚持“三不政策”,即“不支持两个中国 ”、“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台湾以国家名义加入任何国际组织”的原则性问题。
大国之间的斡旋博弈总是最精彩的,在近现代历史上,因为土地、民族、文化等问题而爆发的地区性冲突比比皆是,大国往往以维护国际关系稳定为由,出面干涉、调停地区性的争端。
随着91年苏联解体后,国际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遭受重创,美国也在一段时间内始终牢牢掌握着国际话语权。若非因为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当时的台湾问题可真就难下定论了。
跨时代的总理
如果把台湾问题比作案板上的牛肉,那朱镕基就是那把松弛肉质的锤子,负责在菜刀落下之前,将肉质打磨到最佳状态。
在当选国务院总理的一年后,朱镕基于1999年4月赴美参加中美首脑记者会。
这不是朱镕基第一次访问美国,早在1990年7月,时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同志,就曾应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邀请,随中国市长团到访美国多个国家,与美国政商界人士深入交换了中美双方关于经贸、政治、外交上的相关意见。
同时,在PBS上的电视专访,也让许多美国人认识了这位来自大洋彼岸的上海市长。
4月8日上午9时许,朱总理健步走上了位于白宫的检阅台,19门欢迎礼炮带来的,是经久不散的火药味。
随后,在回答各国各地区记者提问时,朱总理表现出了令人咋舌的即兴演讲才能,与诙谐幽默水平。
在几个关于国际局势、科学技术的尖锐的问题上,朱总理都做到了坚定立场、巧妙回答,辅之以风趣结尾的三段式论述策略。
特别是在回答一位香港记者提出的关于台湾问题时,朱总理巧妙且坚定地引用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史实:“林肯总统为了保持美国的独立与完整,不惜发动武力来达到这一目的,对待台湾问题,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此次访美,朱总理可以说是一战成名。诚然,时代的变迁也铸就了朱总理的底气。
当年,李登辉上台时,引导全台湾的民众偏向“台独”确实不假,但要知道,那几年台湾地区的GDP,相当于整个大陆的40%~50%左右,人民的生活水平、文化差距、国际地位都是不可同今日而语的。
一年后的台湾地区民选,李登辉输给了陈水扁,甚至因为败选被国民党开除党籍。
时至今日,台湾的大选在台湾问题上,已经渐渐走向模式化,谁不支持“台独”,谁就必然会失败。
可从90年代开始,中国大陆的发展势头之迅猛,是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不能企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我国的人口、文化与地缘位置。
台湾省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已比不上大陆的一个省。现在看来,李登辉之后的台湾领导人,只有更左,没有最左。
在五年任期内,朱镕基总理年年都会强调、重申台湾问题,会旁征博引“九二共识”、“汪辜会谈”、《告台湾同胞书》等等历史依据,表达自己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坚定立场:
对待妄图分裂国家领土,动摇国家主权的国内外反动势力,要打、要扼杀;对于渴望国家统一、渴望两岸三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蓬勃发展的声音与力量,要支持、要拯救;绝不轻易动用武力方式收复台湾,也绝不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
21世纪20年代的台湾问题
现如今,台湾问题依旧是每一个渴望国家统一的华夏儿女心口上的痛,这个问题导致的其他并发症。
诸如他国介入干涉主权、无休止的军备竞赛、资本主义世界太平洋包围圈、中美间不断的倾销与反倾销、中方与部分邻国不断恶化的关系,都在呈愈演愈烈之势。
究其原理,两岸之间还是在根本上存在着意识形态上的不同。如果两岸开启无限制经贸往来,大陆资本市场对于台湾的入侵,足可以摧毁并同化绝大部分台湾本土的产业。
随之而来的是看得见的手——中国政府干预自由市场经济的力度,恐怕不是台湾这样一个弹丸之地所能够承受的。
虽然一切终将会往好的方向发展,但即将经历种种阵痛的台湾人民,是否能全盘接受“一国两制”的方针,是否能够适应新的特色社会主义生活节奏,需要多少年才能彻底摆脱资本主义的周期性困局,面对广阔无边、外敌林立的南海和太平洋,又该如何遗世独立,这些问题犹未可知。
目前,更激进的民进党正主导着台湾当局的大权,比起历史上的任一时刻,都和美国阵营走得更近。
从历史的角度来讲,我国现今关于台湾问题的状况,其实都是有迹可循的,诸如南北越、南北韩、东西德等历史事件,都为我们提供了前车之鉴。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国土、人口、资源差距如此之大的情况,也可说是无从借鉴的。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现有的基石上,补充对应这个新时代的新事物,应该是我们应对这个时代的台湾问题的正确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