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死了,酒也没有味了。”
这是1961年陈赓病逝后,开国上将李克农说的一句话。说完这句话,一向好酒的李克农把酒杯摔了。这句话,应该能代表老将军们对陈赓的感情,毕竟多年来他一直是战友们的“开心果”。
陈赓是最有个性的开国将军之一。不管战局多么艰难,他一直都是开朗、乐观的,有时候他的一句话,就能化解大家的阴霾。哪怕是在追求心上人的时候,他也从不扭扭捏捏捏。当年为了追求王根英,他3次被拒,却硬是不放弃。最后周总理实在看不下去,帮他牵线,才成就一段佳话。
敢爱敢恨,一直是陈赓最大的魅力。但就算是这样,他也曾有过不好意思的时候。而让他“扭捏”不敢前去拜访的人,正是师母宋庆龄。这是怎么回事呢?且听魂说细细讲来。
一:陈毅不小心“得罪”宋庆龄
说起来,这事还得从陈毅的一次无心之过说起。
1949年5月,陈毅率第三野战军成功解放上海,这一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国。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在当时的地位不用多说。为此,毛主席给陈毅下达指示:打上海要文打,不要武打。
毛主席这话说到了重点,当时无数人在看着陈毅,想看看他会如何接管上海。于是,在大部队入城前,陈毅就跟粟裕等人定好了一项军纪:《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守则里对所有将军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其中有一项就是:不住民房店铺,不准打扰戏院及一切娱乐场所。
这个安排,得到了毛主席的同意,大军浩浩荡荡入城。于是,1949年5月27日,上海完全解放当天,老百姓推开门一看:街道两旁睡满了解放军。这些年轻的孩子,为了不打扰老百姓,就这么席地而睡。这一幕,深深地印刻在上海人民心里,他们都说:解放军真的不一样!
但这样下去,始终不是办法,战士们不是铁打的。连日的战斗,让这些年轻人疲惫不堪,他们急需休息。于是,大家决定动员一些公馆等大宅子给战士们暂时休整一下。等到一切整顿好了,再另寻住处。一般来说,这些公馆都是国民党官员们留下来的,多数早就无人居住了。因此,动员腾空的工作也都比较顺利。
这一天,两名搞后勤的战士在莫里哀路发现了一处大宅子,于是便依例敲门寻问。谁知当他们告知来意后,门房却冷冷地表示:“这里不能住”!战士们在不知缘由的情况下,与门房发生了争吵。
不一会儿,一个中年女子下了楼,对楼下的战士们说:“我是宋庆龄,这里是我的公馆!”当时,56岁的宋庆龄一直在上海做儿童福利工作。两个战士一听是宋庆龄的房子,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跑回去报告了。
一回到总部,他们就向陈毅紧急汇报了这件事。本来就忙得焦头烂额的陈毅一听,立马就“炸”了。他着急得很,直言:
哎呀,我说你们两位老哥,上海这么大,你们偏偏跑到孙夫人那里干啥?……就是把我陈毅的办公室腾出了,也不能去动员她……
作为一名老将,陈毅是非常敬重宋庆龄的。这不止因为他是孙先生的遗孀,更重要的是,在过去的这些年里,她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作过的贡献确实令人钦佩。
孙中山先生病逝后,反动派的野心昭然若揭,在1927年发动四一二政变。宋庆龄很快意识到他们的问题,毫不犹豫地站在了正义的一边,对反动派的行为予以严厉谴责。此后多年里,她靠自己在海、内外的影响力,保护了多名爱国人士。并多次从世界各地筹集物资,捐往延安。白求恩等国际友人,也都是她介绍到延安的。
一想到这些,陈毅就觉得自己这下是犯了大错了。他赶紧问那两名战士:“道歉了没有?”两名战士这才意识到,当时自己只顾着跑回来报告,竟忘了道歉。
听到他们这么说,陈毅更是着急。他在屋里来回踱着步,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二:关键时候陈毅想到找陈赓帮忙
陈毅思考了很久,突然想起有一个人能帮自己说说情,此人便是:陈赓。陈赓和宋庆龄的友谊很深厚,这一点包括陈毅在内的老将军们都是非常清楚的。
宋庆龄比陈赓大10岁,孙中山先生在世时,他们就已经相识了。当年,21岁的陈赓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因为热情开朗,再加上很有军事才华,很快就成了学校的“红人”。孙中山先生极欣赏这个湖南农村出来的小伙子,经常找他到办公室谈话。也就是在这时,宋庆龄认识了他。
对于丈夫器重的人,宋庆龄一直是很上心的,对陈赓当然也是如此。后来,她听说陈赓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战斗,更觉得丈夫没有看错人。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时后,陈赓和不少黄埔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南昌起义。对于宋庆龄来说,这些年轻人曾都是孙中山心里的好苗子,她时刻都在为他们担心。
不久,表弟牛惠霖就偷偷来来到她家,告诉她一个消息:陈赓就在他的骨科医院里。牛惠霖是上海有名的医生,也是宋庆龄的姨表兄。
前几天,医院里来了一个腿伤严重的年轻人。他的左腿三处中弹,膝盖骨的肌腱也被打断,同时受伤的还有胫骨、腓骨。刚进医院时,年轻人还不肯告知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姓名。但牛惠霖很有经验,他一看就知道这是从战场上下来的共产党。最后在他的细问下,年轻人才告诉他:我是陈赓。
牛医生一听他是陈赓,马上跑去告知宋庆龄。一来,当时上海是反动派的地盘,他要问一下宋庆龄该怎么办;二来,他深知宋庆龄一直很欣赏陈赓。
当时陈赓的腿伤得极重,按照一般治疗方案,应该是要截肢的。陈赓当然不同意,死活不肯截。宋庆龄听说此事,关切地叮嘱牛惠霖:无论如何要保住陈赓的腿,要治好他!
宋庆龄的话是非常有份量的,她发话后,牛惠霖等医护人员便对陈赓格外照顾。除了陈赓外,宋庆龄还叮嘱医院要尽力抢救跟他一样的我军战士。正是在她的安排下,陈赓的腿奇迹般地治愈了。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次宋庆龄的出手相助,我军将损失一员开国大将。
此后,宋庆龄对陈赓的照顾,也就传开了。所以对于这个师母,陈赓格外敬重。也正因如此,陈毅才想到让陈赓出手相助,毕竟他自己跟宋庆龄不是很熟。
三:陈毅说了什么让陈赓感叹:“那不是吹牛皮吗?
主意已定,陈毅赶紧派人把陈赓请来市委,再把事情的原委都细细跟他说了。陈毅料想,作为多年老战友,陈赓肯定不会袖手旁观的。不曾想,一听说要去见宋庆龄,陈赓却皱起了眉头,他表示:
孙夫人对我很关心不假,但我一去,她肯定要问我带多少兵,我怎么说?我来上海好几天了,没敢去见她,怕的就是这个。
陈毅听陈赓这么一说,立马明白了他这是心里有顾虑,不好意思去见宋庆龄。于是,马上说道:“你就说带了20多万兵嘛!”就是这么一句话,让陈赓感叹道:“那不是吹牛皮了吗?”
其实陈赓此时已经是第4兵团的总司令,带兵总数虽然离20万稍稍差了一点点,但在同级将领中已经不少了。
那么他为何觉得宋庆龄会问他带兵的问题呢?要知道宋庆龄并不是军事家,为什么会偏偏关心陈赓带了多少兵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陈赓知道宋庆龄对自己的期望很高。这一点,早在1933年,宋庆龄从蒋介石手里救出他开始,陈赓就很清楚了。
1933年,陈赓、廖承志等同志,因为叛徒的出卖先后被捕。对于陈赓,蒋介石其实是很欣赏的,所以一开始他打算劝降对方。与此同时,黄埔军校的很多老同学,也都纷纷来牢里看陈赓。
蒋介石一看,这陈赓果然在自己的部队里还挺有人缘,觉得正是拉拢他的好时机,便亲自出马来探监。见到昔日的校长,陈赓很沉得住气,连站都没站起来。倒是蒋介石很假惺惺地表示:“陈赓,你瘦了!”
陈赓直言:“瘦吾貌而肥天下!校长,你也瘦了!”蒋介石听他这么一说,则表示:“生灵涂炭,寝食难安呐!”如此光冕堂皇的话,陈赓直言:“校长瘦而天下瘦,这是为何?”
这话显然就让蒋介石下不来台了,实在没办法,他只好悻悻离去。而后,虽然多名黄埔同学求情,蒋介石都不肯放他。但同时,蒋介石也不敢杀陈赓,因为在1925年,尚在学校的陈赓曾在东征时救过他一命。如果贸然处死陈赓,他会被天下人骂是忘恩负义之辈。
3月下旬,宋庆龄听说了陈赓被捕的消息,急得不得了。她马上跟蔡元培等人召开同盟会议,决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救陈赓出来。
然后,宋庆龄来到陈赓被关的监狱。那天,陈赓刚被提审不久,一看到师母宋庆龄带着一帮记者来了,他知道:这下自己应该是有救了。
宋庆龄故意大声问陈赓,在监狱过得如何。在此之前,监狱方都口声声称他们一向优待犯人,不会打人骂人。陈赓明白宋庆龄的意思,直言自己在牢里受到了不公正对待,被人骂被人打。宋庆龄于是立马对记者们说:请新闻界主持正义。
很显然,宋庆龄这一次制造舆论压力之举,是相当高明的。几天后,宋庆龄又公开发表了一篇名为《告中国人民书》的声明,号召全国人民起来要求释放陈赓。当时宋庆龄在民主人士们眼里是很有威信的,一时间各地声援的呼声颇高,让蒋介石承担了很大压力。
同时,宋庆龄还直接跑到蒋介石面前,告诫他如果杀了陈赓那他就是忘恩负义。最后,在宋庆龄等人的帮忙下,再加组织上的积极营救,蒋介石只能放人。
此事过后,陈赓对于宋庆龄更为敬重。他明白宋庆龄对他的期望很高,所以此次上海解放时,他本来是想第一时间去拜访的,却怕自己带的兵力让对方失望。
四:故人相见,宋庆龄问到兵力问题,陈赓怎么回答?
虽然不好意思,但毕竟是陈老总亲自找他帮忙,陈赓还是决定去一趟。于是不久后,陈赓就出现在宋庆龄面前。
5年前,宋庆龄曾听说陈赓又负伤了,还往延安寄送过药物。此次能看到他再次生龙活虎地出现在自己面前,56岁的宋庆龄别提多高兴了。而对陈赓来说,16年不见师母,他也是感慨万千。他跟从前一样,尊敬地喊宋庆龄:师母。宋庆龄欣慰地答应着。
接下来,两人聊了许久。最后,宋庆龄果然提到了兵力的事情,她问陈赓:“你带多少兵啊?”陈赓怕对方觉得失望,便硬着头皮答了句:“20多万。”
宋庆龄听完则表示:“怎么那么少?林彪是四期的,都带了七八十万兵呢!”林彪是黄埔军校第四期的,按理来说陈赓是他的学长,宋庆龄这样对比倒也没什么问题。
陈赓也如实回答:“他进步得快!”
事实上,带兵数量的多少,并不能说明陈赓个人能力有问题。这一切,都是有客观原因的。
首先,陈赓从黄埔军校出来后,并没有第一时间走上正面战场,而是跟随周恩来在上海成立了中央特科。
1927年11月成立的中央特科,在那段时期起到了十分重大的作用。中央特科由周恩来亲自领导,下设了总务科、情报科、保卫科3个科室,后来我们所熟知的很多红色特工,都是由中央特科派遣出去的。
周恩来很清楚陈赓的性格,敢爱敢恨、聪明机敏,非常善于伪装。于是,他安排陈赓担任二科的科长,主要负责收集情报、掌握敌情的工作。
当时,陈赓化名为王庸,穿行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有时,他化装成上海的富家子弟,一身绸缎长衣在身,和名流子弟称兄道弟;有时,他歪戴便帽,和上海街头的帮派人员混在一起。
仅在两年时间里,陈赓就搬了5次家,期间他多次营救被捕同志、搜集重要情报。哪怕到最后的解放战争时期,他安插的特工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这3年的特科工作,自然让他走上正面战场的时间比其他将领要晚一些。
其次,多次受伤让陈赓备受折磨。前文所提到的1927年的受伤只是一次,而后他还曾两次受伤。
等到伤势好了后,陈赓的军事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不管是在长征途中,还是抗战时期,陈赓都是用兵如神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领导的386旅,曾让日军闻风丧胆。
正因如此,1952年,毛主席才会把创办“哈军工”的任务交给陈赓。而且,后来评36位军事家时,陈赓也位列其中。
宋庆龄不了解陈赓这些年的经历,才觉得陈赓带20万兵有点儿少,这也是很正常的。陈赓很清楚,正是因为师母一直关心自己,所以才会这么说。因此,他也没解释太多,只是笑了笑。
而后,陈赓想到陈毅给自己的任务,于是赶紧把话题转回来,谈到了早前两名战士不小心“得罪”宋庆龄的事。
宋庆龄是很明事理的,她早就不介意了。话题结束后,她还非常热情要作东请陈赓吃饭,她称:
我与共产党人打了20多年交道,但并不轻易请客,明天我请你来吃饭,让你的夫人也一起来……
师母作东请吃饭,陈赓当然不可能不来。于是第二天,陈赓穿着正式地前往。当天,饭菜非常丰盛,宋庆龄还专门找来一些爱国民主人士,算是欢迎解放军入上海。可惜,据他自己后来回忆,这一次因为太过紧张,他没吃饱。
直到3年后,陈赓从朝鲜战场上荣誉归来,宋庆龄想到在上海这顿饭他吃得不尽兴。于是又再次邀请陈赓及其夫人到她家作客,为了欢迎他们,宋庆龄还特意买了新鲜葡萄、定制了点心。
从这些细节我们就看得出来,年近6旬的宋庆龄把陈赓当成了自己的一个至交好友。席间,宋庆龄细细打听了他在朝鲜战场上的经历。陈赓发现,每次听到战士们为国牺牲的细节,宋庆龄的眼中就泛着泪花。
于是回家后,陈赓便细心地准备了几十枚战役纪念章,让妻子转送给宋庆龄。宋庆龄收下了这份珍贵的礼物,她仔细地看着这些纪念章。
陈赓和宋庆龄这份友谊,一直持续了多年。因为担任了副主席一职,宋庆龄经常要代表中国出访。年过6旬的她,为了革命早就与自己的亲兄弟、亲姐妹少有往来。所以每次她从外地回北京,陈赓一定会去飞机场或火车站接她。这对晚年的宋庆龄而言,也算是一种安慰。
1961年3月,陈赓因心脏病离世。一开始,这个消息是瞒着宋庆龄的。当时68岁的宋庆龄身体也很不好,身边人都担心她受不了这个刺激。
但最后,宋庆龄还是知道了,她泪流满面。在给好友廖梦醒的信中,宋庆龄伤怀地表示:“这个打击真的太大了,使我悲伤至极……”
此后,宋庆龄一直保存着陈赓送的纪念章,算是对他最大的怀念。
本期之所以想到梳理这段尘封往事,是基于3个原因:
一来,大家平时关注较多的是陈赓大将风趣幽默的一面,却鲜有人知道在师母宋庆龄面前,他其实有另一面。他始终对师母心怀感恩,对她十分敬重。
二来,总有一部分人认为,陈赓的军事能力不够强,本文也用一些笔墨就此进行讨论。
三来,是希望大家能明白,为何宋庆龄能被大家称为“先生”?正是因为她是一个正直而又果敢的女性。这一点,通过她多次帮助陈赓等人就能看得出来,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