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六年,刘伯承在四川组织武装起义,不幸被敌人疯狂地反击射伤。子弹从右侧太阳穴进入,从右眼眶飞出。当夜,尸骨堆积如山,几个护国军士从死人堆里找到了气息奄奄的刘伯承,并带着刘伯承躲藏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因为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刘伯承右眼的肉已经腐烂,在治疗时,刘伯承得知打了麻药会影响大脑神经功能,沉默许久,刘伯承缓缓道:“我以后还要工作,这次手术就不用麻醉了。”
医生大为震惊,身为医者,他认为病人是肯定受不住这种剜肉剔骨之痛的,因担心发生意外,医生立即拒绝。但刘伯承决心已下,对医生百般劝解,并担保如果出了任何问题,与医生没有任何关系。面对这样执拗的刘伯承,医生总算是答应下来。
在整整三个小时的手术中,刘伯承死死咬住口中的手帕,脸色煞白,汗水不断从额头沁出,痉挛的手指将床单攥的变形,急促的喘息在冰冷的刀刃下微微颤抖。手术结束后,医生已全身是汗,他看着病床上的刘伯承说:“真担心你会晕死过去。”
而刘伯承则笑道:“怎么会呢?我一直在数你下了多少刀。”医生震惊地看着刘伯承:“多少刀?”“72刀”
昔日华佗医治关羽,还要服用麻沸散,而刘伯承,则是用其钢铁般的意志,硬生生挨过了72刀。南昌起义,强渡乌江,智取遵义,夜袭阳明堡,设伏七亘村,创建根据地,指挥百团大战..........在中国共产党艰难漫长的道路中,刘伯承用自己的赫赫战功,成就了军神风采。那么为什么刘伯承军事能力如此卓越,那抗美援朝之时,毛泽东主席却没有选他率军入朝呢?
当时选帅,能掌控大兵团联合作战的寥寥无几,主要有六个人选,分别是粟裕,林彪,彭德怀,刘伯承,徐向前,陈赓。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无论是财力,物力,还是人员,都比较薄弱,可以说,这场战争要想打赢是极其困难的。在这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由谁领导是军委讨论了许久的。
当时徐向前在几人中相对年轻,但是抗战胜利后,徐向前因为意外被马踢断胫骨,卧床休养后身体状况依旧不好。而陈赓作为我军不可多得的全才,正作为顾问在越南指挥战斗,无法脱身赶往朝鲜。
毛主席本意让粟裕前往,原因有三:一是当时的军事主官中,只有粟裕是处于作战状态的,正统率五十万大军解放台湾;二是粟裕有与美械作战经验,当时我国从未和美军作战过,而粟裕有与持有美国枪械的国民党作战经验,并且指挥三野歼灭了国民党245万人;三是粟裕作战手法奇特,以少胜多,经常剑走偏锋。
粟裕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曾领导淮海战役,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丝毫没有畏惧,运筹帷幄,激流勇进,最后大获全胜。还有宿北大战,都是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这种敢于冒险的精神在朝鲜战场上是十分必要的,队伍灵活性非常高。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粟裕基本上没打过败仗,因此毛主席两次电报粟裕,让其上战场。
但是粟裕的身体状况不好,担心自己贻误战机,第一次婉拒后毛泽东主席依旧想让粟裕去,粟裕便说主席让他去,他便去。可就在答应后,粟裕病情陡然加重,原本便身患高血压,肠胃病和美尼尔氏综合征,后又突发腹痛,开刀后发现是肠子错位堵塞,必须卧床静养,且东南地界也需要粟裕震慑,于是毛泽东不愿再让他奔波,回信道:“安心养病,直至病愈”。
那么林彪呢?当时东北边防军是林彪的部队,由林彪指挥其实是再熟悉合适不过的,并且林军事素养极强,打仗素求稳妥,十分谨慎,力求稳中求胜。林彪还曾前往苏联治病,与苏联军官也很是熟悉,一旦入朝,与取得苏联方面的援助也是十分方便的。
但是林不赞成出兵,他认为我国与美国装备差异太大。美国的国力强盛,有先进化的武器,士兵军事素养也极高,这些都是新中国无法比拟的。而新中国还处于百废待兴的关键时期,工业农业经济全都处于低谷,若是贸然出兵,难免引火烧身,后果将不堪设想,且当时林彪身体也不好,怕光怕风怕汗,综合考虑主席放弃让林彪入朝的想法。
那么只剩下彭德怀和刘伯承了,而刘伯承的身体,与其他几位比起来也好不到哪里去。朝鲜战争时期,刘伯承已是年近花甲,59岁的年纪了。并且因为前面提到的原因,刘伯承右眼已经彻底失明了。早在六月,刘伯承便向党中央表示想辞去职务。所以抗美援朝时,刘伯承已经退居一线作战部队了。
而且,刘伯承当时要做的事情,对新中国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刘伯承毕业于苏联伏龙芝军校,几年的军事化学习,让刘伯承深知军事理论的重要性,也一直在苦苦思索,如何让我军军队更加现代化,正规化。基于“建军必建校,治军必先治校”的思想,1950年6月,刘伯承辞去在军中的一切职务,力求办一所可以为祖国提供各类型各军种的现代化军事人才,办一支现代化的军队。
刘伯承的想法,与毛泽东主席以及党中央的意见不谋而合。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的任务由夺取全国政权转变到保卫国家领土完整,抵御帝国主义侵袭。工作重心由领导革命战争到领导经济建设,新的历史条件要求我们必须要有一支现代化,多军种的部队。
但当时的军队,因为各种条件限制,兵种单一,装备武器落后,制度不正规,大部分士兵更是大字不识一个。就拿豫东战役举例,当时我军缺乏战术经验,并没有对反坦克相关军事理论进行过学习,忽略了黄兵团的快纵队有大批坦克,按照传统的阻击战法进行布防,结果被蒋介石军队第三快纵队的坦克攻击,防线轻而易举便被突破,而且平原上根本没有可以遮挡队伍的掩体,最终我军伤亡惨重。如果中野11纵队拥有打击坦克的相关经验,或者掌握反坦克相关作战技巧,只要挡住国民党三日,华野军队定然能全歼区寿年兵团,那么豫东战役将大获全胜。
相同的惨烈教训还有1949年的金门岛战役,当时蒋介石并未在台湾立稳脚跟,美国也撤走了第七舰队,厦门也成功解放,这是解放台湾最好的时机。但是因为分兵去打胡宗南,许多兵力又守备城市打扫战场。兵力不足是一方面,战斗主要领导人陆海作战经验不足也是一方面。
当时10兵团叶飞集结九千人,乘用木质渔船登岛,乘黑夜登陆金门,但因当天风浪强大,船队失去控制,大部分船只飘到了古宁头,许多船只被阻于防御工事外,等到接近时,国民党已全副武装,以至于我军船只纷纷沉没,死伤千人之多。而第一批登陆的士兵,因为退潮,停泊在岸边的船只搁浅未能返航,尽数被国民党杀害,九千人全军覆没,也正是因为这一场战役的失利,导致台湾至今也未回归祖国。
究其原因,是我军没有陆海作战的经验,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两栖作战知识,相反蒋介石军队十分重视船只问题,他命令汤恩伯,若是敌军来犯,必须要在满潮时派海空军搜索敌船,凡可通过海口一百海里之内的大小船只全部炸毁。后来叶飞同志在战斗结束之后请求处分并说:“蒋军有海军,有空军,而我军没有海军,没有空军。”可见具备基本全面的军事技能对我军士兵尤为重要,且是十分迫切的。
并且当时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不多,在这种孤立无援的境地,美军第七舰队又入侵台湾,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我们还要出兵援助朝鲜,与强悍的美军作战,所需的军事方面人才是非常多的。事实证明,刘伯承办学校后,仅仅几个月后,便为朝鲜输出了很大一部分军事人才,在朝鲜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谋事者,历来需有两手准备。万一朝鲜战局失利,三八线以北地区将岌岌可危,美军随时随地会攻打中国边境。而美国不仅陆地部队数量众多,空军也是一个重大的隐患。如果美军真的投入大量空军攻打我国,我们要拿什么来抵挡?
当时我国并没有空军这一军种,连米格战斗机,也是周恩来总理通过一系列外交获得的苏联的捐赠。有了战斗机,我国却没有专业的飞行员,又请了苏联上百名专家帮助中国建立学校培养飞行员。
就是这样一群没有什么文化的飞行员,在短短训练十个月后,就建立了中国空军第一支航空部队,并且成功击落美国战斗机。所以,军队现代化建设从某种意义来说比入朝作战更加迫切,这也是不选择刘伯承的重要原因。
而彭德怀是少有的积极支持毛泽东主席出兵朝鲜的积极分子之一,他不只一次表态:“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最多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且彭德怀作战勇猛,敢打苦战,毛泽东曾为彭德怀作诗道:“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所以选彭德怀指挥志愿军,是水到渠成,必然的选择。
“为将者,雨不张伞冬不着裘,已身正,不令而行,己身不正,令而不行”刘伯承一生磊落,胸怀山河,铁骨铮铮,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虽没有亲赴朝鲜,在履历上再添功勋,但却为我国军队的正规化建设做出了卓越的杰出贡献,是我国军队走向正规化,现代化的重要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