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纷纷,凉意袭来,济南的福寿园公墓里,一处墓碑格外显眼,墓碑周边摆满了祭拜的花圈,只见花圈上题写“国际和平战士”,再看墓的主人,竟然是一位外国人,这不禁令人发问,这位其貌不扬的外国人何德何能能担此称号?这座静静矗立的墓碑背后又藏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原来,该墓的主人是一位人称“老温”的美军战俘,曾为联合国军的一员,参加了朝鲜战争,那么既为战俘,何谓“国际和平战士”呢?这件事还要从1950年的那个寒冷深夜开始说起。
出身贫寒的他,在美国军功赫赫,缘何却被中国志愿军所俘
“哒哒哒...”的号角声,在这个寒冷的深夜响起,零下42度的气温,让人忍不住打寒颤,温纳瑞斯和一个韩国人、墨西哥人躲在岩洞里,洞里冷气更甚,简直要冻死个人,那也比出去做俘虏强,洞里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想着,如果做了俘虏,肯定如长官们说的那样,被枪杀,甚至虐待致死,三人在洞中僵持着,度日如年,又高度紧张,生怕被发现。
不知过去了多久,依稀听到了声音,“缴枪不杀,优待俘虏”,温纳瑞斯不懂中文,旁边的韩国人率先爬出去,做投降状,温纳瑞斯和另一个墨西哥人犹犹豫豫也爬了出来,做投降状,志愿军将他们的枪支收了,编入战俘队伍中,其中一个懂英语的志愿军还告诉他们不要害怕,温纳瑞斯感觉到了生的希望,同时觉得不可思议,按他们联合国军的做法,不管怎样,敌军是格杀勿论的,运气不好的,还会被送到生物实验室做人体试验,这在联合国军中是心照不宣的。
连下了几天的大雪,终于在志愿军突袭联合国军胜利的这天收住不下了,太阳也升起来了,驱散了几分寒意,温纳瑞斯劫后余生的长舒了一口气,却不敢掉以轻心,不知道接下来会有哪些折磨在等待他。
想当初,“老温”詹姆斯·乔治·温纳瑞斯出生于一个养育了一子三女的工人家庭,老温那个时候还不老,只是个孩子,也却是这个家庭的老大。
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后,其父亲微薄的工资难以养活全家,仅上中学的他不得不勤工俭学,补贴家用。中学毕业后温纳瑞斯却失业了,跑遍美国各个州,却连个糊口的工作都找不到,万般无奈下,不满十八岁的他,只能报名参军,由此开始了他颠簸的前半生。
温纳瑞斯先后做过美军陆军的步兵、炮兵,先后驻扎在巴拿马、哥伦比亚、新几内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德军、日军法西斯正面作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作出了杰出贡献。
二战结束后,温纳瑞斯复员回国,怎料,美国再次爆发经济危机,生活的窘境总是在困扰他,不得已,温纳瑞斯再次报名参军,1950年11月,温纳瑞斯去了朝鲜,这一年他28岁。被志愿军俘虏时,刚到朝鲜一个多月。
身为美军战俘的他,本以为会受尽折磨,却被细心医护
温纳瑞斯就这样,仿佛做梦般,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所俘,当天就被送到了朝鲜碧洞第5战俘营,此时,温纳瑞斯才来到朝鲜一个多月。事后,温纳瑞斯回忆起此事,竟有些劫后余生的庆幸,幸好是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所俘,才有后面一系列的造化,温纳瑞斯称,1950年11月28日,对他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他永远不会忘记,与其说那天是他的被俘日,不如说是他的”解放日“,因为,自那天开始,他开始收获真理。
朝鲜碧洞第5战俘营,在这里,没有寒冷的牢房、没有食不果腹的饥饿、更没有钢刀下逼迫的劳役、没有铁鞭抽打的惩罚;温纳瑞斯,本以为会饱受折磨,预想中的烙铁、鞭打、辱骂等场景,并没有发生,更没有美国媒体报道的,所谓”密布的电网“,取而代之的,却是让温纳瑞斯倍感温暖的场景,是充满欢乐和爱意的,温纳瑞斯更获得了,从未在美国得到的尊重。
到了第5战俘营后,战俘们身上的贵重物品也要进行管理。温纳瑞斯看见爱德华,把金表从自己的手腕上摘下,交给了志愿军。
“报告!”
“请进。”
“彭总,俺们战俘营里的战俘越来越多,伙食问题可咋办啊”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俘虏管理处的程绍昆哭丧着脸说道,“绍昆,优待俘虏这是政治任务,也是我们的一贯传统,必须严格执行《日内瓦战俘条约》,待战俘如兄弟,你就按照咱们刚开会制定的战俘伙食标准,其余的,你就不用管了,”彭德怀斩钉截铁的样子,给了程绍昆空前的动力,但一想到战俘伙食标准,一阵的心疼,却也明白彭总的用意。
于是,战俘每人每天按照白面、大米875克、食油50克、鱼50克、肉50克、蛋50克、白糖25克,普通灶每人每天伙食费人民币1545元(旧币),轻病号灶人民币2313元(旧币),重病号灶人民币3634元(旧币)的伙食标准执行。这个伙食标准相当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团以上干部的中、小灶标准,比一般的志愿军干部、战士的伙食标准都高。同时,为了照顾温纳瑞斯这样的美军战俘,志愿军战俘管理处特意运来面包烤箱,以照顾战俘们的生活习惯。
“绍昆,现在美军对我们施行‘绞杀战’,封锁了我们的交通运输线,现在给前线部队的供给都非常困难啊,”还有一句话黄继阳没说出口,那就是更何况是给战俘的供给啊,身为战俘管理处主管后勤的黄继阳,此时,真有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继阳,就是面对再大的困难,战俘的标准不能降,有困难我们一起想办法!”程绍昆坚定地回应黄继阳。
经过层层困难,人民志愿军组织运输车队,运来大米、面粉、肉类为战俘们改善生活,温纳瑞斯28年来,终于不用再忍饥挨饿了,终于吃上了饱饭!
战俘的饮食虽然处理好了,但一些人却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但志愿军的军医已左支右绌,应付不过来。而周总理对这个问题作出了了重要批示:成立战俘总医院。
“哟,继阳,你哪来的苹果,这年头还能见到苹果?”在战俘营里,一名志愿军干部艳羡地看着黄继阳手中的苹果。
“去,你的政治教育课讲完了?”黄继阳边说边把手中的苹果给了温纳瑞斯,原来,在他们说话的功夫,温纳瑞斯一直盯着黄继阳手中的苹果。
就像温纳瑞斯回忆所说,人民志愿军是一支仁慈的军队,不仅将好吃的食物优先给战俘;一名人民志愿军战士,更是将自己的钢笔送给了温纳瑞斯,要知道,这支钢笔人民志愿军战士自己都不舍得用。
被称为“国际大学”的战俘营
温纳瑞斯所在的朝鲜碧洞第5战俘营,被称为“国际大学校”。这个荣誉称号的给出者就是英国莫妮卡·费尔顿夫人!
究竟是什么样的待遇,能得费尔顿夫人如此形容?
战俘们有冬天暖和的热炕、新棉衣、棉胶鞋;更有医护人员的耐心和体贴照顾。此外,还准备了各种节庆活动。尤其是圣诞节,让战俘们真切感受到了节日的快乐,每个人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是一名战俘了。每个战俘开心得像个孩子一样,无忧无虑。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1952年11月15日至11月16日,在战俘管理处的精心操办下,这这个朝鲜碧洞第5战俘营,举办了一场与众不同的“战俘奥运会”,战俘们像真正的奥运健儿一样,身着统一服装、扛着特质的旗帜,战俘奥运会由此拉开序幕。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温纳瑞斯在战俘营积极学习共产主义思想,帮助缓解其他战俘思家的心情,并且主动参与战俘奥运会的策划组织,温纳瑞斯在此次战俘奥运会中担任了奥运委员职务。
点燃“奥运圣火”后,比赛项目依次展开,跳高、足球、跨栏、篮球、拳击、排球、游泳、跳水等,种类繁多。无论是哪国的战俘营,怕是都不可能找到在战俘营中举办奥运会的先例。
不仅如此,人民志愿军战俘管理处还为战俘们开展文体活动,为战俘们建立俱乐部、图书阅览室,更是拨付款项,为战俘们买来萨克斯管、吉他等乐器,同时还有篮球、橄榄球等体育用品。
志愿军机动放映组更是定期为战俘们放映中国或者朝鲜拍摄的电影;战俘们每个周六都上演他们排练的节目,这样形式多样的活动,已然是战俘们的生活常态。
一视同仁、友爱有加,这就是人民志愿军对待战俘的宗旨。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身体力行,让这所战俘营,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大学!
1953年7月7日,朝鲜战争达成停战协议,美国公然违背《日内瓦公约》,执行所谓“自愿遣返”政策,然而,令世界哗然的是,包括温纳瑞斯在内的23名美国人、1名英国人、几名比利时人以及350名南朝鲜人选择到共产主义国家去。但他们却没有被立即送到中国,美国政府方面则给了他们90天的“冷却期”。
期间,美国政府许诺温纳瑞斯,给其求娶一位漂亮的妻子、薪资丰厚的工作、以及各式各样的礼物,温纳瑞斯经过反复思考,最终,对中国社会主义的信任,战胜了美方方面的诱惑。
同样的境遇,爱德华·狄更生和克劳德·贝奇乐则没那么幸运,他们在最后时刻改变了主意, 决定回美国。然而等待他们的并不是先前所说的光明大道,而是残酷的军事法庭审判。
当然了,西方舆论是不会承认,战俘们拒绝回国这一现实,西方舆论只会歪曲事实,大肆宣扬中国人民志愿军对战俘进行“洗脑”,真正的事实是什么样的,他们毫不关心。
后来温纳瑞斯在回忆中这样说:“时间就是一切事情的答案,这是中国的一句名言。我和志愿军相处的日子中,我感到志愿军一直都是表里如一,言出必行,而且遵规守纪,那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这也促使着我由敌人变成为他们的朋友。他们对战俘实在太好,在他们眼里我是他们的朋友,从来没有因为我们是战俘就歧视虐待我们。对他们,可以说我一辈子也无法忘却他们的善良、友善! ”
由此可见,温纳瑞斯选择来到中国定居是有依据的,是他自己情感的真实反应,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追求幸福生活的必然选择,事实也证明,他的选择是多么正确!
一个地道的美国人,是如何变成中国人口中的“老温”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国内一提到“美帝国主义”,都咬牙切齿,恨不能生啖其肉,作为地道的美国人,且参加了侵略战争的温纳瑞斯,是如何在这片中国的土地上,被国人亲切的称为“老温”的呢?
1954年2月,人民中国政府在京举行会议,会议上,授予了20名美国战俘“国际和平战士”的称号。随后,他们被送到山西太原集中学习,包括,中国历史、社会情况、经济建设、生活习俗等等。
学成归来,中国红十字会提供了四种选择,供他们21人选择,上大学、去工厂、下农场或者闲住。温纳瑞斯则选择了到工厂工作,由此开启他在中国的生活。
温纳瑞斯被安排到了山东济南造纸厂,尽管工人们对美国深恶痛绝,但对温纳瑞斯却十分友好,尤其是得知他拒绝遣返美国后,对温纳瑞斯相当尊重。
“温纳瑞斯,快来,俺们小组就差你了,走,走,喝酒去!”工厂里的陈维华一阵催促,“诶,要俺说,温纳瑞斯太拗口了,就叫你老温吧!”另一个工友操着一口山东方言,爽快地拍着老温的背,老温就此成为温纳瑞斯新的代号,老温也点头称是,老温不仅更顺口,还很亲切呢!
老温在造纸厂同中国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脏活、累活抢着干,老温最绝的是,光着身子拉车子,竟没有工人能赶得上。很快,老温就被工厂推荐,由中国红十字会报送到中国人民大学,学习马列主义、国际共产主义等。四年的大学生活,丰富了老温的思想,也夯实了他的理论知识,同时,也为后来老温传播共产主义奠定了基础。
造纸厂的工人们都认为,老温去上了大学后,肯定不会再回工厂了。可老温毕业后,主动要求回到造纸厂,工友们都说:“老温真和咱们一条心,没有忘了咱们,”
老温则憨厚地说:“与大家、与工厂感情深,实在舍不得离开。”
老温不仅工作上如鱼得水,在生活中,更是娶了两任中国妻子,第一任是山东姑娘,结婚10年后,患肺病去世。1966年,热心的工友给老温介绍了第二任妻子,是一位叫白锡荣的山东姑娘,婚后婚姻幸福美满,不久便儿女双全。
美国罗德岛《普罗维登斯星期日报》1981年12月13日在以《中国》为题的一篇文章中说:“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国当代史。”
从美军战俘到民间大使,他说他比尼克松更荣耀
老温,曾经的美军战俘,他曾经说过:“我比尼克松早来中国20年,我比尼克松更荣耀。”几十年的在华生活,给予了老温说出这句话的底气。
1976年,离开美国26年的老温,第一次回到美国探亲,美国国内的媒体、组织得知老温回国后,纷纷邀请他,让他介绍在中国的情况,本来只请了半年假的老温,不得已,赶紧延长假期,在美国又多待了5个月,在这么长时间里,老温走遍了美国47个州,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故事,向美国民众讲述新中国的成就,传播和平思想,传递友好理念,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老温的这一行为,一时间引起美国200多家新闻媒体的追踪报道,美国人称这一现象为“温纳瑞斯热”。
老温的这一行为,当然也引起了美国右翼团体的不满,由此引发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调查,老温在洛杉矶他母亲家居住时,联邦调查局企图通过安装窃听器,达到监听老温的目的,却没有成功,但联邦调查局并没有收手,反而在他演讲时、接受采访时,都能看到联邦调查局的身影,但他毫不畏惧,因为他坚信,只要他说的都是真实的事情,又对中美发展有帮助,谁也不敢干涉他。
就这样,一时间,美国媒体分成了两派,一派称老温为“民间大使”、“和平使者”;另一派则认为,他是被洗过脑的变节者、是叛徒。但是无论他们怎样报道,都无法回避一个事实,那就是,作为一名美军战俘,老温到中国定居后,生活无忧无虑、受到了中国人的关心和爱护。
1983年,老温再次回美国探亲时,他96岁高龄的老母亲,语重心长地对老温说:“中国人对你这样好,你一定要对得住中国人民啊。” 2000 年,温纳瑞斯第三次回美国探亲,不到半年他就返回了中国。
身为美国人的他,为何一次次要求申请加入中国国籍、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的老温,曾一次次申请加入中国国籍,加入中国共产党。相关部门认为温纳瑞斯更适合保留美国国籍,老温保留美国国籍,对国际社会更有利。时任中央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曾经对老温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申请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认真研讨温纳瑞斯的入党问题。随即,组织上便对老温进行了相关考察,但老温当时仍属于美国国籍,党章规定,加入中国共产党,必须先是中国公民。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便成为了温纳瑞斯一生的遗憾。
在中国度过了近半个世纪,老温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人,衣食住行都非常符合中国习惯。喝“老白干”,抽“大鸡”牌香烟,喝茉莉花茶,吃米饭和馒头,却很少吃黄油面包。
2004年,身享受天伦之乐的温纳瑞斯,因不小心,摔伤腿部,立即被送往医院,治疗腿伤期间,一向健朗的老温却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老温生前留有遗愿,那就是希望死后能葬在中国,家人便按照他的遗愿,把他葬在了济南的一个公墓里。
由此,老温的传奇一生,在中国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