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怒极了的彭德怀扔下了这样一句话:“你是刘伯承带出来的兵吗?刘伯承打仗不是最注重战术的吗?你怎么还打败仗,真丢刘伯承的脸。”
时至今日,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71年了,71年前,为了阻止美帝国主义达到通过进攻朝鲜,来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我国组建的人民志愿军队远离国土,入朝作战,在他国的土地上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堡垒。
大半个世纪过去,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国大获全胜,美联合国军不堪一击,事实真的如此吗?
实际上,抗美援朝战争真的打得非常不容易,战争永远是残酷的,纵然中国最后大获全胜,但战争期间难免会有失利,除去严重失利的砥平里战役,还有这一次要讲的另一个我军的失利战役——第五次战役。
由王近山领导的第三兵团是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中我军的主力,但就是这支被彭德怀寄予厚望的主力军,却在这次战役中因战术布置失误遭到重创,被美军围攻导致部队溃散,大规模被俘,成为了入朝志愿军比较严重一次失败战例。就在这次战役结束后,彭德怀怒批王近山,称他不会打仗,甚至连带王近山的顶头上司,刘伯承也被彭德怀责怪。
自1950年10月我军入朝作战以来,一向不被国际和部分国内将领看好的抗美援朝战争,在彭德怀元帅的指挥下,加上我国志愿军子弟不畏艰难,在补给、武器都不如对方发极度恶劣条件下,接连四次战役获胜,给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造成了重大打击,一时之间,世界舆论转了风向。
连当时中国国内的新闻媒体也将美军形容成不堪一击的怂包军队,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一会儿说美军怕吃苦,没有罐头吃就不肯打仗了;一会儿又说美军很怕死,在战场上不敢冲锋陷阵。
在这样的胜利包裹下,国内民众的情绪极其高涨,很多人对美军不屑一顾,即便是有一些将领提出不可以掉以轻心,美军并不是那么好打的,这种微弱的声音也被掩盖了过去。于是在1951年4月,新入朝作战补充的志愿军兵团在这些声音下,对第五次作战抱有高度的自信,这也给战役的失败埋下了一部分隐患。
第五次战役中新入朝作战的军队主要是杨得志和王近山率领的第十九和第三兵团。王近山的到来让彭德怀很是兴奋,因为王近山作战风格凶猛,立下不少战功,打了不少胜仗,他的到来让彭德怀觉得朝鲜战役离胜利的那天不远了。
对近代历史稍微熟悉点的朋友一定不会对王近山的名字感到陌生,王近山素有“王疯子”之称,打起仗来可以说不要命。早些年的战斗中,刚参军不久的他敢直接抱着敌人滚下山崖,身受重伤,但所幸命大活了下来,自此多了一个“王疯子”的称号。
冲动敢拼有时候在战场上是好事,王近山当时敢拼敢闯的风格受到了当时红四方面军中徐向前的注意,于是王近山以极快的速度被提拔为团长。在之后的战场上,王近山屡立奇功,为了抢物资,他打了一场漂亮的韩略村伏击战,事后才知道剿灭的不是一般的日军部队,而是日军的战地观察团,里面全是日军的高级将领,这场战役后来成为《亮剑》中一个重要情节。
你说,这样一个人来到朝鲜战场上,彭德怀怎么能不开心。但很快,彭德怀就尝到了什么叫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的滋味,王近山的冲动拼劲让我军在第五次战役中付出了较为惨痛的代价。
当时的中央军委方面有“长期准备,短期胜利”的作战指示,在朝的志愿军对胜利已经是十分渴求,四场战役打下来,他们把美军的防御体系看作鸡蛋壳,认为“联合国军”不堪一击,彭德怀与全体指挥作战员就制定了一套迂回加包围,最后切割的总作战方针,力求在第五次战役中将美军一举歼灭。
所以第五次战役对当时的在朝作战人员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打好了,便有可能直接结束战争。
王近山率领部队支援朝鲜时,恰好赶上了第五次战役开战在即,彭德怀对这支部队寄予了厚望,他认为这支军队在王近山的手中一定可以给美军来个当头一棒,于是彭德怀提前发起了第五次战役,想要给美军来一个突击袭击,打美军一个措手不及。
王近山的部队当时是由12军,15军和第60军组成,王近山当时犯下最严重的作战错误就是轻视了美军的实力,他对美军轻视,但又非常重视自己的进攻,忽略了防守,直接就把当时60军的两个主力师分别配给了12军和15军,导致当时的60军只剩下了180师一支部队。
180师当时接到的作战指示是作为预备补给队伍增援中路部队,不巧的是作战开始没过多久180师就和美军陆战1师碰面了,当时的180师师长是郑其贵,在郑师长的带领下,全体官兵英勇作战,歼灭了美军一个连,但由于我军战线拉得过长,导致180师的补给出现了大问题,预想的短期胜利的局面难以达成,无奈之下,彭德怀只能下达有序撤出战斗的指令。
在王近山接到撤退命令之后,随即便命令60军阻击美军掩护180师撤离,于是60军军长韦杰向郑其贵下达180师撤离战场,60军掩护转移的任务,万万没想到军令在传达过程中出现了理解失误的问题,最终导致180师被美军包围,经过七天七夜的顽强对抗后,依旧败在美军手中。共计一万人的180师,战死或被俘七千多人,这一战不仅是王近山部队有史以来少有的败仗,也成为了整个志愿军抗美援朝中最大的因指挥失利导致战败的战役。
这次失败让彭德怀愤怒异常,此次战役的失败不仅让部队损失惨重,伤亡惨重,更是给军心带来了极大的打击,本身在朝志愿军很多人心里想的是第五次战役打完,就可以赢得胜利回家了,结果没想到第五次战役竟然是惨败。
当时彭德怀没有做好任何准备,就接到了180师失败的消息,在他眼中,王近山是出了名的会打仗,毛主席对他的评语是常胜将军,邓小平则认为二野战功最大的是他,从军过程中王近山罕有败绩,有着极高的军事素养和大兵团作战指挥水平,谁料想入朝作战以来最惨重的败仗却出现在王近山手下的部队里。
彭德怀将王近山叫到司令部,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他认为王近山打仗只会蛮干,不把战士们的命当一回事。在随后召开的战后经验总结会议上,也丝毫没有给他留面子,严厉地批评了他以及他手下的军长、师长们,称他们应该受到军法处置,怒极了的彭德怀扔下了文章开头那句话。
王近山愣了一下,但他毕竟打了败仗,也知道之前有将领战场顶嘴差点被彭德怀军法处置,于是没敢还口,只能承认自己的错误,还立下了军令状,保证下一次战役一定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于是在之后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那只拼死抵抗绝不撤退的顽强队伍,就是王近山率领的部队,上甘岭战役不仅打回了王近山部队的威风,也让美军看到了志愿军永不言败的可怕韧性。
彭德怀素来性格直,有什么说什么,他在战后总结会上这句怒火上头说出的话,不知道被谁传进了当时正在南京军事学院主持工作的刘伯承耳中,很多人都好奇刘伯承是如何回应的。
其实没有那么复杂,都是上过战场的将领,知道在战场上失利是一件会让人极其恼火的事,这种情况下什么样的气话都有可能说出口。何况刘伯承是十大元帅中出了名的好脾气,他分析第五次战役后,认为的确是王近山的作战方案出了大问题,只注重进攻,冒然进入敌军腹地。他也十分自责,对身边的人说:“彭德怀说的没有任何错,打仗只注重蛮力不讲究战术,是肯定会失败的。”一句话,化解了尴尬。
不过说起来第五次战役的失败,很多人认为也不能只归结于王近山及180师身上,毕竟总指挥官是当时的彭德怀,有很多将领认为,当时朝鲜地区的战况十分复杂,一开始整个司令部的指挥方针就都是错的,因为当时的指挥方案,是在我军极其低估美军作战实力下制订的,当时的志愿军指挥部高估了自己的军事力量和补给调配能力,全军上下太渴求胜利了,加上兵源分配布局不得当,第五战役本身就是冲着败仗的方向去的。
彭德怀在火气过去后,也知道自己太过激动,吸取了旁人的意见,与王近山一起,仔细研究下一次战役。
同为开国将领,虽然彭德怀和刘伯承私下交往并不密切,但对国家和人民的爱是一样的,彭德怀一向心直口快,军事、待人都是如此。
而刘伯承更追求军事计划的部署,“千里跃进大别山”就是他指挥的,且刘伯承讲课也很厉害,中央党内很多知名将领都听过他的课,可能是作为老师,刘伯承性格更为儒雅,哪怕是被无辜牵连责备,听到彭德怀的无心之语后也是先找自身的问题,用软语化解了尴尬和误会。
而彭德怀在冷静下来后,也很快反思了自己,从自身找原因,最终在1951年6月10日成功将美国阻击在“三八线”外,粉碎了美国的阴谋,赢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书写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这才是我们中国解放军优秀的将领,彭德怀的即刻反思;王近山的知错就改,勇猛作战;刘伯承的大度儒雅,都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典范,也得益于他们的出色指挥和不惧生死,让中国的军队在世界的战场上,在全球舆论都不看好的形势下,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打响了中国志愿军的威名,也给我们后辈带来了如今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