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正在进行土改的广东英德,一位前国军少将被押送到审判会,还被判处了枪决。
就在这位国军少将命悬一线之时,叶剑英元帅火速打来电话:“枪下留人!此人是我们的大功臣!”
这位国军少将是谁?
为何叶元帅会说他是我们党的大功臣呢?
这位国军少将名叫莫雄,曾是孙中山的得力干将,后来作为剿共司令在红军长征时期多次立功,受到蒋介石通报称赞。然而没人知道,莫雄这样一位国军的元老级将领,实际上却早就加入了我党组织。
莫雄是广东人,1891年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全家靠水泥编织为生。莫雄的生母去世时,他只有6岁,父亲很快续弦,但并没有就此忽视这个儿子。他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家里再苦再穷也要让莫雄读书。莫雄没有辜负父亲期望,在校时读书十分刻苦。
但他们家实在太穷了,父亲只能勉强供莫雄读了3年书,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得让莫雄辍学。莫雄之后给地主家放过牛、割过草,也去给别人当过学徒、做过杂工,但这些也只能让他勉强糊口罢了。
后来,莫雄在13岁的时候去到广州,在当地的一所神学院里当了个不起眼的伙夫。这里的学生对他很好,见他勤奋又愿意学习,不仅教他识字,还为他推荐了不少书目,并且贴心地把书借给他读。莫雄在学生们的帮助下,读了不少书,也了解了先进的思想。当时的广州各种思想都走在时代的前沿,简直是近代革命的发源地,诞生了许多革命团体,这其中就包括孙中山的同盟会。
莫雄加入同盟会的时候只有16岁。他接受会中要员两年的栽培,在18岁的时候奉孙中山的命令加入清廷新军。在这期间,莫雄通过暗中进行思想教育,成功策反了200多名新军成员,时刻为孙中山预想的武装起义做准备。再之后,莫雄参加了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以及北伐战争,凭借着积累下来的战功,渐渐成为了中校营长。
他对孙中山忠心耿耿,在陈炯明兵变时,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陈炯明伸来的橄榄枝,坚定不移地追随孙中山,并率领4万义师讨伐陈炯明,平定了这次叛乱。莫雄作为功臣,自此开始得到了孙中山的重用,还被孙中山任命为粤军少将旅长。
因为孙中山信任蒋介石,所以刚开始莫雄也很听蒋介石的话。孙中山病逝后,蒋介石暴露本性,为排除异己杀害了许多国军将领,发动了“四一二”,大肆迫害党组织成员,使得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还给莫雄安置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拿走了莫雄的兵权。
莫雄认清了蒋介石的真面目,对他恨之入骨,两次参加张发奎的反蒋活动,但是最后因为张发奎的下野失败了。莫雄就留在上海,继续寻找机会反蒋。在这期间,莫雄在上海结识了地下党员刘亚佛和项与年等人,在与他们的来往交流中,真正了解到了共产主义。此时,莫雄已经对蒋介石政府失望透顶,在了解到共产主义后,感觉又重新发现了中国的新方向。
项与年和刘亚佛等人的革命热情打动了莫雄,他愿意为革命的成功出一份力,由此开始一步步地走向共产主义。经由项与年等人的介绍下,莫雄结识了周总理。当时周总理负责中共中央特科,他知道莫雄的情况后很高兴,希望莫雄能利用自己的身份协助党组织展开革命。莫雄痛快地答应了。
不久之后,蒋介石为了开展他所谓的“围剿”计划,开始重新重用莫雄,任命他做了江西德安的剿共司令。当蒋介石的委任书送达后,莫雄意识到这是个好机会,当即带着委任书找到项与年等人,告诉他们,只要党组织信得过他,就来跟着他一起干,到时候莫雄当司令,项与年等人就做他的部下,大家一起在蒋介石眼皮底下发展革命。
组织立刻批准莫雄的计划,项与年、刘亚佛等人就成了莫司令身边的重要“官员”。为了让蒋介石更信任莫雄,党组织还特意跟莫雄演了几出戏。莫雄上任后,带领国军部队与当地红军展开了“激烈”的碰撞,红军假装不敌,不断撤退,给莫雄让出了防区,也顺便完成了红军的安全转移。
蒋介石听说了莫雄接连“打败”红军的消息后,非常高兴,还特意发出通报,表扬莫雄,并不断给他和他手下的几个得力干将委以“剿共”重任,却不清楚莫雄跟他这几个得力干将其实就是党组织成员。
到了1934年9月份,蒋介石在江西庐山召开秘密会议,讨论的内容是蒋介石已经想了很久的“铁桶合围”计划,也就是所谓的第五次“围剿”计划。近来深得蒋介石信任的莫雄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蒋介石在会上提出的这份计划是德国军事家提交的,计划做得相当严密,光是说明文件的纸张就重达4斤。若是这次计划每一步都完美实现,那红军的有生力量极有可能会被完全消灭。
听着会上蒋介石对这次计划的详细安排,莫雄心急如焚,根本就坐不住了,但当着这么多国军将领的面,他又必须保持时刻的冷静。等到会议一结束,莫雄火速找来在他手下任职的项与年等人,把蒋介石的计划告知了他们。
项与年等人听完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在与莫雄商量后,他们决定将文件情报转码,然后用隐形墨水连夜抄写到4本字典里。在莫雄的掩护下,项与年揣上这些字典,化妆成“教书先生”,火急火燎地赶去江西党中央的所在地。
但是沿途各地都要国军把守,项与年为了隐藏身份,不惜用石头把牙齿敲碎了四颗,伪装成脏兮兮的乞丐,成功混入了江西瑞金,将这重要情报传达给了周总理和李克农。党组织在传阅之后,马上就意识到红军面临着灭顶之灾,高度重视这份情报,很快就进行部署,10天后8.6万红军开始转移,也就此拉开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序幕。等蒋介石带兵赶到江西瑞金时,这里早已人去楼空,把蒋介石气得够呛。
由于当时事态紧迫,党组织安排得匆忙,项与年送来的又是绝密的情报,这就导致绝大多数人并不清楚莫雄在这其中起到的关键作用,不过他为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毛主席等人并没有忘记。
在红军长征期间,莫雄依然得到了蒋介石的重用,还被蒋介石安排去重要据点贵州毕节。这里驻扎着一批与红军大部队走散的伤员,足足超过了7千人。当时被蒋介石派来与莫雄合作的是中央军一个师长陈光中。要是将此人留在身边,莫雄帮助红军脱困的工作必然会变得十分艰难。
不过这没有难倒莫雄。他在国军部队中的人缘很好,早就打听到陈光中此人十分好色,于是在陈光中来到毕节时,给他找了两个风尘美人,还整天请他吃饭喝酒。陈光中知道蒋介石很看重莫雄,并不为难他,有酒有美人,他乐得享受。就在陈光中沉迷酒色时,莫雄没有闲着,与留在他身边的地下党员卢志英秘密转移了滞留在这里的红军伤员,上报时还谎称已经将他们全部肃清。
之后,红二、红六方面军向毕节方向移动。蒋介石本想让莫雄率部队在此地埋伏,结果莫雄反以“围堵”为名,把陈光中的部队调出城,留下一座空城,让红军安然地经过了。
但是这件事很快传到了蒋介石耳中。他大发雷霆,称莫雄有通过嫌疑,把莫雄关在南京的军事监狱。莫雄在国军内部的好人缘再次帮了他大忙,有很多将领出面请求,试图保释他。恰好当时有将领带兵讨伐蒋介石,蒋介石发现身边没有能带兵反击的人,只好在其他将领为莫雄求情时,把莫雄放了出来。
之后,莫雄知道蒋介石对他已经不再信任了,便与他各种打太极,继续小心翼翼地帮助党组织。等到解放战争胜利前夕,蒋介石对他忍无可忍,但此时国军部队节节落败,蒋介石已经不能再像之前那样派人调查莫雄了,于是就派特务去去暗杀莫雄。
好在莫雄在国军的好友得知了消息,提前告知莫雄,让他在特务找上门前坐飞机逃去了香港,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回到大陆。毛主席始终记着莫雄为革命做出的贡献,在广州解放后还特意叮嘱叶元帅,一定要找到莫雄这位老同志,不管他犯了什么罪,都要给他安排工作。
莫雄收到了叶元帅写给他的信,深受感动,积极投身到建国后的剿匪事业中。他觉得自己终于能光明正大地在人前作为党组织一员,为新中国建设出力了,却没想到1951年广东进行土改时,不了解他过去经历的当地农民将他这个国军少将举报,还把他押到审判现场。于是就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莫雄拿着叶元帅写的信,本来可以解释的,但是在那封信在有人上门搜查时弄丢了,导致他怎么也没法证明自己的身份。万幸的是,莫雄的老战友帮他向叶元帅求助,叶元帅一听到这消息,心急如焚,赶紧打来电话,在千钧一发之际,救下了这位大功臣。当地人民这才知道了莫雄的事迹,原来他并不是反动分子,而是隐藏战线上的革命英雄。
到1956年的时候,项与年得知了莫雄的近况,于是报告给李克农,将莫雄接到了北京,几位老朋友这才得以重逢。建国十周年阅兵典礼时,莫雄还被毛主席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
之后,莫雄回到广东,先后在当地政府担任要职,一直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地为家乡广东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莫雄是在1980年去世的,享年89岁。他是不为人知的革命功臣,功勋卓著,居功至伟,人民永远都不会将他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