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结束后,越军就像一群打不死的小强一样,继续入侵中国边境地区并不断进行武装挑衅,直至1993年,中越双方才握手言和。
为此,很多人想不通,解放军明明已经破开越南河内北大门,解放军士气高涨,为何不让许世友兵团乘胜追击攻占河内,灭了越军主力?
甚至有很多人认为,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后,导致长达十三年的中越边境局部武装冲突发生,是当时中国中央军委决策失误所致。事实上,解放军攻克河内北大门谅山后,不选择乘胜追击,攻打越南河内,是当时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领导人根据当时历史背景而做出的英明决策。
- 知识科普
笔者在查阅地方志、军史等权威史籍发现,大部分学者认为:对越自卫反击战,是指1979年2月17日至3月17日这个时间段内,解放军和越南军队之间的战争。
1979年3月18日以后,越军对中国的武装挑衅仍未停止,直至1993年,中越双方之间的武装冲突才结束。因此,很多人将1979年2月17日至3月17日这个时间段以外的中越两国之间的军事冲突统称为“对越自卫反击战”,这是不严谨的说法。
1979年3月18日到1993年3月31日这段时间内,中越两国之间发生的各类形式的武装冲突,应称为“边境轮战”,其中,包括炮火还击战、两山轮战、围歼越特斗争等内容。
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前,越军于1978年11月1日,入侵中国广西靖西县庭毫山地区,开枪杀害中国军民,造成数十人伤亡,制造出震惊世界的“庭毫山事件”后,还贼喊捉贼,诬蔑解放军入侵了越南领土。
为了维护中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978年11月20日,中央军委正式赋予中国军民在边境地区开枪自卫的权利。此后,1979年2月7日,广西靖西县龙邦公社界邦民兵营的一个民兵班,率先打响了边疆保卫战;广西、云南两地开始出现中国军民开枪自卫还击的战例。
因此,发生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的中越边境武装冲突、对越自卫反击战、边境轮战,统称为中国南疆边境保卫战。长达十三年的边境轮战,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延续,是中国人民反侵略、反霸权主义斗争的一部分。
- 战略上不划算
对越自卫反击战前夕,中国的战略重心是改革开放,战略目标是实现民族复兴,因此,中国首先要做的就是,想办法保障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盘活国内经济,以经济带动各个领域的发展。
这场战争,是中国政府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参与的战争,而不是中国人民在谋求未来发展时事先安排的产物。
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作为全球最富有的超级大国,美国军队与越北军队打了一场不对称战争,导致其国内经济领域元气大伤。像中国当时那样的国情,确实不宜扩大战争规模。因为几十万大军在前线作战,每天所消耗的弹药、医药、燃油、人力、后勤装备等资源,都是一笔笔巨大的天文数字。
早一天结束这场战争,或者早一天将战争规模缩小到可以接受的范围,中国人民就可以将更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投入到经济建设领域,所以,在战争爆发前,以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人就向国际社会表明了中国对越南的态度。
中国人民参与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捍卫祖国领土完整,保卫边疆的安宁,而不是想占领他国的领土。倘若解放军无法将战争控制在综合国力可以承受的范围内,那么,迫在眉睫的改革开放工作就没法顺利实施。因此,中国军民没有必要对越南当局赶尽杀绝。
因此,对当时的中国而言,将经济建设所需资源挪用到这场战争中,是一场非常不划算的买卖。
- 不能被越军牵着鼻子走
大战在即,越军在前线只投放了地方部队、公安军、民军这些装备较差、综合战斗力较弱(相对而言)的武装力量,二线地区才开始投放装备精良的中央军,精锐部队全都放在其国都河内以南的地区,明摆着就是想将解放军拖入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规模战争中。
越北边境线到谅山市以南50公里的地区,皆为典型的亚热带丘陵地貌,山多地少,溪流湖泊星罗棋布,且山坡陡峭,深谷众多,是一个炸毁了公路,汽车坦克都寸步难行的地方。解放军若是继续扩大战果,就必须不断增兵,必然使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
此外,解放军要是乘胜追击,直捣越南国都河内,那么,河内地区就会变成三国军事家曹操所说的“鸡肋”那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到时候,越军只需避投入少量兵力袭扰解放军被拉长的后勤补给线,就可以将解放军拖入战争的泥潭,无法自拔。
即便解放军继续南下攻打河内,越军主力不见得会立马在河北北部摆开架势,与解放军进行决战。1979年3月6日,当许世友指挥的东线兵团完全攻占了谅山市后,黎笋集团马上命令越南第一军区指挥部撤往河内,而不是命令残军死守谅山南部山区通道。
当时,不仅各国外交使团都收到了撤离的通知,纷纷从河内撤往胡志明市,而且,整个河内已经乱成一锅粥。这也足以说明,许世友将军继续率部南下攻打河内,越军主力也不会马上出来迎战,撤离了包括河内市在内的红河三角洲平原地区,又是山高路陡,河流纵横的山岳丛林。
到时候,解放军的日常消耗不断加大,这正是越南当局和其幕后支持者最希望看到的结果,所以,无论如何,解放军都不能让越南牵着鼻子走。
反过来看,28天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解放军攻克越北地区4座主要城市,16座县城、拔除了35个公安屯、击毙越军47700余人、击伤越军7000余人、摧毁越南农舍45000间、60余万平方米城市建筑物、900所学校、428所医疗机构,以及多家支柱性企业。
越北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设施几乎被摧毁。这场战争中的直接经济损失让本就贫穷的越南民众变得雪上加霜,后续的阵亡者家属安抚、伤兵医疗、新兵招募、军事设施建设、政治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的投入,又是越南倾全国之力也难以承受的巨大开支。
- 冤家宜解不宜结
从双方实力对比来看,解放军完全有能力歼灭百万越军,但大部分越南军民都是受了黎笋集团及其幕后支持者蒙蔽,也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作为两个接壤的国家,不应永远结怨下去。
在取得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给越南当局留下喘一口气的机会,是对越南无辜者的留情。
倘若越军主力伤筋动骨,那么,越南当局必然会变本加厉,继续从普通百姓中征兵,其幕后支持者会不断挑起事端,到时候,受苦受难的不仅仅是中国人民,就连越南普通民众乃至越南周边国家民众也要遭殃。
解放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摧毁越军主要的经济来源后,越南要想继续保障其侵略柬埔寨、老挝两国军队的补给问题,必然会不断向其幕后支持者求助。解放军主动撤军,一方面,可以有效缩小战争规模,二来可以在长期小规模冲突中耗尽越南当局的实力。
当越南民众长时间都无法改变贫困交加的现状,必然会不断觉醒,从而站出来反抗黎笋集团的压迫,使黎笋集团不断被民众孤立。事实上,在黎笋即将归西之际,越南当局已经力不从心,面临着众叛亲离的局面。
如,自1985年以后,越南边民为了维持生活,自发带着砂仁、八角、兽皮等土特产和农副产品,跑来中国境内交换生活必须的香皂、手电筒、布匹等轻工业用品。每当遭遇越军阻挠时,越南民众甚至会与之发生肢体冲突。
越军阻挠其民众来中国做贸易,造成越南民愤极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军家属也经常参与其中,甚至是部分越军士兵,白天穿军装在边境地区执勤,夜里换上便装,也跑来中国进行以物换物的贸易。黎笋集团对越南的统治日渐式微。
值得一提的是,1979年7月,因持有不同政见而被黎笋集团迫害的越南前党政军领导人,胡志明亲密战友黄文欢,不仅在国际社会上揭露黎笋集团背叛越南革命、残害越南及周边国家人民的种种罪行,还在中国云南河口地区招募越南难民,组建反黎笋集团游击队。
由黄文欢领导的越南难民游击队回到越南后,不断打击黎笋集团的爪牙,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反黎救国”运动。恼羞成怒的黎笋集团只能缺席宣判黄文欢“死刑”,却没法改变越南民众逐渐醒悟的事实。
- 对越自卫反击战对中国的积极影响作用
为期28天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解放军缴获了一大批新式武器装备,为中国强军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军事工业的升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79年3月27日,王震将军带领中央慰问团来到广西慰问东线将士们时,发现将士们缴获了许多新式武器装备,其中不乏苏制“冰雹”火箭炮、反坦克导弹这些对解放军现代化建设有利的战利品,发出这样的感慨:“黎笋不但当了运送美军武器的运输大队长,还当了运送苏军武器的运输大队长。”
解放军对越南当局进行这场有限度、低烈度的自卫反击战,直接改变了东南亚地区的格局,同时增强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此后,以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纷纷与中国在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合作。
如,日本开明团体不断为中国提供低息、长期偿还的日元贷款,还无偿援助许多物资或无偿提供许多技术,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帮助。使广东珠三角地区一座原本不知名的小渔村,迅速成为中国轻工业领头羊城市,这就是震惊世界的深圳。
此外,欧洲军事强国看到中国正义之师、威武之师在战场上的优良作风后,不久就将炮兵侦校定位雷达这些高科技装备出售给中国。
1984年3月以来,中国从欧洲国家引进的炮兵侦校定位雷达在云南战场上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这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多年后,很多60后、70后都说,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一场让新中国迅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争,是改变国际格局的局部战争,更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领导人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战争。
所以说,许世友将军指挥的东线兵团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未乘胜追击,拿下越南国都河内,是邓小平等领导人根据当时历史背景而做出的一项英明决策。曾经在这场战争中做出贡献的英雄前辈,不容任何人亵渎!
参考资料:
[1]中山:李光耀回忆邓小平决策对越自卫反击战[J]领导文萃2008(07):55-58
[2]李光耀:邓小平决策对越自卫反击战内幕[J]党员干部之友2008(8):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