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卡迪罗
1948年底,我军在辽沈战役中大获全胜,淮海、平津战役也胜利在望,解放战争的全国性胜利已成定局。在胜利形势的鼓舞下,在长江以南的皖南地区活动的三支解放军游击队皖赣支队、皖浙赣支队和黄西支队的指挥员,也于当年12月25日在皖南休宁县齐聚一堂,决定将三支游击队合编为皖浙赣支队。
新成立的皖浙赣支队司令员为倪南山(1955年少将)、政委杨明(解放后任芜湖书记)、副参谋长查富德、政治部副主任钱秋育,部队成立后即于1949年元月初,以一个营又一个警卫排的兵力,冒着纷飞的大雪挥师南下,意图打通浙赣线,挺进武夷山区。
皖浙赣支队向南连续走了百余里山路,沿途打了几个乡公所,还活捉了德兴县县长范振亚。范振亚是黄埔一期生,抗战期间还担任过师长,解甲归田到地方上任职。他为人非常开明,对蒋氏早颇有微词,同时对皖浙赣支队严明的军纪和迅速的行动赞不绝口,因此他一路上帮我军做了不少统战工作。由于他资格老,蒋氏的地方官员也不敢把他怎样。
1月17日,皖浙赣支队告别范振亚后,抵达怀玉山的门户童家畈,跟在后面的蒋军浙江省保安1团不敢和解放军正面作战,始终和支队保持着一段距离,眼看解放军入怀玉山区后,蒋军便不再追赶,回去过年了。
怀玉山一带,在土地革命时期曾是方志敏、邵世平等创建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很多乡镇都建立过苏维埃。1934年12月,方志敏率红10军团北上抗日,结果在皖南地区遭蒋军重兵包围,最后全军覆灭,方志敏本人也在怀玉山陇首被俘,最后在南昌英勇就义。红10军团失败后,李步新、江天辉、刘毓彪等又在怀玉山一带坚持了艰苦的三年游击斗争。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怀玉山一带活动的红军游击队500余人改编为新四军1支队2团3营,全部开赴抗日前线作战,蒋军地方武装则趁机全面反扑怀玉山,大搞报复,当地百姓在蒋军繁重的苛捐杂税压迫下,穷得揭不开锅,很多人因为实在生活不下去了,只能逃入深山老林。皖浙赣支队在进山后就遇到一个头发蓬松、面黄肌瘦的青年,据说他为了躲避抓壮丁已经在大山里藏了四年。
为了在怀玉山站稳脚跟,皖浙赣支队进山后立即在沿途派出不少宣传员,张贴标语和告示,号召群众反抗剥削。为了方便工作,告示的落款总是署名“司令员方志承、政委杨明”(方志承即倪南山的化名),怀玉山当地的父老乡亲们看见告示后,奔走相告,异口同声得说:“方志敏的兄弟打回来了!”
许多群众看到解放军战士,都满怀激情地讲起了当年方志敏在这里闹革命的故事。一个老大爷流着热泪说:“方志敏是圣人呀,是一个清秀的书生。唉,他为我们老百姓牺牲了,真是太可惜了!”在这种环境下,皖浙赣支队很快打开了局面,初步建立起了地方组织和民兵武装。
当然,靠情怀是不能坚持太久的,想要真正在怀玉山站稳脚跟,就要实实在在地维护大众的切身利益。而实现这一目的最简单的手段,就是开仓济贫,让群众能够吃饱饭。正巧当年蒋军为了对付红军,强行要求怀玉山的群众集中居住,粮食集中储存,这反而为解放军分粮提供了诸多便利。
听说解放军要分粮,当地群众纷纷成群结队,挑着箩筐,浩浩荡荡地随解放军来到粮仓。杨明在向群众讲明分粮的意义后,便撤去了警戒线,早已等待多时的群众,立即蜂拥而上分粮。那场面真是人山人海,别提有多壮观了。分粮行动所带来很积极的意义,很多乡镇还没等解放军上门,群众就提着扁担、箩筐自动展开了分粮斗争,替蒋军管粮食的当地士绅从没见过这场面,被吓得面如土色,不敢阻拦。
分粮斗争宛如一张多米诺骨牌,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分得粮食的群众为了保卫果实,又纷纷拿起土枪刀矛,自发地组建队伍与蒋军对抗,其中有很多人在皖浙赣支队抵达后纷纷加入了解放军。蒋氏报纸为此惊呼:“怀玉山多地发生民变,局势难以控制,直此下去,浙赣两省恐后院起火!”
为了支援地方斗争,皖浙赣支队每经过一地,都会从部队抽调若干战士,组成武工队与当地群众并肩作战。这样,在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皖浙赣支队就在浙、赣两省边境方圆200余里的山区内,开辟了一块新的游击根据地,直接覆盖人口20余万,各种群众武装如保家队、抗丁队、递步哨等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而蒋军由于前线兵力捉襟见肘,已经无法像当年“围剿”红军那样步步为营摧毁根据地了,只能集中一两个保安团,跟在皖浙赣支队屁股后面追着打。由于解放军行动迅速、神出鬼没,蒋军追击的保安团疲于奔命,很难取得什么战果,还不断遭到群众的武工队、保家队等地方武装的袭击,弄得他们更是草木皆兵、疲惫不堪。
为了给不停追击的蒋军保安团一点颜色看看,3月初,皖浙赣支队在大茅山甲路的山坡上以3个连的兵力,伏击了蒋军两个连,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整天,此战解放军将敌人大部歼灭,缴获轻机枪9挺,只有敌营长带着一个班狼狈逃走。伏击战后,皖浙赣支队在当地的名气越来越大,不仅许多进步青年学生前来投奔,上饶集中营内的我军被俘人员也不断越狱归队。
1949年3月,正当皖浙赣支队准备挺进武夷山之际,忽然接到第三野战军粟总司令的指示,要求他们迅速北返迎接大军的南下。指战员们接到这一指示,都非常高兴,此时的皖浙赣支队,已经发展到千余人规模,再次重返皖南时立即横扫当地的各路蒋军地方武装,为渡江战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1949年4月30日,皖浙赣支队在安徽屯溪与解放军第12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这支在敌后转战了四年的人民武装,迎来了最终的胜利时刻。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