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有很多杰出的将领,他们不仅在战场上指挥大军奋勇作战,取得了一场又一场胜利,赢得了广大将士的拥戴。
在平常的生活中,这些将领也显示出了优秀的人格魅力。以他们平易近人的姿态让战士们感觉将领们很好接触,没有一点架子。
在开国将领中,就有这样一位将军,他和战士们相处得很融洽、很愉快,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就能看出他的人格魅力,司令员当伙夫的经历更是传为佳话。
他就是“胡子将军”孙毅!
朱德特批留胡子
关于他“胡子将军”的称号还有一个故事。
孙毅参加红军的时候是留着胡子的,可是按照红军的规定是不能留的,但是后来朱德特批他可以留胡子,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孙毅1904年出生于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的一个贫农家庭。不过孙毅小的时候还是受过几年教育的,1920年,因为家里实在是供不起他读书了,他才不得不离开了学校。
16岁的孙毅离开了家乡,到外面去找事做。他原名叫孙俊明,在外出的那段时间,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孙毅。根据他自己说法,取的就是“杀敌为果,致果为毅”的意思。
孙毅出去闯荡的时候,外面正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状况。他在外面漂泊了几年,去了上海、厦门等地,也没有找到什么事做。无奈之下,他回到了开封,投奔了自己的哥哥。
他的哥哥在一个警察所做教员,薪水不多,生活上也过得不是很好。孙毅在开封待了半年多后,好不容易找了一个事做,却又丢掉了。
哥哥有一次和他吵了起来,忍不住说了一句:“你去拉个车,也比闲着强啊!”
这句话刺痛了孙毅的内心,在乱世之中工作本就不好找,孙毅又是读过书的人,自然不愿意去拉车。
孙毅一气之下跑到开封一个招兵处,报名当了兵。1923年,被编入河南陆军开封补充营第一连。
孙毅是冯玉祥所属的部队,在军队中待了几年后,孙毅认识了一位对他后来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人,那就是赵博生。
在军队中孙毅凭借他以往的学识成为了26军参谋处的一个参谋,而当时参谋长就是赵博生。赵博生对这个比他小几岁的青年人很关照,经常以一位大哥和知心朋友的身份与他聊天。
在聊天的过程中,自然会谈到对当今中国形势的看法,赵博生还经常无意间会提到共产党和红军。孙毅也是一个充满正义感和热血的青年,他对如今的形势看得也很清楚。
特别是1930年中原大战之后,蒋介石几个军阀互相征战,将百姓搞得流离失所。而蒋介石等国民党高官一心只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国民党腐败现象层出不穷。
在和赵博生聊天的过程中,孙毅慢慢认识到,虽然国民党名义上统一了全国,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却没有给百姓带来多少的好处。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仍然坚持他那“攘外必先安内”的论调,孙毅更是对国民党失望透顶。此时,26路军已经被调到江西“围剿”红军,在目睹了一系列变化后,孙毅的思想慢慢产生了变化。
1931年12月14日,赵博生、董振堂在江西宁都发动暴动,26路军17000余人举行了“宁都起义”,参加了红军。孙毅当时也跟随着赵博生,带着自己这个师的队伍一起加入了红军。
孙毅在参加红军后,担任了红军第五军团第十四军司令部谍报科科长。
孙毅进入红军队伍后,才知道红军是不让留胡子的,可这个时候他的胡子已经长得很长了,而且胡子对于他来说有特别的感情。
他的胡子是当时在冯玉祥那里当兵时留起来的,他在一次作战时负伤了,接着生了一场大病,在床上躺了两个月才好,差一点还丢掉了命。
大病一场后,孙毅瘦得都可以看见皮包骨,可是在他生病的这段时间,胡子却一直都在长。他觉得身上瘦成这样,胡子还留下来了,舍不得刮掉。
他不愿意刮掉胡须,可是也不想违背红军的规定,心里非常纠结,日子就这样慢慢过去了。
终于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了红军总司令朱德和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他赶紧停下脚步,向两位首长敬礼。当他敬礼后,才感觉大事不妙,自己这个胡子也太明显了。
朱德对他说道:“你就是孙毅同志吧?我可是从你的胡子上看出来的,你可知道红军是不让留胡子的,难道你不怕我关你禁闭吗?”
孙毅此时抬起头颅,大声说道:“不怕,总司令!”
朱德一下对孙毅来了兴趣,问他:“那你告诉我,为啥不愿意刮掉你这胡子。”
孙毅就把自己当年生了一场大病,身体瘦得不行,胡子一直长的事跟朱德说了。
然后他又说道:“人遇到危难时,身上的油、肉都跑了,只有这个胡子不跑,还不停地长,这胡子讲义气,我要是刮了,不就是不讲义气了?总司令,你说我应不应该留着?”
朱德听到这一番说法,突然就笑了,说道:“留!义气还是要讲的。放心留,要是有人问起,你就说是我朱德特批的!”
孙毅突然就笑了,心里的石头一下就落地了,他笑着说道:“谢谢总司令!”
孙毅在红军还担任过红军学校俱乐部的主任,红军那个时候遇到重大节日的时候,自然会举办一些文艺演出。
有一次排演了一个小品《活捉敌师长》,可是敌人师长是有胡子的,在挑选演员的时候让大家犯了难,突然有人说孙毅留着胡子,大家就把孙毅拉来扮演敌人师长。
孙毅第一次上台表演起了节目,这个小品表演得非常成功。在演出结束后,有人对他说道:“你这胡子可不能剃,下次表演还要找你。”
孙毅后来也就真没有剃过胡子,大家还给了他一个外号——“孙胡子”。
不管他担任什么职务,大家慢慢不叫他的官职,而是叫他“孙胡子”,有的时候直接叫“胡子”,他这个外号在军队中也就越传越开了。
孙胡子来了
孙毅的这个外号并不是只有熟悉的人才这样叫,很多战士在背后也是这样称呼,但是他们不是嘲笑孙毅,也没有不尊敬上级。
他们这样称呼反而是觉得孙毅平易近人,大家都愿意和他接触,跟他说话。知道他不会在意这个称呼,所以叫得就更多了。
在解放战争时期,孙毅担任的是冀中军区司令员兼华野第七纵队司令员。当时他在部队的时候,留下了很多关于他外号的故事。
1948年11月,孙毅指挥七纵开始了解放保定的战斗,经过战士们的努力,保定胜利解放。
孙毅带着部队进入了保定,在进入保定后,孙毅担任了保定军管会主任。保定刚刚解放,自然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孙毅也经常需要到部队里去查看情况。
有一天,孙毅到下面的一个连队里去视察,有一个战士在外面远远看见是他来了,立即冲进屋里大喊:“孙胡子来了!孙胡子来了!”
大家当时在玩闹,声音也很大,没听清他说的是啥,几个人围着问他谁来了,什么情况?
那个战士看到孙毅已经走到了他们眼前,立刻低下了头,脸都红了。等到孙毅走到他面前的时候,他立马立正,严肃地说道:“首长,俺错了!”
孙毅见他的表情,再听他说这话,不禁笑了,问他:“错了?哪里错了?你小子没错啊!”
“我不该叫首长是孙胡子,这样对首长不尊重。”
孙毅笑着说道:“怎么不尊重了,你看我是留着胡子啊!”
他把口罩一摘,露出了两撇小黑胡,接着风趣地说道:“你们看,这名副其实嘛!”
孙毅幽默的话语还有这个举动让大家都笑了出来,没想到孙毅对待战士们这么好,一点也不计较这些。
孙毅随后又对战士们说道:“同志们,咱们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完全不同。在咱们的革命队伍里,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在战场上和工作中,该怎么称呼还是怎么称呼。但在平常生活中,咱们开开玩笑,活泼一点,关系不是更密切吗?”
孙毅的一番话,让大家都感觉心里暖暖的。有几个从国民党那边投降过来的战士感触更深,以前他们在那边,长官从不跟他们开玩笑,从来都是命令式口气,军队中没有活力。
可是来到解放军后,连司令员这样的领导都和战士们打成一片。战士叫他的外号都不在意,这样的首长才有大肚量,胸襟宽广。
这事要是发生在国民党,就算有个别将领不在意,但是心里也会很不舒服,毕竟在战士们面前没有自己的威信。如果碰到一些脾气不好的将领,甚至一颗子弹就把你解决了。
两相对比之下,你才能感觉到解放军将领的气度。而且,孙毅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很多解放军将领对待士兵都很好,没有什么架子。
从一件小事,就能看出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孙毅不仅对战士叫他外号不在意,当时发生的另外一件事更能凸显他的胸襟气度。
司令员当伙夫
孙毅作为司令员,有一次下部队暗访,了解部队的一些情况。他没有穿司令员的衣服,而是穿着一身普通的衣服,跟一个普通士兵没什么两样。
他的身边也没有警卫员,而是就他自己一个人。这一次,他去的是一个新兵连,所以也没什么人认得他。他大大方方地走进了这个新兵连的驻地,然后四处瞧一瞧、逛一逛。
孙毅突然来到了炊事班,看到一个炊事员正在那里做饭,孙毅什么话也没说就走了过去。
然后孙毅就蹲在那里拉起了风箱,那个炊事员一个人本来就有点忙不过来,看到有人来帮忙自然很乐意。孙毅一下一下拉着风箱,火苗顿时就大起来了。
这个炊事员见他拉风箱的架势,以为他也是一个伙夫,就对他说道:“欢迎啊,伙计,看你这拉风箱的架势,你也是个伙夫吗?”
孙毅点了点头,说道:“是啊!”
炊事员见来了一个帮手,高兴地说道:“太好了,怎么样?炒菜行不行?来帮我做饭。”
那么,后来如何呢?
孙毅并没有推辞,起身就拿起了身边的围裙,然后系在了身上,同时说道:“我试试看吧,也有段时间没做饭了。”
炊事员根本没理解孙毅话里的深意,以为他说的有段时间只是十天半个月,当他只是新来的炊事员。
孙毅系好了围裙后,又在旁边洗了下手,然后拿起菜刀就在案板上刷刷刷地切起菜来。
只见案板上的胡萝卜和大白菜,在孙毅的手下,不一会就切好了,丝是丝,块是块。那切菜的速度,还有那个刀功,真的就跟一个大厨一样。
那位炊事员见到这幅情景,心里也暗暗佩服,想想自己似乎也做不到如此好的刀功。
当即他就对孙毅说道:“看来你还是个老伙夫了啊!”
孙毅笑了笑,说道:“是啊,老伙夫了。”
孙毅在切菜的时候,也没有忘记此行的目的。他一边切菜,一边和这位炊事员了解连队的情况。
可笑的是,这位炊事员还以为孙毅是新来的伙夫,认为他只是了解一下连队,就把自己知道的情况一五一十都和他说了。
孙毅和这位炊事员聊了很多,问了部队伙食、新兵情绪、训练的情况等多方面。当孙毅和这位炊事员闲聊的时候,新兵连的连长突然从旁边经过,他往这边瞥(piē)了一眼。
只一眼,他就呆在那里了,一动不动。他以为自己看错了,然后揉了下眼睛,再三确认自己没有看错,然后赶紧跑到那里,向孙毅敬了一个礼,高喊:“司令员好!”
孙毅还在和那位炊事员聊天,突然被人打断了。那位炊事员看到连长叫他司令员,顿时傻眼了。
赶紧放下了手头的菜刀,往围裙上擦了擦手,慌乱地向孙毅敬礼:“司令员,对不起,你看我这眼神,没认出来您来。”
孙毅却一点也不在意,和蔼地对那位炊事员说道:“坐下,放轻松,不要拘束,我是司令员不假,你是炊事员也不假,只不过我们分工不同而已,都是为人民服务嘛!”
炊事员对刚才的事有些不好意思,说道:“早知道您是司令员,我就不让您做饭了。”
“谁说司令员就不能做饭了,说老实话,我还得感谢你呢,要不是你,我还没机会做饭呢,又哪能了解这么多情况?”
炊事员摸了摸头,笑了笑。随后,孙毅就对他说道:“好啦,我要走了,下次我们再见。”
在孙毅走后,炊事员问连长:“连长,那就是我们司令员啊,看着不像啊,人好随和啊,没一点架子。”
连长说道:“那当然了,咱们司令被战士们叫孙胡子都没生气,那肚量可大着呢,战士们都喜欢和他讲话。”
孙毅是一个胸怀宽广的人,从这几件小事上就能看出来。孙毅不仅为人平易近人,在生活上也是一个有着高风亮节的人,同样从一件小事上就能看出来。
不用高级轿车
在新中国成立后,孙毅担任过河北军区司令员。在1955年授衔的时候,凭借着他以往的战功,他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国家按照他的身份和地位,先后给他配备了“吉姆”和“伏尔加”牌轿车。但是,孙毅的轿车从配发给他起,已经用了二十多年,中间都不知道修理了多少次。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按照有关规定,孙毅这一级别的领导可以换乘大“红旗”牌轿车。国家有关部门也多次建议他更换,但是孙毅都拒绝了。
有一次,孙毅出席一个活动,他的司机看孙毅今天心情比较好,对他说道:“首长,咱们还是换一辆‘红旗’吧,那多气派啊,还威风,你出去也有面子啊!”
孙毅顿时就拉下了脸,对他说道:“你这种思想要不得,大‘红旗’是威风多了,可是老百姓看到了会怎么想?我不要那种威风,现在坐着这‘伏尔加’舒服。”
孙毅想了想又说道:“都是出行工具,什么车不重要,反正都能到达目的地。”
后来,管理局再次向孙毅提出更换轿车,结果大“红旗”刚刚开进孙毅的院子,就被他毫不客气地退了回去。
后来,孙毅的司机实在看不下去了,趁着孙毅外出,就把那辆“红旗”轿车开回了家里,停进了车库。
孙毅在一次外出的时候,见到车库里的“红旗”后,立马就发脾气了。他向司机问道:“你小子搞什么鬼?‘伏尔加’哪去了?”
司机编了个借口,说道:“那辆车实在是太旧了,好多零件都坏了,已经拿去修了。”
但是不管司机怎么说,孙毅就是不肯坐上这辆“红旗”。最后,还是司机去附近的单位借了一辆“伏尔加”,孙毅才坐上了轿车,赶去了活动现场。
在去的路上,孙毅对司机说道:“我现在的工作是青少年的教育工作,会接触到很多的孩子。为了能教育好他们,更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孙毅接着说道:“你想,我要是开着一辆大‘红旗’到孩子们面前,他们会怎么想?孩子们会不会想以后当个大官,这样就可以坐气派的车。这对孩子们的教育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啊!”
司机渐渐明白了,对孙毅说道:“首长,所以您才坚持要坐旧式车,显得越普通越好。”
孙毅看向窗外,点了点头说道:“就是这个道理。”
孙毅不仅自己车子不愿意换,连子女出门都不能用自己的轿车,因为在他看来,轿车是国家配备给自己用来工作的,不能私用。
他的女儿有一次晚上坐着轿车出去看了一次电影,回来的时候被孙毅锁在了家门外。自从那起,他的家人再也不敢用孙毅的轿车了。
虽然孙毅不让自己家人用,但是却让别人用。当时,附近的一户人家快要生小孩了,孙毅担心他们出现什么情况,就告诉他们:“如果行动不便,可以用我的车送你们去医院。”
后来,那位人家在夜里感觉不舒服,敲响了孙毅家的大门。孙毅赶紧让司机将他们送到了医院。
这一件件小事,都能看出孙毅的高风亮节,还有他的宽广胸怀。孙毅出生于1904年,逝世于2003年,是军队中一位难得的高寿开国将军。
孙毅能获得高寿,与他的气度、胸怀、心境不无关系。
孙毅曾经和一些退休的老同志谈论怎么安享晚年,他就说,要保持心理上的健康。这就包括胸襟宽广,家庭幸福,注意锻炼,心情愉悦。
孙毅能有这样的高寿,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因为早在1938年的时候,著名的白求恩大夫为孙毅做了一次检查,了解了他的病情。
当时,孙毅担任抗大二分校校长,工作任务重,经常要处理很多的事情,导致他的身体也变得比较差。
白求恩大夫在给他体检完后,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孙毅校长工作时精神高度集中,过度劳累,患有严重的胃病,他的生命前途不佳。”
谁也没有想到,这位生命前途不佳的人竟然活了近一百岁。
孙毅虽然那个时候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但是他坚持读书看报写字,生活也很有规律。再加上他为人开朗,坚持锻炼,平常没有什么烦心事。
孙毅将军的几件小事,都能体现他身上的那些高贵品质。他以他那豁达的心态,宽广的胸怀,从容、淡定地过好了自己的一生,成就了军中百岁老人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