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中旬,蒋介石指挥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解放区屡屡受挫之后,于是改变战争策略,变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在陕北,胡宗南奉蒋介石之命调动23万人马,分5路进攻陕甘宁边区,并在西安集中一支伞兵,准备突袭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
当时,人民解放军在西北战场的部队总共才2.6万人,双方兵力相差近10倍。面对敌强我弱的态势,毛泽东从整个战局出发,作出了主动撤出延安的战略决策。
毛泽东和党中央撤离延安后,乘汽车沿着清凉山和弯曲的延河缓缓向东北方向驶去。
3月28日深夜,毛泽东及中央机关转移至清涧县石嘴驿以北的枣林沟。刚刚住下,毛泽东即召集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几位中央书记处书记开紧急会议。会议急待决定几天来议而未决的一件大事:即中共中央这个首脑机关到底要转移到何处去。
会议开始,周恩来、朱德和任弼时从保证毛泽东的安全考虑,建议毛泽东率领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转移到黄河以东的解放区去。
毛泽东理解大家的心情,但他全面分析了当前所处的形势,权衡利弊后,认为还是不走为好。他扳着指头对大家说:“第一,中央留在陕北,可以拖住国民党最大的战略预备队胡宗南集团,减轻山东和华北战场的压力;第二,中央留在陕北,虽然处于敌优势兵力的包围之中,但陕北地形复杂,群众基础好,回旋余地大,安全方面完全有保障。”停了一下,然后深情而又决断地说,“长征后,我们党象小孩生了一场大病一样,是陕北的小米和延河的水滋养我们恢复了元气。现在是陕北人民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怎么能离开他们?陕北问题不解决,我决不过黄河!”
这次会议开成了马拉松会,从半夜一直开到次日上午,最后几位书记都同意了毛泽东的意见,做出决定:中央书记处的多数同志留在陕北不走,刘少奇、朱德和中央政治局委员董必武等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晋察冀解放区,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
3月31日下午,中央机关离开枣林沟分两路行进,一路随刘少奇、朱德乘车东渡黄河,前往晋察冀解放区,一路由毛泽东、任弼时带领,朝绥德方向开去。
按照朱德的指示,中央警卫团将保卫力量重新作了调整,留下一个手枪连、一个骑兵连和两个步兵连保卫毛泽东等中央机关,其余部队跟随朱德、刘少奇东渡黄河。
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便于领导和指挥,毛泽东把留在陕北的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工作人员按军事编制组织起来,编为4个大队,成立一个司令部,由任弼时任司令员,陆定一任政委,叶子龙任参谋长。这支部队的番号叫“三支队”,下辖的中央警卫团叫“九团”,并给这支部队取了个代号叫“昆仑纵队”。
为了保密,周恩来提出中央和纵队领导都使用代号。
毛泽东表示同意,笑着说:“我们一定得胜利,我叫李得胜。”
周恩来接着说:“我们的事业必定成功,我叫胡必成。”
任弼时一下子没有想好代号,他看着毛泽东说:“我叫个什么好呢?”
“你是纵队的司令,就叫‘史林’。”毛泽东说,随即指着陆定一,“你是纵队政委,就叫‘郑位’吧!”
离开枣林沟后,毛泽东率领昆仑纵队继续向北行进,一边躲着数万敌军的穷追猛赶,一边指挥着千里之外的全国战场,奇迹般地绕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灭顶之灾和刀光之祸。
6月7日,中央机关在王家湾驻扎,毛泽东接到侦察员报告,敌人已进至距王家湾几十里的地方了。情况非常紧急,毛泽东决定转移。
当时,胡宗南部的整编第二十九军军长刘戡率领4个半旅,从西南方向向王家湾一带猛扑而来,梦想一下子吃掉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指挥机关。
毛泽东指示部队派出一些人去帮助群众搞坚壁清野,不要给敌人留下一粒粮食,并特别关照说:“要有计划地组织老乡撤离,不能让老乡乱跑,防止落入敌人手中。”
有人担心带着呼啦啦一大群老百姓会暴露目标,提议让老乡向其他方向转移。
毛泽东一听这话,立时火了:“不行!一定要让老乡跟着我们的部队撤退!我们在王家湾住了58天,老乡待我们象亲人,害怕暴露目标就不顾老乡安全,这是什么群众观点?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天快黑了,群众已大部分疏散。侦察员不断回来报告,说敌人越来越近了,毛泽东这才离开王家湾,率领部队向靖边县的小河村转移。
就在毛泽东和中央机关来到小河村的当天下午,一名骑兵侦察员跑来报告:一股敌人穿过王家湾正朝这里扑来,离小河村只有十来里了。毛泽东立即命令警卫团团长刘辉山派一个警卫排带一挺机枪,到村东的制高点监视、阻击敌人,并决定中央机关马上撤离小河村,向天赐湾转移。
房东曹九林听说毛泽东和部队要走,主动提出来要当向导带路。
部队刚出发,一阵闷雷响过,雨点跟着哗哗落了下来,且越下越大。部队冒雨前进,来到一条小河边。平时温顺的小河这时陡然间暴涨,把老乡搭的一座季节性小桥连拥带裹地推走了。部队要过河,只好重新搭桥。就在这搭桥的不大一阵工夫里,侦察员先后几次回来报告,敌人距这里只有8里、6里……4里了。
河水象有意安排似的,就在浮桥刚刚要搭起时,竟然又慢慢地落了下去。警卫战士挽起裤腿去探了探,河水不深,于是扶着毛泽东过了小河。
部队过河后,又往一座山上爬去。这时,天已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队伍沿着“之”字形的羊肠小道刚爬上山顶,后面就传来激烈的枪炮声。留在小河村的警卫排和敌人交上火了。
突然,只见左边山沟里亮起一条火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蜿蜒有几里路长,将黑黑的雨夜映得通红。那是敌人的追兵,就在毛泽东率领的中央机关的山脚下。两军离得太近,连敌军士兵的叫骂声和骡马的嘶鸣声都听得清清楚楚。
气氛陡然紧张起来,每个人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为防止暴露目标,任弼时低声下达命令:不准有喧哗声!不准抽烟!不准打手电筒!
队伍无声无息地在风雨中摸黑前进。
前面的山路越来越窄,有的地方单人通过还要侧转身子,而且雨后的山路又特别滑,稍有不慎就会摔倒,战士们只好把毛巾栓在背包上,一个拉着一个往前挪。天黑得象锅底,什么也看不清,又不能打手电,为了给毛泽东指示目标,警卫班长李文奎把一块白色包袱披在背上,走在前面给毛泽东引路。
队伍行进的速度很慢,像蜗牛爬的一般,快半夜了,才走了20多里,来到堆儿梁山顶。这时,前面的队伍突然停了下来,接着传来“原地休息”的口令。
毛泽东询问怎么回事,一会儿从前面传来信息,原来是带路的曹九林一时迷路了,部队无法前进。
雨一阵紧似一阵,顺着人的脸直往脖子里流。眼下虽然是6月天气,但陕北的雨仍然透着一种浸人肌骨的寒气。
看见毛泽东在夜里淋雨,警卫战士们便在他身边紧紧围成一圈,又扯开旧棉大衣撑在他的头上,以遮风避雨。
毛泽东笑着说:“真是铜墙铁壁啊!风雨不透,可是你们要挨冷啰!”
“我们年轻力壮,不怕冷!”警卫战士齐声道。
毛泽东习惯地摸出一支烟来,拿在手上轻轻地捻着。
警卫员孙振国说:“主席想抽烟吗?我这里有火柴,还没有淋湿。”
毛泽东说:“想抽!但是司令员有过命令哪!”
警卫员石国瑞脱下身上穿的一件夹大衣,让大家拉起来用以遮光,说:“主席想抽烟就抽吧!不仅敌人看不见,连咱们自己人也看不到。”他知道毛泽东抽烟很厉害,一旦烟瘾上来很难受。
毛泽东把烟放在鼻子下闻了一阵,拿开说:“你们把衣服拿开吧,我不抽烟了!我不能违背司令员的命令,其他人都不抽嘛!”
山脚下不时响起一阵脆脆的枪声,是敌人在搞火力侦察。如果敌人发现中共中央机关就在山上,随时都可以冲上来。可偏偏在这节骨眼上,带路的向导却迷了路。想到毛泽东的安全,大家的心几乎都提到嗓子眼了,但只有干着急却无办法,便都默默无声地看着毛泽东。
毛泽东抬头看着漆黑的夜空,忽然说:“这场雨来得好啊!再过半个月,就该收麦子了。”
面对强敌无所惧,身处险境亦安然,这就是毛泽东。他那无所畏惧的神态犹如一剂镇定良药,让众人的心情也都立刻稳定下来。
带路的向导曹九林摸黑爬上一个山峁,找到一座熟悉的小庙,终于辨清了方向。于是,部队又顺着一道山梁继续前进了。
下半夜,队伍来到两山峙中的月牙口村。月牙口是一个小村,只有十几户人家,地势偏僻,离天赐湾约有5公里。队伍冒雨行走了大半夜,又冷又饿,很是疲惫,毛泽东便决定在月牙口稍事休息。
警卫员找到一眼窑洞,生了火,让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坐在火边烤衣服。待衣服烤干,东方渐白,天已放亮。这时雨也下小了,队伍便继续前进,早上7点钟左右,毛泽东率中央机关终于到达天赐湾。
天赐湾坐落在大虎高粱山的山腰,地势很高,四面群山环抱。在沟底的大道上,根本就看不出这山上有个村子,是个既隐蔽又险要的小村。由于胡宗南军队的窜扰,村里的老百姓都已经转移,二十几户人家的村子,只剩下空空的窑洞。
部队在村里住下,刚要生火做饭,任弼时来向毛泽东报告:“刚才侦察员回来报告,敌人朝这个方向来了,离我们已经只有20多里了。”
毛泽东沉吟了片刻,说:“让警卫团布置警戒,如果敌人上来,我们立刻就走,如果敌人顺山沟过去,我们就暂时在这里住下来。”说着摊开军用地图,和任弼时一起看了一阵,判断说,“我们从小河村向西南转移,敌人会以为我们是向保安、陇东去,所以我认为,敌人可能是经过这里向保安方向追去的,你说呢?”
任弼时点点头,表示同意毛泽东的判断。于是按照毛泽东的意见,让部队作好战斗和撤离的两手准备。
晚上,敌人进到离警卫部队只有一沟之隔的位置。敌人说话,处在前沿阵地警戒的战士都能听得一清二楚。警卫团长刘辉山身临前沿指挥,考虑到天赐湾在敌人的枪炮射程之内,怕毛泽东住在那里不安全,便写了一封短信派战士送去,请求毛泽东等中央首长快点转移。
毛泽东看过信,问警卫:“送信的同志在哪里?”
警卫回答:“就在门外等候呢!”
毛泽东招招手,说:“叫他进来。”
送信的战士走进毛泽东住的窑洞,毛泽东和蔼地说:“我在你送来的信上批了字,你回去告诉刘团长,我今晚不走,要在天赐湾休息,等你们警卫团跟敌人打响了,我再走也不晚。叫刘团长沉住气,不要慌,你们什么时候跟敌人打起来,我什么时候走。”
毛泽东成竹在胸,对敌人是算定了。果然不出毛泽东所料,一小时后侦察员来报告说,敌人在天赐湾外的山沟里转了个弯,顺沟朝保安方向追去了。
毛泽东点头一笑,说:“好啰!敌人走啦,我们住下。”
敌人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整天追寻的毛泽东及中央首脑机关,就歇在仅一箭之隔的头顶的半山腰上。
天赐湾地形虽好,但村子太小,中央机关几百号人马住在这里,工作和生活都很不方便。中央首长挤着住在两间小窑洞里,毛泽东和妻子江青住里面的一个小窑洞,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胡乔木等人则相互挤着住在外间的一盘炕上。于是在6月16日,毛泽东率中央机关又回到小河村。
7月21日至23日,毛泽东在小河村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扩大会议。
第一个赶到小河村的是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员贺龙。听说贺老总到了,毛泽东满面笑容地从窑洞里迎出来。
贺龙长久地握住毛泽东的手,说:“听说主席要留在陕北,同志们很不放心,每天一见到我,头一句话就是问你的情况。”
毛泽东笑着说:“你这次回去就可以告诉他们了,不管是胡宗南还是刘戡,都没有捉住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