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林彪率领的东野通过辽沈战役击溃东北国军,为解放军赢得了稳定的军火供应,部队后勤从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补强。
但限于种种问题,东野进入中原战场尚需时间,另一边,失去东北的蒋介石意识到,解放军下一步动作,必然会把目光聚焦到中原战场,为了保住中原,蒋介石不断调集大军赶来,此种情况下,必须想办法拖延蒋介石的调军计划,为东野争取入关时间,扫清中原战场。
但这项任务并不简单,在力量对比上,我军劣势明显,不能直接在正面战场强行阻止国军步伐,为此,中央决定通过跃进到国军占领区后方建立根据地的方法,来拖延对手兵力的前进,当时中央军委准备让粟裕带领华东野战军南下江南,深入闽浙赣地区迫使国军兵力南移。
但粟裕通过自己的分析,向中央发出了一封改变了整个战局的电报:《对今后作战建军之建议》,电报中粟裕用了“斗胆直陈”这样的话,向中央传递先不过江的意见,最终粟裕舌战群雄,说服了党中央的各位领导,一场堪称解放战争转折点的“豫东战役”应运而生;
粟裕的观点非常明确,就是将驻守中原的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陈谢兵团结合为一处,这样一支部队在实力上足够和中原所有的国军展开一场决定胜负的大决战。
通过打大仗、打歼灭战的方式在中原地区反复寻求歼灭敌人的机会,不需要再用南下的方式来拖延时间。
当时作为华东野战军副司令,粟裕虽然拥有华野的指挥权,但并没有指挥其他野战军的权力。
他发出这封电报明显是超出自己职权范围的,粟裕在深思熟虑了将近四十天后,还是决定“斗胆直陈”向中央发出这份电报。
电报发出后,毛主席非常重视,对粟裕的意见进行了许多圈点,并且下发给其他领导人进行评论和商讨。在一番紧张的讨论后,中央坚持了下江南的策略。
但粟裕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的战略思想,他反复向中央致电,还算了一笔经济账;如果现在让部队南下过江,路上就会损失至少五万兵力,但如果留在中原,这五万兵力至少能消灭国民党三到五个师的兵力;无论如何,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把部队留在中原都更好一些。
与此同时可以派出小股部队到江南打游击,不断袭扰本就摇摇欲坠的国统区,作为对大军留在中原的呼应;
4月21日,毛主席给粟裕回电,召集前线的粟裕等人来军委开会,商讨有关是否过江的问题。
毛主席一看到粟裕,就握着他的手亲切地说:“我们的英雄回来了!”
五位中央领导人就粟裕的方案和粟裕本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在讨论中,有充分准备的粟裕回应了领导们的种种质疑,打消了当时在座各位领导对中原作战计划的一切疑虑,会后毛主席对粟裕的军事素养大加赞赏,决定给他一个机会,要求粟裕在四到八个月内,歼灭国民党第五军等十一二个旅;
主席定的这个目标非常有艺术性,充分考虑了当时粟裕手中的军队实力,目标不算小,但也不够大,刚刚好。
然而中央也没有想到,交给粟裕的这份KPI任务,竟然会变成日后最后决定战争的胜负手。
有了中央背书的粟裕,立刻投入到了如何击溃中原国军的工作中,他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在中原战场上,将蒋介石布下的铁桶防线撕出一条口子来,为之后的大规模作战做准备。
在兵力暂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粟裕派出两个兵团作为主力,在定陶商丘一带展开攻势,伺机歼灭邱清泉带领的第五军,刘邓中原野战军则攻击郑州武汉,使国军无法北上支援;而由许世友带领的华野许谭兵团则直接进攻黄百韬和徐州方面,为主力拉扯空间。
当时国军部队都是沿着铁路线一字排开,这样排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物资能够运送,而且士兵能够快速在不同防区间转移,看上去固若金汤,但实际上局限了各部队进攻的主动性和进攻范围。
粟裕在棋盘上率先落子,派遣陈唐兵团向淮南进攻,邱清泉一看有战机,马上后撤试图堵截。
但粟裕部队却趁机度过了黄河,照此趋势发展下去,粟裕部队很快就可以和陈唐兵团把邱清泉包围,蒋介石眼看情况不对,命令邱清泉马上调头。俗称邱疯子的邱清泉逃命似的,一路调头狂奔,陈唐兵团没能追上。
然而这样一来粟裕的先头部队就被回撤的邱清泉顶在黄河边,似乎陷入了险境。但这却正中了粟裕的下怀,在这一拉一扯当中,国军掉入了粟裕精心设计的圈套当中。
在粟裕的眼中,第五军其实根本就不是他真正的目标,来日方长,能够吃掉第五军的机会有的是。当时粟裕只是想让国军来回调兵,然后找到其中掉队的部队将其围歼,以这样的方式,一次次地削弱国军前线部队的数量和质量,最终找到围歼第五军的机会。
此时河南首府开封兵力空虚,仅有三个旅驻守,其中两个还是战斗力羸弱的保安旅,粟裕抓住机会直接派部队围攻开封,想要破了国民党还从来没有丢失过首府的先例;
坐镇后方的毛主席在知道了粟裕的攻击方案后,十分赞成,还特地电告粟裕:“情况紧张时不要请示,独立处置。”展现出了和蒋介石完全不同的大气智慧风格。
当陈唐兵团迅速调转矛头攻入开封时,城里的国军部队甚至都没有反应过来,就连蒋介石都没想到粟裕会来这招,当时河南政府的“高官”们看到首府告破,纷纷痛骂蒋介石不作为,舆论更是铺天盖地,让老蒋丢尽了面子。
实际上解放军内部除开毛主席,几乎没有第二个人知道粟裕真正的目的是要进攻开封,最高明的计谋总是能骗过敌人,甚至是自己人,粟裕的这招攻其不备彰显了他在军事上的足智多谋;
为了挽回面子,蒋介石很快调动了整个战线上的国军部队朝开封涌去,意图夺回开封城,保住自己的名声。
随着老蒋的死命催促,邱清泉、刘汝明带着大股部队疯狂向开封袭来,然而国军抵达开封附近后,却发现解放军部队已经开始撤退,他们认为这是陈唐兵团攻击开封损失太大而造成的结果,于是更是红了眼一般的冲上来。
但国军刚刚组建的区寿年兵团,因为人员训练等不足,没有跟上想着立功的邱清泉狂奔的步伐,被拉开了四十公里的距离;
这段距离正是粟裕等了很久的良机,伏击部队很快包围了区寿年兵团,并且将其全歼。区寿年坐在坦克里面试图逃出包围圈,但坦克行动装置被击毁,他打着白旗向我军投降,成了俘虏。
得知区寿年兵团在行进过程中被全歼,蒋介石气得差点脑溢血。空投手令要求包围圈东侧的黄百韬兵团和西侧的邱清泉兵团向中间进攻,如此多的兵力同时攻来,如果粟裕处理不当,很有可能被包饺子,就算不被全歼,至少也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才能撤退。
沉着冷静的粟裕坐怀不乱,再次展示自己杰出的军事才能,他让陈唐兵团守住来袭的邱清泉,其他部队则快速迎上黄百韬的部队,将其包围。
本是来解围的黄百韬,莫名其妙就被包围了,这次让人意想不到的反攻,让处于行进状态的黄百韬一直未能构筑起防御工事,部队在包围中被一点点磨损;
7月6日,黄百韬残部被压缩到帝丘店的几个小村子里,眼看就要被粟裕一口吃掉,心如死灰的黄百韬甚至开始烧毁机密文件,准备自杀。
此时焦急无比的邱清泉,派部队迂回绕过了久攻不下的陈唐兵团回援黄百韬残部,粟裕知道黄百韬马上就要被歼灭,但这也是解放军最好的撤退机会。
他趁着邱清泉行军之际,果断下令将部队中大部分伤兵和装备进行了转移,等到邱清泉迂回部队一到,粟裕马上撤退,留下了被打得只剩了一口气的黄百韬和不知所措的邱清泉,完成了一场堪称华丽的撤退。
豫东战役,我军以伤亡三万三千人的代价,歼灭了敌军94000人,重挫了国军在中原的兵力,粟裕在自有力量不及对手的情况下,通过欺骗国军不断调动,创造了千年难遇的巨大战机。这场战役彻底改变了中原战局,使解放军赢得了战略主动,也训练了我军进行大兵团作战的能力。
这场胜利靠的完全是粟裕的指挥艺术,可以说他是以一己之力扭转了中原战场的局势,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未来淮海战役的一场预演,让中央对于粟裕提出的战略更加看重,最终促成了解放战争的提早胜利!粟裕大将因此一战成名,他的战神威名可谓是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