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3月23日凌晨,两伊战争激战正酣,伊朗即将发起对伊拉克军队的反攻。
在伊朗胡齐斯坦,10万伊朗大军蓄势待发。此刻站在伊朗军队最前方的不是精锐的“革命卫队”,而是数千名十几岁的孩子。他们头戴红色头巾,身穿绿军装,脖子上挂着一把钥匙。
这些孩子们不是仪仗队,更不是前线慰问团,他们是伊朗军队的“死士”。
在得到军官的命令后,数千名童子军高喊口号:“真主至大!”他们疯狂奔向伊拉克军队的地雷场,用人体去为后方的正规军开路。他们毫不畏惧死亡,因为脖子上的钥匙可以打开天堂大门,这是领袖霍梅尼的保证。
火光和爆炸声惊动了伊拉克人,伊朗童子军用人肉踩出了一条通道,2000童子军被炸死,数千人残废。伊朗正规军用坦克履带碾过童子军的尸体,打穿了伊拉克人的防线,收复失地。
时至20世纪末期,人类已经从二战中恢复了过来,两伊战争则让全世界重温了二战一般血腥的绞肉机。在被誉为“地球火药桶”的中东,虽然5次中东战争名声很大,但是要论起战争规模、时间及伤亡,1980年爆发的两伊战争才是中东规模最大,伤亡的战争,残酷的“人肉扫雷”就是两伊战争的名片。
伊朗和伊拉克两个小霸王打了整整8年,伤亡100多万人,打光2000亿美金军费。美国人全程关注这场战争, 他们评论:“伊拉克和伊朗军队拿着全世界最先进的武器,却像是骑着战马挥舞弯刀,打了一场古代原始战争。”
两伊战争惨烈程度与朝战、越战相当,伊朗和伊拉克同为穆斯林,这对邻居到底有何深仇大恨?伊拉克军队和伊朗军队孰强孰弱?这两个国家的消耗战是怎么影响中东局势的?
一、伊拉克和伊朗,一对不共戴天的邻居
伊朗(IRAN)和伊拉克(IRAQ)这对邻国在1980年爆发全面战争,其惨烈程度远超隔壁的中东战争,让整个中东和整个世界都看得目瞪口呆。
其实这两个邻国共同点很多,连国名都差不多。两伊在地理上同属于“中东地区”,准确地说都是海湾国家;在信仰上,两伊都是“穆斯林”,信仰伊斯兰教;在经济上,两伊都是重要石油出口国,而且长期跟美国关系不错。
但是在这些表面的统一之下,伊朗和伊拉克之间也有很多不同。
首先,伊拉克和伊朗虽然相邻,但人种完全不同,伊拉克属于阿拉伯人,他所在的土地一直以来都是阿拉伯人的主要核心地区。而伊朗古称波斯,人种是雅利安人,和阿拉伯人没有血缘关系。波斯和阿拉伯两边语言文化有差异,在历史上就一直打仗,隔阂很大,互相仇视。
虽然同样信仰伊斯兰教,但伊斯兰教内部也有分裂,伊拉克的统治阶层是“逊尼派”,而伊朗全国都属于“什叶派”。
这两派虽然都是穆斯林,但是势同水火,从“先知”穆罕默德死后就开始“互掐”,甚至打过多次战争。在中东地区,逊尼派是大头,整个阿拉伯世界几乎都是逊尼派,什叶派是少数,以伊朗为核心,辐射到邻国叙利亚和伊拉克。可以说伊拉克是逊尼派和什叶派的交界处,很容易爆发冲突。
伊拉克和伊朗在1980年出现了政体上的区别。伊朗在1979年爆发了“伊斯兰革命”,宗教领袖霍梅尼举起宗教大旗,鼓动群众赶走了国王巴列维,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
而隔壁的伊拉克此时还是世俗共和国,霍梅尼觉得伊拉克这样的国家走资本主义民主,不是纯洁的伊斯兰世界,是美国人的走狗。而伊拉克觉得隔壁的伊朗太“复古”,20世纪还玩政教合一,宣扬“原教旨主义”,也就是极端宗教主义,倒行逆施破坏中东发展。
伊朗的伟人霍梅尼曾在逃亡国外时期受到伊拉克领袖萨达姆的轻慢,他一直记恨在心。正好现在自己掌了权,伟人霍梅尼想把革命的火烧到伊拉克,撺掇什叶派造反,把萨达姆搞下去。
二、小霸王萨达姆的“卡迪希亚战争”
1980年,在伊拉克这边,强人领袖萨达姆对伊朗的不满由来已久。伊拉克和伊朗的边境长达1200公里,两国对陆地国境线并基本没有争夺,但是在伊拉克东南的“阿拉伯河”流域,伊拉克和伊朗争得不可开交。
伊拉克南部的出海口被小国科威特堵住,只能从小小的阿拉伯河入海口进入波斯湾。但按照传统,阿拉伯河是两伊的界河,从河道中间分开一人一半。萨达姆觉得伊朗欺人太甚,自己有漫长的海岸线,还要在伊拉克可怜的河流出海口分一杯羹!
萨达姆当时上台不久,他野心勃勃,要做阿拉伯的第二个纳赛尔。当时伊朗刚刚发生革命,军队被伊斯兰教势力清洗,实力大大减弱。萨达姆看伊朗政局不稳,于是决定“新仇旧账”一起算,打一场全面战争,摧垮伊朗政府,夺取阿拉伯河西岸。
萨达姆称这场战争为“卡迪希亚战争”,这是古代历史上阿拉伯帝国对波斯帝国的存亡之战,阿拉伯3万死士打败波斯15万大军,最终征服了波斯帝国。萨达姆想来一次新的“卡迪希亚战争”,让阿拉伯人再次打败波斯。
在1980年,伊拉克有40万大军,2200辆坦克,3000多门重炮,470架战机。伊朗军力更强,正规军80万,战机500多架,坦克1700辆,大口径火炮1000多门。要是放在几年前,萨达姆绝对不敢动伊朗,但是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屠杀军队,自废武功,萨达姆觉得自己胜券在握。
1980年4月,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被恐怖分子炸伤,萨达姆称是伊朗策划,两边开始相互指责,并驱逐外交官。两伊同时开始在边境上制造摩擦,摩擦持续了近半年。
1980年9月10日,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得到确切情报,伊拉克将不会容忍伊朗煽动什叶派革命,战争将在本月底爆发。美国开始暗中支持萨达姆,许诺为他支援武器。
终于在1980年9月22日,萨达姆宣布:“阿拉伯河为阿拉伯人所有!”对伊朗发动主动打击。伊拉克空军100架战机空袭伊朗境内十多处目标,两伊战争爆发。
伊拉克的突袭让伊朗猝不及防,伊朗空军本来不比伊拉克差,拥有全套北约装备,有法国的幻影f1、美国的f4鬼怪、f14雄猫。但是伊朗伊斯兰革命把空军整残,飞行员被大量清洗,新来的“革命卫队”看着飞机干瞪眼。加上和美国撕破脸皮后美国停止供应零件,导致伊朗的飞机50%飞不起来。
于是,伊朗在战争爆发当天只有20架飞机起飞去轰炸伊拉克,但对于伊拉克军队的地面突袭,伊朗显得无计可施。伊拉克空军摧毁了伊朗的机场和油库,随后伊拉克地面部队全面出击,攻破了伊朗西南部边境。
伊拉克出动1200辆坦克,带着8万步兵兵分三路,杀向伊朗东部的席琳堡、中部的梅赫兰、南部的霍拉姆沙赫尔。伊朗西南部的阿拉伯河和波斯湾沿岸是重要的产油区,阿拉伯河畔的霍拉姆沙赫尔不仅产油,还是伊朗的重要港口,萨达姆在这里布置了5万多人重点进攻,想直接把包括霍拉姆沙赫尔在内的“胡泽斯坦省”西南部占为己有。
伊朗在遭到入侵后显得有点手足无措,此时宗教领袖霍梅尼手下有几十万大军,但是正规军“有兵无将”。据统计,伊朗革命时期屠杀了12000名各级军官,光中将以上就杀了100多人,下级军官大多被关押或处决,军队缩水50%。伊朗领袖霍梅尼只能让革命卫队和民兵组织去前线参战,这些人手持步枪和RPG火箭,以人肉去抵挡伊拉克的装甲大军。
在开战仅仅4天后,伊朗西部的席琳堡沦陷,西南部的霍拉姆沙赫尔遭到伊拉克三个坦克旅的围攻。伊朗革命卫队和民兵死守这座重镇,但伊拉克出动两个师绕道阿瓦士,夺取了这片伊朗石油产地。
到了10月底,伊拉克攻入霍拉姆沙赫尔,进逼阿巴丹,占领了伊朗18000多平方公里土,伊朗总统巴尼萨德尔不得不将监狱里的军官放出来去前线指挥。
领袖霍梅尼对伊拉克的侵略怒不可遏,让总统巴尼萨德尔想办法拦住萨达姆。巴尼萨德尔告诉最高领袖,现在哪怕让监狱里的军官们出来指挥军队也来不及了,伊朗只有发动全国力量抗住伊拉克,才能在国际上找到支援。
领袖霍梅尼表示这很好办,自己振臂一呼,伊朗几千万百姓都是民兵!
三、两位土豪的“土味战争”
其实,伊朗能在1979年爆发伊斯兰革命,自有自己的特殊性。伊朗的穆斯林人口是95%以上,而且几乎全是什叶派。什叶派穆斯林有个特点,就是崇拜宗教领袖,对宗教领袖奉若神明,无论生死都顶礼膜拜,宛如人间真神。
在开战前,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号召伊朗人组成“巴斯基”,即“抵抗力量总动员”。霍梅尼称:“这支军队是为所有相信伊斯兰革命的人而存在,保护伊斯兰共和国,并帮助有需要的人。”
战争开始后,大量宗教人员、青少年甚至老人加入“巴斯基”,和革命卫队以及正规军一起抵抗伊拉克入侵。这些民兵大部分只有轻武器,面对坦克部队应该是螳臂当车,但就是这群民兵,居然挡住了伊拉克的入侵。
根据美军观察员的报告,伊拉克没能在前期迅速拿下伊朗,完全是因为自己太“熊”。
伊拉克军队开着先进的苏式坦克,但却不懂空地协同和步坦协同,装甲兵往往自己孤军深入,陷入伊朗民兵的包围。伊朗人用廉价的燃烧瓶、集束手榴弹、rpg火箭筒就摧毁了价值几百万的坦克。
因为伊拉克军队的后勤能力差,“损管能力”几乎为零,很多受到轻伤的坦克装甲车被直接遗弃,反而被伊朗人用拖车拉走。伊朗人自己的工业也很差,开回去也不会修,就直接将其拆除,或者放到城市里展览。
在开战一个月后,伊拉克伤亡20000多人,伊朗伤亡35000人,萨达姆以为伊朗内部会人心惶惶,没想到伊朗人却团结了起来,在霍梅尼领导下同仇敌忾。民兵们是不会打仗,但是却不怕死,他们多次向伊拉克军队发起自杀式冲锋,老人孩子拿着手榴弹冲向坦克,遇到雷区也不停止,直接蹚过去。
伊朗让活人蹚地雷也是出于无奈,没有火箭炮洗地,也没有扫雷部队开路,活人蹚雷是成本最低的办法。为了防止伊拉克军队长驱直入,伊朗革命卫队和民兵还疯狂挖战壕,层层叠叠的战壕环绕城市,隔断田野,敌人坦克完全开不进去,自己的坦克也开不出来,两军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打“堑壕战”,世界各国看得目瞪口呆。
一到进攻的时候,伊朗人就开始人海战术,数万步兵钻出战壕冲锋。这些人头戴头巾,口呼“安拉”,遇到炮击后再撤退,每次都丢下大量尸体,却根本无法改变战局。两国的炮兵水平都很差,炮击基本听个响,谁先打空弹药谁就撤退。
两伊战争的军火消耗量奇大,这让世界军火商异常兴奋。
英国、法国、美国、苏联、中国这联合国五常都对两伊的军火贸易有想法。伊朗得罪了北约,也跟苏联关系一般,所以曾大量买中国军火,59坦克、歼7战机都曾大笔出口伊朗。伊拉克则左右逢源,全世界的武器照单全收。
因此,两伊战争一下成了万国武器展览,天上是米格25追逐f14,地上是T72打奇伏坦。这两国卖石油的土豪有的是钱,装备打坏了直接扔,国际军火市场一下子被炒得火热,短时间内的成交额高达千亿。
四、8年战争打光国运,中东一团乱麻
1981年9月,伊朗的反击战取得初步成效,领袖霍梅尼真的发动了几百万民兵参战,在各条战线上,伊朗随便就能调动10万以上的军队,这让萨达姆压力很大。在10月“阿巴丹反击战”失败后,伊拉克军队开始收缩战线,萨达姆开始思考如何“体面停战”。
1982年春,伊朗发起“胜利行动”,为夺回阿拉伯河沿岸发起总攻,在5月成功夺回霍拉姆沙赫尔。6月10日,萨达姆向伊朗提出和谈,但是伊朗领袖霍梅尼坚决不同意,他要的是复仇。
1982年7月,伊朗军队杀入伊拉克,进攻阿拉伯河重镇巴士拉。伊拉克人惊讶地发现伊朗军队前锋全是少年儿童,这些孩子手拿AK步枪一往无前,比训练有素的士兵还英勇。
渐渐的,伊拉克军队从侵略变成守土,两国在阿拉伯河两岸开始拉锯战,伤亡人数不断上升,1982年时加起来已经超过20万。伊朗对伊拉克境内大城市和油田进行空袭,但是飞机在频繁飞行后出现故障,不得不停机检修。缺少零件的战机被拆掉去维修别的战机,这导致伊朗空军总体实力下降,伊拉克得到喘息。
1982年末到1984年初,两伊杀的昏天黑地,各国的武器从波斯湾和地中海源源不断运来,像美国这样脚踏两只船的商人还两头卖武器,毫无诚信。伊拉克军队难以抵挡人海战术,最后不惜使用了生化武器,用芥子气和氯气毒杀伊朗军队,让联合国不得不出手制止。
1984年3月,伊朗的“曙光行动”结束,两国战线暂时固定。
在两伊战争剩下的时间里,两国在边境一直打“添油战”,但是谁也奈何不了谁。伊朗和伊拉克都对对方的油船和油田发起袭击,开始“袭船战”,无差别攻击两国的输油船,此举让世界油价飞涨,引发新的石油危机,终于引起安理会的注意。
美国和苏联等国派军去波斯湾护航,两伊居然多次袭击美国军舰,让美国国内一片哗然。
1986年,伊朗又对伊拉克进行全面进攻,渡过阿拉伯河进攻巴士拉。两伊40万人鏖战巴士拉,动用了包括生化武器在内的所有力量,造成17万人死伤。这次进攻一直持续到1987年,伊朗虽然伤亡惨重,但最终未能啃下伊拉克防线。
1988秋天,精疲力尽的两伊选择接受安理会决议,选择停战,伊朗总统哈梅内伊和萨达姆接受联合国“598决议”,两伊战争终于结束。
据统计,这场战争消耗掉了7000亿美元,直接掏空了伊拉克和伊朗的国库,两国经济倒退20年,等于回到了刚刚独立的50年代。两伊都向国内宣布自己获得了战争胜利,并举行阅兵仪式,两国的国界线没有丝毫变化,这场战争没有给两伊带来任何改变。
在体面背后,伊朗和伊拉克都债台高筑,尤其是伊拉克,从一个全民医保和免费教育的富翁,掉到了全国破产的边缘。伊拉克的债务太重,以至于让全国人民白给外国银行打10年工都不够还。最后萨达姆铤而走险,入侵科威特,引起了海湾战争,彻底葬送了伊拉克的未来。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没有重现的神话——拉开两伊战争的序幕》,陈振中
2、《石油因素对两伊战争的影响》 ,邢文海、冀开运
3、《不见光亮的黑暗隧道——两伊战争(1984-1987)》,陈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