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发||拂晓哨位(ID:fxsw2021)
来源||屈孝明(原舟桥团团长)
21集团军舟桥团(舟桥第90团)
1975年11月29日,由原建筑173团、兰州军区舟桥营、第二工区修理连等单位整编而成,驻地在甘肃省靖远县。
1979年在红咀子渡口进行79式带式重型舟桥定型实验,并将该套器材直接列装于团队。
1982年,舟桥第四营携带该套器材在永定河上为全国政协委员汇报演示,并编撰训练教材颁发全军舟桥部队。这是团队引以为豪的大事。
2008年又在该渡口进行了第三代重舟实验试训,后列装驻防长江的某舟桥旅。这两代重型装备实验试训,为舟桥兵的装备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过去的42年里,一代代舟桥兵时刻叫响“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口号,发扬“有苦能吃苦,再苦不怕苦”的精神,秉持“风雨同舟、逆水行舟、生命之舟”的团魂,时刻忠诚于党,维护核心,听从指挥,思想政治建设走在前列。始终把核心军事能力提升作为第一要务,冬练三九强筋骨,夏练三伏桥飞渡,连续十余年被上级表彰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参加了黄河中上游的所有演习中的渡河工程保障。2010年参加舟曲特大泥石流抢险救灾,被国家授予“抢险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注重加强全面建设,后勤和装备部门均受到原四总部和全军的通报表彰。团队也被原兰州军区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团”,并荣立集体三等功。 舟桥团驻地靖远县,社会依托条件较弱,团队原来分散居住在李家沟、法泉寺、面粉厂等地,营房设施落后,饮水、居住、交通等条件较差。一代代舟桥官兵不等不靠,自己动手,勤俭持家,主动作为,通过不懈努力,现在已经建成居住相对集中、保障比较完善、设施齐全配套、快速机动通畅的战备训练、工作生活环境。舟桥团驻地较为艰苦,经济建设基础较弱。一代代舟桥团官兵,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主动投入到抢险救灾、环境美化、扶贫救困等工作中,与当地政府和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驻地政府也被表彰为“双拥县”。舟桥团的发展变化,离不开驻地人民的支持,舟桥团的存在,更是支持和稳定了当地的发展,实现了双赢!
舟桥训练的特点决定了舟桥兵风雨同舟的精神价值。舟桥训练是集体作业,需要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常年在一起,养成了相互依靠相互帮助的习惯,增进了相互的感情。都说舟桥兵最讲感情,可能就源于此吧。
我们曾经是她的一名战斗员,我们自豪!
我们曾经为她的荣誉而战斗,我们珍惜!我们期望舟桥团的精神永存,我们祝福!
致礼舟桥第90团
四十二载军旗扬,鏖战黄河名声亮。铭记不忘七五年,整编成团驻村庄。六二舟桥桁板重,重舟模块编组强。七九带式新舟桥,红咀渡口验正样。两代装备列三营,直属分队搞保障。永定河上展雄姿,黄河上游练兵忙。三代重舟曾试训,定型生产战长江。铁打营盘流水兵,淘汰老旧换新装。克服天堑横飞渡,桥架南北路通畅。扶危救困爱人民,抢险救灾逢必上。全面建设过得硬,全军总部受表彰。强军战歌响连营,响应号召有主张。整编整合强战力,重整重塑新形象。坚决听从党召唤,毫不迟疑奔四方。团队不在精神在,严实作风传他乡。曾为团队添砖瓦,不负舟桥兵一场。昔日岗位做贡献,单位培育我成长。如今都成昔日事,他日思来情也伤。一朝谢幕成记忆,祝愿新程多鼓掌。靖远三合留身影,第二故乡永不忘。
营房印记
→→「拂晓寻踪」21集团军——永不磨灭的番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