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下半年,轰动一时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在日、伪、蒋的夹攻下宣告解体。冯玉祥的部下纷纷倒戈,或者解散,或者自立,或者投降蒋介石。只有抗日同盟军余部在爱国将领吉鸿昌、方振武的指挥下,计划夺取北平建立抗日根据地,当然这一左倾路线下的军事冒险计划最终还是宣告失败。从此之后,曾经纵横一时的冯玉祥彻底失败,再也没有掌握过军权。
一、抗日同盟军的瓦解
1933年7月,察哈尔抗日同盟军连克宝昌、沽源、多伦等镇,声威大震,国内各抗日后援团体慰问之电报如雪片般发来,总指挥冯玉祥趁势拟定了进攻热河省的计划,决定先攻热河,再图东三省。
正当此时,蒋介石却以“赤化”之罪名大肆攻击冯玉祥,并派庞炳勋、关麟征、冯钦哉等部16个师进驻察南、怀来、延庆一线,威胁抗日同盟军后方所在的张家口市,并公然声称如冯玉祥不下野,将武力解决同盟军。同时侵华日军两个步兵旅团及伪军张海鹏部共两万余人也集结在察东一带,准备阻击同盟军,这下同盟军等于是陷入了日伪蒋的团团包围之中。
面对如此险恶处境,同盟军内部也意见不一,吉鸿昌、方振武等主张继续打出抗日旗号,全军挺进平津地区;张允荣、张砺生则主张向西突围至甘肃、宁夏,与陕甘边红军会师;邓哲熙和徐维烈则劝冯玉祥暂时下野,把部队交给其老部下第29军军长宋哲元,算是保存实力的一种方式。冯玉祥考虑再三后,同意了第三种方案,随后便带着少数卫士去了泰山隐居。
冯玉祥一走,拥有8万之众的抗日同盟军也立刻四分五裂,其中孙殿英部4万余人在拿了蒋介石的一笔钱后,西进陕甘,遭到当地四支马姓回族军阀的阻击,最后瓦解。张砺生的察哈尔自卫军则自行解散;冯占海的东北义勇军被何应钦收编为第63军;佟麟阁的留守部队被第29军收编,宋哲元实际脱冯自立;只有由方振武、吉鸿昌等指挥的第2、5、18师拒绝收编,准备继续抗日。
二、第2师被宋哲元收编
冯玉祥被迫下野后,宋哲元随即带着第29军军部进驻张家口市,方振武、吉鸿昌带着第2、5、18师则转移到张北地区。其中第2师是以冯玉祥在山西汾阳办的军校生为基础组建,师长支应遴(解放后任山西省法院院长),下辖三个团。第5师师长宣侠父(1938年遇害)、第18师师长许权中(1943年遇害),这两个师都是新成立的民军,各只有一个团的规模。
8月24日,以柯庆施为首的前委召集各师团干部在二泉井子开会,讨论未来部队去向,会上大家也分歧较大,最后决定西进到河北商都县(1962年划入内蒙古自治区),与高树勋指挥的骑兵师会师,如果在商都站不住脚,还可以再转移到陕北去。但走到半路上,传来高树勋已经决定接受宋哲元改编、并拒绝同盟军通过的消息。
前委再次召开会议,决定部队调转方向向东到独石口一带集结,再南下进攻北平,准备在北平建立根据地。当时第2师走在全军的最后面,师长支应遴一度动摇,想也去接受宋哲元的改编,后在三个团长尹心田(解放后在南师大任教)、周茂兰(解放后任太原市园林局副局长)、贾振中(解放后任河南省委组织处长)的催促下才勉强跟上。走到半路上,张慕陶、王沛南赶到第2师,传达了前委要求南下北平的命令。
贾振中等人听后当场表示反对,认为北平驻扎有10万国民党军,前去进攻无异于以卵击石。正当双方争执不下之时,宋哲元已派出四个团的兵力赶来,包围了第2师并切断前往独石口的道路,在支应遴的劝说下,大家只好同意接受宋哲元的改编。之后第2师被缩编为第29军的一个团,王沛南、贾振中等已经暴露党员身份的则被迫离开部队。
三、同盟军转进平津
第5、18师在独石口会师后,柯庆施再次召开前委会议,宣布开除张慕陶党籍,理由是他向第2师贯彻东进的命令,以至于这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损失掉了。张慕陶原名张金刃,之前因为参加罗章龙分裂活动已经被开除过一次,不过柯庆施大概不知道此事。虽有一些人提出异议,认为有错能改就好,没必要开除,但因为形势紧迫,柯庆施没采纳。
独石口会议上,柯庆施还决定把同盟军的名称改成讨贼军,并维持原定的南下北平的计划,给部队下发的口号是“打到北平过中秋”。这一计划一看就具有浓厚的左倾冒险主义色彩,为什么柯庆施敢仅凭同盟军的1万人就去攻打北平的10万驻军呢?因为驻北平的东北军和热河军汤玉麟部曾偷偷派人来联络,约定一旦同盟军打到北平附近,他们就马上起义,配合活捉何应钦。
独石口是热、察、冀三省交界地区,按照《塘沽协定》算是非军事区,同盟军在这里行军时,日军飞机不时飞过撒下传单,要求同盟军尽早撤离。柯庆施和吉鸿昌、方振武率第5、18师翻山越岭,沿长城南下,几天后即来到北平怀柔地区。由于沿途村庄稀少,粮食筹集困难,有时只好在地里挖点白薯、土豆充饥,到后面甚至不得不杀军马充饥。
9月初,第5师正在怀柔某处村庄里休息时,刚被收编的东北义勇军冯占海部的骑兵部队就尾随而来,第5师团长张韬(原名张启东)带着一个营反击失利,自己也不幸牺牲,团政委谷景生(开国少将)负重伤。双方对峙一夜后,第5师趁夜悄悄撤走,临走时将张韬的尸体藏在某处山洞里,事后又派人将尸体取回,安葬在北平南苑,解放后移葬八宝山。
四,同盟军转战北平以北
同盟军随后前进到北平昌平燕山一带,这里是著名的明十三陵风景区,东北军第53军万福麟部就驻扎在这里。既然他们不准备起义,又不让路,同盟军只好进攻他们。十三陵守军完全没有防备,在同盟军的突袭下仓惶撤退,连刚刚做好的大鱼大肉也没来得及带走。当中央军第25师关麟征部的一个旅尾随而至时,同盟军除留下少量部队外,主力连夜脱离了与敌人的接触。
由于东北军和热河军未能配合起义,夺取北平的计划显然已经落空,柯庆施的备用计划是,如果无法夺取北平,则应设法转移到河北南部,配合当地的农民运动建立根据地。但由于国民党军中央军已经布置在北平以南,同盟军便只能向西越过平绥铁路。当同盟军途经北平昌平小汤山一带时,再次遭到东北军第53军万福麟部的阻击,双方再次爆发激战。
当同盟军第5师遭到东北军攻击时,原东北义勇军将领战韬骑着高头大马,披着黑色斗篷,率部赶来支援,并一路大喊道:“我们来支援你们!”虽然其他指战员都喊着战韬快点隐蔽,但他仍继续飞马前进,最后不幸被敌人机枪射中弹身亡。战韬,字天斌,毕业于东北讲武堂第七期,参加过中东路战斗和东北抗日游击战,他也是同盟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
在小汤山作战期间,日军曾派出一个参谋到同盟军总部,先是把吉鸿昌和方振武大大夸了一遍,然后提出日军可以提供炮弹子弹,帮助同盟军反蒋。吉鸿昌当即答道:“我们是抗日军,怎么能接受你们的援助呢?”日军参谋顿时无话可说,只能悄然离去,此后附近的日军驻军就在何应钦请求下开始炮击同盟军驻地,这炮弹钱还是何应钦以每日结算的方式付给日军的。
五,同盟军兵败小汤山
同盟军经过几次反击,占领了小汤山的一个村子。这时已是下午三时左右,趁着吃饭的功夫,吉鸿昌问连长张公干(解放后任内乡军分区司令):“你看我们到底能不能拿下小汤山?”张公干老实回答说:“咱们兵力少,弹药不多,又是一片开阔地,我看够呛。”吉鸿昌想了一下说:“你们抓紧吃饭,吃完饭就进攻小汤山,到时候我来支援你们。”
吃完饭,吉鸿昌、方振武都袒露右臂,抽出大刀,看来是要亲自带队冲锋的架势。吉鸿昌对着战士们狠狠说道:“我们穷人就是不怕死,我们现在不用枪,就拿刀和他们拼!”说着“杀!”的一声,吉鸿昌便率先举刀向敌人阵地冲去,其他指战员也都怒发冲冠,纷纷举着刀跟着冲锋。敌人被同盟军的这股气势吓坏了,很快溃退出小汤山,并丢下四门火炮。
虽然占领了小汤山,但同盟军的处境仍相当不利,不仅自身已经弹尽粮绝,中央军第25师和晋军第32军也已从四面包围而来。最终,经北京八大团体调停,吉鸿昌和方振武同意离开部队,并由第32军军长商震出十辆卡车把第5、18师的高级干部(包括化名“张大鼻子”的柯庆施在内)全部安全运走。虽说达成了协议,第25师师长关麟征却不想放过吉鸿昌和方振武。关麟征派人拦下卡车,想要杀掉吉鸿昌、方振武,但商震早已在路上偷偷将其二人放走。同样是抗日名将,关麟征为什么手这么狠?毕竟各为其主,那时的关麟征对蒋介石可是忠心耿耿,西安事变时关麟征听闻蒋介石被抓,当场昏厥。蒋介石有这样的授意,关麟征自然言听计从。
剩余的同盟军部队则由何应钦收编,被缩编为一个独立旅,由吉鸿昌的参谋长崔贡深任旅长。后来何应钦想让崔贡深改任高级参议,实际上是要架空他的意思,崔贡深没有接这个职位,直接跑去泰山追随冯玉祥了。没多久,何应钦就将独立旅缴械遣散,至此,轰轰烈烈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终于走到了尽头。
吉鸿昌和方振武的失败,标志着冯玉祥彻底失去了军权,虽然在之后的历史进程中冯玉祥还多次登场,但再无以前的意气风发和影响力,一代豪杰从此成为历史的看客。
本文作者:迪尔,“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任何媒体、自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读者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