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金秋十月,山东海阳。这个地处胶东半岛、黄海之滨的小县,曾因革命战争年代广泛开展地雷战斗争,涌现出无数民兵英雄而闻名全国。中秋节刚过,当地青壮年劳力白天在庄稼地里忙碌,傍晚时趁着潮流下海捕鱼。10月6日晚上,大辛家公社(现已并入海阳市留各庄镇)小辛家村的几个渔民结伴在村东海面上张网拉鱼。将近9点时,海面上突然传来一阵马达声,但听起来既不像附近几个村子捕鱼的小机动船,也不像大机帆船。马达声越来越近,渔民中一个名叫辛泽同的青年大声喊道:“碰网了!”要是其他的渔民,听到这一声肯定赶紧调转船头,谁知对面船上的人竟一点反应都没有。
渔民中稍微年长一些的辛乐尧马上心中起了疑问。他是民兵排长,这两天刚刚接到上级通知,说是要警惕台湾特务在海阳登陆,难道这么巧,今晚就碰上了?他一边和大家拉网,一边仔细观察海面上的情况。这时月亮刚刚升起,借着月光,模模糊糊地看到东北方不远处有两只小船,正对着他们驶来。船上坐着不少人,样子鬼鬼祟祟,等对方也发现辛乐尧他们的船后,两只小船立即分开,先是掉头向东南方向驶去,然后转了个弯,又改向东北方向。辛乐尧对大伙说:“拉网用不着这么多人,看起来不像渔民,一定不是好人!十有八九是特务!”辛泽同自告奋勇:“我跑得快,回去报信!”
就在辛泽同赤着脚往驻军营房跑去的时候,那两只小船已经来到行村镇小滩村村南海滩上。十几个人乱哄哄地从船上跳下来,然后小船的发动机再次启动,往深海方向开去。这一切,全都落在正在村南海滩上拉网的村支部书记眼里。恰好当天白天他刚刚按照上级要求,传达完提防匪特的工作,所以立刻断定这伙人就是来犯的特务。他与辛泽同几乎同时来到了驻军营房,报告了有特务在海阳登陆的情况。
当地驻军接到群众报告后,立即请示上级,得到的指示是:“让开一条路,让特务进入我们的口袋里,关门打狗!”原来,早在3天前,也就是10月3日,海阳驻军部队刚刚结束国庆战备任务,就接到上级命令,要求部队再次转入三级战备。是什么情况让形势变得如此紧张?而且2天之内,三级战备升为二级,二级又迅即升为一级。部队指战员一时都摸不着头脑。直至10月5日夜,海阳县委和驻军再次收到敌情通报,谜底终于揭开,原来一小股美蒋匪特将于10月6日晚在海阳凤城以东、乳山口以西沿海登陆,上级要求“务必就地歼灭、不留后患”。接到通报后,县委和驻军立即成立了剿匪指挥部,做出了周密部署,决定在全县设置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沿海岸线设置,从凤城到乳山口海岸上,广设岗哨;第二道防线沿着沿海公路,从东村到乳山夏村的公路上,同样派人放哨;第三道是严密封锁发城到乳山的公路,绝不让一个特务漏网。而且相关部署,已经通过各级党委、公社,通知到了基层各个村子里,要求各地发现敌情立即报告。军民齐心协力,撒开天罗地网,将三道防线防守得如同铁桶一般,单等着这股特务自己送上门来。
却说在海滩上登陆的那伙特务,临行前他们刚刚就地提升了军衔,那些激动人心的壮行讲话还在耳边回荡:“你们是反攻先锋、光复大陆的精英,是党国之天之骄子、国军栋才……”哪里知道前面等着他们的是一张大网?这支番号为“山东独立第12纵队”的队伍,正是美蒋向大陆东南沿海地区大规模派遣武装特务计划的一部分。从1962年起,国民党当局提出了“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目标,利用广播电台,昼夜不停地向大陆广播,煽惑群众,鼓动闹事,指挥策动潜伏特务、残余反动分子进行各种破坏活动,进而发展到试图建立所谓的“游击走廊”。蒋介石还对残破不堪的国民党特务系统进行整顿,成立“国家安全局”,改组了专门对大陆进行破坏活动的“国防部军事情报局”,派儿子蒋经国和亲信特务头子叶翔之分别出任局长。
为了实现“反攻大陆”的迷梦,“国家安全局”从撤台的国民党军队里挑选出一批反动军官,充当司令、支队长等,又从现有情报人员中选择了一批特工人员分任纵队、支队副司令、副支队长和电台台长,再者招募从大陆逃来的恶霸、地富分子,组织他们“打回老家去”,总共搜罗了5000余人,分别集中在各特务机构设立的桃峰、玉山、沙琅、莲花岛、小洲岛等地的训练基地,聘请美军教官对他们进行射击、格斗、游泳、驾驶、测绘、爆破、绑架、跳伞等训练,教会他们化装、识读简化字、收发报、跟踪、暗杀等技能。从海阳登陆的这伙特务一共16个人,都是经过这种集中训练,选派出来的“精英”。这伙人的头目叫做张吉元,代号“罗汉”,是山东荣成人。此人心思缜密,精明透顶。晚上9点多刚一上岸,就召集大家钻进刺槐林里,开了个小会,铺开地图研究讨论一番后,决定先派2人翻过小峰岭,前往驻守在此地的解放军兵营察看动静,其余14人朝菩萨顶方向窜进。
先说这2名负责打探消息的特务。他们偷偷摸摸溜到了小辛家村驻军营房周围。驻军部队为了避免群众产生恐慌情绪,自10月3日以后一直保持内紧外松的状态,6日当天是星期天,部队按照惯例,当晚仍照常放映露天电影,军民一同进场观看。2名特务见此情形,暗自高兴,心想这下可以趁虚而入。没想到虽然电影没放完,营房周边却有解放军的流动哨。发现特务身影后,当晚执勤的战士刘兴义马上喝问:“口令!”连问三次都没有应答,刘兴义大喊:“再不回答就开枪了!”特务情急之下,失口回答:“口令保密!”紧接着,就射来一梭子子弹,然后转身就跑。刘兴义手臂负伤,但仍紧追不舍。追了一阵子,见特务仍不停下脚步,他果断瞄准其中一个,开枪射击,那名特务应声倒下、命断气绝,另一个却趁机向西北方向的窑头村跑去。
此时,各村早已按照部署进入戒备状态,民兵全部出动进行巡逻。窑头村民兵连长李绪发正带着几个民兵在村子周围巡逻,听到喊声和枪声后,立即下令向跑在前面的黑影追去。追到村北小河边时,特务躲到了一棵大树后,双方形成了对峙。李绪发不知道特务身上带有什么武器,如果直接进攻,可能反而要吃亏。藏在树后的特务,也搞不清周围有多少民兵,在什么方位,也不敢贸然开逃。李绪发是个复员军人,具备一定战斗经验,心想如果特务往西北跑,很可能跑出设好的包围圈防线,给最终歼灭匪特造成麻烦,一定要让他向东跑,进入“网底”。于是,他故意大声喊道:“西面一排、二排,都给我上!”特务一听,正中下怀,撒腿就往东边菩萨顶方向逃跑。
菩萨顶及周边小峰岭、南天门、石屋顶一带,峭壁嶙峋、山崖叠嶂,海拔最高超过310米,站在山顶,居高临下,可以远眺近30里地,没有任何遮挡,但山上杂草丛生,地形复杂。就在2名探路特务1死1逃的同时,张吉元带着其他人也正在爬菩萨顶。出发前,特务机构已经处心积虑准备了各种物资,让他们做好长期潜伏准备,包括仿制的解放军军装、鞋帽、肩章、帽徽以及大陆干部、工人、渔民等各色人等的服装,用来在登陆后伪装,甚至还有公安局的印章和信笺等,以及部分伪造的人民币,用于收买人心、壮大队伍。张吉元等人进山后,一路走一路埋,把部分不便携带的长短枪、炸药、电台及金条、手表等物埋藏起来,并分别做上记号,打算潜伏成功后再过来取。
当他们爬到半山腰时,山下的40多个村庄已经尽收眼底。只见村村灯火通明,所有大路上都有火把晃动,一条条火把组成的巨龙正在向菩萨顶汇集而来。显然登陆的消息已经走漏,这些都是前来抓捕他们的解放军和民兵!张吉元盘算良久,最后叹了一口气,说道:“看来我们已经被完全包围了!”怎么办呢?十几个人商量来商量去,商量出两个方案:一是就地占个山头,凭着手里的十几条枪和1000多发子弹,死拼到底,“不成功便成仁”;二是假投降,反正共产党一贯的政策是优待俘虏,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以后伺机东山再起。结果包括张吉元在内的13个人同意假投降,剩下的1个顽固分子,因认为此举“失节”愤然离队,不知去向。张吉元便脱下白衬衫,扯成布片绑在树枝上,做成投降用的小白旗,派2个特务举着,先慢慢向山下摸去。半道上碰上了民兵,说明来意后被押解去了驻军营房。
其实张吉元猜的一点没错,此时驻军和民兵确实已经把菩萨顶围了个水泄不通,正有计划地派出小分队搜山。根据2个特务交待的情况,剿匪指挥部又派出一个连的解放军,按照其指示的方向严密搜寻。搜到半山腰的旗杆营时,发现有11个人衣衫不整、灰头土脸,正蹲在地上吃着压缩饼干,旁边还东倒西歪放着几支枪,马上断定就是那伙特务。“举起手来,不许动!”战士们一拥而上,命令特务们解下各自球鞋鞋带,再用鞋带把他们的双手反捆在背后,分组押送下山。这时已经是10月7日的黎明时分。
然而,战斗还没有彻底结束。在窑头村被李绪发赶到菩萨顶以及不愿投降而离队的那2名特务,到底去哪儿了呢?驻军副师长唐笑宜判断,根据前面军民和投降特务提供的线索,这2名匪特肯定还在菩萨顶,谅他们插翅也难逃。正当准备下令搜山时,海边和山上突然起了大雾,对面不见人。唐笑宜考虑了一下,认为这么多部队和民兵在雾中搜山,连队之间、军民之间互不认识,加之大家擒匪心切、立功心切,很容易发生误会,误伤自己同志,而且特务手里都是美式装备,又占据地形优势,趁雾袭击,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下令部队和民兵暂停行动,原地待命,等大雾退去后再做决定。
上午10时左右,大雾稍退。正在菩萨顶待命的某部侦察连,接到了搜山命令,他们抓紧吃了几口干粮,便开始了行动。一个个岩缝,一块块山石,一蓬蓬乱草,都被仔细检查过,最后一直搜到了石屋顶。这个山顶东西两侧是悬崖峭壁,两面有两块大石头组成石壁,上面搭了块巨石,像个棚顶,背面又被另一块石头堵了起来,因此天然形成一个石屋,故名石屋顶,传说乾隆年间曾有道士在此修行。石屋顶地势险峻,只有南面有一条小路可勉强通行,坡度却有70多度,非常难走,连当地老百姓都很少爬上去。那2名特务,夜间居然在山顶上相遇,正躲在这石屋里,他们居高临下,早早就看到了侦察连战士,虽然已知难逃厄运,却还准备做最后的垂死挣扎。
侦察连战士赵庆国,第一个沿着犬牙交错的石头路冲了上去,战友们紧随其后。接近石屋时,赵庆国突然看到2个特务黑洞洞的枪口正对准自己。说时迟那时快,虽然来不及扣动扳机,赵庆国还是本能地站到了枪口和身后战友之间,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敌人的子弹。2名特务开枪了,由于距离极近,3发子弹都击中了赵庆国脸部左侧,他仰身一倒,随即滚下了山坡。赵庆国是一名年轻的老兵,19岁就参军入伍,刚刚领到“超期服役”荣誉证章,本来还有不到2个月就要被提拔为少尉军官,但他的生命就这样永远地定格在了24岁,战友们怎能不为他惋惜痛心?赵庆国的牺牲,激起了战士们消灭这2名匪特的怒火。排长赵风高顾不上悲痛,几个健步跃上小路,将3颗捆在一起的手榴弹扔进了石屋里。只听“轰轰”巨响,两名特务1死1伤。受伤的特务见势不妙,连忙扔下武器,满脸是血地爬出来,向我军举手投降。
至此,海阳军民总共用了13个小时,就将登陆的16名特务全部消灭。匪特被押送到海阳县公安局监狱,由提前赶到的山东省公安厅领导突审。通过审讯得知,这支“第12纵队”人数不多,级别却都不低,除张吉元是上校军衔外,还有两名校官,其余至少都是中尉以上军官。他们出发后,先乘船到韩国的鹿岛港,那里是蒋介石与韩国根据秘密协定,议定的反攻“跳板”,休整3天后,他们又乘坐伪装的日本渔船“第二明石丸”号,于10月6日下午6时左右到达胶东半岛附近的公海,然后携带武器装备,换乘两艘机动小艇,趁黑夜在海阳沿海地区登陆。登陆后,启动小艇上的定时装置,让其退回至深海区,自动沉入海底,以消除罪证。上岸的16人,打算设法分组潜伏下来,如果无法成功,则准备退入山区打游击。这些痴心妄想,最终被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淹没,以失败而告终。
1963年11月10日,海阳驻军、民兵及群众万余人在县城召开大会,庆祝歼灭这股美蒋特务的伟大胜利。而国民党当局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却宣布这些特务已全部“成仁”,追认张吉元一行为烈士,为其大张旗鼓召开追悼会,向其家属发放抚恤金,借此迷惑视听。其实,这些“烈士”在大陆活得好好的。张吉元等人被关进监狱后,第一顿饭是大米饭、白菜炖猪肉。在今天看来,这顿饭不算什么。但在当时全国还尚未从三年困难时期中完全解脱出来的情况下,则算是很丰盛的,同时监狱管理人员吃的却是窝窝头和萝卜汤。
故事到这里还没有完全结束。党中央对这些投诚、起义、被俘的国民党武装特务可谓是仁至义尽,不仅一律实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立功受奖的政策,而且要求山东省和有关部门一定要把他们改造好。监狱管理人员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山东省公安厅还专门组织被关押的国民党特务,参观工厂、农场和农户,让他们与旧社会进行对比,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教育他们改邪归正。1965年12月,张吉元等9名特务获得宽大处理,并给予他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权,愿意回去的给足路费、提供方便,不愿回去可以留下来,人民政府安置就业。张吉元等人都选择了留下来,大家纷纷表示与国民党反动派彻底决裂,绝不再为其卖命,有的安置在农场,有的安置在良种繁殖场工作,还有的回原籍就业。
其中,大部分人真的是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从此自食其力、安度余生。但张吉元并非如此,虽然他表面上主动接受改造,表现十分积极,实际上内心毫无悔意,还是在菩萨顶上“假投降”的打算。出狱后,他与同批被释放的特务初善云合谋,于1967年自行组织了“大陆后方游击指挥部”,企图凭借自己对大陆情况的了解,接应国民党反动派“光复大陆”。他们先后发展成员24名,书写了8封反革命挂钩信件,试图与国民党特务机关取得联系。但在我军民的严密监视下,张吉元等人的阴谋不过是一枕黄粱,他所建立的反革命组织也很快被侦破取缔。张吉元、初善云这2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跳梁小丑,也于1970年3月被依法判处死刑,和“反攻”迷梦一道,最终都被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