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21日,中国军队在淞沪战场大场方向发起反攻,反攻部队涉及到三个师,全线反攻。
而中国军队为什么要向大场地区一次性投入多支部队进行反攻,这个和日军的作战部署有关系。
大场镇为何如此重要
在当时的战况中,淞沪战场的战线已经呈胶着之势,直趋嘉定、遮蔽南翔的企图已经不能实现,因为这里的中国军队左翼作战军的抵抗非常的顽强,这里也是当时淞沪会战最为激烈的战场,为什么日军要从嘉定这头走?
原因是突破这里就可以绕到中国军队中央阵地的侧背,包抄中国军队,但是这目前来讲,这件事已经行不通了。从上海派遣军登陆到9月30日,上海派遣军的第3和第11师团就伤亡了一万多人,血肉磨坊罗店推进了3公里。
所以日军随即改变了策略,放弃攻占杨泾河西岸的企图,直接从中国军队的中央作战军所驻守的大场镇进行中路突破。
日军的目的非常的明显,就是想从大场突破然后苏州河,把上海北面的中国军队全部消灭,当时大场还被中国军队占领,而对面的蕰藻浜阵地已经是炮火连天,如果蕰藻浜失守,日军直趋大场,中央作战军就有被切断后路的危险(看地图)。
连松井石根都说:攻大场,须渡蕴藻浜。
日军第9师团在强渡蕰藻浜后,在南岸建立起来一公里的阵地,就这样,日军的进攻目标已经直接指出了就是大场,而在蕰藻浜的一线阵地上,中国军队伤亡惨重,新开上来的川军第20军以及湘军第19师均都打光了,而这个地区的税警总团虽然装备先进武器,但是同样是伤亡惨重。
大场阵地的稳固,关系到上海和数十万中国军队的命运,所以,在10月间,淞沪会战的主战场转移到了蕰藻浜和大场沿线一带。
当时中央战线的中国军队面临的情况非常的糟糕,头上是日本人的飞机和炮弹,身体泡在积水的战壕当中,尸体泡在泥水中开始腐烂,一线部队甚至连饭都吃不上,连罗卓英都回忆因为饭送不上去,出现了士兵饿死的问题。.
当时淞沪会战的中国士气非常的高昂,在1937年,是抗日救亡的高潮时期,淞沪会战之所以坚持这么久,其实从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的表现看,有误了事的,有丢阵地的,有抗命的,但是就是没有屈服和妥协,各派系军队均是如此。
大场反击是怎么回事
蕰藻浜地区同样战事焦灼,总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第三战区打算开展反攻,当时副参谋总长白崇禧是支持的,而且是力主反攻。
而反攻的主力,放在了第48军身上,第48军是桂系部队,于10月15日开进上海战场,接替川军阵地,当时中央军各部队已经都打得差不多了,而新上来的桂军,除了士气高昂外,武器在地方派系里也是很先进的,按照第21集团军兵站分监蓝香山的回忆:桂军在抗战前已经买了5万支德国枪,1000挺机关枪,钢盔5万顶,而且,在上海战场的地方军中,桂系戴有钢盔,穿黄色军服,与其他部队不一样。
在当时很多人认为,桂军在地方派系里最能打,因为桂军民团办得很不错,训练也比其他部队要完善,士气高昂,装备较为精良,所以认为在各地方军中,桂军被认为最能打,连桂军自己都默认这个说法。
顾祝同跟老蒋碰头后,认为可以试一下。为此,老蒋前往苏州跟顾祝同、白崇禧等人商量作战部署,最后定于10月21日晚进行反攻。
第21集团军的部队番号为:第48军,下辖173、174、176三师。第7军,下辖170、171、172三师,共六师。
大场反击到底投入了多少部队
当时说桂军一下子投入了6个师对大场进行反攻,是不正确的,纯属以讹传讹,第三战区的第5号作战命令写明是6个团编成攻击军(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些文献要写成8个团,而且其他内容一模一样)。
而具体的命令来自于中央作战军10月19日第8号命令,要求第21集团军新到之部队编成攻击军,协同左翼部队开展攻势..........
而廖磊在给第21集团军于10月20日16时在章家巷前进指挥所下达的命令为:第19师(湘军)附第1022团策应攻击军战斗,173师附1025团(174师所属)接171及174师阵地,在攻击开始时,协同攻击军战斗,另一部守卫原有阵地。174师(520旅)在桃源滨到谈家头原有阵地一线准备攻击,176师(只有1051团,该师514旅22日到达战场)附1020团(173师所属),在姚宅、陈家行一线阵地准备攻击。171师(511旅,欠508旅)为攻击2线师。
这六个团,就是这么来的,173师1020团,174师1025、1039、1040团,176师一个团1051团,171师1022团。当然了这些番号是根据战斗记录写的,其实,进攻的6个团非常的模糊,没有详细的说明,有的出击了有的没出击。
从攻击阵容上看,第7军只有一个团参加大场反攻,也就是说,大场反攻的21集团军里只有48军三个师加第7军一个团出动了,结合参战桂军将领的回忆,当时是48军三个师由原阵地出击,步兵单干,一线平推,各级指挥官手中无一预备队。
那么,当时参加大场反攻的第21集团军总共来了多少部队呢?
根据第三战区10月15日第4号作战命令关于中央作战军部署的部队番号,第21集团军的部队番号为第171、173、174、176四个师。而没有看到第172师的踪迹,因为172师在连云港,170师来淞沪了吗?来了,但是没有带出来番号,根据当时170师团长沈治的回忆,第170师是在大场地区担任防御的,所在团的番号在171师下面,即1016团,也就是508旅,508旅没有参加大场反攻,这一点在任何回忆录里都能确认。
先期来到淞沪战场的第21集团军的番号是怎样的呢?比如殉国的522旅旅长夏国彰,其部队番号居然隶属4个师之多,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就和当时的战斗编制有关系了,因为抗战爆发,各部队北上抗日的实际出发时间均不一样,第7军和第48军所属各部队原掌握的部队已经拆分,比如第170师下属508、510旅,但是到上海时其实48军下面的三个旅是第7军的,而48军随后出发的三个旅,直接调拨给了第7军,是519、522、528三个旅。
比如第48军174师522旅随后补充到170师,508旅调拨171师,由于后来吴福线的溃败,第170师522旅进驻吴兴,但是在夏旅长殉国后,给出的信息是174师夏旅长。170师另一旅番号多少呢?是519旅。
所以在很多书中,能看到夏国璋旅长的信息是:170师夏旅长壮烈殉国。
而当时的进攻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日军陈家行、顿悟寺、桃园滨一线正是日军第9和第13师团主攻方向上的主要进攻地段,兵力火力集中,中国军队根本压制不了日军炮火,全凭血肉之躯在钢铁风暴下向敌人冲锋,所以虽然官兵悍勇,但是无法突破日军阵地,伤亡惨重,旅长伤亡4人,团长伤亡10人,攻击顿挫。
伤亡到底是多少?
第21集团军所有部队,从10月21日到10月23日,顶了三天,最后伤亡过大,撤下了阵地。
而在淞沪会战中,阵亡的旅长以上军官为15人,而第21集团军伤亡4人(阵亡三人),要是像网上说的阵亡9人,不知道是勇猛呢还泼脏水。
而且,谣言太吓人了,来了6个旅,攻击6个团,网上变成了6个师,伤亡6万人,这不是打扑克出个666甩炸,这是历史和活生生的人命,就这么随便造谣吗。
至于有多少人,截止到10月23日,21集团军一个团1500人,以上不多满打满算是19个团(176缺个一团),因为是乙种师,2旅4团,考虑到加上直属部队,大概在32000人。
拿174师来说,174师两个旅在大场蕰藻浜的损失为:513旅伤601人,阵亡1832人,520旅伤1505人,阵亡1871人,总共5298人,7000多人的部队,这个伤亡非常触目惊心。
到底总数伤亡多少人呢?第48军伤亡人数是8126人,174师伤亡最为严重。
这里面就暴露了一个残酷的事实,1937年的日军战术再呆板,也是海陆空一体的军队,陆空协同也能玩明白,火力更是强大,对手不是当年的红军,也不是墙里跌到墙外的中央军,整整差了一代的武器和作战观念还是葬送了这支淞沪生力军。
这事怪白崇禧和廖磊,和士兵没有多大关系。
日军的情况
而且,日军当时在干嘛?
日军准备要进攻,根据日军第9师团19联队第一大队的阵中记录,当时在21日午后5点30分开始准备炮火,第一大队与第三大队开始攻击,炮兵午后4点开始准备,开展30分钟炮火准备,并且该大队准备向陈家行开始进攻,陈家行出击的部队在哪里?是第176师。
第一大队的四个中队准备向陈家行攻击前进,这就很扯了,根本没有侦查,日本人根本就是没有停顿,一直进攻,这个前线反攻,被日军称为:夜间逆袭。
而且这个第5中队以及第7中队遭到第176师大量手榴弹和重武器的攻击,但是该部队在“击溃逆袭”后,“对方遗尸150具”,己方死亡5人,伤12人。
根据第13师团第65联队第二大队当晚记载:当晚敌五六百人逆袭,击退后对方“遗尸200”具,当时第二大队阵地为老陆宅,是第174师。
考虑到日军伤亡不靠谱,战果扩大,但是这个死亡数字加上受伤数字一定是巨大的,这还是一个中队造成的伤害,可见当时的战况有多么的惨烈。
写在最后
唠唠叨叨地写了这么多,因为资料非常的纷乱,整理起来也不容易,但是对于一些风气,还是觉得得说两句,毕竟是打击历史虚无主义。资料缺失固然造成数据不准确,但是总体的方向是正确的,抗日战争与中国将士的牺牲不能够靠一些人为了博取眼球博取关注来胡编乱写,这既是对于牺牲将士的不尊重,也是对于抗战严肃历史不尊重,淞沪会战,是全面抗战的高潮时期,从士兵到将领,没有怂人,也没有划水的,没有屈服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