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在苏联的支持下,北朝鲜向南韩民国发起了统一半岛的朝鲜战争,由此远东局势一下子又变得硝烟弥漫。
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此时此刻,刚成立一周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预料到了未来局势的发展,为了避免当年“甲午海战”的历史在这个新生的国家重演,中央将四野最精锐的几个军紧急调往东北组成了“东北边防军”,而“欲知兵者,必先选将”,入朝参战非同小可,更何况是同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参战,于是中央点名要求三野的代司令员粟总担此重任,随时做好入朝参战的准备。
然而,由于粟总的身体却让他无缘朝鲜战争,早在朝战爆发之前,粟总便着手准备“金门战役”,可是在“金门战役”前夕,粟总突然晕倒,自此之后回到青岛调养,虽然和在南京时候相比,症状已经减轻了不少,可是他的手还是抖得厉害,每日阅读不能超过20分钟。
也因此,粟总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前往朝鲜之后,中央启动了第二套方案想让林总前去朝鲜指挥作战,可是林总一是不同意打这场战争;二来身体也是出了点状况。
也因此,最终这个艰巨的使命落到了彭老总身上。
当然,我们今天考虑的问题是为何当年中央首选的是粟总,而非林总呢?
我们从表面来看,林总担任志愿军司令更适合:
- 首先第一条四野的兵都是林总的老部下,林总对他们也很熟悉,因此彼此之间也能够密切配合;
- 其二林总在东北有过三年的指挥经验,当时的四野之中也有不少朝鲜将领,因此和朝鲜方面之间的联系也会很顺畅。
可是,中央偏偏选择让粟总担任,这当然不是说粟总的军事能力就比林总强,坦白来说两人的指挥能力各有千秋,可是当时朝鲜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去考虑确实是粟总更合适。
粟总擅长打逆风仗
林总的打仗特点是精于算计,指挥作战非常谨慎,力求稳扎稳打,不打无把握之仗,也正是因为此林总的四野是四大野战军之中战损最小的,可也正是因为此一点也不再首选之列。
就拿辽沈战役来说吧,就攻锦州一事就和中央产生的分歧,当时林总的意见是先打长春次打锦州,因为攻打锦州属于长途奔袭,同时呢?关内的国军部队有随时增援的可能,固守沈阳的卫立煌军团也可能在攻打锦州的时候半路袭击,因此秉着万事求稳的方法林总想要先攻打长春再攻打锦州。
然而,事实证明是林总想到的对面的卫立煌也想到了,他想引诱卫立煌从沈阳出兵的图谋也最终破产,因此林总不得不放弃攻打长春执行中央的战略攻打锦州。
的确,林总的谨慎性格让四野的军队几乎无往不利,可是也正是因为其过于谨慎,对于朝鲜战争他持反对态度,认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不一定能打得过美军。
抗美援朝我们要面对的是当时世界第一号的强国美国,有许多的恶仗和硬仗要打,林总的这种过于谨慎的性格反而可能会坐失战机,因此只有派遣一个胆大心细的指挥员反而可能会好一点。
而善于打硬仗恶仗的除了彭老总之外,粟总也是这方面的天才,和林总稳扎稳打的作战方式来说,粟总的作战方式是能打、会打、敢打,他的作战特点是胆大心细,而且往往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因此华野是三大野战军之中歼敌数量最多的。
就拿孟良崮战役来说,当时所有的人都为粟老总倒吸了一口凉气,外围国民党的24个师45万大军正朝着孟良崮开来要来个中心开花,而我解放军战士在兵力上仅仅只有27万人,又没有攻坚的重武器,面对孟良崮这样地形险要的山区其实是很困难的。
可是就是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张灵甫的整编74师硬是被粟总打下来了,整编74师号称“御林军”是精锐中的精锐,事后林总也称赞道:“粟裕尽打神仙仗”,事后主席也曾经评价道:“你歼灭74师有两个人没有想到,一个是老蒋,一个就是我。”
之后的淮海战役更是如此,徐州战场上有将近80万老蒋的军队,而且其都是老蒋的精锐美械师,华野加中野加起来才只有60万人,武器装备还不如人家。
可是,就是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粟总居然硬是把这锅“夹生饭”给吃了下去,先是来了个小淮海战役包围了黄百韬兵团,并在预定的期限内覆灭了黄百韬兵团,这一下直接把老蒋打懵了,前来救援的黄维兵团不但没有达成救援目的,自己还被包围了。
在达到了战略的第一期的战略目的之后,粟总将小淮海打成了大淮海,以24万疲惫之军包围了杜聿明30万大军,之后分割包围让杜聿明各部队之间无法协同作战。
纵观粟总在解放战争之中的战斗来看,其每一场仗几乎都是在绝境之中翻盘的,所以才会才会称赞道:“这锅夹生饭硬是让他吃了下去。”
朝鲜战场,志愿军要面对的是装备精良的美军,就从对手的等级来说,志愿军就要做好打硬仗、恶仗以及逆风仗的准备,林总的大兵团指挥能力不亚于粟总,可是就在这一点上不如粟总。
而彭老总和粟总就是非常擅长打这一类仗,而且比起彭老总来说,粟总也更会打巧仗,之所以粟总是志愿军司令员的第一候选人就是因为其军事上的成就。
粟总本人也同意入朝作战
抗美援朝最终林总失之交臂的原因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不支持志愿军入朝作战,而且他认为就算是入朝作战也只是小规模的小打小闹,也正是因为此一点最终才由彭老总担任。
不过,很多人对于粟总在入朝前夕病倒的情况感觉很“耐人寻味”,认为他和林总一样,也不支持入朝作战,可是事实上我们从资料整理来看,在入朝作战这方面,粟总在战略上和中央是高度保持一致的,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一点就是当年粟总和陈老总的谈话之中,朝鲜战争爆发之后,中央在1950年7月10日召开了会议,会议上通过了东北边防军的组成以及粟总担任志愿军司令的决议,这是中央第一次点名粟总担任志愿军司令。
会后不久,主席亲自打电话给当时担任上海市长的陈老总传达了中央的精神并交代了任务,其中一个任务就是向粟总传达随时入朝参战的准备。
事实上,当得知美国入侵朝鲜和派出第七舰队的时候,粟总也已经留意到了方方面面的情况,在和陈老总的交谈之中,他也高度认可中央的想法:
“来者不善!中央指出的对,防人之心不可无,特别是美帝国主义,它的侵略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也就是说和林总明确表态反对出兵的态度相比,粟总本身在战略上也是认可中央考虑问题的角度的。
在得到了中央明确要求他担任志愿军司令的时候,粟总也积极听从中央的调遣,在入朝作战前,粟总专门收集了美军的作战资料,这其中包括了联合国军的作战特定、武器装备等等,尤其是美军的空军粟总尤为关注。
在收集资料的同时,粟总还特地要求中央配合9兵团入朝作战,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和四野部队之间的协调问题。
从这几件事情可以看出,在战略上粟总是和中央高度吻合的,在对入朝作战上,粟总也专门做了详细的准备。
中央也考虑到粟总和四野的同志可能不熟悉,为此特地派了一个四野出身同时又和粟总共过事的肖劲光大将担任粟总的副手,在红军时期,肖劲光曾经担任红七军团的政委,粟总则担任过参谋长,两人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很好。
入朝作战前夕,唯有粟总抽的开身
在当时,我军经过了20多年的武装革命斗争,新中国开国之初可谓是名将云集,可是在这千千万万的将领之中,拥有大兵团作战经验的人可谓是寥寥无几,从当时情况来看唯有粟总、徐帅、刘帅、彭老总、林总以及陈赓大将,然而从1950年6月至7月的情况来看,当时能够抽的开身前往朝鲜的唯有粟总。
彭老总在解放战争后期率军挺进大西北,以摧枯拉朽之势打垮了西北马家军,在这之后致力于西北五省的经济建设;徐帅的身体一直是一个大问题,在解放战争太原战役的时候一直要坐在担架上才能指挥战斗,之后更是因为身体实在负担不了高强度的工作只能在这之后交由彭老总指挥;林总的身体也是如此,相较徐帅他的身体情况稍微好一点,可是当年38年的那次意外让他的身体一直落下了后遗症,怕光、怕水、怕风,同时当时他也进入了军委,工作比较繁重,也确实抽不开身;而陈赓大将当时和刘帅挺进大西北,之后又奉调支援越南抗法;而刘帅此时此刻经略西南,同时也奉中央的命令组建军事学院来应对未来的战争。
所以从1950年6月至7月的情况来看,当时能够迅速抽身前往前线的唯有粟总,因为金门战役的失败,东南方面暂时陷入了停滞状态,而且三野离开了粟总同样有陈老总可以坐镇,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
所以经过多方面比较,无论从军事方面、人员调度方面以及思想上面,粟总无疑是当时最合适的人员,对于入朝参战他也表现了很高的积极性,在入朝前线他针对美军的战术和空军等问题都做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
不过就在入朝作战的前一刻,繁重的工作又让粟总病倒了,此时朝鲜的战火已经快烧到鸭绿江边了,而林总又不支持入朝作战,于是中央最后不得不启动第三套预警方案,此时西北的情况也已经明朗,中央火速调集彭老总进京担负援朝作战,这个最艰巨最困难的任务又一次落到了彭老总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