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人民解放军内发生了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毛主席大手一挥,将全国八大军区的司令员进行了对调,这次对调一直被人津津乐道,堪称毛主席治军史上的一次神来之笔。毛主席的这次对调究竟有何深意?原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调任广东军区司令员之后种种,或许能略窥一二。
新中国成立后,许世友将军,最初在由他亲手解放的山东军区当军区司令。1954年从朝鲜回国后,许世友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党委书记,不久后又升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参与统筹指挥了收复江山岛的战役。1955年许世友调任南京军区司令,从此以后就在南京扎下了根,在南京军区一呆就是十几年。
1973年,邓小平回到北京后,毛主席向他询问国家前途,邓小平敏锐地洞察到,各个军区司令员的职权太大了,手握几十万重兵,负责好几个省的防务,且很容易形成一言堂,出现“枪指挥党”的情况。如果不加以处理遏制,很可能在往后形成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邓小平向主席提出一项建议,毛主席采纳了。那便是对调各大军区的司令员,
其实早在这年春天,毛主席就想着手抓一抓军队的事,他曾严肃批评军委不议军,政治局不议政的问题,邓小平的建议正合毛主席之意。通过调动军区司令员,既可以防止这些老将稳坐一方拉帮结派,又能促进军队内部的交流团结,保证党组织对军队的统一领导,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妙计,而同时调动八大军区的司令员,这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是从来没有过的壮举。
1973年12月12日,毛主席主持召开了一次政治局会议,会议在毛主席家中的书房兼会客室内进行。军委政治局各领导、各大军区首脑组织成员、都参与到这次会议当中来,毛主席讲话大多是漫谈,话题虽然很广,但始终贯彻着基本的宗旨,他先是讲了一下最近军队中存在的问题,之后顺水推舟引入主体,“我提议,议一个军事问题。全国各大军区司令员互相对调”,主席面朝叶剑英元帅接着说:“你是赞成的。我赞成你的意见,我代表你说话,我先找了总理、王洪文两位同志他们也赞成”
毛主席建议在座的将领们,合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于是在座的大家便一起唱了起来。毛主席希望全党步调一致,首先政治局要一致,唱完歌毛主席又谈道,“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不行呢搞久了油了呢!”这是毛主席最担心的事,因为当时的八大军区,司令员的平均在任时间就超过10年,一个个都搞得像是藩王似的,对军队发展来说不是什么好事,主席认为他们在一个地方坐镇,一呆就是20年,就比较容易出现消极因素。
之后毛主席宣布了另一个重要决定,他任命邓小平为总参谋长,负责政治局在军队方面的“军师”工作。实际上基本是把军委的大权完全交给了邓小平,
根据这次政治局会议的决定,12月20日,中央召开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议,毛主席接见了参加会议的全体高级将领,并在会上公布了具体的对调计划。毛主席坐在书房的中央,左首坐着朱老总,右首坐着刚参加军委工作的邓小平,周总理等几位政治局委员则站在毛主席的后侧,接见开始,毛主席先是拍了拍朱老总的肩膀说:“这是好司令啊!是我们的红司令啊!不是黑司令”
主席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提醒大家在做军队建设的时候,保持队伍的纯洁性。不要把军队搞成军区司令的私人武装,毛主席简单地讲了几句,讲着讲着,突然向坐在前排的许世友问道:“我要你读《红楼梦》你读了没有?”许世友昂首挺胸回答干脆:“读了”毛主席对许世友的学习情况一直很关心“读了几遍?”,许世友有些心虚“一遍”,毛主席语重心长地规劝道“一遍不够,要读三遍”。
毛主席随口背了《红楼梦》第一章中的一大段文字,毛主席要求许世友读《红楼梦》,是人尽皆知的事,在座的高级将领受到号召,几乎都认真读过这部古典文学名著,但除了主席以外,没有谁能大段大段地背诵《红楼梦》,80高龄的毛主席的一番即席背诵,令在座的高级将领人人敬服不已。背过《红楼梦》,毛主席还要许世友学周勃,周勃是西汉初年刘邦手下的名将,“重厚少文”虽然文采有所不如,但是却忠厚可靠,是刘邦去世后安刘灭吕的柱石,毛主席对许世友抱以厚望,所以希望他能多多学习。
12月22日会议,毛主席当面宣布对调命令,说明了对调任务的细节,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情况是这样的: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与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对调、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与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对调、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与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钧对调、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与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对调、全国总共11个大军区,同时就有8个军区的司令调动,这在我军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可见当时毛主席下的决心有多大,没调动的军区司令员是:成都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新疆军区司令员杨勇、都属于没上任多久才不予调动。
命令宣布完毕后,毛主席直接问许世友说:“你年龄最大对这次对调有没有意见?”,许世友当时已经68岁高龄了在诸位司令员当中年纪最大,他在南京呆了18年,对南京城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其实心眼里是不太愿意如此奔波调动的。但他一心跟随毛主席多年,对主席的指示向来是说一不二的。许世友嘟囔着说:“服从主席的命令”,命令下达不到十天时间,八大军区司令员就完成了对调,许世友在广州度过了1974年元旦。
毛主席把许世友调到广州军区,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许世友在东南沿海一代作战多年,曾经指挥过一江山岛战役,对海军作战比较熟悉,所以希望他能到南边去,守住中国的南大门。1974年1月15日,许世友刚到广州上任不久,南越海军舰队便公然进入我西沙永乐群岛,并派兵侵占了永乐群岛珊瑚 、甘泉 、金银三岛。许世友接到南海舰队报告后,当即下令:“西沙情况越来越复杂舰队要当大事来抓要立即组织作战指挥班子派舰艇前往西沙群岛巡逻保卫西沙群岛”。
邓小平点名委任许世友,作为前线指挥员指挥西沙自卫反击战,他遵照军委指挥所的命令,结合西沙的实际情况,给参战部队发出了一个个命令指示,指挥我参战海军舰艇部队击沉敌舰一艘,击伤三艘,取得了首场海战的胜利。
我军取得西沙海战首胜后,许世友十分高兴,他给参战部队发去慰问电,在邓小平的指示下,他命令南海舰队立即组织兵力增援西沙,力争扩大战果。同时定下了收复被敌侵占的珊瑚、 甘泉 、金银三岛的决心,给参战部队下达了先攻甘泉,后攻珊瑚 ,再攻金银的作战命令。
为了做到统一指挥,许世友命令西沙前线的海军、 陆军、 民兵、 渔民等,不论海战或攻岛作战,统一由海指魏鸣森同志指挥,海南军区副司令员江海担任副指挥,负责陆军部队上岛后的指挥,他还命令军区空军歼击机 、轰炸机部队进驻海南。命令海空军歼击机 、轰炸机到西沙上空,掩护我陆、 海军部队收复三岛作战,最终取得了西沙自卫反击战的全面胜利。
西沙自卫反击战,是新中国海军进行的第一次,海上反侵略战争,虽然规模不大,但对中国在南海的战略势态却影响深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要的战争之一,从此中国牢牢控制住了西沙群岛,许世友将军功不可没。
毛主席对许世友的信任,源自许世友多年跟随忠心不二,邓小平对许世友也相当推崇,所以经常会对他委以重任。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由于国内刚刚结束十年动乱,军队已经十多年没有打过大仗了,中央军委决定以多击少、 用牛刀杀鸡。
邓小平甚至亲自请许世友出山,任命年逾古稀的他为东线兵团指挥员,为了彻底粉碎越南军队的嚣张气焰,解放军若想直接将越军打残,打得再也无法重整旗鼓,就必须做到摧枯拉朽的程度,于是许世友采用“牛刀子战术”。
以找准敌人要害,集中所有火力 、兵力,钻到敌人腹地去打为战术要点,对越军进行猛烈打击。经过一番勘察之后,许世友决定从金鸡山作为一个点,进行秘密突破,然后从谅山附近的扣马山,向高平方向勘察并进行布局。在我军各兵种炮火的猛烈袭击之下,仅花费了三个小时的时间,便将敌金鸡山阵地攻破。
东线兵团直逼谅山,谅山是越北的交通枢纽,也是越南首都河内的屏障门户,驻守谅山的是越军第3师,号称“金星”是曾经与美军作战的主力师,其中12团曾获“英雄团”称号,尤其擅长进攻,能打近战 、夜战,是越军中的一等王牌部队,许世友指挥东集团发起正面进攻,在强大炮火支援下,经3天4夜作战,占领同登地区,越军的英雄12团基本被全歼。
3月5日,许世友带兵攻克谅山,越军第3师基本被歼,越军附近的327师 、337师 、338师,都遭到解放军严重打击,进攻河内的大门已经敞开,眼看越南已经被打得快要亡国了。邓小平却突然传来了撤军的指示,许世友当时还没打过瘾,眼看就要攻克越南首都,可把老将军气得够呛,但军令如山不可违抗,解放军此次对越出兵,更多还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给越南一点教训,并非真要灭了越南,遵照中央军委指示,中国军队全体主动后撤回国。
1980年,许世友转任中央军委常委,整整在广州工作 、生活了六年之久,他坐镇广州 有力地守卫了祖国南大门。1985年10月22日,一代名将许世友在南京因病逝世,享年八十岁,邓小平及中共中央特批,允许许世友土葬,许世友是新中国推行火葬以来,除了毛主席之外唯一一位没有进行火葬的高级军政领导。
从许世友将军的调动始末可以见得,主席的考虑不可谓不深远,邓小平谈起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时,总会强调其必要性说:“这是因为毛主席很懂得领导军队的艺术,就是不允许任何军队领导干部有个团团有个势力范围,军队就有这个传统,经常调过来,调过去虽然共产党的干部,不至于产生像中国历史上藩镇割据,地方大员拥兵自重的情况,但是也应防止类似情况出现”。
这次调动的意义重大,可以说是在当时特殊历史背景下,毛主席为保障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集中统一,采取的最重要的举措之一,它对稳定政治局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后来的军队交流提供了思路。对提高人民解放军的综合素质,都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