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1944年11月10日,为恢复红军时期的湘赣鄂粤根据地,我党以七一七团两个营、七一八团全部、七一九团一个营及补充团、特务团,计三千人,加上配属给新四军第五师的两千名干部,组成八路军独立第1游击支队。
这支部队从延安出发,经历658天艰苦卓绝的征战,孤军插入敌人心脏,在没有后方补给和友军支援的情况下,突破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行程二万七千多里,于1946年8月29 日重返阔别近两年的陕甘宁边区,被毛主席称为第二次长征,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1946年9月29日,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在延安王家坪礼堂宴请三五九旅的指挥员们。席间,革命老人续范亭即兴赋诗一首:王震将军不会飞,八千子弟两条腿,天罗地网都突破,万里长征百战归。
然而,刚完成南下北返时,三五九旅减员十分严重。一年前,部队出发时拥有齐装满员的三个团+三个营,战斗部队三千多人。途中在湘鄂赣扩充兵源六千人。而回到陕北时仅剩二千二百多人。
更要紧的是,大多数指战员负伤、患病,无法得到及时治疗,身体消耗巨大,需要很好地休整,才能全面恢复战斗力。
毛主席要求这支英雄的部队“重整旗鼓,再上前线”。
全旅指战员在延安休息了两个月,于1946年11月中旬东渡黄河,进入吕梁地区,进行扩军整编。
11月14日,三五九旅到达离石县,改属晋绥军区建制。晋绥军区为三五九旅补充3000多名新兵,充实了该旅的力量。
根据军委的命令,成立了晋绥军区第二纵队并兼吕梁军区,王震任第二纵队兼吕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彭绍辉任副司令员,罗贵波任副政委,张希钦任参谋长,王恩茂任政治部主任。
二纵下辖两个旅:三五九旅和独立第四旅。三五九旅旅长郭鹏,政委李铨,副旅长徐国贤,副政委廖明,参谋长王子良,政治部主任贺振新。
独立第四旅旅长顿星云,政委杨秀山,参谋长谷志标,政治部主任彭德。
新组建的第二纵队,在王震的率领下,经过休整补充,如虎添翼,在山西与兄弟部队配合,参加了晋西南战役、汾孝战役,再显英雄部队的威风。
然而,第二纵队兵源仍不充实,359旅五千人,独立四旅两千人,合计一个纵队只有七千人。
再对比同期晋绥军区一、三、四等三个纵队,最少的第四纵队也有一万一千人,最多的第一纵队有三个旅一万八千人。
全面内战爆发后,陕甘宁边区肯定成为国军重点进攻的对象。这支英雄的部队急需扩充兵力,随时奔赴战场,参加新的艰巨战斗。
兵在哪儿呢?党中央和八路军在陕北多年,当地的老百姓给予了我党我军极大的支持,他们已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许多优秀青年参加了八路军,不少已经牺牲在战场上,不能再给陕北的乡亲增添负担。
上面也认识到这一情况,红六军团的老上级任弼时同志叫来了王震,对他说:“王胡子,这两年三五九旅太苦了,部队牺牲了这么多好同志。但是,我们还要继续打下去,未来你们还要承担更大规模的战役任务,你们要尽快把部队补充上来。
我已告诉陈老总,让山东老区的人民支援一下我们陕北,他已经答应,坚决大力支持。你们挑选一部分指挥员和战斗骨干去山东,组建一个旅带回来,你看怎么样?”
王震高兴地回答:“太好了!我们这支队伍,只要有兵有枪,马上就能上去打硬仗!”
王震马不停蹄地赶到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叫来了团长张仲瀚和政委曾涤,告诉他们:
“任弼时同志要我们派些干部和骨干去山东组建一个旅,然后把他们带回陕北。这个旅就先叫教导旅吧!我看你们两个去,张仲瀚当旅长,曾涤,你还当政委,在七一九团挑一些干部和战斗骨干,尽快出发,早点把部队给我带回来!”
张仲瀚和曾涤听了王震的话后高兴地回答:“是!我们马上执行!”
和清一色的老红军干部不同,张仲瀚出身于河北大官僚家庭,伯父是河北省政府厅长。张仲瀚年轻时在北平念过高中,毕业后返回老家从事地下工作,在三五九旅中也算半个知识分子了。
更难得的是,张仲瀚在抗战爆发时还利用家庭资源组建了一支三千人的河北民军,后并入七一九团。王震不拘一格,直接提拔资历尚浅的张仲瀚为七一九团团长,让老红军师长贺庆积为副团长。
根据军委的指示,三五九旅抽调部分干部和七一九团二营共300多人,几天后,由张仲瀚、曾涤、贺盛桂、熊晃、金忠藩率领,离开了陕北根据地,奔赴山东渤海地区。
194年12月13日,张仲瀚率领教导旅骨干队伍进入山东根据地。
当时,山东的形势非常复杂,敌情异常严重:北面,王耀五5个军盘踞济南,东面,李弥的第八军盘踞青岛,南面,十几个整编师盘踞在津浦路一线,其中有五大主力之一的整七十四师。
而山东根据地在1945年—1946年已经向东北调派了五个野战师、两个警备旅、十个基干团,共十万人马。根据地兵源相对缺乏,因此,山东野战军同样也面临扩大武装、应对内战的严峻形势。
但是,陈毅司令员接到上级的信后,对负责的干部说:“三五九旅是英雄部队,而且担负着保卫陕甘宁根据地和中央的任务,给他们补充一个旅,人数要比我们山东野战军一个师多,最少要补一万人!”
三五九旅赴山东扩军工作队被安排在山东省阳信、宁津、商河、惠民等县,这一带是渤海根据地,我党在当地根基很深。当地也是最早完成土地改革的地区,翻身农民欢天喜地,保卫土改胜利果实的阶级觉悟很高。因此不用做什么动员工作,大批农民就纷纷参军。
1947年春节过后不久,各区、县就把参军的青年集中编队后送到了二纵教导旅所在的阳信县,送来的都是个个身强体壮、生龙活虎的翻身青年。
三五九旅赴山东扩军工作队,只是从当地政府整建制地接收子弟兵,成了接兵工作队,这是我军历来扩军中从未有过的事,张仲瀚、曾涤看着这些新战士,高兴得都合不上嘴。
为了快速提升部队战斗素质,陈毅还从山东野战军前线部队中调来一千五百名老战士,从宿北、鲁南两战俘虏的国军中挑出五百多名改造好的解放战士,一齐送到三五九旅扩军工作队中。
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陈毅命令山东军区后勤部调拨两万多套冬装和夏装给教导旅,还送了一批刚缴获的钢盔。
参军的农民脱去了棉袍、毡帽,换上了清一色的黄军装,部分部队还配发了钢盔。大家穿着整齐的新军装,列队集合站在一起,给人一种精神焕发、斗志昂扬的气势。
这支新军刚一组建,便以崭新、正规的军容出现,十分引人注目,再不会有人说“土八路”了。
根据上级命令,1947年2月23日,这支部队在山东省阳信县老鹄王村举行了建军典礼,部队番号定为“渤海军区教导旅”,全旅3个团,一个炮兵营,加上旅直属队,总兵力为一万一千多人,其中翻身农民九千多人,我军又一支英勇善战的劲旅诞生了。
渤海军区教导旅一成立,就投入到了紧张的练兵、训练中。这样一支大多数由翻身农民组成的部队,他们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基本的军事政 治训练,由队列操练到射击、投弹、拼刺、爆破,每一个军事动作,都要从头开始。
好在有三百名来自三五九旅的老战士悉心指导,他们从长征到抗日战争身经百战,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又有两千名参加过战斗的老兵负责帮传带。因此,老三五九旅的作风很快就得到了弘扬,上自旅长,下至普通一兵,官兵团结,互教互学,展开了练兵竞赛。
练兵时,最大的困难当数武器,三五九旅的三百名老干部从陕北出发,只带了41支七九式步枪,远不能满足训练需要。
陈毅得知这一情况后,将在莱芜战役中缴获的大批武器优先配发给渤海军区教导旅。以后教导旅的武器装备尤其是火炮,在西北野战军15个旅中是最强的。
部队训练了几个月,军政素质明显提高,这时,旅首长开始考虑如何把渤海旅带往西北。
当时,极个别领导有一种错误的顾虑:部队是当地的翻身农民组成,免不了留恋乡土,当时他们的参军口号就是“打倒老蒋回老家”。
如果部队直接开往西北,会引起战士们的思想波动,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减员。于是,少数领导将部队最终的行军目的地秘而不宣,以“野外大练兵”的名义向西运动。
当时,由于国军飞机对阳信不断进行轰炸,渤海教导旅于六月间转移到庆云县的常庄一带。在这里,召开了旅的第一次党代表大会,总结了建军数月来的各项工作,并举行了阅兵式。
部队整齐威武,雄赳赳、气昂昂地通过检阅台,展示了几个月来练兵的成果。不少老干部激动地说:“三五九旅又回来了!”
张仲瀚旅长在阅兵式上发表了讲话:“我们现在还是一只纸老虎,看上去厉害。我们要带出去遛一遛,野外大练兵,变成真老虎,不是让国军吃掉,而是吃掉国军!”
这样,全旅由庆云出发,开始了向西运动的野外大练兵。实际上部队也在实实在在地练兵,指挥员要求战士们都有一副铁脚板,锻炼行军最初每天走二三十里,逐渐增至五六十里,使这些过去习惯于在田地里耕作的农民子弟适应行军。
后来,每天行军百十里,急行军可达120里以上。在当时的条件下,行军速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
7月,全旅到达河北省武安县。根据军委命令,渤海教导旅就在这里由华东军区移交给晋绥军区,王震司令员先期到达了那里,大家又见到了老首长都格外激动。
张仲瀚欣喜地向他汇报:“我们胜利完成了渤海建军的任务。为了避免部队的乡土观念,以野外大练兵的名义把部队带出山东。如今全旅建制完整,请司令员检阅。”
不料,王震司令员听了这个汇报却拍案而起:“乱弹琴!你们低估了人民子弟兵的觉悟。翻身农民热爱党,热爱毛主席,你们应该实事求是地提出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这个口号,你们不给战士交心,怎么能带好部队?”
王震的批评,使几个旅的领导感到惭愧。后来,这些旅的指挥员不止一次地向部队公开道歉评,勇敢地向战士们承认错误。
1947年8月的一天,在武安举行全旅大会,陈毅司令员和滕代远专程赶来参加。
陈毅司令员用响亮豪迈的声音说:“山东自古出好汉,你们渤海教导旅就是当今天下的山东好汉!从今天起,我把你们交给王震同志,他率领你们到西北去,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
顿时会场上滚动着春雷般的口号::“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
从这一天起,渤海军区教导旅改称独立第六旅,和三五九旅同属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旅长张仲瀚,政委曾涤,副旅长贺盛桂,副政委熊晃,参谋长刘鹏,政治部主任叶显棠。
下辖十六、十七、十八团:十六团团长刘克明,政委阎化一;十七团团长金忠藩,政委肖友明;十八团团长陈实,政委于侠。
部队在武安交接之后,随即向西开进,翻越太行山,直奔晋东南、参加二打运城的战斗。独立第六旅十八团由东南攻入城内;十七团执行包围安邑的任务;十六团追击溃逃的敌保安团直至汾河岸边,全歼逃敌。
参军不久的山东子弟兵傅丙生送担架转移途中,路遇国军100多人,他单枪一人出其不意地拦截,活捉敌人 100多人,孤胆英雄的事迹很快传遍全军。
这是渤海教导旅组建后的第一次打仗,首次参战,部队就打得勇敢顽强,还出现了战斗英雄。
1947年12月,渤海教导旅回到晋南,正式归西北野战兵团第二纵队建制,这支部队跟随王胡子转战陕北、解放大西北,参加了宜川、西府陇东、荔北、扶眉等战役战斗,立下赫赫战功。
1949年1月,全军统一番号序列,二纵独立第六旅改番号为一野二军六师。1949年10月,6师进军新疆,参加了平叛剿匪战斗,立下赫赫战功。
1953年3月,第6师师机关改编为焉耆军分区机关,三个步兵团改编为新疆农业建设第2师,师骑兵团改编为新疆军区骑兵第1团。
不光山东的陈毅司令员关心三五九旅,太岳军区的陈赓也帮了王胡子不少忙。
1946年12月中旬,军委为了粉碎胡宗南对陕北边区的进攻,命令陈赓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与王震的晋绥野战军第二纵队联合作战,寻找战机,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四纵和二纵在陈赓、王震两位司令员的指挥下,在晋西北连续作战,猛打猛攻,一鼓作气连续解放了8 座县城。
两支英雄部队在吕梁地区的巨大胜利,使胡宗南非常惊慌,他立即命令其主力第一军军长董钊率5个旅火速增援吕梁地区。
董钊的5个旅分几路进入吕梁地区后,又犯了兵家大忌,分兵占领了已被我军主动放弃的县城。
陈赓和王震抓住战机,率四纵、二纵集中兵力围歼处于孤立状态的敌第六十七旅,在蒲县井沟一带将这个旅歼灭。
之后,两个纵队紧密配合,互相支援,沉重打击了蒲县、午城、临汾的敌人。
紧接着,两个纵队又发动了汾孝战役,歼灭晋绥军暂编第69师、37师、保安第8总队等计1.1万人,沉重打击了晋中地区阎锡山集团的主力。
在作战一开始,陈赓就教育自己的部队:“要照顾和爱护王震的部队,三五九旅是一支英雄部队,刚经历了艰苦的南下北返,吃了不少苦,兵员还没有得到足够的补充,他们的战士许多都是身经百战的老资格,可以当我们的连长,不能让他们轻易伤亡,他们牺牲一个战士就等于我们牺牲一个干部。”
在战斗中,两支部队争抢艰巨任务,分战利品时,互相谦让。在一次战斗结束后,四纵部队还没来得及打扫战场,王震看到遍地扔的都是枪支、手榴弹,他跳下车去捡,还对同车的陈赓说:“我是穷小子出身,看到这些丢了没人要,感到心痛。”
陈赓不愧大将风度,诚心检讨:“王胡子,别捡了,是我对部队教育不够,有大少爷作风。我马上命令部队彻底打扫战场。”并下令:第四纵队作战缴获的枪支、弹药和物资全部交给王震部队,一件也不许留。
打完仗后,快要过年了,当时的吕梁地区人民非常贫困,为了减轻吕梁地区人民的负担,陈赓决定马上率四纵返回太岳老根据地。
王震想留老战友和兄弟部队在吕梁过年:“老大哥部队给我们这么大帮助,我们二纵应该感谢你们!吕梁地区虽然苦,给你们每人搞个斤把肉,我们还是能做到的。”
陈赓哈哈大笑:“谢谢王胡子,不过我还是要给你算个账,我们每人一斤肉,就是两万斤,这不是个小数字,你王胡子够苦命了,我可不想再给你苦上加苦,等你们以后多打几个胜仗,发了财,再请我们吃酒席,那时候,我们一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