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方面军,是中国工农红军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三大主力之一。仅在土地革命时期,红四方面军就歼敌88万人,位于三大方面军之首。红四方面军战将如云,其中涌现了88位开国将帅。而在这个庞大将帅群体中,不乏一些“性格将领”,其中尤以陈再道为最。
毛泽东、朱德说他是“一员战将”,徐向前、陈毅评价他是“再道之勇”。他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从士兵、排长、营长、团长、师长、军长一直做到共和国的上将。他的功勋,都是他一刀一枪拼出来的。
陈再道,原名程再道,湖北省麻城人,他于1909年1月24日,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他失去了父亲,因此自幼与母亲和姐姐相依为命。在程再道7岁之时,其叔父将他送到私塾读书,要他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盼着他能学几个庄稼字,免得和父辈一样目不识丁,受人欺侮。然而程再道自小顽皮,无心向学,因此随学随忘。母亲只要一提起去程家祠堂上学,他就耍赖跑开,直到吃饭时间才溜回家门。几年的时间里,程再道便将所学的知识忘得干干净净。
不久后,姐姐和母亲不幸相继亡故,程再道只好和叔父相依为命。迫于生计,陈再道每天和叔父一起在地里刨食,却终日不得饱。程再道的叔父,原来是少林寺的俗家弟子,颇有武艺。叔父见程再道学不了文的,因此便教他学武,将少林拳术中最基本的罗汉拳教给了他。
程再道不喜欢学文化,也学不来文化,但对于武艺,却是一点就通。拳法功夫,武当为内家之首,少林为外家之魁。几年下来,程再道练出了一副钢筋铁骨的好身体,为他后来参加革命奠定了基础。
1926年,程再道17岁,当时麻城的革命风潮风起云涌,青年人纷纷报名参加农民义勇队。跟着大部队,程再道也报了名,参了军。由于程再道口音问题,记录人将程再道的“程”误认为“陈”。到了后来,程再道也没有改名,因此就以陈再道为名了。
次年,部队改名为麻城农民自卫军。通过各种关系,自卫军搞到了六枝驳壳枪,许多战士腰插大刀,肩扛梭镖,有些战士干脆把竹子削尖,做成竹矛。
不打仗的时候,战士们就进行军事训练。即使不是正规军,但是训练却十分严格。农民军领导人王树生发现,陈再道这小子相当有武艺,因此他便要求陈再道传授自卫军将士武艺。由于农民军武器以冷兵器居多,因此程再道便从罗汉拳拳谱中挑选了一些器械套路以供大家学习。在王树生的帮助下,战士们日夜操练,农民军实力大增。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麻城农民自卫军发动黄麻起义,但却不幸失败。1928年1月1日,中共湖北省省委将农民革命军鄂东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
第七军的建成,很快就招来了敌人的围剿。某日,敌人将第七军包围在黄陂的木兰山。当时的陈再道已经成了排长。原来,陈再道队伍中有个负责背银元的战士。但是这人革命意志薄弱,他见敌我斗争形势如此紧张,于是偷偷跑回家了。
如今敌人逼近,银元又没人背了,这可如何是好?如果银元被敌人抢走,我军的吃穿装备就都没有着落了。于是指挥官吴光浩指着银元袋子对陈再道说:
“把银元背着走,这个任务交给你了!”
陈再道知晓这些银元的重要性,他心想:“既然领导信任我,再苦再累我也要背啊!”
敌人的枪声越来越近,陈再道背着沉甸甸、足有二三十斤重的银元,还带着自己的枪支弹药,跟着同志们翻过了一道又一道的山梁,穿过了一条又一条的山沟。由于银元太沉重,渐渐与同志们拉开了距离。远路无轻担,古人诚不欺我。一开始,陈再道觉得这些银元并不重,但是渐渐地,他越跑越慢,那五百银元重得跟花岗岩石块一样。
眼见敌人越追越近,陈再道急中生智。他见山的下面有一片湖水,于是将钱袋抱在胸前,飞快地向山下湖边跑去。等他跑到山下湖边,看好了地形和防伪,佯装成晕倒的样子,然后巧妙地将钱袋子丢进湖水里,然后在踉踉跄跄地爬起来,朝着一片茂密的树林跑去,并且甩掉了追兵。当天夜里,陈再道带人摸了回来,在湖水中找到了银元,一元钱都不少。因此,陈再道得到了领导的赏识,从此以后成就了他的上将之路。
在此后的战斗中,陈再道从来都是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因此他的官职也由排长,升为连长、营长。虽然指挥的士兵越来越多,但是他凡是遇到战斗都喜欢冲在最前面的秉性,却一直没有改变。
1932年8月,敌人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了第四次“围剿”,我军奋起抵抗,并于8月8日再次靠近麻城。但由于种种原因,战士们却受阻于陡坡山。师长倪志亮见久攻不下,于是找到陈再道,命令他带领全营战士,不惜一切代价,将陡坡山拿下来。
陈再道二话不说,猛地把手一挥,就带领着全营将士,向敌人阵地猛扑而去。就在这时,两个敌人从左右两侧突袭陈再道的两肋。陈再道怒吼一声,使出少林功夫中的“梅花枪”。对左边的敌人,陈再道一个枪托将其砸倒,打得他脑浆迸流。随即,陈再道又用刺刀逼向右边敌人的咽喉,瞬间将其刺死。顷刻间,两个敌人相继毙命,战士们军心大振,跟着营长奋勇杀敌,很快歼灭了敌人的一个团。
就当陈再道带兵冲破敌人阵地之时,后方的敌人射来一颗子弹,从他的右臂上部打了进去,从他的后背颈下穿了出来,差点就打中了咽喉,稍稍碰到了颈部的动脉。
当时,陈再道并没有什么感觉,只看见鲜血向外流淌。他虽然知道自己挂彩了,但是觉得离死还远着呢,于是不顾同志们的阻拦,继续带领全营向前突击。
等回了医院,医生告诉陈再道:“同志,算你命大,如果敌人这一枪往前部挪一点,恐怕你吃饭就不香了。”
陈再道摆摆手说:“革命还没有胜利,哪能轻易就光荣了呢!”
就这样,陈再道幸运地保住了性命。到了后来,陈再道在回忆录中自嘲:
“想必是马克思看我太年轻,又打发我回来了,让我在未来的戎马生涯中,继续接受一次次出生入死的考验。”
一开始,医生让陈再道在医院里住上两个月。但对于一个成天打仗的人来说,一下子被关入后方医院,实在不是个滋味。就在陈再道还在养伤时,老师长倪志亮突然冲进病房:
“陈再道,大家都在前方打仗,你小子倒不错,住在这里不走!”
“他伤还没好,还需要住院治疗。”给陈再道换药的医生白了倪志亮一眼。
谁知倪志亮说:“别听他的,你能不能骑马?”陈再道欣喜地回答:“能啊!太能了!”“能骑马就赶紧走吧!”说着,倪志亮便不顾医生的再三反对,将陈再道拽了起来。
回到部队后,陈再道才知道,整个战局对我军很不利,部队有很快转移的可能。陈再道了解这些情况后,打心眼里感谢倪志亮。如果等伤好再出院,恐怕就再也难以找到部队了。
这次死里逃生,让陈再道在红四方面军中名声大振,这也让他和另一个武林高手许世友一起,被誉为“军中双罗汉”。
陈再道曾自述,自己打仗是有瘾的。只要听到枪声就兴奋不已,他和许世友经常一起切磋,两人都喜欢枪对枪、刀对刀、面对面的拼杀,即使后来他担任了11师的师长,也依然如故,喜欢冲杀在最前面。他的骁勇善战,很快就赢得了徐向前的注意和赏识。
在彷徨镇,四方面军突然遭遇了陕军警卫旅,并将徐向前等人截在了后面。陈再道当机立断,主动率全营猛打猛冲,击退了截击徐帅指挥部的陕军警备旅,毙伤敌人数百人。战后,徐向前握着陈再道的手说:“你救驾有功啊!”
成也神勇,败也神勇。曹操曾经告诫他的勇将夏侯渊:“为将应有怯时。”也就是说,作为统帅,不能光凭着一腔血勇。刀枪无眼,一旦指挥官被杀,失去指挥的军队就会成为无头苍蝇。果然在汉中之战中,夏侯渊再一次恃勇前进,结果为黄忠、法正所杀,造成了难以收拾的后果。
熟读历史的毛泽东同志也经常告诫大家:“为将应有怯时。”而不知胆怯为何物的陈再道等人,总是让徐向前担忧、头疼不已。因此每逢战前,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徐向前在下达作战命令前,总会补充一句:
“不许陈再道、许世友两个家伙再打冲锋!”
说到徐向前,很多人或许只看到他儒雅的一面。从外表来看,徐向前瘦削、面如冠玉,宛若一个文弱书生。然而在四方面军里,徐向前却是无人不服的。即使是像陈再道、许世友、王近山这样的性格将领,在他面前也是服服帖帖的,大气都不敢出。
一方面,徐向前极富韬略,可谓是运筹帷幄、百战百胜。没有徐向前的指挥,就没有四方面军的辉煌战绩。就如陈再道曾经说的:“跟徐帅一起打仗最过瘾”。
而在另一方面,徐向前看似文弱,其实外柔内刚,作战起来也极其骁勇。每逢恶战,徐向前必然站在一面醒目的红旗下,成为红军各军最大的精神仪仗。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徐向前甚至会带领他的手枪队进行冲锋。正所谓英雄爱英雄,即使猛如陈再道、许世友,对于徐向前也是佩服得不得了。
随着四方面军的人数越来越多,战斗力越来越强,徐向前对于陈再道等人不顾一切瞎冲的做法,开始有了一些不满。
在一次战斗中,陈再道缴获了一匹大青马,这可把他高兴坏了,真是如虎添翼啊!陈再道有见识的武功底子,因此很快就练出了一身好骑术。他经常骑着大青马,在战场上风驰电掣,对着敌人的头颅手起刀落。因此你在此后的战斗中,陈再道经常横刀跃马,单骑冲入敌阵,杀了个痛快,徐向前屡劝不止。
一次,作为11师师长的陈再道脑袋一热,又一次单骑杀入敌阵,消灭了不少敌人。而这一次,愤怒的徐向前再也不能忍了。事后,他假装和气地找到陈再道,问道:
“再道,骑兵团缺个排长了,你看谁比较合适呢?”
陈再道不解其意,一愣。方面军的统帅,还关心一个排长的任命?凭着直觉,陈再道知道这次徐向前找他,肯定没有什么好事。
“我看你陈再道挺合适的!”徐向前严厉地喝道。
听到这里,陈再道忙不迭地向徐向前作揖:
“报告总指挥,我再也不敢了!”
进入抗战阶段后,陈再道骁勇依旧,不过在徐向前老领导的熏陶下,也多了几分谋略。
1938年1月,刘伯承任命陈再道为东进纵队司令员,奔赴冀南开辟抗日根据地。1月25日,陈再道率领东进纵队到达巨鹿。此时,国民党保安团闻讯而至,企图阻止陈再道一行。
第二天,陈再道急中生智,他带领30多名骑兵围城环奔,弄得尘土飞扬,有如万马奔腾。保安团一见,以为八路军人多势众,于是急忙开城迎进。
某日清晨,陈再道听说景县分区司令葛桂斋带领部队叛逃当了汉奸。于是他二话不说,翻身上马,单骑追敌。这时,葛桂斋一行三百人在河东架起机枪,企图阻击追兵。谁知陈再道和他兜了个圈子,绕过来机枪,随后突然杀入敌阵,手起刀落,将一名闹事军官的头颅斩下。众人大恐,无人敢开枪。
趁此机会,陈再道大呼:“想抗日的,跟我回去;要当汉奸的,今日放你走,来日战场见,别怪我陈某人手上的刀不客气!”
葛桂斋的部下面面相觑,只好放下武器,乖乖地跟着陈再道回去了。由此可见,陈再道早就不是当年那个愣头青了。
在根据地,陈再道已经成长为军政双绝的领导人。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将队伍由500多人发展到一万多人。
陈再道经常和他女儿说:
“在冀南的几年,从来不知道什么叫脱衣服睡觉。因为不知道敌人什么时候回来。稍微一个反应满,就有可能被敌人包围起来。”
在某次战斗中,陈再道将指挥所设在一间房屋内。就在此时,一支日军骑兵队突然直扑指挥所。这个时候,主力部队正在前方激战,指挥所仅有一个警卫排。面对如此危局,陈再道却临危不惧,反而大喜过望:
“我这支二十响还没开荤呢!”
说罢,他就率领警卫排的战士顽强阻击。陈再道连开二十枪,即打死了4个敌人,击伤了2个。随后,他又端起上了刺刀的三八式步枪,连续挑死3名敌军,剩下的敌人只得落荒而逃。陈再道将军之勇,可见一斑。
陈再道带领东进纵队英勇作战,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巩固了冀南、冀中以及鲁西、豫北地区的抗日根据地。
到了解放战争中,陈再道率中原解放军二纵横扫中原围歼高魁庄、喋血郑庄寨、大战羊家集,屡建战功。因此陈毅评价他是“再道之勇”。
全国解放后,陈再道历任河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 量监察部副部长、武汉军区司令员兼湖北省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 敏 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1955年,他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陈再道将军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他特别喜欢散步,经常到阜成门立交桥逛马路、逛商店、观街景。有时候他看到有人下棋,一定会挤进去观看。有时候还会因为一子的得失,和素不相识的人争得面红耳赤。
陈再道最好的朋友,莫过于许世友。两人皆是勇将,皆好武功,也皆爱喝茅台酒,有一段时间,无论是谁弄到了茅台,都会通知对方前来畅饮。往往是每人面前放一瓶,不用酒杯,不做下酒菜,边谈边吹瓶子。
喝得高兴了,两人便会天南海北的聊天,有时候聊历史、聊往事,更多的,便是聊两人最喜欢的武艺。他们边喝边谈,只有把酒瓶里的最后一滴酒喝完了,才会心满意足地回到自己的住所。
1985年10月,80岁的许世友去世了,陈再道悲痛地说:
“老许走了,再也没人和我喝酒论武了!”
1993年4月6日,陈再道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4岁。即使在去世前的几年里,他依然保持着一个武人的英气和霸气。有人曾和他调侃:"你的姓搞错了,错得好!这样阎王找不到你本人,你就要活到百儿八十岁了!"结果陈再道却说:“哪能活那么久?能活过八十就心满意足了。再多活就是白吃人民的粮食,白花国家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