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在我们肩上。血,在我们胸膛。到缅甸去,走上国际战场,为国难复仇,誓把倭寇杀光"。
这是《中国远征军战歌》的歌词。1941年12月,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国派出了由第5、第6、第66军编成,计9个师10万余人的远征军,高唱着上面这首军歌,开赴缅甸对日作战。
远征军是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的中国军队,他们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入缅作战距今已经一晃七十年了,当年的英雄们大多已经作古,远征军的传奇渐渐被人淡忘,很多英雄事迹已被埋没在历史的风云之中。
2019年10月21日,一位98岁的老太太,在纽约静静地离开了人世。她的死,也标志着从现在起,当年参加过远征军的所有女性已集体辞世,世上再无活着的“远征花木兰”了。
这位老人名叫方寿纯,是远征军新 1 军第 38 师的女战士。
方寿纯
她1920年生于湖北浠水县斗方山长岭岗村,不但人长得天生丽质,是战场上抢救伤员的战场天使,“远征军花”;
还是远征军中的神枪手和“智多星”,发明了“用明哨暗哨及明暗哨之间布下地雷阵”的办法,炸死了包括一名中佐在内的数十名鬼子兵,荣获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史迪威将军亲自颁发的“二等军医佐”军衔。(相当于战斗部队的中尉军官)。
方寿纯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读医科大学,然后当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是她从小的梦想。但是她的这个梦想,却因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戛然而止。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部分机构由南京迁至武汉后,武汉一度成为中国军事、政治、经济中心。1938年5月,日军以一部兵力攻占安庆后,25万主力在畑俊六的指挥下,向武汉展开了进攻。
为保卫武汉,中国军人同日军展开了英勇的防御作战,使敌人付出了重大代价,粉碎了敌人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和“攻占武汉,支配中国"的图谋。日本不得不改变战略,实行"以华制华"、"以战养战"。
就在武汉会战期间,年仅17岁的方寿纯和所有热血青年一样,报名参军了。由于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她被安排到位于湖南衡阳的 157 军医院,从事护理工作。武汉会战结束后,又调到国军前线 46 兵站,被任命为上士班长,成为一名随队军医。
之后的几年中,方寿纯辗转多个战场,参加过第一次和第二次长沙会战,并在战场救治过大批我军伤病员。
在前两次长沙会战中,位于衡阳的46 号兵站,实际上就处在长沙会战的前线。所以这个兵站,承担了大量伤病员的救治第一线。
每天都有从前方运来的大量伤兵,有的炸断了腿,有的肠子流出肚外,简直惨不忍睹。方寿纯和姐妹们含泪为这些伤员进行清疮、擦身、敷药、打针等工作,经常心疼得直掉眼泪。
在兵站里,方寿纯遇到过一个年仅 15 岁的娃娃兵。这个小战士两眼被敌人炸瞎,双腿也被,抬到兵站时已经血肉模糊。但是这个孩子很坚强,从来没喊过疼,只是在没人的时候,嘴里会轻轻地喊着”妈妈“。
方寿纯担负起了照料这个小伤员的任务。她整日整夜地守候在小战士的身边,不停地用酒精为他降温,手术后又陪他说话,防止他一睡不醒。
在聊天中,方寿纯得知了这个小战士是52 军的一名司号员,爸爸死在日寇手下,妈妈带着他逃难时又和他走散了,至今音讯全无,所以他和日本鬼子有着解不开的大仇。
刚到医院,这个小战士情绪很激动,为了安抚他,方寿纯不停地给他讲故事,给他唱歌。但是由于伤势太重,这个小战士还是没有抢救过来。
在他临死前,对方寿纯说出了一个心愿,那就是他想给妈妈写封信,万一以后妈妈来找自己,可以告诉妈妈,儿子没有给他丢脸,儿子给爸爸报了仇了!
方寿纯哭着按照孩子的口述,写下了一封感人至深的书信。也许这封信他的妈妈永远不能看到,但谁又能忍心拒绝一个小英雄的临终愿望呢?在写信时,方寿纯的泪水几次打湿了信纸,写完最后一个字后,还没来得及读给小战士听,这名小战士已经停止了呼吸。
方寿纯只好把这封信交给了兵站领导,让它和孩子的遗物一起封存,万一孩子的母亲将来寻找孩子,也好给她一个念想......
在日寇的疯狂进攻下,华东和华中许多地区先后沦陷,中国沿海港口全部被日军占领,滇越铁路也被日军切断,中国接受外援的途径几乎被断绝,西南地区陆路对外交通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成为中国坚持抗战的生命线和输血管。
抗日战争中,物资消耗巨大,国际上的援华物质绝大多数都是由滇缅公路,从缅甸运进国内。这是一条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国际通道,是一条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在抗战中共向国内运输物资45.2万吨,占所有的国际援助九成以上。
为了取得抗战胜利,我们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最后国际交通运输线的畅通和安全。1942年2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组成了中国远征军10万余人,入缅作战 。
此时的方寿纯,已经从46号兵站被调到昆明滇缅公路指挥部工作。当时,中国远征军正在云南等地招募有志青年,参加远征军赴缅作战。按照上峰指令,方寿纯和同事们负责对应征青年进行体检。
有一天,方寿纯偶然听到带人来体检的远征军政治部几名军官说,要招一批医护人员随军入缅甸作战时,她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我去!”
政治部的军官上下打量了打量方寿纯,随即摇了摇头:“不行,我们只要男的,不要女的。男的不但能抢救伤员,还能打仗;女的去了有什么用?说不定还要我们照顾你!”
方寿纯涨红了脸,大声抗议:“中国四万万同胞中有一半是女的,男人能上战场,女人怎么就不能上了!现在委员长不是号召地不分东西,人不分男女,人人上战场吗?”
政治部的几句军官被方寿纯问得面面相觑,一个个哑口无言。他们被眼前这个女军医的万丈豪情折服了,也被这个女孩的爱国勇气感动,便答应她回去请示孙立人将军,看看能不能同意方寿纯去缅甸的要求。
孙立人出身美国西点军校,思想受到美国人影响比较大,相对来说不同于国内一些古板的将军。再加上孙立人知道美军作战部队也有女兵,她们的工作能力一点也不比男兵差,所以大笔一挥,批准了方寿纯以及她的四名女同事参加远征军要求。
让我们记住这五位勇敢的女性的名字:方寿纯、邱润兰、朱安娜、刘彬、张克静。
她们当时都在二十出头,正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好的青春年华。为了国家,她们义无反顾地扔下了口红和粉饼,冲着未知的、充满危险的异国战场走去。她们都是普通的女性,她们又都是英雄。
五名女英雄在印度兰姆伽基地接受训练后,被分配到“姆迦西卡乐夫盟军医院”工作。医院位于缅甸和印度的边境地区,里面以印度女兵为多,还有一些来自美、英、澳等国的医生和军人,可以说是黄、白、黑人种俱全。
尽管大家有的说中文,有的说英语或者法语,但大家都是反法西斯的盟友,虽然条件艰苦,伙食很差,住的条件也差,但几位中国姑娘并不在意,她们只有一个心愿,尽最大的可能救治更多的战士,让他们恢复健康,多杀鬼子!
因战事紧张,医院的警卫也是由医务人员兼任的。所以方寿纯等来自中国的女护士,也要和其他国家的女护士一样,在值班的时候也要拿起枪,给伤员们站岗放哨。
日军早已知道这里有一个医院,所以一直没有停止对医院的破坏。只是由于鞭长莫及,无法派大队日军来攻打,只能改派一些间谍和特务,来进行暗中的破坏工作。
因此在这里担任哨兵,特别是晚上执勤,也是很危险的。医院就曾发生过印度女兵在放哨时,被摸上来的日本间谍和特务奸杀的事,一些印度女护士因此吓得要求调离。
方寿纯想起了她们到达缅甸时,孙立人将军特地接见了她们几个女兵。孙将军对她们说:“你们不要害怕日本人,因为我们代表的是正义,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可是,医院的哨岗设在明处,女兵在夜晚放哨,必然会暴露在日本特务的眼皮底下,很容易成为敌人袭击的目标,怎么办呢?
方寿纯和几名女兵商量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用明哨暗哨及明暗哨之间布下地雷阵”,可以歼灭来破坏的日本特务。
这个方案的内容是,在明哨之间,设置一些隐蔽的暗哨,并且在明暗哨之间埋一些地雷,做上只有自己人知道的标记,这样敌人想过来,即便不被暗哨发现,也会踩到地雷。哨兵的安全便有了保证。
姆迦西卡乐夫盟军医院的院长是位印度人,医术倒是很高,就是军事能力不强。当方寿纯向他献上这条妙计时,这位印度院长听得呆住了,这么简单有效的方法,自己怎么想不到?他敬佩地问道:方小姐,您是哪所军校的高材生?
方寿纯笑了:我哪上过军校,只不过是我们几个臭皮匠凑在一起想出的办法,这些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并不难啊!
院长更加敬佩了,冲方寿纯伸出了大拇指:中国人了不起,中国女人也了不起!
为了打消一些印度女医护人员的顾虑,方寿纯和几名中国女兵主动申请对方案进行试验:由方寿纯担任喑哨,其他几名中国女兵担任明哨。
这天晚上,方寿纯伏在漆黑的草丛中,忍受着蚊子和叮咬,紧紧握着手里的枪。她知道这个陷阱一定会有用的。果然深夜时分,有三个黑影朝着她的位置爬来。方寿纯等他们爬近了,对着黑影就是一阵扫射。
枪声惊动了其他几位明哨上的女兵,她们也纷纷端起枪,冲着草丛中扫射。两个日本特务被当场打死,最后一个黑影爬起来就跑,想利用夜色的排斥逃之夭夭。可没跑两步,这家伙就踩到了地雷,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最后一个敌人也被炸上了天。
枪声停下后,院长带着几名士兵来到了现场,发现了三具日本人的尸体。通过对三人衣服内衬缝着的布片,得知这三人都是日军特务,还从他们的口袋里搜出了剧毒氯化钠和手枪等物品。
方寿纯的妙计,让医院有了安全的环境,医护人员从此可以安心救助伤员,再也没有发生过意外情况。后来,盟军司令部给方寿纯记了一次三等功,并将她的事迹通报给了远征军。史迪威将军特意赶到医院,亲自为她颁发奖章,并为她授二等医佐的军衔。
1944年6月,远征军发起松山战役,拉开了大反攻的序幕。
松山要塞,是日本缅甸方面军从中国、缅甸、印度等地强征民夫建成的一处号称固若金汤的要塞。工事建成后,日军将抓来的民夫全部秘密处死,自以为这样就没人知道松山要塞的漏洞了。
松山要塞设有本道阵地、中间阵地以及另外七个据点群,以数个坚固的母堡为核心,四周有数个子堡拱卫。地堡分三层,上层射击,下层是弹药粮食仓库。地堡外铺了30毫米厚的钢板,并用一米多的厚土掩盖,就是大炮也难以破坏。
整个松山都被日军挖空,地下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日军称松山是一部“绞肉机”,远征军只要敢来,就会一个个把他们绞杀。官兵的血肉在这次战役中,松山堆满了中国士兵的尸体,将士们的鲜血染红了松山的泥土。
方寿纯主动报名,与男兵们一起组成抢救行动小组,成为松山前线中唯一的女性。官兵们在前面与日寇厮杀,方寿纯就和医护人员们在后面抢救伤员。为了抢救伤员,她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小便就拉在裤子里。来了例假,也依然在大雨中泡在水里。
作为医生,她深知这样做对身体的危害;但作为军人,她早已忘却了性别。
1944年9月7日,最后一撮日军在焚烧军旗后,向远征军发起了"玉碎冲锋",全部被我击毙。松山战役取得彻底胜利。
在 90 多天的松山战役中,方寿纯先后抢救伤员49 人,为此留下了严重的妇科疾病后遗症。战后,杜聿明接见了方寿纯,拍着她的肩膀说:“你是女医护人员的代表和光荣,是远征军的’军花‘,祝贺你!”
方寿纯除了是一名女军医之外,也是位漂亮姑娘。1945年上半年,来自美国的医生康威对她展开了追求,两人于1946年1月在上海举行了婚礼,并在第二年生下了女儿方励利。
婚后,康威想带方寿纯去美国。可是当时方寿纯的父亲刚去世,弟弟还未成年,还有一个外婆需要她照顾,所以她拒绝了丈夫。她要留下来照看老人,抚养弟弟。而康威则一个人飞去了美国。
随着形势的变化,新中国成立,朝鲜战争爆发,在美国的康威更是与方寿纯中断了联系。后来康威又娶了一个美国女人,并生了一个女儿,起名康诗琳;而方寿纯则一直没有嫁人。
直到八十年代初,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折,一些美国人可以来中国投资经商后,康诗琳带着父亲的愿望,到中国寻找方寿纯。在历经周折后,她们终于得以重逢,康诗琳还把姐姐方励利带去了美国留学。
1992年,已在美国成家立业的方励利,把方寿纯接到了美国。从此,这位老人便在美国安静地生活了下来。
2012 年,方寿纯的外甥女去美国看望已经 92 岁高龄的方寿纯,老人将自己当年在缅甸战场得到的勋章交给外甥女,让她带回国捐给国家历史博物馆。之后,老人微闭双眼,哼起了家乡小调《团陂街》:“家居团陂街,大门朝南开。他家有个女裙钗,胜过祝英台......"
2019年10月21日,98岁的方寿纯于纽约的家中,安详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