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华中方面军中参加“南京大屠杀”联队长级别的恶魔达数十人之多,为何要单单提及日军第三师团步兵第68联队长鹰森孝大佐呢?这是因为他率领的步兵第68联队代表了日军第三师团,该师团在攻陷苏州城之后,其师团主力留守苏州驻屯警备,只有鹰森孝的步兵第68联队,作为第三师团先遣队,配合日军第九师团杀向了南京,并成为“南京大屠杀”的元凶部队之一。
鹰森孝也是日本侵华陆军高级将领中的“另类”,此人没有陆军大学校的求学履历,但却能在军中一路晋升,其最高职务为日军第十二军司令官,堪称是日本陆军低级军官“逆袭”的典范,这在日军陆军高级将领中也是实属罕见的个例,那么鹰森孝的逆袭之路究竟是怎样炼成的呢?
鹰森孝(1888—1968)是日本三重县人,出生于黑川家族,从小就被过继给陆军少佐鹰森鸠夫为养子,1908年5月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0期步兵科,同年底晋升陆军少尉,但此后的晋升之路则非常缓慢,直到1933年11月才晋升关东军独立守备队第3大队长,驻屯在辽宁大石桥,而“九.一八事变”时进攻北大营的,则是关东军独立守备队第2大队。
关东军独立守备队第3大队,下设4个中队,只有大队部和第1中队驻守在大石桥,其它3个中队分布在其它地方,主要负责瓦房店至鞍山铁路沿线的守备任务,在鹰森孝的带领和指挥下,对沿线5公里以内居住的中国百姓实施血腥统治,对一切抗日武装力量进行打击,尤其是对东北抗联进行野蛮围剿,对抗日分子进行残酷杀戮,留下了一笔笔血债,犯下了累累的滔天罪行。
关东军独立守备队是“日俄战争”后的产物,根据日俄签订的《朴茨茅斯和约》,日本取得了“南满铁路”的使用权,“南满铁路”是指长春至大连之间的铁路,这是沙俄修筑的中东铁路中的一段,双方约定在中国东北境内设置一定的守备兵力,以确保铁路线的畅通,约定每公里守备兵力不超过15人为限,因此日本以保护“南满铁路”为名,组建了15000余人的“铁道守备队”。
从1907年开始,“铁道守备队”的名称改为“独立守备队”,下辖6个大队,从1919年起,原“关东军都督府陆军部”改组为独立的“关东军司令部”,其麾下除了独立守备队6个大队之外,又在南满驻屯一个师团,因此至“九.一八事变”爆发时,日本关东军麾下总兵力数量并不多,几十万东北军对付日本关东军,应该是绰绰有余的,但遗憾的是,张学良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因而导致整个东北沦陷。
1936年8月1日,年愈50岁的鹰森孝被晋升陆军大佐,从陆军少尉到陆军大佐,鹰森孝熬过了28年的军旅生涯,并在一年以后调回日本,出任日军第三师团第5旅团步兵第68联队长。
“八.一三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天,日军参谋本部决定以藤田进第三师团和山室宗武第十一师团编成上海派遣军,并于 8月23日被日本海军第三舰队输送到长江入海口,日军第三师团从上海吴淞登陆,与中国守军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
鹰森孝率领步兵第68联队进攻宝山县城时,遭遇到中国守军第九十八师第292旅第583团第3营的顽强阻击,营长姚子青中校率领该营浴血奋战七个昼夜,最终因敌众我寡,全营500余官兵全部阵亡,姚子青营壮烈殉国的英勇壮举,令在这次作战中负伤的鹰森孝也十分震撼和敬佩,这个老鬼子下令收敛中国勇士们的尸体进行掩埋,并列队鸣枪向可敬的对手表示敬意,这样一个真实的抗日战例,曾于2017年被拍摄成电影《捍卫者》上映。
上海沦陷之后,鹰森孝率领步兵第68联队,随第三师团追击后撤的中国军队,并相继攻陷了太仓、昆山、吴江等地,并于11月19日占领了苏州城,由于日军突进速度过快,造成辎重补给严重不足,为了实现以战养战的目的,鹰森孝的步兵第68联队一路烧杀抢掠,可谓是无恶不作。
日军第三师团奉命留守苏州并担任守备任务, 并于11月24日在苏州平门举行了入城仪式,松井石根的华中方面军司令部也设在苏州,日军参谋本部于12月1日下达了“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第三舰队协同,开始分三路向南京方向进攻,鹰森孝率领步兵第68联队作为第三师团先遣队,配合其它师团一路杀向南京,相继攻占了南京通济门和武定门,南京沦陷之后,又参与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成为南京大屠杀的元凶部队之一。
1938年2月14日,日军第三师团被编入日军华中派遣军作战序列,为了实施武汉会战的需要,同年7月4日又被编入日军第二军作战序列,但鹰森孝本人尚未来得及参加武汉会战,就于7月15日被调回日本,出任日本陆军预科士官学校学生队长,并于1939年3月9日晋升陆军少将。
1940年3月9日,鹰森孝又被调回关东军,出任珲春驻屯队少将队长,日本关东军序列中的驻屯队,是依托战略工事设置的非野战作战单位,于1937年8月开始组建,仅在东北的珲春、阿尔山和富锦这三个地方设置了驻屯队,而珲春驻屯队下辖步兵第87联队、步兵第88联队及山炮兵中队、工兵中队等,由于珲春地处中国、苏联、朝鲜三国交汇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珲春驻屯队还配备了大口径的火炮。
1941年10月15日,鹰森孝晋升陆军中将,接替牛岛满出任日军第十一师团长,鹰森孝与牛岛满是陆军士官学校第20期同学且交情甚笃,二人也都是参加南京大屠杀的刽子手,牛岛满在担任陆军预科士官学校校长期间,鹰森孝担任学生队队长,二人是上下级关系,牛岛满出任关东军公主岭战车学校校长之后,举荐鹰森孝继任日军第十一师团长。
日军第十一师团又称“善通寺师团”,也是上海派遣军最初组建时的两个师团之一,由山室宗武率领参加了淞沪会战,在上海罗店等地与中国守军激战,上海沦陷之后,第十一师团并没有参加攻击南京的作战,而是途径台湾回国休整,1938年9月被派到满洲长期驻屯,隶属于关东军作战序列。
1945年4月,日军第十一师团被调回日本,驻守在四国地区,准备实施本土决战,但鹰森孝并没有随该师团回国,而是于4月7日赶赴郑州,接替内山英太郎中将出任日军第十二军司令官,并成为该军最后一任司令官,担任他参谋长的是中山源夫少将。
此时该军下辖岩崎民男的第一一一师团、杉浦英吉第一一五师团、山路秀男战车第三师团及其它一些直属部队,日本无条件投降后,鹰森孝奉命率领日军第十二军,分别向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和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投降,而之所以要分别向刘峙和胡宗南投降,完全是因为这两个人内斗的结果。
1945年9月20日上午10时,由刘峙主持的受降仪式在漯河市河南山陕会馆举行,日军第十二军司令官鹰森孝中将代表郾城、襄阳、樊城等地区的第一一五师团等部队投降,其时鹰森孝带领幕僚人员依军衔高低顺序进入会场,向刘峙、孙震、刘汝明等受降主官致鞠躬礼,刘峙将军宣读了中国战区参谋长兼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命令,鹰森孝表示完全接受,并在投降书上签字,并双手向刘峙呈献所佩军刀,当地政府还兴建了“受降亭”纪念之。
两天以后的9月22日上午,由胡宗南主持的投降仪式在郑州中华圣公会礼堂举行,鹰森孝代表驻扎在郑州、洛阳、新乡一带的日军第一一○师团等部队,向受降主官胡宗南、范汉杰、高树勋、罗列、张耀明等人投降,鹰森孝携其参谋长中山源夫等幕僚步入会场后,向胡宗南等中方受降主官鞠躬致礼,并呈上自己的身份证件,接着在投降书上签字盖章,又相继将投降书和指挥刀呈献给胡宗南,胡宗南接过审视后转交范汉杰收存,接着发表了简短讲话,整个受降仪式历时仅10分钟左右,但却是中国军民最扬眉吐气的时刻。
1946年7月,鹰森孝等战犯被陆续遣返回日本,其后履历不详,最终于1968年4月27日死于家中,他在生前曾获得一枚功三级金鵄勋章,一个没有陆军大学校文凭的日本帝国军人,最后能够官至军一级司令官,实在是非常罕见的,这也充分表明鹰森孝的军事能力出众,由此得到日本大本营的青睐而被委以重任,但他的成功之路,却是以侵略中国和屠杀中国人民而铺就的,作为日军第三师团先遣队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指挥官,鹰森孝的名字也必须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而铭记伟大的抗日战争则是一种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