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9月,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发了17个上将军衔授予的命令状,这其中,便有一位来自朝鲜族的将军。
他叫赵南起,是解放军的后勤部部长,赵南起在被授予军衔前,曾受到了多名老干部的联名举报,他们纷纷举报赵南起是卧底,收到举报信的邓小平并不相信赵南起是卧底,所以依旧签发了授予赵南起上将军衔的命令状。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怀疑赵南起是卧底?这件事背后究竟有何隐情?
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中国没有明确的军衔制度,所以,官兵等级的区分成了一个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在1988年重新恢复了军衔制度,并把上将军衔规定为最高的一级。
由于上将职位长期空缺,所以中央需要重新选人,经过周密的筛查与考察,邓小平把最终的名单确定在17个人身上,这其中便有朝鲜族的赵南起。
由于少数民族的身份,使赵南起在名单中很是显眼,不少老干部在看过名单后,都对赵南起进行了身份背景的调查,经过调查后他们认为赵南起不应该在这个名单上,他们觉得赵南起很可能是卧底。于是,这些老干部联名写了一封举报信,他们在举报信中表示:赵南起此人身份背景不干净,很可能是卧底。
其实,这些老干部的担忧是有一定的依据的,赵南起出生于朝鲜,随后才移居到东北地区的,可以说,他是朝鲜裔中国人。
1927年4月20日,赵南起在朝鲜的一个农民家庭中出生了,此时的朝鲜,正处于被帝国主义侵略的水深火热中,日军几乎控制了整个朝鲜地区,在朝鲜出生的赵南起,从小便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帝国主义的压迫。
自日本占领朝鲜后,便建立了总督府,他们打算对朝鲜实行强制性、野蛮性的统治,也因此颁布了一则《朝鲜教育令》的法令,日本企图对朝鲜这个国家实行民族同化教育,为自己的国家培养廉价的劳动者。
让赵南起印象深刻的是,他在学校学习时要说日语,不能随意的说自己民族的语言,除此之外,日本人还随意的打压朝鲜人设立的私立学校,一旦发现朝鲜的私立学堂,日本军队便会冲进去对其进行破坏,并将学堂取缔。
1937年7月,日军对中国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在此期间,他们把朝鲜作为自己的后方大本营,为了更好地控制朝鲜这个国家,日本天皇推出了一项极端的民族同化政策,即“皇民化教育”,他们强迫上学的朝鲜孩子背诵“皇国臣民誓词”。
某天,赵南起上的学堂里来了位日本军官,他将皇国臣民誓词发给了在座的每一位孩子,并要求他们强制背诵。看到誓词的赵南起气愤不已,在其他孩子背诵时,只有他一言不发,倔强的不开口,也因此,赵南起的行为引起了日本军官的不满,赵南起被罚站到外面的走廊上。
在日本军官走后,赵南起的老师前来对他进行劝说,赵南起听了老师的话后直瞪眼,他说:“如果我不反抗,朝鲜的每一个人都不反抗,我们一辈子就要被压迫,我才不背什么皇国臣民誓词!”
赵南起出生于战争年代,亲眼见识到了帝国主义对自己国家的压迫,也因此,赵南起对帝国主义深恶痛绝。
1939年,赵南起的爷爷带着他和弟弟逃离了朝鲜,他们跨过了鸭绿江,来到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吉林省。鸭绿江这条大江并不好跨过,每当赵南起爷爷想要放弃的时候,赵南起就会倔强的继续前行,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决心,他对自己的爷爷说:“我不愿意再受到日军的压迫,我要来到中国,像中国人一样对日军发起反抗。”
此外,由于赵南起的弟弟赵南元年龄幼小,所以在行走的路上,赵南元经常会累得气喘吁吁,每当自己的弟弟说走不动时,赵南起便会将他背起来继续前行,他说:“没事,哥背你,等到了中国,我们便不再受日军的压迫了,到时候就有好日子过了。”
之后,赵南起一家人克服了重重的困难,渡过了鸭绿江,来到了吉林省的永吉县,他们一家居住在一个朝鲜的村庄里,村庄里的人民非常欢迎他的到来,就这样,赵南起在这里找到了生活的新希望。
1945年8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对世界宣布了无条件投降,此时的东北地区正处于社会混乱、无政府的时期,赵南起居住的永吉县,常常会被土匪光顾,为了保卫自己生存的家园,赵南起加入了吉林解放同盟会,并被同盟会任命为自卫队的负责人。
基于这样的社会情况,赵南起很渴望有一个政府能够将这里的动荡平定,给老百姓营造一个好的生存环境。
一段时间过后,共产党的东北民主联军来到了吉林,来到吉林的共产党,对这里的土匪进行了清理工作,使吉林的社会治安恢复了稳定。
共产党军的这些作为,赵南起都看在眼里,他认为共产党是个很好的政府,这时的他便对共产党产生了向往之情,在共产党军进驻永吉县时,赵南起自发组织了欢迎活动。
这天,东北民主联军乘坐着多辆吉普车前往永吉县,赵南起在岔路河区站着,等候驻军的到来,和他一起前来的还有许多朝鲜族的村民,他们手上拿着“迎亲人,献粮表心意”的横幅欢迎东北民主联军的到来。
来到岔路口的东北联军停下了车,赵南起是第一个走上前的人,他对为首的长官说:“感谢你们保护我们人民。”
在说完这句话后,赵南起把自己的那份麦粮献给了军队,之后,朝鲜族的同胞纷纷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为刚进驻的部队缓解了粮食的燃眉之急。
在这件事后,赵南起的名字传遍了整个东北的联军,吉林省的主席周保中听说了这件事后,还特意接见了赵南起,在见到赵南起的那刻他略感讶异,他没有想到,组织朝鲜族同胞捐粮的竟然是个这么年轻的小伙子,此时的赵南起还不到二十岁,正值风华正茂。
周保中拍了拍赵南起的肩膀,感慨地说了声:“年轻有为。”在说完这句话后,周保中起来拉拢的心思,他问赵南起之后有何打算?
赵南起回道:“我想加入到东北的民主联军中,和你们一起搞革命!”
周保中看着赵南起意气风发的样子哈哈大笑起来,他连声答应道:“我们东北民主联军非常欢迎你的加入,不过你的年龄还是太小了,我先送你去上学,去军校里先学好本事,以后再为我党效力。”
在这次对话结束后,赵南起进入了东北军政大学学习本领,从此便踏上了共产党的革命道路。
令他感到遗憾的是,自己的爷爷和弟弟要离开他了,自日本投降后,日军便把在朝鲜的驻军撤离了,此时的朝鲜已经恢复了和平,赵南起的弟弟和爷爷想念家乡,于是便生了想回去的心思。
在爷爷问起赵南起,要不要跟自己回去时,赵南起摇了摇头,他看着年幼的弟弟,嘱咐道:“我就不回去了,弟弟你也慢慢长大了,你一定要照顾好爷爷。”在听完哥哥的话后,年幼的赵南元点点头。
自此以后,赵南起的爷爷带领弟弟回到了朝鲜,他们定居的地方便是后来的韩国,这之后,赵南起便和家人失去了联系。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的消息令赵南起担忧不已,在得知中国要派兵援助朝鲜时,赵南起立马向部队申请了参军的请求,成为了第一批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在去朝鲜的几年里,赵南起从未放弃寻找家人的希望,他思念年幼弟弟,想要知道他究竟过得好不好。
1953年,朝鲜、中国与美国的联合国军签订了《朝鲜停战协议》,赵南起作为中国的驻军,留守在了朝鲜。
此时的朝鲜已经恢复了和平,赵南起派人多方打听自己弟弟的下落,但都杳无音信,1958年,赵南起随最后一批志愿军部队归国,他觉得有些遗憾,因为他并没有找到自己弟弟的下落。
1979年底,赵南起收到了来自香港的一封信,赵南起有些不解,因为在他认识的人中,并没有来自香港的朋友,为了安全起见,赵南起把自治州的的多名高层干部叫了过来,并当着大家的面拆开了这封信。
拆开信件后,赵南起仔细地阅读起来,这封信是一个韩国驻香港的记者寄来的,他在信中说:
前不久,自己报社写的文章里曾提到过赵南起的名字,汉城有位叫赵南元的读者,他在看到报社的这篇文章后联系了我,他对我说,这个名字和他失散多年的哥哥名字一样,他的哥哥出生在朝鲜,两人已经失散三十多年了。
在信里的结尾处,记者写道:如果你真的使赵南元的哥哥,请尽快与我取得联系!
赵南起看完这封信后,不禁泪流满面,他将这封信交给了公安局局长,并在公安局里存了档案。赵南起是国家的骨干干部,不能轻易的回信,更不能轻易的出国,所以他不能去韩国看望自己的弟弟。
1985年,中国推出了85式军服,这套军服本来就有相应的军衔,这意味着中国马上就要恢复军衔制度了。之后,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做出了一个决定,他将元帅、大将军衔给取消了,规定上将是最高的军衔。
1988年,中国正式恢复了军衔制度,邓小平签发了17份命令状,这其中便有赵南起的名字。这时,几位退休的干部对名单上的赵南起提出了质疑,为了部队的安全考虑,他们写了一封举报信给中央,他们在举报信中交代了赵南起与自己弟弟来往书信的事。
邓小平看了举报信后,对赵南起的事情做了一番调查和了解,调查后的他发现,赵南起的弟弟的书信均在公安局有备案,并且内容清白,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所以也就构不成什么通敌叛国的罪,于是这件事便不了了之了。
1988年9月14日,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上将军衔的授予仪式,当中央把命令状发到赵南起的手中时,赵南起眼中满含泪水、激动不已。
在之后的政治生涯里,赵南起更是踏踏实实地为老百姓做事,他说:“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的,不是我们的私人财产。”
赵南起将军虽出生于朝鲜,但他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了一生,已然是我们最亲爱、最挚爱的同胞了,他为祖国做出的贡献,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