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组织的情报官们在1953年3月初陷入了空前的忙碌状态,他们不仅要从战略层面评估斯大林的去世将会给苏联带来的重大影响,还想要抓住一次难得的战术情报机遇:一名叛逃到西方的波兰飞行员,带来了一架完好无损的米格-15比斯喷气式战斗机。
“731逃走了!”
1953年3月5日,也即苏联最高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去世的同一天,只有22岁的波兰飞行员弗兰齐塞克·贾雷基少尉驾驶一架全新的米格-15比斯战斗机叛逃到波罗的海上的丹麦小岛。这是冷战期间最引人注目的“铁幕穿透事件”之一。
在那个星期四的清晨,波兰空军第28战斗机团的4架米格机从位于波罗的海海岸的斯武普斯克空军基地起飞,前往东德边境执行训练飞行,带队长机便由贾雷基驾驶,他当日的任务呼号是“731”。
米格机的菱形编队向西而去,在飞越波兰海岸城市科沃布热格后不久,贾雷基的座机突然在6000米高度上脱离编队,在陡然俯冲到海平面高度之后,抛掉了两翼下的副油箱,然后以最大速度朝着西北方向飞向大海。
深感震惊的僚机飞行员立即通过无线电向斯武普斯克的雷达站通报这一异常情况,而据贾雷基后来回忆,他在电台里听到战友大喊“731逃走了,731逃走了!”,然后他听到了基地里苏军上校的声音,“回来,回来!”
波兰空军的战斗机行动中心立即下达了紧急指令,要求编队中的另外波兰3架米格机拦截贾雷基,如有必要,将其击落。但是留给追击者的时间太少了,贾雷基所要去的地方是丹麦的博恩霍尔姆岛,那里距离科沃布热格只有约90千米,贾雷基只需要飞行几分钟就能到达。
在之前的任务简报会上,贾雷基曾听闻美国人在博恩霍尔姆建有一个大型空军基地,然而当这座波罗的海入口处的海岛进入视野时,他唯一能找到的降落地点就是罗恩民用机场的短草坪跑道。米格-15坚固的起落架就是为条件粗陋的野战机场而设计的,因此草地跑道不成问题。麻烦在于这条跑道只有1100米长,对于着陆速度超过200千米/小时的米格-15来说,能否成功降落得看运气。
最终,贾雷基的飞机勉强停在了跑道尽头,然后这名浑身冷汗的波兰飞行员爬出驾驶舱,举起双手朝着正向他接近的机场工作人员走去,口中重复着一个英语单词:“庇护,庇护。”身着深色皮制飞行夹克的贾雷基被机场方面移交给丹麦警方,后者拿走了波兰人的佩枪并把他控制起来。
丹麦人立即意识到了这次突发事件的复杂性,虽然这意味着西方国家获得了解密苏联最新型喷气式战斗机的良机,但事发地点太过敏感。二战结束时,苏联军队从投降的德国驻军手中接管了博恩霍尔姆岛,此后在1946年3月将其交还丹麦,当时丹麦政府承诺绝不向该岛派驻外国军队。当一架米格战斗机突然从天而降到这个处在“铁幕”边缘的海岛时,哥本哈根必须谨慎从事。
奔忙的大使们
波兰米格降落博恩霍尔姆几小时后,一架“卡塔琳娜”水上飞机就把丹麦空军的几名技术专家从哥本哈根送到了岛上。然而丹麦人想要独自面对米格-15比斯的设想从一开始就落了空,现场的丹麦军人赫然注意到有一名不速之客正举着照相机对这架米格机拍个不停。
原来此人乃是英国驻哥本哈根大使馆的空军武官杰弗斯中校,他不知从哪里得到了线报,并走门路为自己在飞往博恩霍尔姆的一架商务包机上搞到了一个座位,结果就成了波兰米格机最早的近距离观察者之一。
丹麦军人立即没收了英国武官的相机,并勒令他离开现场。此后,丹麦外交部紧急召见英国大使埃里克·伯苏德,后者煞有介事地解释说,使馆人员并不知道博恩霍尔姆是外国人的禁区。
英国大使刚离开,波兰大使就到了。面对强烈要求立即归还飞机的波兰大使斯坦尼斯拉·凯勒斯·克劳斯博士,丹麦人表示,在一架全副武装的波兰战斗机侵犯丹麦领空这一无可辩驳的事实面前,丹麦方面势必要展开必要的调查,当然飞机肯定是要归还的,但需要时间。
接着亮相的是美国大使。带着华盛顿的直接授意,美国大使请求允许空军武官乘坐美国大使馆专用的道格拉斯C-47运输机前往博恩霍尔姆。丹麦政府明确拒绝,并再次申明这座海岛乃是外国窥探者的“禁区”。
丹麦人仍希望自行解决此次危机,他们成立了以前战斗机飞行员埃里克·拉斯穆森上校为首的应对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在现场检查这架米格-15比斯。有着丰富飞行履历的拉斯穆森在登岛后的第一次粗略检查后就得出了结论:机身几乎没有损坏,研究价值非常高。
不过拉斯穆森认为博恩霍尔姆很不安全,此地离波兰海岸线太近,他担心波兰人可能会出动伞兵来解决问题,或者甚至动用轰炸机,而丹麦空军当时装备的战斗机“喷火”和“流星”都是二战产物,无法与有着代差优势的波兰飞机相提并论。
经过研究,丹麦人决定转移这架米格战斗机。1953年3月7日星期六,也就是叛逃事件发生两天后,这架米格-15比斯被就地拆解,然后由灯塔补给船“阿古斯”号运往哥本哈根,上岸后转往维尔洛斯空军基地。为防止苏联或波兰军舰采取拦截行动,在夜色中穿越波罗的海的“阿古斯”号还得到了两艘丹麦军舰的护航。
秘密检查
在波兰外交部发出一系列措辞强硬的抗议声明,并要求丹麦立即归还“被盗”的米格战斗机的同时,北约最高层也向丹麦人施加了巨大的压力。美国和英国强烈要求对米格机的技术检查“提供所需的任何帮助”,尤其是在波兰飞机已经被转移到哥本哈根附近,不再处在海上“禁区”的情况下。
美国人简直急不可待。专事研究苏联武器的美国空军空中技术情报中心(ATIC)的专家们强调,这架波兰米格-15比斯已被中心列在武器测试榜的“首要位置”上。时值1953年3月,朝鲜战场上的空战仍在激烈进行着,米格-15始终被美军视为最危险的空中对手。几年来,美国情报部对该机的评估只能基于照片、雷达轨迹和飞行员们的陈述,虽然美国人分别在1951年和1952年获取了两架破损的米格-15,但其研究价值和完好无缺的波兰战斗机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更何况这还是最新型的米格-15比斯。
身为北约的创始国之一,丹麦不可能一直抵制盟国检查一架机身完好、武装齐全、可正常使用的米格-15比斯的要求,在回绝了英美将波兰飞机运往英国范堡罗或者德国威斯巴登的建议后,哥本哈根极不情愿地允许北约专家进驻维尔洛斯基地,当然此事是绝对保密的。
这是西方国家的军事情报机构第一次有机会直面米格-15比斯,参与其事的人员包括自德国赶来的美国欧洲司令部(EUCOM)的高级军官,ATIC的专家和英国皇家飞机研究所(RAE)的工程师。检查虽然名义上仍由拉斯穆森上校负责,但实际上北约军事人员在整个过程中很快就反客为主。
检查到3月16日告一段落,EUCOM向驻欧洲的美国空军各部队分发了绝密级的官方评估报告,证实了此前专家对米格-15的几项推论,同时确定了几处重要的、到那时为止还不为人知的细节。在满载状态(包括飞行员、弹药和燃料)下米格-15比斯的全重比美英情报部门估计的要轻约450千克,再加上新型的克里莫夫VK-1发动机所能提供的额外动力,这一型号的飞行性能确实较普通的米格-15有了提升,同时,其内部燃料容量也高于预计。
美国人并不满足于了解米格-15比斯的机械和电子性能,他们还想让它飞起来,到空中去检测!秘密检查期间,华盛顿和伦敦多次试图说服哥本哈根满足这一要求,不过受到惊吓的丹麦人把这视作不可退让的底线。他们的反应也很在理:万一飞机坠毁,怎么向波兰解释?
最终,重新组装完毕的波兰米格在3月20日由货轮运往波兰港城格丁尼亚,在突如其来地降落到博恩霍尔姆半个月后,这架米格-15比斯重回波兰。波兰空军在接收后指出这架飞机少了些许部件,丹麦方面则解释说是“遗忘了”——不管怎样,一场颇有可能导致危机的政治和外交事件看来就此划上了句号。
接二连三
米格机完璧归赵,还需要确定飞行员的去留。贾雷基向英国提出的政治庇护请求得到了批准,丹麦也同意放人,但条件是贾雷基必须马上离开。这个波兰人在3月18日乘坐英国军用飞机前往英格兰,在那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后赴美国定居。
在英国接受BBC电台采访时,贾雷基介绍了他此前所在的部队。据他说,第28战斗机团是波兰空军中的精锐单位,由波兰和苏联飞行员共同组成,他们使用的一直是最新型号的飞机。这个团由3个中队组成,每个中队有10架米格-15,而在他叛逃的时候,团里的一半飞机已经换成了米格-15比斯。BBC的主持人注意到,贾雷基在言谈间还保留着对曾身为第28团骨干飞行员的那种骄傲感觉。
出乎丹麦人意料的是,来自波兰的麻烦还没有完。到了5月20日,出现了一名贾雷基的效仿者,同样来自第28团的兹德齐斯拉夫·贾兹文斯基中尉。他也驾着一架米格-15比斯飞临博恩霍尔姆。由于当日能见度不佳,22岁的贾兹文斯基找不到罗恩机场,结果朝着岛北面阿尔梅戈尔德军营的训练场展开了迫降。米格机在灌木丛和树林边缘剧烈擦撞,起落架折断,一侧机翼被撕裂,不过浑身发抖的贾兹文斯基活了下来。
美国人又坐不住了,最新的这起事件让他们相信,博恩霍尔姆是华约叛逃飞行员的理想降落地,也许会有更多的人会步贾雷基和贾兹文斯基的后尘。美国欧洲司令部向五角大楼“严肃建议”,应该尽快在博恩霍尔姆建造标准的军用混凝土跑道,费用可由美国来支付。他们指望着这条跑道将会迎来叛逃的伊尔-28轰炸机!
丹麦方面很久之后才开始改造博恩霍尔姆的机场,但并非基于美国人的目的,自然也不可能让美方参与其事。而在岛上的新跑道仍处于建设状态的1956年初秋,居然又飞来了第三架波兰米格-15比斯。
9月25日,齐格蒙·戈希尼亚克少尉从波兰西北部的科沙林空军基地出发,驾驶着由波兰工厂制造的米格-15比斯飞到了博恩霍尔姆。当这名28岁的飞行员接近罗恩机场时,可以看到混凝土跑道差不多刚完成了一半,他只能选择在跑道旁的沙土地带降落。在最后一刻,米格战斗机避开了推土机,在漫天飞舞的尘埃中停了下来。
尽管米格-15比斯在1956年对西方国家来说已不再是秘密,但是美国和英国情报人员再次闻风而动,在他们看来,这是一架由波兰制造的米格-15比斯,也许和另外批次的飞机有所不同。忙乎了半天,北约的专家们并未找出这架机身号1327的波兰飞机有何不同,不过他们仍宣布有所发现:波兰飞机的做工质量比1953年5月由苏联制造的那架米格-15比斯要好一些。
(文/宝丁) 据《航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