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追溯至1946年8月的泗县之战,在整个解放战争历史上并不起眼,但是它的影响却不小。严格来说这是我军的一场败仗,主要指挥员是陈老总和宋时轮将军。这一战我军以多打少占据绝对优势,最后却意外遭到失败。
在1947年之前,华东野战军(三野)还没有正式成立,前身分为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两部分,其中山东野战军的司令员是陈老总。由于在泗县驻守的国民党部队,
仅为桂系第7军172师的两个团,相对于这股敌人,陈老总手中的兵力明显富余,手中有数万兵马,他认为打掉敌人两个团不成问题,解放泗县也可以使我军占据战场主动权、控制交通线,对于山东、华中两个野战军都是有好处的。虽然军委并不完全赞成这个打法,但陈老总还是坚持打响了泗县之战。
桂军战斗力强悍,虽不是国民党中央军,但是在军阀部队里面属于实力较为突出的,官兵军事素质不低。虽然如此,毕竟泗县只有两个团的国民党部队,陈老总集中了19个团,对此地进行猛攻,意外的是我军最终伤亡数千人,却没有打下泗县,被迫撤退。此战失利加上后来两淮、涟水丢失,我军在华东地区整体非常被动。

泗县之战以多打少,之所以失败有两点原因。第一是情报失准,陈老总误认为泗县城外的防城沟并不深,水连膝盖都没不过去(实际是错误的),不足以给我军攻城带来难度,并且桂军攻击力强,守城能力一般。结果天降大雨,而防城沟的深度又远远超出了预期。
我军在恶劣天气下,重武器无法发挥作用,士兵冲锋受阻速度很慢,成了敌人机枪的活靶子。桂系军队实施了反突击,在我军攻城时广西士兵使用擅长的近身肉搏打法,加上对方枪法准,因此我军以多打少却讨不到任何便宜。

第二点原因,战术不当,接触面有限。虽然我军有19个团的兵力,但是真正与桂系展开争夺的只有一线的6个团。对方借助城防工事,我军的真实兵力优势并不大。加上临场指挥不当,导致我军的伤亡远远超过了桂系军队,最后被迫撤离。这一战受损最大的是第8师,大大挫伤了部队锐气,使得山东野战军在几个月内都没有恢复元气,内部出现了不团结的声音。
中央重新审视了山东地区的领导架构和部队特点,决定把徐帅派到前线,接替陈老总的军事指挥权,但徐帅因故没能到达山东。
后来军委又采取了另一个更为妥当的处理办法:让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并,同时领导机构也合二为一,由军事能力比较突出的粟司令担任野战军副司令,具体承担军事指挥职责。他和陈老总可以发挥各自的特长,这样一来战场形势就主动多了。
后来的情况我们都清楚,华东野战军就此诞生,并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横扫华东将军,并改编为第三野战军,渡江南下。泗县之战虽是败仗,但穷则思变,催生出一支强大的主力野战军,凡事都有两面性,也未尝不是一件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