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敢公然违抗军令,就该毙了他陈赓!”
1944年6月,我军政治部里传来了这样一声怒吼,而更令人惊讶的是,说出这话的竟是邓小平同志。
彼时的陈赓刚刚打了一场漂亮的打胜仗,本该论功行赏,可为何邓小平同志非但没有对他进行任何夸赞,反而怒而拍桌、直呼要将其击毙?
临危受命,抗击顽军
1938年武汉会战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上败给了日本,而自此之后,抗日重心就从正面战场转移到了敌后战场上,是我党无畏的肩负起了抗战的重任。
经过6年时间的不懈努力,我军最终成功地阻挡住了日本人,可是就在抗战即将胜利,蒋介石却又打起了小算盘,在我党晋冀鲁豫军郑和日伪军展开激烈对抗的时候,蒋介石暗中唆使阎锡山对我军后方展开了攻击,趁我军不备、陆续攻占了我军5个较为重要的军事基地。
第一次国共合作,以蒋介石叛变革命而告终;而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蒋介石又搞出了个皖南事变,屠戮了我军数千名精锐将士。
往事尚在眼前,蒋介石又开始搞“窝里横”,却是彻底激怒了我党的领导们。
最终在邓小平同志,刘伯承元帅等同志的强烈要求下,我党毅然给陈赓大将下达了反攻指令,要他带兵围剿阎锡山麾下部队。
这一次反攻的意义是巨大的,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给我军将士“报仇”,更在于让毛主席在重庆谈判中占据优势。
没错,彼时日本败退几乎已成定局,而国共两党也初步确定了谈判事宜,在8月份左右,毛主席就要远赴重庆。
在这个大基调下,双方军队的角逐也决定了谈判桌上的高低。
蒋介石之所以会只是阎锡山攻击我军,其心中未尝没有在谈判开始前打压毛主席心气的意思,只可惜他的算盘是必然要落空的。
在展开这次反击战之前,刘伯承元帅等人还特地请示过毛主席的意思,而毛主席只回复了一句话,
“打,狠狠地打,不用顾及我在重庆的安全问题,你们打得越狠,我就越安全,谈判中我党就越能占据上风。”
毛主席的话无疑是给我军将士下了一颗“定心丸”,为了能够一举挫败阎锡山所率顽部,我党当时还特意调集了8个兵团给陈赓大将,为的就是让他一战而胜,打出我军的士气。
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临危受命的陈赓将军,最后竟然公然“违抗”了军令!
临阵换将,大获全胜
彼时的阎锡山还沉浸在偷袭得逞的喜悦中,率领着包括其主力晋绥军72师在内的三个师,浩浩荡荡地朝着我军浮山而来。
而眼见大战将至,陈赓大将却一点排兵布阵的意思都没有,反而将正在前线与日伪军作战的刘昌毅叫了回来。
“8个团能不能带?能带就带,不能带就滚回家种田去。”
匆忙赶回来的刘昌毅还没来得及询问缘由,就被先声夺人的陈赓大将压了下去,而刘昌毅也是个暴脾气,哪里经得起陈赓大将这么激?只见他二话不说,拍着胸脯就把这件事应了下来。
一个敢给、一个敢应,两人就这么完成了任务的交接。
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那时候的刘昌毅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团长,怎么能干起这份师长的活呢?
在浮山反击战正式开始之前,其他团长多多少少还是对他有些不服气的。
可战争没打响多久,各个团长就全服了,为什么?
因为刘昌毅直接带着他的13团冲在了最前面,先以雷霆之势夺下岑上,又如疾风般转战泗洪山,屡攻屡克、战无不胜,其悍不畏死之风,别说是敌人了,就连友军看了都觉得胆寒。
浮山反击战开始没多久,刘昌毅就直接带着8个团歼灭了晋绥军72师,得知主力被我军歼灭的阎锡山怒不可遏,又紧急调动了其他两个师渡河作战,却没想到被刘昌毅打了个“心理差”,利用其求胜心切而设伏,最终将阎锡山挥下剩余部队打的是七零八落。
战争进行到酣畅之处,刘昌毅心中也是振奋不已,以至于他一时忘我、竟真把自己当做了司令员,直接把报捷的电话打到了老上司邓小平同志那里,向其庆贺告功,
“邓政委啊,战局一切顺利,我军已顺利将阎锡山部击溃……”
刘昌毅是打得爽快了,电话另一侧的邓小平同志却是有点懵了,
“你是哪个呀?”
“我?我刘昌毅啊,这不是老首长,你把我从河北调过来的嘛?”
大大咧咧的刘昌毅还没察觉到邓小平同志的语气变化,依旧表现得相当豪迈,而当邓小平同志得知刘昌毅是这场战局的总指挥,而陈赓大将自己作为司令员,在后面观战的时候,只觉得天旋地转、气的是浑身发抖,最后更是一把摔了电话。
“陈赓,你搞什么东西啊?我问你搞什么东西!让你统战你把刘昌毅推上去,你是不是把军令当儿戏!”
换了一部电话的邓小平同志,依然遏制不住自己心中的怒气,而电话另一边的陈赓大将没当回事,依旧乐呵呵地跟他说道,
“政委,人家刘昌毅干得很好,这阎锡山主力都被他歼灭了,我看他干得比我还好哩!”
眼见跟陈赓大将无语沟通,邓小平同志也不多说,直接就将政治部的副主任派到了浮山地区去督战,可政治部副主任到达浮山地区之后,也是傻了眼。
只见彼时阎锡山部队都被我军歼灭的差不多了,大家都在抓俘虏,而陈赓大将更是跑到一旁开始对俘虏训话了。
“仗都打完了,这还要宣布政委命令,让陈赓参战吗?”
答案不言自明,副主任没办法,也只能给邓小平同志回了一个电话,而当邓小平同志得知战争已经结束的时候,是又喜又气。
喜的是战争结束了,战略目标实现的同时,士兵也不需要再产生伤亡;而气则当然是因为陈赓大将临时变更军令,让其他人挥位。
“你转告陈赓,下次再干这样的事,直接拉出去枪毙!”
伯乐善识,英雄自明
可能很多人都很困惑,为何陈赓大将会选择将刘昌毅推到前台,反而自己幕后观战呢?难道是因为怯战?
说陈赓大将害怕跟阎锡山作战,这自然是个笑话。
13岁就参与湘军,参与讨伐了吴佩孚、张敬尧等大军阀的陈赓大将,最不怕的就是跟阎锡山这样的军阀打仗,甚至在陈赓大将的眼里,这些所谓的军阀不过是插标卖首之徒。
至于说陈赓大将怯战就更离谱了,自1922年加入了共产党开始,陈赓大将是每战必争先,什么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就不说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陈赓大将更是建立了无数功勋,这样的一位将军自然是不可能怯战的。
就更不用说当时我军有8个团的主力部队,在面对阎锡山时占据了绝对优势了。
针对这一问题,陈赓大将后来自己给予了答案,
“打他一个区区阎锡山的手下,还需要我出手吗?”
不是不敢,而是不屑,有着卓越军事眼光与识人之才的陈赓大将非常确定,以刘昌毅的军事才能、打一个阎锡山是绰绰有余了,至于他自己根本就不屑于打这种“碾压局”。
其实邓小平同志也只是气恼于陈赓大将不遵守军纪,而并没有从其他方面怀疑、怪罪他的意思,甚至连邓小平同志都觉得拿一个陈赓大将打阎锡山是大材小用了,否则又岂会仅仅只是一顿斥责?就是给陈赓大将安一个“逃兵”之名也安得。
除了不屑与阎锡山作战之外,陈赓大将此举也有给刘昌毅机会的意思,因为在这之前他就与刘昌毅有过合作,知道他有本事、有才能,但就是缺那么一个机会,这才想提拔他一下,可惜他是做了“无用功”。
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刘昌毅性格太耿直了,以至于他根本就没领陈赓大将的“情”,在得知了邓小平同志、陈赓大将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之后,他非但没因为自己出了纰漏导致陈赓大将的被批而羞愧,反而还曾经当众说道,
“阎锡山虽然难打,但我还是把他一个师打掉了嘛,任务完成是没问题的,你们说下次领导会不会让我带十八个团啊?”
倘若从战功、战绩的角度来看,刘昌毅将军早就青云直上、一路高升了,可为什么他最后在1955年的大授勋中,仅仅只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原因就一个,性格耿直到可爱的刘昌毅,根本不在意这些,他不在乎什么军衔、军职,只想着要带兵打仗。
而由于其性格过于耿直,所以时常犯错、挨批,而我党一向是以纪律严明而著称的,可能上一刻刘昌毅才因为立下军功被升职,下一刻他就因为犯错而被降职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陈赓大将、刘昌毅等将军都是我们国家宝贵的财富,也正是因为他们这些人在战场上的无私拼搏,所以后来我党才能立下丰功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