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抗日战争,安徽中部即皖中地区,包括巢湖、合肥、六安一带,因为与南京距离较近,在日军南京大屠杀之后,也相继沦陷,成为抗日战争主战场之一。
但皖中一带的抗日斗争,却甚少有见诸文字的详细记录和描写。其实作为南京大屠杀之后日军首先进犯的广大地区,皖中一带军民保家卫国、上阵杀敌的勇敢顽强、同仇敌忾的英雄事迹,同样可歌可泣。
在民国时期的安徽大学,有一位名叫鲍哲文的文字学教授,他的父亲鲍叔宜曾任合肥总商会会长,他本人早年参加过同盟会,还担任过冯玉祥的高级参议,后来因为被军阀迫害,又改行去安徽大学做了教授。
他的妻子是合肥包拯后人,所以后来他们的女儿鲍有荪,在抗日斗争的腥风血雨中,最终成长为皖中地区著名抗日女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出身合肥名门的鲍有荪,16岁就进入安徽省立第六中学读书。
当时的1932年,正是旧中国处于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民族内忧外患、生死存亡的严峻时刻。
其时在六中读书,思想进步活跃的鲍有荪,在该校教师,中国共产党员谢立惠的影响下,小小年纪就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4年,因为国民党的严密监视和蓄意破坏,该校党组织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
1935年,鲍有荪毕业后先后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上海新华艺专学习绘画。
两年后的1937年,日军侵华战争全面爆发,被迫中断学业的鲍有荪,又回到了家乡合肥。
在合肥老家,一心想与党组织取得联系的鲍有荪,听说与合肥相邻的舒城县,是革命的老苏区,遂做了一个重大决定,独自一人前往该县,秘密寻找地下党组织。
不久,在同学韩同华的帮助下,她来到了毗邻三河古镇,地处大别山余脉,风景秀丽的舒城县,以在该县桃溪镇第二高小教书为掩护,秘密寻找党组织。
这年10月,经人介绍,她又在该县民教馆工作。
不久,她就组织联系该县进步积极分子,发起成立了民教馆抗敌后援会。
后来,她又发动十几个曾参加过游击队、赤卫队的队员,在该县一个叫东沙埂的山区,正式成立了一支有60多人的东沙埂抗日突击队。
正这时,家住舒城县的共产党员傅承铭,从苏州的监狱回到家乡。
这傅承铭是老党员,1927年在安庆执行革命任务时被捕,正是在鲍有荪父亲的积极营救下获得释放,后来她又辗转去了上海,继续从事地下革命斗争。在上海再次被捕后,被投入苏州监狱。
自小与傅承铭熟识,小时候便总是一口一个傅大姐亲热叫着的鲍有荪,很快就与回到舒城家乡的傅承铭取得联系。
久别重逢,两人都流下激动喜悦的泪水,又为数年不能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失望而苦恼。
最后,这两人,竟做出一个大胆决定,她们决定结伴前往武汉寻找党组织。
当时的武汉,有一个八路军办事处,找到了八路军,自然就找到了党组织。
其实,此去武汉,鲍有荪还有一个难以对傅大姐启齿的目的,那就是打听曾与她订过婚的表哥的下落。
她的表哥范家巽,也是共产党员,1934年去苏联留学,她曾给他写过一封信,还寄过一些东西。
可是三年过去了,却犹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冒着1937年初冬的严寒,踏着厚厚的冰霜,鲍有荪和傅承铭两人徒步单衣,前往数百公里外的武汉。
一路上两人以步行为主,到达毛坦厂镇时,就已是双脚鲜血淋漓,无法行走,最后还是一个好心的卡车司机,以为她们俩是难民,把她们带到了霍山县的难民收容所。
在收容所,两人不仅得到了温暖的食物,还一人给发了一套棉衣。
后来,她们俩一路遇车坐车遇船坐船,没有好心人的车船载她们,就艰难步行。一路颠沛流离,九死一生,最终顺利到达武汉,又辗转找到了八路军办事处。
在办事处,她们不仅与党组织重新取得了联系,还意外而又无比惊喜地见到了董必武老先生。
当时已五十多岁,慈祥和蔼的董老,听说她俩是从数百公里外的舒城县,翻山越岭长途跋涉而来时,既惊讶又感动,连夸她们俩是淮上健儿,又热情邀请她们俩留下来一起保卫武汉。
当时一心一意要回舒城县打游击的鲍有荪婉言谢绝了董老的盛情相邀。
董必武老先生听罢,也不便强留,又特意给她们安排了车子,赠送了路费。
末了,又向她俩透露消息说,新四军四支队很快就会到达舒城,到时候将和她们一道并肩作战。
在动身回舒城县之前,鲍有荪又联系到陈诚部队里一个专门做地下党工作的张端同志,希望从他那里能够打听到表哥范家巽的下落。
结果在回舒城之前那个雨雪飘飞的寒冷夜晚,她却从张端那里得到了表哥的噩耗。
原来在一年前,从苏联回国后一直在上海秘密从事地下工作的表哥,为掩护营救战友,竟被国民党残忍逮捕后活埋了。
得到噩耗那一刻,鲍有荪不禁泪如雨下,心如刀绞。
这么多年来,自小与他青梅竹马,长大后又与他两情相悦,鲍有荪满心希望要与他成为一对志同道合的革命情侣的隐秘愿望,顷刻间化为泡影,那一刻,她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
一夜北风一夜泪,冒着岁末寒冬的彻骨冰凉,还有同样冰凉凄哀的一颗心,鲍有荪和傅承铭离开了这个给她带来无限革命的豪情与希望,也给她带来来自亲人情人最悲伤消息的武汉城,一路风雪载途风尘仆仆赶回舒城。
回到舒城后的鲍有荪,开始化悲痛为力量,全身心投入到革命工作中去。
在东沙埂,她发起成立了抗战时期舒城县第一个党支部。
有了党的组织和领导,经过数月努力,她又先后组建了6个党支部和4个区委,发展党员五百多名,统战和抗日宣传等各项工作也稳步推进。
1938年5月,新四军四支队进驻舒城县,董必武老先生也于这月下旬,亲临舒城县,视察四支队,并特意接见了鲍有荪。
当鲍有荪把回到舒城这数月革命成果向董老一一汇报后,董老高兴得竖起了大拇指,大加赞赏。
董必武走后,这年6月8日,日军第十六师冒着初夏时节的倾盆大雨,从合肥大举进犯舒城。国民党第二十军奉命在该县桃溪镇一带设防阻击,激战三小时后,不敌日军,被迫撤退至西南山区一带。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鲍有荪的东沙埂抗日游击队,虽人数不多,也积极投身抗日斗争中。
在该县南港镇一带,鲍有荪领导的游击队曾先后多次与日军作战。
在战火的洗礼中,鲍有荪也逐渐成长为一名英勇善战的游击队长。
在战斗中,22岁的她留着齐耳短发,一身戎装,身背一支20响的驳壳枪。日日勤学苦练让她的枪法百发百中,每次战斗,她都是第一个冲在前头。
1938年7月,鲍有荪率领游击队在该县南港镇一个叫松墩的地方伏击日军,日军小分队50多人被围歼,他们的游击队当场击毙鬼子40多人,连日军通讯连长洪龙保章也被活捉。
同年8月,时值盛夏时节,日军一行5人暑热难耐,遂前往南港镇沙河洗澡。得知这一情况后的鲍有荪,独自一人冲到河边,拔出盒子炮对准鬼子连开2枪,鬼子当场就被打伤2人,其余3人吓得赶紧举手投降。
从此后,东沙埂游击队名声大震,日军龟缩在城内,再不敢下乡滋扰为害百姓了。
这年八月,鲍有荪的游击大队,已经是一支拥有数百人的崭新队伍了,同时,舒城县委也于八月成立,鲍有荪任书记,徐平、林轩任委员,她们都是女子。一时间,舒城女县委的美名在当地被到处传扬。
这年八月的一天,鲍有荪像往日一样前往新四军四支队政治部驻地,东港冲韦家大屋汇报工作。在韦家大屋,她见到了一个三十来岁,浓眉深目,说话豪爽的高个陌生中年男子。她刚踏上韦家大屋的高高青石台阶,时任皖中工委书记的李世农,便向她热情亲切介绍道:小鲍啊,这位就是我以前跟你提起过的,和我在南京一起坐过牢的刘顺元大哥,他现在在安徽省工委工作。
一听说眼前这位大哥就是鼎鼎大名的刘顺元,鲍有荪立刻从心底油然而生崇敬之情。
原来这刘顺元,以前是在中共上海中央局组织部工作,后来因为叛徒出卖,长期被关押在南京监狱,受尽严刑酷打,始终坚强不屈。
这一次因为国共合作,才被释放。此次来舒城,他是专程到韦家大屋视察地方工委工作的,正巧被前来汇报工作的鲍有荪赶上了。
在鲍有荪来之前,刘顺元也通过高敬亭将军等人,了解到这位带领游击队抗日杀敌枪法了得的女英雄,没想到竟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姑娘。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满头乌黑秀发,热情爽朗的笑容,一笑起来,腮边的浅浅酒窝,都给已过而立之年的刘顺元留下深刻印象。
这一次的邂逅,在三十来岁的刘顺元心上,早已留下难以抹去的美好甜蜜印象,对二十二岁的鲍有荪来说,却让她既激动又伤感。
激动的是,对方本就是她崇拜的英雄人物;感伤的是,她触景生情,自然想到自己被活埋的留学苏联的表哥,若是当日没有牺牲,相信以表哥的学识和能力,一定也如她崇拜的刘顺元大哥一样优秀出色。
彼此都是英雄,自然惺惺相惜。
这一次的无意相见,在两个人隐秘的内心深处,早已是两心暗许。所以后来他们最终结为革命伴侣,并在以后的数十年家庭生活中幸福恩爱,白头偕老,也自然是在情理之中了。这是后话。
这年10月,因为不堪新四军和游击队的不断袭扰和频繁伏击,7日,侵华日军退出城关,舒城光复。
而此时,鲍有荪的游击大队,已经发展到有一千三百人的正规队伍了,人人均配备长枪一支,短枪两支,训练有素、战斗力强大。
游击队不仅上阵杀敌,还广泛开展缉私、打汉奸、收缴日货等社会工作,所获物资全部上交新四军。
有一次,叶挺军长视察舒城县,在路途中见到了一支气势威武的队伍,就问当时的参谋长张云逸:这是谁的队伍?
参谋长说是鲍有荪的队伍,叶挺军长高兴地说道:“啊!原来是小有荪的队伍!”
就在这年十月,这支光荣的队伍,按照上级要求,正式编入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奔赴皖东抗日前线继续战斗,而鲍有荪,不久也被调往巢湖,任中共巢县县委书记。
与舒城的父老乡亲依依惜别,与大别山的战友各奔西东,对鲍有荪来说,当然是难分难舍,潸然泪下。
在舒城县光荣战斗的一年多时间,她和舒城人民一道,度过了最漫长黑暗的艰难时光,也用战斗的鲜血和生命,迎来了胜利和平的曙光。她与舒城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血泪与共、甘苦自知,她舍不得、忘不了、放不下和她一起战斗成长的革命圣地。
在巢湖当地,鲍有荪再次组建成立巢县抗日游击大队,活跃于巢县、合肥、和县一带。
后来,这支革命的队伍,被编入新四军第五支队第八团,是鲍有荪为新四军岁的发展壮大做出的又一贡献。
进入四十年代初,重建后的新四军积极开展生产自救,鲍有荪来到安徽省来安县半塔集乡,组织供销合作社,开展生产。
由陈毅军长亲自命名的著名的“飞马牌”香烟,就是鲍有荪组织合作社生产的。
她还亲自掌管外销,将“飞马牌”香烟成功推销到上海等各大城市,甚至远销到美国芝加哥等地,既巩固了新四军的经济基础,又换取了枪支弹药和情报,还从政治上瓦解了敌人。
后来,她又在来安县半塔集组织了骆腾云互助组,这是全国第一个农业互助组,骆腾云还因此受到毛主席的单独接见。
新中国成立后,鲍有荪历任上海市重工业局生产计划处处长、南京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南京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官至正厅级,却时时处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避嫌,她甚至主动拒绝与丈夫刘顺元在同一个机关单位工作。
退休后,学绘画出身的她,又重拾青年时的爱好,一壶茶,一砚墨,一方纸,笔墨点点处,都是江山如画。
晚年的她布衣蔬食,生活简朴,被人们誉为“四清老人”。
丈夫刘顺元90岁大寿那年,夫妻二人谢绝了所有亲戚朋友的宴请和礼物,鲍有荪用红纸手书“福寿松龄”四字,作为送给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的丈夫的生日礼物。
如此简单寒素,又如是珍重情浓。
2011年9月29日,97岁的鲍有荪在南京安详辞世。
她是合肥名门之后,她是民国的花木兰,她是舒城第一位女县委。
上阵举枪杀敌,下马生产自救。
战时无惧生死,安时两袖清风。
她是皖中抗日女杰鲍有荪。
文 | 午梦堂主